一二三辨症法 太阳病讲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739216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366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二三辨症法 太阳病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66页
一二三辨症法 太阳病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66页
一二三辨症法 太阳病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66页
一二三辨症法 太阳病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66页
一二三辨症法 太阳病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二三辨症法 太阳病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二三辨症法 太阳病讲稿(3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二三辨症法概要一二三辨症法概要一二三脉证并治法,几乎可以囊括所有辩证法,在针对病症上,可以说是捷径,其格式好掌握,是可运用自如的。首先一二三辨症是在操作中进入经典,从经典中认识临床,随阴阳的多少而进行药的量化,直指病机所在“阴”与“阳”的范畴。这里没有了中医理论中的其他辨症法,如脏腑辨症法,五行辨症法,运气辨症法,气化辨症法,经络辨症法等等。这不是推演,玄学,说理而是实战,经验的总结,临症如临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结果,这是中医学理论与临床的一次提速与提纯,以后将在每个星期日晚上八点准时讲解伤寒论原文与辨症法的运用及临床案例。正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传播医圣衣钵,提纯辨症

2、精华” 。刘绍武前辈曰:伤寒论辨证的“六经”当称“六病” 。经络是组成人的一个部分,而“病”是机体阴阳的失调。六药和六病概念不同,六经是生理的,其循行有固定的路线,无病则依然存在。六病是人为划分证候类型的方法,无病则“六病”不复存在。经络的病象只出现于其循行部位及其所络属之脏腑。六病表现常是全身性的。经络之阴阳是用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之属性,而六病的阴阳是用以说明疾病的属性。由病势,病位,病体所决定, ,包括表里,寒热,虚实的内容。因此,六病和六经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阴”与“阳”的振荡频率,是邪气作用的过程,是邪气把元阳之气,分为三(个)阴与三(个)阳的概念,从整体上看只不过就是太过与不及,太

3、过有三,不及有三, “阴”与“阳”同时又相对,形成了六经病变中阴阳系八纲的概念,这个八纲是:表阳症,表阴病,里阳症,里阴症,半表半里的阳症,半表半里的阴症,也就是说表有阴阳,里有阴阳,半表半里也有阴阳,阴与阳即表里也相对。如太阳与少阴为表里,与太阴相对,阳明与太阴相表里与二阴相对,少阳与厥阴相表里又相对。其纵者, “阳”合一分三, “阳”分为三,即三(个)阳, “阴”分为三,即三(个)阴。其横者,由于阴阳是对的,也就形成了“一阳”与“一阴”相对, “二阳”与“二阴”相对, “三阳”与“三阴”相对。临床中把邪气所处的部位,打上“阴”与“阳”的烙印,这个烙印的就是“阴”与“阳”的多少,即离与合的关

4、系,纵与横的结果。“离”是阴阳为分, “合”是阴阳为阖,阴阳是合一分三的,其实是达到了三进位的概念。这个“一分为三者” ,一曰“阴” ,二曰“阳” ,三曰“阴阳” ,即老子曰:“抱阴而负阳” 。 “抱阴而负阳”与周易的“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者,均是“阴”与“阳”的二进位法。那么“阴阳合一分三”者,是“阴”与“阳”相对论时,在进位时,是三进位法,即“阳者,合一分三,阴者,合一分三,合一时,一与一相对,二与二相对,三与三相对” ,但每一对都是处于三进位法。因为是“阴阳是合一分三”的概念,即“一”阳化为“三”时为纵,相对“一”阴时为横,随之而处于动态观,余此类推,其切割点就是处于“一

5、”时,纵向为“三” ,横向为“三” ,只不过中间有离合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三进位法” ,或者叫三角定律法。我们在应用“阴”与“阳”时,往往均是只用了其中的“体用”关系, “阴”与“阳”处任何一部,均是处于“体用”的状态,也就是其体其用“阴”与“阳”的概念,没有去追究其“三”的概念,使我们在“阴”与“阳”的概念上,没有真正意义上去弄懂伤寒论中的“三进位法” 。把临症中的“阴”与“阳”是处于病态来观察的,是邪气把所藏的元阳之气调于处邪的部位,如邪气后于三(个)阳中的“太阳” ,就是“太阳病” ,处于三(个)阳中的“阳明” ,就是“阳明之为病”等等。如下所例:一:六大纲:即“太阳病”的纲领, “阳

6、明病”的纲领, “少阳病”的纲领,“太阴病”的纲领, “少阴病”的纲领, “厥阴病”的纲领。二:六大病:即“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 “少阳这为病,咽干,口苦,目眩” ,以此类推三阴之为病等。三:六大脉,即三阳病的“太阳”为“浮紧脉” 。三阳中的“阳明”为“滑大脉” ;三阳中的“少阳”的为“弦脉” ,三阴以此类推等。四:六大方药,即太阳之为病中的麻黄汤方药,阳明症中的大承气汤方药,少阳病中的小柴胡汤方药等,三阴即以此类推。“阴”与“阳”的概念, “阳”与“阳”无非是其取“太过”与“不及” ,“太过”有“三” , “不及”有“三”而已。也就是邪气处于“阴”与

7、“阳”之中,均有三次频率振荡的机会,这个机遇就是“三进位法” ,即“合一分三” ,相对而言中的“即纵且横” ,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引领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从快,从简,从速”地从临床中发现经典的魅力。“从快”者,是指老师会毫无保留地传授辨症法的要点。“从速”者,是学习者能很快地把握经典的要点,学习时没有心里上的责担。“从简”者,是简化一二三辨症的临床操作,应用起来更得心应手,快捷有效。前面讲了一二三辨症法的总纲,也就是让我们了解一二三辨症法的意义与目的。这里不仅有伤寒论原文作支持,更重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能让我们从简从速地在一二三的辨症法中去找到病位、病性及方症学的对应点。所以这个一二三

8、辨症法,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病人的表现决定的。是我们给其打上了阴与阳的烙印,目的就是使我们不要站在自已主观思维上去意测及推断(“意测”就是拿自已的主意去猜测病人的症状, “推断”就是拿很多辨症法去分折推理这个病的症状,均是将辨症法推向复杂化) 。是病人的脉症说了算,即使是我们通常用的剂量,也是病人说了算!为何呢?我们的治疗就是根椐病人的病情而定的嘛!这个辨症法中是不含诸辨症法的,如六经辨症法,脏腑辨症法,气血辨症法,三焦辨症法,卫气营血辨症法,三因辨症法等等。即便是就伤寒论本身而言,其所含辩症学说也是很多的,如气化学说,标本学说,空间学说,运气学说,动力学说等等。我们这里强调的一二三辨症法,并

9、不是不要以上的辨症法,而是将以上辨症法进行了浓缩,提取精华,以更加切合临床实战需要。那么如何去理解一二三辨症法呢?总纲上已作了初步交代。阴与阳是合一分三的,以后还会不断结合原文进行详细解读。脉象是一阳的脉时,脉是弦象的,弦秉胃气乃和,是不病的脉象。我们临床时,如何知道病人的一阳是否受邪气了呢?如果发现他的三部的脉均是弦的(如论中的脉阴阳俱紧) ,就说明其一阳中的少阳为病,脉亦是阴阳俱弦的。少阳是主阳枢的(这里是拿一阳举例,就因为可以举一反三) ,阳不枢机,那么郁滞在一阳的火热不能透发。我们就给他的病情定位在一阳中的少阳,定性为一阳的阳枢受滞,火热内郁,在论中为半表半里的阳症,主症就是柴胡汤类的

10、方症学,此时弦脉也是指病在少阳。如此这般,就能具有非常普遍的临床指导意义。这个弦脉是指阳性的,如果它续继沿着阳的方向发展呢?向着二阳发展就是大脉,向三阳发展就是浮脉。弦、大、浮的脉象,论中也是有原文支持的。如阳明篇中的:“阳明病,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得通” ,这一条就是指三阳同时受了邪气。因此,你不能说浮脉就是太阳病了吧?所以这个浮、大脉与弦脉意义是一样的,在其本病的范围中,具有普遍临床指导意义。这个浮脉只是指示了病在表阳而已,但不一定就是太阳病;这个大脉只是指示了病在二阳而已,但不一定就是阳明病,正如金匮要略虚劳病篇云:“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如果弦脉向阴的方向

11、发展呢?弦的象就会减弱,弦脉是名词,减弱是动词。金匮要略上说“弦则为减,减则为寒” ,这里的减就是弦脉变弱了。所以弦细的脉则病在一阴,弦卫的脉则病在二阴,弦沉的脉则病在三阴。当阴盛极时呢?就是格阳,戴阳,拒阳,浮阳了。当浮而无力时,就是虚阳外浮,这时的浮脉就是浮而极了,也就量变到了质变。所以李频湖脉学说的:“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大家看看,脉并不复杂吧,阳三与阴三而已,各因为极而量变到质变而已,均是在本脉的基础上能求得的,我赞成中医的博大与精深,但也不能是没有边际吧!中医是取象的,是宏观的,这是其本身的学术范围所决定,你总不能拿来细胞学来衡量中医吧,那是显微镜下的医学,是另一门学

12、科的,我们中医取的就是象,是象带来的阴与阳的宏观信息后,我们再把这个宏观信息细分为六个区域,刘绍武教授称为六症,胡希恕先生称为表阳症,表阴症,里阳症,里阴症,半表半里的阳症,半表半里的阴症。临床所产生的六个病种,是随着阴与阳的波动的频率而定位、定性、定方症学的。找出“脉症病治”的一二三次的振动频率的太过与不及,以及阴与阳相对方的强弱,如太阳相对着太阴,二阳相对着二阴,一阳相对着一阴,当我们知道相对的时候,就知道这个病的预后,达到即病防变、未病防治的积极态度。如我们治疗太阳病时,也就知道其相对着太阴也会有问题。正如清代名医叶天士所说:“外感治脾,内伤治肾” ,对我们就是一个很好的指点。使我们治疗

13、就有预后性,不使邪气内转,发现邪气背后的正气,使我们在临床上可攻可守,后世温病学家所说的扭转截断法,是符合临床实际意义的。以上是对一二三辩症法的一个总结,下面开始讲伤寒论的原文。第 1 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此为十四字决,大有少一字而不可之训。试想:如果太阳病,只有“脉浮”呢?那这个浮脉就是三阳病的一个总脉象。因为三(个)阳均是主表阳的,无非是合一分三之象的;也因为三阳秉承的是乾卦之象,是健运不息的,随冬夏而浮沉,是为正常脉象的,所以是不能仅用浮脉来定位太阳病的。郝万山教授说“浮脉在表,对表阳症的临床是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的” 。如果出现“头项强

14、痛”呢?那就是太阳病的一个症状,但病因却可能是来自三阳的。因为头为诸阳之汇,项为诸阳之位,背为诸阳之表。一阳中的少阳不枢,阳不透发,三阳中的二阳不合,则阳热不盛,气热不布,三阳中的太阳不开,经寒气冷,均是可以导致头项强痛的局部病症的。如柴胡桂枝汤的方症的“颈项强” ,就是一个太阳与少阳合病的一个症状。“而恶寒”中的“而”字是表示强调和必须之意,是表示递进的,不表示转折。“而恶寒”的前面省略了“发热”二字,太阳病的提纲是以症状命名的。“太阳之为”的“为”字,就是说邪气在三阳中的太阳。“太阳之为病”的“之”字更是重要,点明这个“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三症并存,才能定位在太阳,定性是表阳症,

15、是缺一不可的。 “之”字也取消了句子的独立性,同时也是古人句读中的一个语气助词,并非是代词“之”的含义。太阳这个病, “脉浮” ,是三阳主表的脉象, “头项强痛” ,是三阳病中太阳独有的特征,而且“恶寒”是指太阳病症所受邪气的性质是阴性的。所以凡是后文中提及“太阳病”这三个字时,均是指此脉此症而言。这样的伏笔法,非医圣不可为,也是空前与绝后的文笔法。第 2 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中风。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中风。“太阳病,发热恶寒”者,发于阳,首先定位在三阳中的太阳;“发热,汗出”而热不退的关健点,是点明兼有“恶风寒,脉缓” ,这就是表阳症组成了表阳病,这个表阳症

16、的太阳病是内含有提纲内容,即“头项强痛而恶寒”的;如果是发热汗出热不退,是有多种转归的。如出现“发热汗不出心下悸,呕吐而下利,心下痞者”是大柴胡汤症,是向阳发展;如果出现“发热汗出热不退,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 ,此脉当为虚紧,是向少阴发展,是虚阳外浮之象;此时的“发热,汗出,头项强痛而恶寒,脉缓者” ,名曰中风症是也。这就是太阳中风症的主脉主症,主症是:汗出,主脉是缓,兼症是:发热恶寒,所以凡后文提到太阳中风四个字时,均是指此条脉症而言,是太阳中风的提纲。因为“发热”与“恶寒” ,太阳伤寒与中风是同时可以出现的二个症,如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定是要恶寒。所以此条亦为十五字决,也是大有少一字而不足以定位、定性、定病之论。太阳病者,也是三阳合一分三的,也是邪气处在三阳中的太阳,是邪气调动了所藏的元阳之气出于三阳中的太阳,正邪相搏。正气欲胜邪气时则发热,邪气欲胜正气时则恶寒,正强则发热,发热则调动正气处在三阳中的水阴津血之气变为汗出,内经也有:“阳加于阴,谓之汗” ,所以只有发热才能汗出。言外之意,不发热是不能汗出的,或者是汗出而不发热者,乃是杂病的范围。发热是正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