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661458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月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镜中学 2013 级七上 12 月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26 分) 1. 书写一手漂亮的字是令人骄傲的,请你用自己最满意的正楷或行楷字认真抄写下面的文 字。 (2 分)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2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 ( ) (2 分) A、戏谑(xu) 寂寥(lio) 抽噎(y) 铿锵(qing) B、执著(zhu) 澄清(chng) 穹隆(qing) 不辍劳作(chu) C、虔诚(qin) 眺望(tio) 发窘(jing) 抚掌(f) D、恐吓(h)哀悼(dio)犟龟(jing)熹微(x) 3.下列每项成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把它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4 分)

2、A、津津有味 俗不可耐 心血来潮 言简意该 ( ) B、为富不人 恍然大悟 名正言顺 刮目相看 ( ) C、笑容可掬 天造地设 风尘扑扑 呼朋引伴 ( ) D、汉马功劳 含辛茹苦 萍水相逢 任劳任怨 ( ) 4下列场合中,文明警示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2 分)A.“当你伸手采摘我时。你我的美丽都己不存在了。 ”(花园里) B.“我想有个家!”(垃圾箱旁) C.“严禁踩踏,违者重罚。 ”(草地旁) D.“即使饥肠辘辘,也须风度翩翩。 ”(食堂里) 5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 分) (1) 、只读书而不动脑筋是不行,一味空想而不读书也不行。对此,孔子曾有过精辟的论 述,他说: , 。 (2

3、) 、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3) 、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 后禅院 ) (4) 、杜甫的望岳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 。 (5) 、 观沧海一诗表达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 6、仿照句中画曲线处,在横线上填写词语,使之构成排比句。 (2 分)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是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 的人。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慧智慧;读书,使人胸襟 , ;读书,使人目光 , ;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 开花蕾。 7、名著阅读。 (1) 、与下列情节相吻合的人物是( ) (2 分)话说原禁军教头林冲,因被汉

4、奸高俅所害,刺配沧州,行至途中,又被董超、薛霸绑缚。 当时, “薛霸双手举起棍来,往林冲脑袋上劈下,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松林背后雷鸣似的 一声,那条铁杖飞将而来,把这水火棍一挡,丢到九霄云外” 。这来人是 。A.武松 B.李逵 C.鲁智深 D.宋江 (2)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回到花果山,在独角鬼王的提议下,号称 。西天归 来后,接受如来授职为 。 (分)二、阅读理解。 (40 分)(一)古诗文阅读 登飞来峰(4 分)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中, “浮云”这个意象的寓意是什么?(2 分)。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

5、怎样的人生哲理?(2 分)。卖油翁(10 分)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 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 分) (1) 、油买油翁释担而立 ( ) (2)、但微颔之 ( ) (3) 、汝亦知射乎 ( ) (4) 、以我酌油知之 ( ) 11翻译下列句子。 (

6、2 分) (1) 、无他,但手熟尔。译: (2) 、尔安敢轻吾射!译: 12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买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卖油翁在显示绝技 后谦虚的得出了什么结论? (用文中句子回答)(2 分) 13读完本文,你从陈尧咨和买油翁的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 分)(二)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 1418 题(12 分)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 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 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

7、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 非诸葛亮无军,故做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军?”懿曰:“亮生平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 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 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 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 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 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

8、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 “若吾为司马懿,必不退也。 ”14、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 ,请你把他们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的文意,参照示例分 析诸葛亮的后两次笑的不同的内涵。 (4 分) 示例第一次笑“笑容可掬” ,是故作轻松的笑。 答:第二次笑“ ” ,是 的笑;第三次笑“ ” ,是 的笑; 15、第三段中写道“众官无不骇然” , “骇然”解释为惊惧的样子。思考一下,众官为什么 骇然?(2 分) 答: 16、本段文字中多处用到对比映衬的手法,下面列出的几处对比,哪一项是课文中没有的 ( ) (2 分) A、司马昭的年轻气盛与司马懿的老谋深算、自负多疑对比。 B、众官

9、“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诸葛亮的一番高见对比。 C、两个童子的严肃与诸葛亮的笑容可掬对比。 D、司马懿的自负多疑与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对比。 17、你认为空城计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 分) 答: 18、人们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试写出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歇后语各一条。 (2 分) 答:成 语: 歇后语: 阅读下文,回答 1923 题(14 分) 成全一棵树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 前。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 妈妈,把这棵小树也载下吧! ”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这棵树苗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 萎孩子吃力地站在

10、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 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脚,她优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 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 头。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 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的都大、都深。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景看着,心里想着这 橡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不久,母亲惊异地发现,那颗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 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

11、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 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 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太决定,送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 她是难有这个能力也不想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 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

12、和树之 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 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于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 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 的家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 亲,她依着树站着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 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

13、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 来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 亲说话有意识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 “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 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母掌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 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采给它浇一泡尿?开始我也纳 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浇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 孩子, 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愉偷浇那棵 树啊!”他一下子怔住了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他明白了母亲他理解了母亲的心。 19文中孩子除了恳求母亲栽下病弱的树苗外,还为小树作了哪些事情?(3 分) 答: 20.第段画线句“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 ,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 (3 分) 答: 21联系仝文分析母亲改变主意,让梭子上学的原因-(2 分)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