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学习材料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654978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学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改学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改学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改学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改学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学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学习材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 1、活与实的关系。课堂气氛浓厚,师生情绪高涨,学生能够言之有物,达之有序,书之规范,言 之精彩,作之有情,述之有感,评之有度,改之到位。活是条件,实是根本。 2、静与动的关系。静为独立思考,自我梳理,搜集信息,咀嚼体味,形成主见,动为相互交流、 切磋、碰撞、借鉴、去伪存真,合作共赢,或先静,或后动,或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共鸣共振。 3、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主导为主体服务,当主体遇到障碍时,疑惑不解时,走偏失向时,无从着 手时,茫然无助时,心猿意马时,教师适时去引导、点拨、激发、唤醒,教师是参谋,是催化剂, 是风向标,但绝不是

2、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利、机会、快乐还给学生。4、教材与生活的关系。教材是生活经验的反映与总结,是生活实践的一个范例,是其中的一个侧 面,教学过程中,要从教材出发,到生活实践中涉猎、体验、感受,课堂即生活,教材是纲要,生 活实践是素材,要做好结合的文章,力求做中学。 5、举一与反三的关系。 “一”是基础, “三”是升华,没有“一”便谈不上“三” ,学习过程中, 要对现有的知识分析透彻,注意拓展与延伸,达到纵横左右,东西南北中,上接下联,左顾右盼, 在“一”上狠下功夫,把握要害实质,使学生心胸开阔,高瞻远瞩,游刃有余,夯实根基,以不变 应万变,才能反“三” ,反“五” 。 “三” “

3、五”是水到渠成,理所当然,瓜熟蒂落,桃李不言,下自 成蹊。 6、知识与智力的关系。学知识 ,长智慧。知识是一个基础,是形成智慧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但它不是目的。 智慧、能力、技巧、方法才是培养人才的最终追求。知识是很容易被忘掉的,可 是人的技能是不会轻易丢掉的,课堂上看似让学生记忆、理解知识,实质上是通过学习而挖掘学生 的创造能力和潜在智慧。 7、保底与提升的关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不让一名掉队。课堂上要分层次教学,使同学们 都能找到支点,感受成功,享受快乐。尽可能多地给予薄弱学生机会,让其展示自我,体验自我价 值,树立信心,勇敢面对挑战,把握机遇。优生可以触及一些难度大的,挑战性的问

4、题,做薄弱学 生的小老师,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共进共赢。 8、理解与应用的关系。理解只是对知识有所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狭义的、浅层的,在此 基础上要学以致用。实际上学知识就是为了走向社会后,做一个有贡献、有价值的人,学是手段, 用是目的。千万要杜绝理解知识是为考试准备的,这样的话只能应付,达不到深刻、全面、彻底、 娴熟、高超、精湛的程度。 9、记忆与表达的关系。大脑内在的记忆是短暂的,也许课堂上会做题,可事后便忘却了,由卷面 做题到讲解是一个飞跃,由讲解到表演(唱、舞、画、作、模型、实物等)是高层次的飞跃,所以 课堂中集写、背、说、议、评、讲、析、辨、观、唱、作、画等于一体。既有抽象

5、的理解,又有直 观的演示,还有艺术表达的享受,快乐课堂,享受人生。 10、把握与生成的关系。对知识的理解、体验、感悟要拓展到有新的生成,生成便是创新,生成便 是应用,生成便是开发智力,生成便是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变式训练,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延伸, 小发明、小制作、独特的思维见解,甚至异想天开,漫无边际,我们都要给予关注。思考的独特性、 思维的反常性、思想的创造性才是最为珍贵的。新课程改革的点滴体会新课程改革的点滴体会 1 早在 1999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提出:“调整 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当今世界竞争激烈,人们已经意

6、识 到未来将是人才的较量即教育的较量。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采取措施,加大对基础教 育的改革,以提高对人才质量的培养,以增强国际竞争力。课程是基础教育的核心,我国正大张旗 鼓开展课改,正是把课改作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的核心来抓。2一、 明确课改的意义: 我们作为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一是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 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是要改革课程结构,适应时代要求 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要改革课程内 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

7、终身学习 必背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是要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力;五是要改革课程评价标准,要发挥评价在足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 推进素质教育上的功能;六是要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 适应性。课改就要使基础教育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坚持与时代俱进,反映鲜明的时代的 特征,人为本,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和心理素质,是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这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中华民

8、族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 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十分重大而深远是意义。 二、 传统课堂模式的弊端 1、教学思想。它是传授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知识为主:在传授知识是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中 心,教师活动为主;在方法上是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我们以前常推崇“教师要 有一桶水,才能向学生灌满一杯水”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把学生当作一个容器,教师只要知识渊 博即可,不要看学生主动性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就可能培养出“高分低能” , 有理论但不会实践和创新的不能适应时代所需的人才。 2、教学目标。它是以大纲和教材规定了的目标为目标。是一个千篇一律,一成不变,非常

9、机械的 框框。它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和智力水平的高低为唯一尺度。知识的各种条条框框牢捞地束缚 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迫使学生只能朝一个方向发展,培养同一中规格的“产品” 。 3、教学程序。它是照课前背好的教案中的程序进行操作,按照教案设计的程序创设教学情景,教 师上课是按照教案这个脚本在演戏,使教学程序程式化、机械化,刻板的程序,必然使课堂气氛沉 闷、学生厌学,缺乏兴趣,教学效率低下。 4、教学主体。它是以教师为主体,过分强调教师的角色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 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实践。 5、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手段陈旧、单一

10、、简单,靠的是以一只口加一只手,黑板加粉笔。 用落后的教学手段传授先进的科学技术,难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于体现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和时代 性。 6、教学原则。它过分强调知识的严密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但却忽视了知识的实用性和 时代性,使知识变成了一成不变的、僵化了的教条,抹杀了知识的生命力,使知识与实践相脱离, 甚至于社会生产实践中需要的教学中找不到,而在教学里学到的却是于实践基本无用或相脱离的东 西。 三、 构建新时代的教学模式1、教学思想。它着眼于如何充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变学生被动 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帮

11、助者和足进 者。它的特点是:学生是主体,强调全面性、民主性、发展性、活动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得到和谐、 主动的发展。 2、教学目标。它视“学生是具有多方面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主 动参与教育活动的人” ,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全面发展上,它的特点是,使学生积极、主动、灵 活掌握知识、自主发展,使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有充分发展余地。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完美个3性的人。 3、教学程序。它既要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但又要求不能一成不变。相对稳定的教学程 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具体情况进行随时的调整,使其符合实际需要。教学情景应该满足学生掌握知 识、培养能力、全面、和谐发展。它

12、的特点是:教学程序是活的,教学情景是符合学生发展的,宽 松、愉快、和谐、平等、合作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展开积极活跃的思想活动。 4、教学主体。它是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 活动机会,学生的活动应多样化,让学生多思、多读、多练。学生活动的空间要突破学校、课堂、 书本的局限,使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它的特点是:使学生在充分的、全面的活动中培养创新、创 造能力。 5、教学手段。它是把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 用。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环境,学生兴趣浓厚、大脑兴奋、思维活跃,在不知不觉 中接受了知识,增长了能

13、力,它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声、光的作用及它们的复合作用,刺激学生的 听觉,进而使大脑积极活动,它把枯燥的、单调的知识变成了活生生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以达 到教学过程效果的最优化。 6、教学原则。它是重视知识的源泉是生产实践,反过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关系,把知识与生产实 践和科学技术结合,即使学生理解掌握科学知识,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综合上述,我们看到传统教学模式与的素质教学模式截然不同。 ,做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要够建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 任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新课改心得体会新课改心得体会 2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

14、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通过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 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 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 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

15、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 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 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 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 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 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

16、点分化,忽视了 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 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 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 学习的主人。4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 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 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 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 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