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六十周年以来农村的形势与政策的概况与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654095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国六十周年以来农村的形势与政策的概况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国六十周年以来农村的形势与政策的概况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国六十周年以来农村的形势与政策的概况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国六十周年以来农村的形势与政策的概况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国六十周年以来农村的形势与政策的概况与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国六十周年以来农村的形势与政策的概况与分析建国六十周年以来农村的形势与政策的概况与分析摘要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 “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根本性问题。农村有八亿人口这八亿人口的生活幸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 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民族复兴的大事。回顾建国以来农村的形势与政策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农村、土地、生产、改革。 一、土地改革一、土地改革 (一)土地改革的源起。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维持封建 土地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 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

2、压迫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 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 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 发展。他们十分悲惨,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 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二)土地改革的进行 1950 年 6 月 30 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 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 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 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 力,借以

3、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规定 了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则和办法。 土地改革法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 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 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 土地改 革法公布以后,在 3.1 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地,有计划、有领导、有 秩序第开展了土改运动。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 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三百五十亿千克粮食的地租。 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基本上正确贯彻和执行了党的土地改革 的路线和政策。 (三)土改的意义。1.1

4、952 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 亿多无地或少地 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 生产关系;3.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4.农村生产力 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 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 二、农业合作化二、农业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 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 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年月至年,以办互助组为主,同

5、时试办初级 形式的农业合作社。中共中央通过协议决定在全国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农业互 助合作组织开始发展,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民迅速数量增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初 级社)诞生。在此期间,由于急于求成、贪多求大的思想的错误指导,合作运 动中出现了急噪冒进倾向。这种倾向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并呈快速蔓延之势。 第二阶段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快速发展的阶段。从 1954 年至 1955 年,初级社在 全国普遍建立。为了吸引更多农民入社,国家从各个方面对农业合作社进行支援,使得原本发展过快的合作化运动势头更猛,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中央及时 作出调整,终于使形势得以巩固下来了。之后,由于毛泽东的错误指示,被遏 制下来的形势又

6、死灰复燃。第三阶段从 1955 年下半年到 1956 年底,是合作化 运动达到颠峰时期。毛泽东对合作化的理论和政策作出了系统的阐述并对合作 化的速度提出新的要求。于是,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 ,要求到年春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基本上 普及初级农业生产合作,实现半社会主义合作化。会后,农业合作化运动急速 发展,仅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在全国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到年底, 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参加高级社的达总到农户总数的 ,基本上实现了完全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到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 (三)农业合作化的利与弊 农业合作化从本质上讲是符合

7、当时国情的。因为当时的小农经济已无法满足国 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的需要了。合作化完成了土地私有制的公有制转变,是向 社会主义革命迈出的重要一步。可惜的是,由于党内主要领导人的急于求成, 运动中出现了急噪冒进的问题,并且直接导致了随之而来的人民公社的畸形发 展,若我们党能正确分析当时国情,从而制定正确决策,控制好合作化的速度, 保证好合作化的质量。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就能前进得更快、更稳。 三、人民公社三、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是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和扩大产生的。它是我们党在 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 一项重大决策。因为它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

8、相适应的关系,给农业发展 和农村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人民公社运动从 1957 年开始到文革结束、 。为适 应当时农村兴修水利工程的需要,党中央决定把农业合作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当时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认为人民公社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有 利与生产,即所谓的“一大二公”。由于在合作化运动中已出现了发展过猛的问 题,这种问题被带到了人民公社运动。所以人民公社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 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股共产风。人民公社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 应的自然规律,又急于求成,结果非但没有取得人民期望的结果,反而浪费了 大量劳动立,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人

9、民公社将农民禁锢在土地上,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人民公社的产生有其 历史必然性。当时领导们的求成心情也可以理解,农民对党的决策的盲从也不 可过分贬斥。回眸历史,总结教训,希望我们的党英明决策,带领人民奋勇向 前。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当文革结束时,人民公社也走进了历史的死胡同。各地开始自发形成各种 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从多种责任制 中脱颖而出成为主要的集体经济经营方式。1983 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 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 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91 年 11 月 25 日29

10、日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 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 决定提出把以家庭 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 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 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 “大锅饭”的旧体制。而且,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 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具体做法有: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目 前,绝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是包干到户的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 分配

11、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集体和农户有分有合、统分 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 路,而是实行家庭承包为主,统分结合,既发挥了集体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 形式。更深层次地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本上体现了农民与生产资料的直 接结合。马克思认为, “不论社会生产形式如何,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 的要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 ”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从本质上讲是社会主义农村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从实行效果上讲,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也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家庭联产承

12、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我国农 村的生产力,开创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充分体现了社会主 义公有制的优越性。粮食总产量从 1978 年的 6095 亿斤,增至 1984 年的 8146 亿斤。我国农业以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农业的发展也 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由于利益的内在推动,使家庭承 包经营, “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 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总之,党的十五届三中全 会提出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五、社会主义新农村 自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

13、任制已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 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党对农村发展提出新的建设目标,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 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 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目前,在新农村建设方面 已有不少成果问世。江西的华西村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 在一些地方,企业从农民手中承包土地,又雇佣农民经营土地,集中管理,摸 索出了企业和农户相结合的道路。农民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如此既减轻了 农户的风险,又增加了农民的收益,同时企业也获得了利益,有了稳定的原材 料来

14、源,生产的产品 dmt第 3 页2018-4-9 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在农业生 产方面,国家不仅取消了农业税,限定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而且对粮种进行 补贴。在农村经济方面, “村村通”“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农村的经济面 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文化教育方面,国家免除了农村家庭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阶段孩子的全部学费和书本费;在社会保障方面,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即将推 广的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朋友们无看病之愁,无养老之忧,农民也享受 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结束语结束语: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经济、农民的生活始终是执 政党的重要议题。历史证明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我国农业的发展前景一 定会更加广阔,农村经济会更加繁荣,农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参考文献;土地改革法1950 年 6 月 ,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七届六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1991 年 11 月 25 日29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