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增长机理的路径依赖分析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643726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增长机理的路径依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增长机理的路径依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增长机理的路径依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增长机理的路径依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增长机理的路径依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增长机理的路径依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增长机理的路径依赖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增长机理的路径依赖分析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增长机理的路径依赖分析一、路径依赖理论及其作用机制“路径依赖”最早是由阿瑟(Arthur)提出用来描述技术演变过程中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现象的。诺斯(North)把这一概念拿到制度经济学中用以说明制度变迁的过程。在他看来,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 , “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化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错误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 (诺斯,1994)。路径依赖具有两种形式:一是状态依存型的路径依

2、赖,指一项技术或一项制度安排一旦出现,就会出现一种自我强化的现象,使环境成为适合自身生存而不利于其他技术或制度生存的生态场,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手。相反,一种具有较之其他技术更优良的品质的技术却可能由于晚入一步而陷入困境,甚至“锁定”在某种无效状态之中。二是行为依存型的路径依赖。指在相同的初始条件、机会和刺激的条件下,市场会根据不同行为主体的实绩进行奖惩,受到奖励的行为人可能更加努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增长与存活能力,形成自我强化、报酬递增的机制。反之受到惩罚的行为人可能被锁定在无效的行为规则中,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细小的事件和偶然的情况常常会把技术发展或是制度变迁引入特定的路径,而不同的

3、路径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诺斯,1994)。二、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增长机理的状态依存分析产业集群虽然能通过地方结网和资源共享使集群企业突破了自身的规模限制,获得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反而使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的动机进一步减弱,从而形成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增长机理的状态依存。1、产业集群的创新组织结构具有自我强化的机制以某一个或几个核心企业为中心,许多小企业围绕核心企业进行生产加工是我国产业集群的基本结构。这种集群结构虽可通过大企业与众多中小企业的合作形成弹性专精的灵活生产方式,从而增强集群整体的竞争力。但是这种协作关系是以小企业在技术、财务、产品等

4、方面对中心大企业的依赖为特征的,大企业与小企业间主要是单向知识传递,小企业灵活性和创新性不强。因此,这种形态的网络结构容易导致过度专业化和僵化。另外,小企业在技术上围绕大企业技术和产品标准,基于演化经济学中技术演化的“路径依赖” ,一旦集群面临市场和技术变革压力,群内企业很难通过技术转型而存活下去。下面我国广东东莞地区的 PC 制造业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广东东莞地区的 PC 制造业的主要特征是高度分散化的生产体系和以外资大企业为核心的创新组织结构。如图 1 所示。处于这一生产体系顶端的核心企业 A、B 主要从事核心技术的开发和产品的销售,处于这一生产体系底端的 C、D、E、F、G 等大量零配件供

5、应商多为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在2生产过程中,核心企业根据市场变化,通过对不同零配件供应商的组合来实现灵活的生产方式,从而满足了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在竞争中保持了较大的优势。大量围绕核心企业进行生产的中小企业虽然通过对核心企业的跟随与模仿实现了产品创新和技术变革,获得了暂时的竞争优势,但由于其缺乏独立创新能力,核心企业一旦“移情别恋” ,整个集群便会因为缺乏“领头羊”而走向衰败。近年来,广东部分地区外资企业纷纷迁往长三角而引起本地经济的衰退已证明了这一点。图图 2、灵活专业化生产模式图、灵活专业化生产模式图A B 核心企业C D E F G 零配件商2、具有根植性的地方产业文化进一步强化了集群既

6、有的技术变革路线根植于本地的地方产业文化对产业集群的成长功不可没,但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规模化扩张阶段之后,既有的地方传统产业文化很可能成为限制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障碍。因为据有根植性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将传统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方式更容易得到群内企业的偏爱,从而影响新思维、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在产业集群内部,首先发展起来的技术通常可以凭借占先的优势地位,比如普遍流行导致的学习效应提高,在市场上已经形成的良好预期,许多行为者采取相同技术而产生的协调效应等等,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从而在竞争中胜过自己的对手。相反,一项更为优良的新技术或一种更有创新性的新思维却可能由于晚入一步

7、,没有能获得足够的追随者而被众人所抛弃,陷入恶性循环,从而限制了产业创新能力的增长。3、以家族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网络制约了优秀人才的引进几千年来,中国人在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为行为规范的制度环境中,塑造了一个以“家”为个人价值归依,以血缘、亲缘、地缘等为人际关系纽带的人格化价值认定标准和社会信用链条。在这一特定文化环境影响下,家庭企业对于创业者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生产单位,而且是作为所有家族成员的生命圈和社会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平衡器而创立和运作的。因此,家族企业的控制权具有相当程度的不可交易性。家庭企业的未来只能由创业者的家人掌管,其后续接班人能力强则企业兴,其后续接班人能力低

8、则企业衰。如果家族企业老板独断专行,听不进外来人才的建议,就会导致企业决策失误。4、产业集群的相对封闭性限制了外部创新资源的引入分权式改革造就了具有独立利益主体的地方政府,各地方政府为追求本地区的经济增长,通常将企业集群限制在其行政边界内,使跨区域的企业集群很难成长。近年来,广东省大部分专业镇相继设立技术服务组织,而跨乡镇的产业区却很少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就3说明了这一点。大部分的产业集群都被局限在狭小的地方行政边界内,集群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无法引进,导致集群内部表现出僵化封闭,知识技术趋同,互补性消失等不良后果,最终使集群丧失创新的活力和竞争力。三、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增长机

9、理的行为依存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行为的选择取决于其创新与模仿的比较成本分析。我国目前正处于体制转轨过程中,外部制度环境不完善,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企业的模仿动机远大于其创新动机,而集群经济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技术变革路径,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增长机理的行为依存。1、创新与模仿的比较成本分析进一步弱化了集群企业自主创新的动机由于创新投资的风险较大和创新产品的外部效应较强,企业创新的收益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假冒而侵占,创新成本则由企业自已承担。因此,在外部制度环境不完善的条件下,尤其是在知识产权和专利制度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市场环境中,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企业通常不会选择进行自主创新,而希望成为创新

10、产品的“免费搭车者” 。在集群经济条件下,由企业网络而形成的知识外溢与技术扩散效应降低了企业的搜寻成本和学习成本,使企业更容易通过学习和模仿获得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创新投资的风险性与创新产品的外部性,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动机进一步减弱,而跟随与模仿的动机进一步增强,最终形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行为型路径依赖。2、企业内部没有形成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就企业的内部激励机制而言,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没有建立起足够的内部激励机制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近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虽然提高了国有企业经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这种以放权让利为主要特征的企业改革方式并没有形成鼓励创新的制

11、度激励。一是国有企业产权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企业短期化行为难以避免。二是国有企业缺乏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激励。如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费只能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却不能用于技术创新。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争取政府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获取租金,等等。民营企业虽有优于国有企业的产权基础,但有相当一部分的民营企业是由原来的集体企业转化而来,产权不清的问题依然存在。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民营企业一开始就选择了依赖外部技术资源的路径,其结果使民营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成为国有企业的克隆。虽有少数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走向了自我创新的技术变迁之路,但大数民营企业都没有形成技术创新的传统。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一部分民营企业被市场淘汰

12、,只有少数先的企业开始了与国有企业同步的对外国企业技术与产品的模仿和依赖。 四、培育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解决状态依存型技术创新不足的关键是进行制度变革,加强技术创新的产权保护,建4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网络。解决行为依赖型技术创新不足,主要通过对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变革,改变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本与收益的相对价格,使自主创新成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自身发展的合理选择,并逐步形成自我强化的机制,最终从根上改变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1、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现代产权制度。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不完善,使企业自主创新收益降低,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当前,应尽快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

13、的现代产权制度,创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一要加快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进程,严格执法程序,坚决打击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二要尽快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通过产权抵押贷款、知识产权专利入股等资本化营运方式,来分散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确保企业创新的合理收益。三要树立市场在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中的主导作用与地位,明确市场与政府的职能,优化技术产业化的环境。2、进一步完善政府服务,增强集群的持续创新能力由于创新投资存在的巨大风险和创新产品的外部效应,集群内部企业的模仿动机通常大于其创新动机,从而使产业群常常因为缺乏创新能力而自发的衰落下去。因此,通过政府帮助来增强集群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

14、力显得非常重要。一要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宗旨的组织机制和专门化的技术开发公司,为集群内企业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服务;二要通过对集群内较大型企业的扶持,增强其研发能力,使其成为拉动集群发展的增长点;三要以不同渠道积极引入外部技术创新资源和优秀人才,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能力。3、改善家族企业文化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一要改善我国现阶段不成熟的政策与体制环境,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步伐,尽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家庭企业文化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二要加快对经理人市场、社会中介评估机构市场等要素市场的建立,为家族式企业的发展转型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三要通过宣传与教育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现代经营意识和人

15、才意识,鼓励家庭式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启用外来人才,用社会资本稀释家族资本。4、强化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培育根植于本地的区域创新系统和生产网络一要加强创新的区域软环境建设。经验表明,区域内的硬环境并不是区域创新的充分条件,企业发展的创新环境,更依赖于区域软环境的营造,即创造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和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以及健全的法律服务体系等。这就要求政府要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完善市场秩序、健全法制环境;高度重视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通过各种培训提高人力资本,采取各种措施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二要强化集群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

16、化分工与协作完善的产业体系。5、着力提高集群的组织化程度一是要取消对民营中介组织的歧视政策,允许民营组织进入外贸、金融、保险、投资5银行等行业发展业务。二是要在加强政府监管的条件下,积极为民营中介组织营造透明的法制环境。三是要大力培养、培训各类中介服务人才,通过考试制度、选拔制度不断促进中介服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6、鼓励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组织的出现一要加强科研机构、大学与企业之间的知识交流,逐步形成企业的创新能力;二要形成以具有创新传统与能力的企业为龙头的企业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将创新能力输入到相关企业中去,诱导现有企业通过学习、模仿,形成技术创新的新惯例,以解决状态依存型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7、加大集群与外界的联系程度如果产业群能够保持较大的开放性和弹性,使各种资源要素能够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则有助于保持集群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反之则会表现出僵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