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与昆明湖的渊源:事关张骞通西域和水上征战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642796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与昆明湖的渊源:事关张骞通西域和水上征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昆明与昆明湖的渊源:事关张骞通西域和水上征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昆明与昆明湖的渊源:事关张骞通西域和水上征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与昆明湖的渊源:事关张骞通西域和水上征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昆明明与与昆昆明明湖湖的的渊渊源源:事事关关张张骞骞通通西西域域和和水水上上征征战战700多年以前,北京城西北的昆明湖所在地,还是沼乡泽国中的一片洼地。元代郭守敬引玉泉山山泉,疏通河道,才形成一个积水的湖泊。它的名字曾叫过金水池、瓮山泊、西海子、大泊湖等。大泊湖东侧沼泽中的高阜地带,明清两代是城外的一片荒凉的坟场,大太监的坟墓多建于此。明清两朝太监被称为“中官” ,所以此地曾叫“中官坟” 。有许多太监年老后在这里建庙养老(便于死后安葬) ,故又称为“中官村” 。几十年前选择此地建设“中国科学院” ,人们觉得“中官”地名不雅,遂改名“中关村” 。出于当时的军事、园林建筑和将湖区外边三面开辟为水

2、田用作灌溉的需要,清乾隆乾隆十五年(1750年) ,大泊湖被开拓成面积3000亩的大湖,并提高了水位。乾隆皇帝拓展“昆明湖”缘由何在?铸“铜牛”的历史根据是什么?乾隆皇帝为何要把大泊湖改名昆明湖?颐和园颐和园内的“昆明湖”与云南省的“昆明”有什么关联?与西安市南斗门镇的“昆明池”有何关系?昆明湖源自西汉昆明湖源自西汉“楼船水师楼船水师”的历史的历史若寻根溯源, “昆明湖”其实是与2000多年前汉武帝刘彻兴建“汉习楼船”的历史有关。位于云南昆明的大观楼,悬挂有一副由清代孙髯翁所作、驰名于世的长联,其下联开头为:“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临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

3、尽移山心力”其中的“汉习楼船” ,说的就是2000多年前汉武帝刘彻,在京城长安(西安)郊南斗门镇开凿巨大的人工湖,训练汉帝国的“楼船水师”的历史故事。据汉书 、 史记记载: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张骞应募出使西域,历经坎坷,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才回到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诸国情况,并特别提到在大夏(今阿富汗)国,竟有蜀布(四川细布) 、邛杖(邛都即今西昌一带产的竹手杖)出售,问商人,得知由身毒国(今印度半岛)可直通大夏,并说那里的人骑象打仗、临近大海于是,劝汉武帝开西南夷道,以避免匈奴劫阻。汉武帝采纳张骞建议,命蜀郡、犍为郡派使者四路并出,企图打开西南通道,但为昆明部族所

4、阻,历经一年都未能开通,不过也摸清了昆明部族的情况。昆明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四面环山,中间一马平川,有一广阔水域,古称南泽,周匝三百里。昆明部族人,多居水上,善于水战,只有熟练的水军,才能前去征讨。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旨在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旨在征战征战昆明部族昆明部族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 ,汉武帝将长安上林苑中的一片洼地,模拟昆明部族人居住的“南泽” ,抽调二千余犯罪官吏,开凿成周匝四十里的水域,用以操练水军。为表明征服昆明部族的决心,遂取名“昆明池” 。昆明池水域广阔,面积达320顷,相当于今天的四个西湖。池中建有长约三丈长的花岗岩巨大石雕石鲸,以象征滇池之石寨山。有戈船数十艘,楼船百艘,船上

5、立戈矛,四角皆幡旄葆麾。用以检阅水师的龙首豫章大船,可载万人,汉武帝常亲临于此观看水师操练。汉朝军士多来自中原,经过昆明池操练,解决了水战中的障碍,使征战西南夷变被动为主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先征服滇池东北方的劳浸、靡莫等部落,然后大军直指昆明。昆明部族首领见大势已去,不得不降服汉朝,同意设立郡县,置官吏。汉武帝在滇中心区域设益州郡;又封其统治者为“滇王” ,赐“滇王金印” 。从此,开通了西南丝绸之路,并标志着云南地区从此接受了汉朝的统治。近年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一枚“滇王之印” ,印证了“汉习楼船”这段历史。南宋年间,鼎鼎大名的南京“玄武湖”曾一度被改名“昆明湖” ,原因是宋孝武帝借用此名,意在自比汉武帝,雄心勃勃地想实现大一统。昆明池的影响可见一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