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远程培训小学品德与社会创新性成果要求(长岭县利发盛镇中心校:曹立辉)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2640547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远程培训小学品德与社会创新性成果要求(长岭县利发盛镇中心校:曹立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程远程培训小学品德与社会创新性成果要求(长岭县利发盛镇中心校:曹立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课程远程培训小学品德与社会创新性成果要求(长岭县利发盛镇中心校:曹立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课程远程培训小学品德与社会创新性成果要求(长岭县利发盛镇中心校:曹立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课程远程培训小学品德与社会创新性成果要求(长岭县利发盛镇中心校:曹立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远程培训小学品德与社会创新性成果要求(长岭县利发盛镇中心校:曹立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远程培训小学品德与社会创新性成果要求(长岭县利发盛镇中心校:曹立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品德与社会创新性成果要求小学品德与社会创新性成果要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素材,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构建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本课正是通过儿童对冬天的季节气候特点的观察和感悟,感受天气的变化对植物,动物,人的生活的影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教学内容:我眼里的冬天是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迷人的冬天的第一个主题。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冬

2、天里自然界的变化,感受和体验冬天的到来,知道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亲近自然,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冬天,认识冬天,知道冬天的一些特征。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南方北方的冬天景色是不同的。2.能力目标:了解冬天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并学会照顾自己。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活动感受冬天的乐趣,并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愿意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对象:学生对冬天有着天生的兴趣,他们喜欢冬天的活动,比如堆雪人、打雪仗、看冰灯等,而且他们对冬天的自然现象和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他们观察水平有限,对冬天缺乏比较深入的探索。本班学生通过

3、前面的学习,已经基本适应了小学生活,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并且初步获得了寻求、搜集、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教学方式:我眼里的冬天这一课的重点是学生了解冬天人、动物、植物的变化,感受冬天的到来。让学生课前进行调查,冬天有什么变化?以“交流感悟”为主,以“讲授式”为辅,多种教学综合运用。教学手段:从学生已有的经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交流和体验,创设有效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技术准备:多媒体设备 教师:PPT 教学课件 资料:课件 学生准备:观察冬天的变化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冬天的到来,知道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教学难点:感受和体验冬天的到来

4、,知道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引出“冬天”。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白色花无人栽,一刮北风它就开。无根无枝又无叶,跳着舞从空中来。”生:雪花。师:小雪花会在哪个季节来到我们身边呢!生:冬天。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冬天)师:对,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透过我们的眼睛去了解冬天。(板书课题)我眼里的冬天(设计意图:通过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二、交流感悟,找变化(重点)1、天气的变化(1)师:同学们, 冬天到了,天气发生了很大变化,你感受到了吗?下了几场雪?昨天,看大家玩得非常的高兴,就拍了几张照片,我们

5、一起来看看。看照片。师:大家玩的真开心呀!(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刚刚下过雪的时机,感受冬天下雪时孩子们的快乐心情。)(2)冬天天气还有什么变化呀?课下老师让同学们记录了这两天的天气预报,谁来告诉大家?展示天气记录。出示夏天的天气记录和秋天的气温记录和冬天的气温记录作对比。师:有什么变化吗?(气温越来越低)冬天这么冷,你们怎么办?(穿上厚棉衣,家里烧暖气)(设计意图:通过气温的对比,感受气温越来越低。)过渡:冬天,天气冷了,我们可以穿上棉衣,家里烧上暖气,那植物有什么变化?他们是怎么过冬的呢?2、植物的变化(1)说植物的变化。(树叶掉光了,小草黄了。)学生说(设计意图:学生从生活实

6、际出发,交流植物的变化,感受冬天对植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及交流能力。)(2)师:植物是靠什么度过寒冬呢?3)课件:植物过冬(难点) 科学老师:我们知道,树木生长要消耗养分。春夏,树木生长快,养分消耗多于积累。但到了秋天,情形就不同了。这时候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嫩枝变成了木质逐渐地树木也就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4)植物的本领真大啊!它们靠自身积聚的养分就可以度过寒冷的冬天。我们人类也非常聪明,为了人们能在严冬吃上新鲜的蔬菜,欣赏鲜艳的花朵,发明了温室大棚,使这些植物能安全的度过冬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设计

7、意图:渗透人类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自然条件,以适应自然环境,为人类自身服务。)(5)课件:温室风光欣赏3、动物的变化(难点)(1)我们知道了植物靠积聚的养分度过寒冬,动物有什么变化呢?他们又是怎么度过冬天的呢?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交流冬天动物的变化,感受冬天对动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及交流能力。)(2)师:老师也做了调查,通过调查老师知道:有的动物是靠冬眠度过严冬的,比如 蛇(课件)蛇在冬天,可以钻到 1 米多深的石缝、洞穴或土层冬眠,即使外面是严寒的天气,也不至于冻死。一睡就是 5 个多月,第二年,天气暖和了,又照常出来活动。青蛙(课件),青蛙,到了冬天为了生存,就钻进泥

8、土里冬眠,以此来躲避寒冷。等到第二年春天,气温升高后,再出来活动。熊。我们来看熊是如何度过冬天的。(课件视频)(3)蛇,青蛙,熊是靠冬眠过冬的,你知道鸟类是如何过冬的?课件:大雁 燕子南飞(4)有的动物可以冬眠,有的动物可以迁徙,不冬眠、不迁徙的动物又如何过冬呢?学生说课件,师介绍狗,猫,麻雀,喜鹊。(教学意图: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展示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冬天对动物的影响。)(5)师:小动物真聪明,它们也有自己的办法度过寒冬,我们学习一首小儿歌。学读儿歌:北风吹,冬天到,小动物过冬方法妙。燕子飞到南方去,青蛙、小蛇睡大觉。小兔、小狗和小猫,悄悄换上新皮袄。聪明

9、可爱的小动物,保护自己本领高。(教学意图:通过有趣的歌谣,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记忆动物的过冬方式。)三、总结延伸1、师:同学们,冬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说(设计意图:返回到开始的疑问,解决疑问,总结课程。)2、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冬天的歌谣。冬天到了北风刮了水结冰了,树叶掉了,大雁搬家了,青蛙睡觉了,我们穿棉衣,带上棉帽了。雪花告诉我们:寒冷的冬天来啦!(设计意图:用歌谣将冬天对植物,动物,人们生活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3、师:冬天和其它季节一样,也有着美丽的景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各地的冬天美景。课件:冬天的美景(设计意图:感受冬天的美好。)4、小结,扩展师:冬天虽然很冷,

10、但冬天也有很多美丽景色,冬天的冷空气可以杀死很多细菌,冬天我们还可以打雪仗、堆雪人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冬爷爷的阳光下,做游戏、连身体、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度过冬天好吗?(好)那我们就一起坐着雪橇做游戏去喽!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结束本课学习。我眼里的冬天这一课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快乐的冬天”单元中的第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简单认识冬天的气候特征,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及一些学生的自我保护常识。本活动是根据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近自然,认识冬天的显著特征”来设置的。本节课我从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我最大限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冬天,了解冬天,感受冬天的美,让学生喜

11、欢冬天,不再惧怕寒冷。本课主要让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冬天里自然界的变化,感受和体验冬天的到来,知道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亲近自然,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导学生参与课前收集资料,课上交流等学习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再一次尝试了课前收集资料,课上交流等学习方法。通过实施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一、课堂教学以生活为基础。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创建一种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课前,我布置让学生走到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寻找冬天的足迹,把观察到的内容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讲给同学们听。此外,我还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做法来交流,讨论,掌握冬天自护的一些常识。借助学生的生活经

12、验来开展教学是教师所要体现的一个意图。二、突出课程的活动性.低年级儿童的活动大都围绕其能够看的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进行。为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没有脱离儿童熟悉的生活。除安排讨论、交流等活动外,我还安排让学生动手时实践,让学生从活动中,汲取知识,增长见识,培养能力。三、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帮助班里新来的小朋友进行自我防护(为来自昆明的小朋友穿棉衣、戴手套、围围巾,戴帽子),这个活动不仅仅认识了冬天,了解了冬天,也让学生学会了关心爱护他人,品德与生活课就是让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四、教学中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品德与生活课不局限于一个活动领域,而是涉及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

13、自然、社会各个领域,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的呼应。因此,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了多学科之间的互动与渗透,利用语文学科中的谜语导入,利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展示活动内容,利用音乐学科的内容结束本课。其实学科与学科之间没有一定的界限,因为品德与生活课本身就是一门综合型课程。我认为只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学到知识,收获了东西,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明白,“骨干”这一称谓带给人的不会有太多的荣誉,却有无尽的责任。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在分散学习期间,我每天坚持写教学的反思,寻找各种机会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老师沟通交流,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慢慢的我发现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有收获!今后我会学以致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求知精神,协作能力,我一定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让培训的硕果在教事业的发展中放出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