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知识12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640316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摄像知识1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视摄像知识1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视摄像知识1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视摄像知识1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视摄像知识1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摄像知识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摄像知识1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摄像工作概况摄像工作概况 一、摄像员类型一、摄像员类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电视新闻摄像工作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技术型摄像, 一是编导型摄像。1、技术型摄像按照电视采访的传统做法,技术型摄像是指单纯的摄像工作。这种类型的 摄像记者主要任务是拍到符合要求的素材,但是这也不是简单的摄像机操作者, 他应该充分理解编导意图,积极参与节目的制作,协助编导完成对事件的报道。2、编导型摄像所谓编导型摄像,是指记者一人集采访、拍摄、编辑于一身,既是编导, 又是摄像,还要完成编辑工作,西方许多国家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就是编导型摄 像。从节目创作的角度来说,编导自己拍摄,更清楚什么是有用的镜头,如何 选择拍

2、摄报道角度,怎样进行画面表达。这种方式有利于创作者意图直接体现, 减少创作环节,是今后电视新闻工作的发展方向。当然也对创作者的综合素质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要成为全才,在实际工作中才会得心应手。二、不同节目类型的不同拍摄要求二、不同节目类型的不同拍摄要求 1、 因节目样式不同 各类节目有不同要求,如新闻节目叙述事件、散文诗(文学)节目表现情感, 不同的拍摄方案。 2、 因拍摄重点不同 一般而言,拍摄是既要声音、又要画面,特定情况下会有重点:有时以声音为 主,有时以画面为主,有时以特定细节为主,需要注意。三、判断画面质量的标准三、判断画面质量的标准 技术上的标准聚焦(清晰度)、曝光、稳定、色彩

3、(白平衡) 画面的美感构图、色彩、表现力(感染力) 是否符合节目要求节目主题、层次四、拍摄的基本要领四、拍摄的基本要领 1、稳 电视画面不稳、镜头晃动会影响画面内容的表达,破坏了观众的欣赏情绪,使 眼睛疲劳。利用三脚架是减轻画面晃动的有效办法之一。在情况允许时,应尽量利用 三脚架,或充分利用各种支撑物,如身边的树、电线杆、墙壁等等。 2、平 指所摄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寻像器中看到的景物图形应横平竖直,以寻 像器的边框为准来衡量。画面中的水平线与寻像器的横边平行,垂直线与寻像 器的竖边平行。如果线条歪斜了,将会使观众产生某些错觉。 3、准一般指落幅要准。当某个技巧性镜头(推)结束时,落幅画面

4、中镜头的焦点、 构图应该是正好的。任何落幅之后的构图修正,都会明显地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而且落幅后还在修正构图会给观众造成一种模棱两可的印象。 “准”这一要领在摄像中是较难掌握的,如推镜头和摇镜头,画面中的构图在 不断变化,为了保持构图均衡,常常结合两种技巧,在最适当的时机,推和摇 同时结束,落幅应当是最佳构图。 4、匀 匀是指运动镜头的速率要匀,不能忽快忽慢,无论是推、拉、瑶、移还是其他 技巧,都应当匀速进行。镜头的起、落幅应缓慢,不能太快,中间必须是匀速 的。第二节第二节 摄像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装置摄像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装置一、摄像机镜头部分的常用按纽和镜头的结构一、摄像机镜头部分的常

5、用按纽和镜头的结构(一)镜头部分主要按纽 (二)镜头部分重要构件有:聚焦环、变焦环和开关、光圈、微距镜。(三)摄像镜头的工作原理二、摄像机机身部分的常用按纽二、摄像机机身部分的常用按纽三、摄像机的光电转换系统三、摄像机的光电转换系统四、摄像机录像系统四、摄像机录像系统第三节第三节 摄像机(一体机)的调式和使用注意事项摄像机(一体机)的调式和使用注意事项一、摄像机开机时,各开关要置于以下位置一、摄像机开机时,各开关要置于以下位置 (1)光圈选择开关放在 A 档,即自动光圈。手动光圈是 M 档。 (2)增益开关放在 0 dB 档。(3)电子快门开关放在 OFF 档。(4)彩条白平衡开关置于“AUT

6、O”位置。 (5)录像机选择开关(VIDEO)置于“AUTO”位置。二、寻像器调节二、寻像器调节 寻像器是摄像机的窗口。摄像师通过它,可以选择画面角度、范围,确定画面 构图;同时还可以监看摄像机的工作状态。三、利用指示表检查电池容量和视频、音频信号三、利用指示表检查电池容量和视频、音频信号 1、电池容量: 2、视频信号: 3、音频信号:四、调白平衡四、调白平衡调白平衡的目的是保证摄像机获得机器需要的标准光源,从而使拍摄的画 面色彩还原正常。调白平衡的原理,是让摄像机这只电眼“看”眼前的一个白色,让摄像机 认知“眼前”的白,调节摄像机的滤色片和放大电路,让它输出的红(R)、绿 (G)、蓝(B)三

7、路信号电平相等,还原出正确的颜色来。五、调黑平衡五、调黑平衡彩色摄像机拍摄黑白图像时,必须输出三个完全相同的图像信号,才能重 现出黑白图像。因此,要想在设有光照时呈现出纯黑画面,必须调节黑平衡。 亦即在输出端要输出三个很低但却是完全相等的基准电压。所以,摄像机不仅 要调节白平衡,也要调节黑平衡。 黑平衡的调节更简单,只需将白平衡开关下拨说是黑平衡。调节器黑平衡时, 镜头光圈自动关闭,寻像器显示“BLK:OP”字样,数秒钟后,再显示 “BLK:OK”字样,黑平衡调节完毕。 黑平衡调好后,相当长时间里不必再调节器。只有发现画面的黑色不纯时,才 需要重调。六、镜头后焦调节六、镜头后焦调节七、调节时间

8、码七、调节时间码八、拍摄时的注意事项八、拍摄时的注意事项 1、暂停状态不宜过长 暂停状态是指录像机的录制暂停和放像暂停状态。此时,录像机中的磁鼓都是 处于调整旋转状态,而磁带绕紧在磁鼓上静止不动。暂停时间越长,磁头与磁 带间的相互磨损越严重。目前录像机均有自动保护装置,暂停时间超过一定时 间后会自动使磁带松驰而与磁头脱开。虽然如此,也应尽可能地缩短暂停时间。2、拍摄每个镜头应提前录制 510 秒 这是因为录像机从停止到磁带以正常速度行走有一个伺服过程,这一过程录制 的图像是不稳定的。另一原因是,后期进行电子编辑时,编辑系统要求素材带 上镜头的入点之前必须有至少 5 秒钟的连续稳定画面,以此信号

9、作为编辑录像 机间同步锁相的参考。如果不够 5 秒,则编辑点画面会跳动。 3、拍摄一场戏或一个动作结束时,不要马上停机,应该多录几秒钟。例如记者 在现场报道完,不要立刻关机,应该让记者不出声地再停留几秒。这样为下一 个镜头的编辑留出余地。同时,考虑到后期的技术要求,拍摄的画面长度要比 实际用的时间长。 4、摄像师应注意,即使导演没有要求,也要拍摄一些转场镜头。因为转场镜头 是维持两个镜头之间连续性的简短镜头,非常有用,但它必须与实际事件有联 系。被摄体入画出画,近向堵镜头,背向远离镜头等等。还应拍摄些空镜头, 如蓝天白云,花草树木,以备编辑时用。5、拍摄有特征的全景镜头,使人们能够辨认出发生事

10、件的地点,如交通事故, 不能只拍撞毁的车辆等,还要拍一下出事地点的路标或建筑物。 6、拍摄时如果有时间的话,应该做场记,可以准确地记录每一个镜头的起始, 也可以段落性记录,有利于后期编辑。 7、注意考虑不同景别的搭配,如全景、中景、近景各占 1/3 左右。 8、尽量采用顺光或侧顺光拍摄。以色彩的亮度和饱和度的关系来看,只有亮度 适中,色彩才最饱和。具体情况应根据编导的意图、现场条件而定。 9、尽量避免画面中出现高光点。这时画面反差较大,效果不好,有过亮或过暗 现象,CCD 机会出现垂直拖尾现象。 10、使用摄像管摄像机时,阳光不能直射镜头,画面出现强光时,应避开,以 免烧伤摄像管。 11、摄像

11、机使用前务必调整白平衡,若是室外拍摄,每 12 小时应进行一次白 平衡调整,因为色温在不断变化。黑平衡无调整的特别必要,但为了预防万一, 使用前调整一次就可以了。第四节第四节 摄像机的维护摄像机的维护一、摄像机一、摄像机二、电池 三、磁带三、磁带 四、其它四、其它1、三角架2、外接话筒3、充电器4、常备的附件(1)机箱:专用或特别配制的机箱要能防撞抗震,摄像机长途运输一定要 装箱。(2)镜头盖:保护镜头必需。经常出外拍摄,可用细绳系在机身上,以免 遗失。(3)背带:可减轻长时间持机的疲劳,山地拍摄尤其好用。(4)锲板:是连接三角架必不可少的配件。(5)擦磁头的工具:软皮或的确良布、清洗剂。(6

12、)雨衣:雨中拍摄的机用雨衣(北方寒冷天气拍摄的机用棉衣)。电视摄像知识(二)变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 变焦距镜头是相对于定焦镜头而言的一种可连续变换焦距的镜头。它是由 多组正、负透镜组成,除固定镜组外,尚有可移动的镜组,通过镜筒的变焦环, 移动活动镜片组,改变物镜镜片之间的距离,可以连续变动镜头的焦距。摄像机上所用的变焦镜头,一般都包括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镜头三 个部分,一个镜头可以替代三种镜头,并分别表现出这三种镜头的造型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连续变换焦距,使画面景别出现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变化, 形成一种变焦距推拉镜头的效果。变焦距镜头具有广角至长焦各种镜头的功能, 给电视实况转播和拍

13、摄电视纪录片的摄像师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摄像师在一个 机位上,就可以拍到整个场面的全景和某一个人物的面部特写,而不必为变换 景别跑前跑后、爬上爬下地来回奔忙了。 然而,正像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重性一样,变焦距镜头造型表现上的优势,给 电视摄像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在一些电视节目中,运用变焦距镜头无 目的地推推拉拉的画面随处可见。有的是为了追求变焦距镜头奇特的画面运动 节奏,有的是为了炫耀变焦距镜头呈现的目不暇接的新奇景象,有的则迷恋于 不 断地推推拉拉所形成的画面动荡不安的造型效果。所有这些使一些人开始怀疑 变焦距镜头是否还有使用的必要,电视界也因此留下了一个滥用变焦距镜头的 名声。因此,正确

14、而有效地运用变焦距镜头,充分发挥这种镜头的造型优势, 避开它的不足之处,使变焦距镜头成为电视观众可以接受并喜闻乐见的一种艺 术表现手段,在丰富电视画面的造型形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成了我们每一 个电视摄像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另外,大多数专业摄像机都只配置一个变焦 距镜头,除非特殊情况很少换卸。而我们在拍摄纪实性节目特别是新闻节目时, 被拍摄的场面和新闻事件又是“一次过”的,这也要求摄制人员必须很好地运 用变焦镜头“一 次性”地拍好画面。所以说,变焦距镜头的使用,不仅是一个重点,也是初学 摄像者的一个难点。一、变焦距镜头造型表现上的优势和不足一、变焦距镜头造型表现上的优势和不足变焦距镜头给摄制人

15、员的实际拍摄,带来了很多便利条件,同时给编导者 提供了更为充分地实现创作意图的技术保障,其画面造型的优势,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1、一个变焦距镜头,可以替代一组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在实际拍摄过程 中不必为变换焦距而更换镜头,加快了现场摄制速度,便于摄制人员对拍摄中 的意外情况作出现场应变和快速反应。2、在摄像机机位不动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变焦距推拉,实现画面景别的连 续变化。在一个位置上,即可拍到场面的全景和人物(物体)特写。 3、可以跨越复杂空间完成移动机位所不能完成或不易完成的推镜头和拉镜头, 并且还能完成仰角度或俯角度的推拉镜头。比如,在机位不前移的情况下,我 们可以用变焦距镜头推到河流对

16、面的山坡上,拍摄牧羊人的小景别画面。再比 如仰拍攀岩运动员的登山过程时,变焦距镜头能够非常方便地实现从悬崖大全 景 画面到运动员手部特写画面之间的推、拉镜头。4、摄像机镜头上的电动变焦距装置,可以使画面景别的变化平稳而均匀, 如用手动变焦,可以完成急推和急拉,产生一种新的画面运动,形成新的画面 节奏。5、在摄像机机位运动的过程中,变动镜头焦距可以构成一种更为复杂的综 合运动镜头。它的主要特点是,机位运动与镜头焦距变化的合一效果,产生一 种人们生活中视觉经验以外的更为流畅多变的画面运动样式。 6、运用变焦距镜头,一个人即可以完成移动机位、变化焦距的综合运动镜头, 增强了画面造型表现的随意性和灵活性。 变焦距镜头在画面造型表现上的不足和局限主要表现在:1、用变焦距镜头拍摄的推拉镜头,虽然画面景别连续发生变化,有着一种 接近或远离被摄主体的感觉,但实质上它是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形成的视角变 化,这种画面效果不符合人眼观看物体的视觉习惯,人们在生活中没有这种对 应的视觉感受。因此,从这方面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