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1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639466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3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1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1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1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1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1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1(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一)掌握法和法律、法的本质与特征 (二)掌握法律关系的要素 (三)掌握仲裁与民事诉讼 (四)掌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五)熟悉法律事实、法律责任 (六)了解法的形式与分类、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七)了解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考试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法律基础法律基础 一、法和法律一、法和法律 (一)法和法律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 系,这一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 权利和

2、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而广 义的法律则是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 的总和。 (二)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二、法律关系二、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

3、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 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或者说,是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三个要素构成。缺少 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法律关系。 三、法律事实三、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 变更或者消灭的情况。通常划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法律事件是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 定情况或者现象。事件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某些社会现象。 法律行为是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关系发

4、生、 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根据:合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行为作不同的分类,如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积极行 为(作为)与消极行为(不作为)、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要式 行为与非要式行为、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等。 四、法的形式与分类四、法的形式与分类 (一)法的形式 我国法的形式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特别行政区的 法、行政规章等。 (二)法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如可以划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本法 和普通法;实体法和程序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国际法和国内法;公法和私法等。 五、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五、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法律

5、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又称部门法。 一个国家现行的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若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 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可以划分为以下七个主要法律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法律部门; 民法商法法律部门;行政法法律部门;经济法法律部门;社会法法律部门;刑法法律部门;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法律部门。 六、经济法概述六、经济法概述 经济法是调整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 1.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是指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进行规 划

6、、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具体表现为国家计划调控关系、财政调控关系、 金融调控关系等。 2.市场规制关系。市场规制是指国家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引导、监督、管理市场主体的 经济行为,也同时规范、约束政府监管机关的市场监管行为,从而保护消费主体利益,保 障市场秩序。具体表现为完善市场规则,有效地反对垄断,制止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 权益等。 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一、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一、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经济纠纷是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解决 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二、仲裁二、仲裁

7、(一)仲裁的特征 仲裁是由经济纠纷的各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仲裁机构,对纠纷依法定程序作出具有约束 力的裁决的活动。 仲裁的特征包括: (1)仲裁以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为基础; (2)仲裁由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中立第三者(仲裁机构)进行裁判; (3)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 (二)仲裁的适用范围 1.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 仲裁。 2.下列纠纷不能提请仲裁: (1)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3.下列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不属于仲裁法所规定的仲裁范围,而由别的法 律予以调整: (1)劳动争议

8、的仲裁; (2)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 (三)仲裁的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 2.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 3.独立仲裁原则; 4.一裁终局原则。 (四)仲裁机构 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 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 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五)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自愿把他们之间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经济纠纷提交仲裁机 构裁决的书面约定。仲裁协议应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 仲裁协议的内容包括: (1)

9、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 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3.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仲裁协议独立存在, 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六)仲裁裁决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 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

10、法律效力。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 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三、民事诉讼三、民事诉讼 (一)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 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 纷,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二)审判制度 1.合议制度。 2.回避制度。 3.公开审判制度。 4.两审终审制度。 (三)诉讼管辖 诉讼管辖是各级法院之间以及不同地区的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经济 纠纷案件的职权范围和具体分工。管辖可以按照不同标准作多种分类,其中最重要、最常 用的是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1.级别管辖

11、。 级别管辖是根据案件性质、案情繁简、影响范围,来确定上、下级法院受理第一审案 件的分工和权限。大多数民事案件均归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2.地域管辖。 按照地域标准也即按照法院的辖区和民事案件的隶属关系,确定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 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称地域管辖。地域管辖又分为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 和专属管辖等。 (四)诉讼时效 1.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而失去诉讼保护的制度。诉讼时效期间是 权利人请求法院或仲裁机关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 2.诉讼时效期间的具体规定。 (1)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也称一般诉讼时效期间,是指由民事普通法规定的

12、具有普遍意义 的诉讼时效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诉讼时效为 2 年。 (2)特别诉讼时效期间。 特别诉讼时效期间,也称特殊诉讼时效期间,是指由民事普通法或特别法规定的,仅 适用于特定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期间。下列事项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1 年:身体受到 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财 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3)最长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期间,均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 侵害之日起超过 20 年的,法院不予保护。 3.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1)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 6 个月内

13、,因不可抗力或者 其他障碍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暂时停止计算。 (2)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 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全归于无效。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 间重新计算。 (3)诉讼时效期间的延长,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基于某种正当理由 要求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延长时效期间,经法院审查确认以后决定延长的制度。 (五)判决和执行 1.判决。 当事人不服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 15 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 上诉。如果在上诉期内当事人不上诉,第一审判决就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第二审法院 的判决是终审

14、的判决,也就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意愿进行调解。 2.执行。 当事人拒绝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和其他应当履行的法律文书 时,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申请执行,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 四、行政复议四、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范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符合行政 复议法规定范围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二)行政复议申请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 政行为之日起 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 60 日的除外。 申请人申请行政

15、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三)行政复议参加人和行政复议机关 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 依照行政复议法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行政机关是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机关负 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称之为行政复议机构。 (四)行政复议决定 行政复议的举证责任,由被申请人承担。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60 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 政复议期限少于 60 日的除外。 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 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

16、复议决定书,并加盖印章。行政复议 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五、行政诉讼五、行政诉讼 (一)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 法权益,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诉讼管辖 1.级别管辖。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 案件;(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 诉讼的案件;(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2.地域管辖。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 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 法院管辖。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起诉和受理 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 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