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电影史》4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633864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电影史》4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外国电影史》4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外国电影史》4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外国电影史》4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外国电影史》4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电影史》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电影史》4(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外国电影史 (四) 作者:郑亚玲,胡滨 第八章 民族电影兴起中的曰本电影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电影的新变化突出地反映在民族的蓬勃兴 起之中。首先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掘起和冲击,随后在其他的国家中又涌现出许多“新 思想和新人才” ,大大地削弱了美国电影的国际市场和威望。正如一位作家在耶鲁评论 上指出的那样,好莱坞“长期以来影响世界,现在却反过来受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 在本世纪 50 年代民族电影的发展中,世界电影记录了走在最前列的日本电影。 第一节 日本电影的崛起与战前发展概况 1951 年,黑泽明的罗生门问世, “飞冲天”征服了西方, 轰动了世界,使得日本电影在国际影坛上骤然提到了显著

2、的地位。在以后的几年中,日本 电影无论在任何地方的国际电影节上都能够得以获奖:1952 年,沟口健二拍摄的西鹤一 代女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导演奖;1953 年,沟口健二拍摄的雨月物语和五所乎之助 拍摄的烟囱林立的地方 ,分别在威尼斯和柏林电影节上获奖; 1954 年,衣笼贞之助拍摄的地狱门获戛纳电影节大奖;同年, 黑泽明拍摄的活着获柏林电影大奖;黑泽明拍摄的七武士 、沟口健二拍摄的山极 大夫同时获威尼斯电影节大奖;1956 年,市川昆拍摄的缅甸的竖琴在威尼斯电影节 上获奖;1957 年,今并正拍摄的暗无天日在莫斯科电影节上获奖;1958 年,稻垣浩拍 摄的不守法的阿松的一生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

3、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纪录,世界电 影便从此记载了走在民族电影最前列的日本电影。 无可争辩的是,战后日本电影无论在西方人或是在东方人面前, 都独树一帜地展示出了它那奇特、神秘的艺术空间。日本电影大师们在他们的作品中,对 于民族传统及文化特别的“关照”意识,给予了人们以全新的、强烈的视听感受。然而, 纵观日本电影的发展我们却可以看到,它经历了一条极为曲折和艰难的道路。在我们对战 后的日本电影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进行深入探讨的时候,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日本 电影从爱迪生发明的“电影视镜”在神户与观众见面时起,到 50 年代日本电影取得的辉煌 成就时止,它已经走过整整的半个世纪。 在过去人们一提起日本

4、这个民族,一般会说这是一个贯于抄袭的 民族。然而,笔者却认为,这并非是日本民族的真正性格。他们固然有抄袭的一面,但同 时也没有忘记使之变为自己本民族所能够接受的东西。而这后一点才是真正地体现了这个 民族的性格特征。从历史上看,日本的第一位天皇圣德太子,面对强大的中国文化所 采取的就不是囫囵吞枣的态度。他建立了自己的所谓圣德太子的模式,实际上放弃了独裁 的欲望。他提出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制和官僚制。认为天皇应该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其结 果使天皇免受了一切历史变革的危害,而把自己塑造成为一种人性化了的神。德川时代末 期,曾展开的那场“开国”与“锁国”的争论,导致了明治维新的出现。而明治维新所提 出的口

5、号是:“和魂洋才”(即大和民族的精神和西方的科学技术),这个口号所体现的是保留自己的文化和拒绝西方的精神观念,而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可以和西方相匹敌的近代国 家。从宗教上看,日本人把我们儒学中的“仁”(人道主义的),改变为他们的儒教中的 “忠”(民族主义的);把我们强调尘世、安静、隐居和长寿的道教,改变为他们激励爱国 主义相对天皇崇拜的神道教;把我们的佛教(虽是印度教,但从中国传人口本)变为一种 慈善和福利事业。从文字上看更具特征,日本有汉字(中国象形文字的演变);平假名(日本 本士文字);片假名(多译西方外来语)三种文字的结合。在生活上的例子就更多了,比如: 日本人原来是在“蹋蹋眯”上放个坐垫坐

6、在上面,当他们发现了沙发,并想把它搬进低矮 的鸽子笼式的房间时,他们将两个扶手和四条腿锯掉了,然而这个怪东西放在“蹋蹋眯” 上,看上去却是那样的协调和相称。正是这样,日本人对于外来的信息所采取的不仅是 “拿来主义” ,而是以接受、拒绝和改造过程接受过来。我们在这里所要说明的是电影也不 例外,它同样采取了这样一种方式,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一、日本电影受国外电影的影响 日本民族电影发展的最初阶段,虽也有衣笠贞之助拜访苏联蒙太 奇大师,也有沟口健二模仿德国表现主义,但日本电影还是更多地接受了美国电影的影响。 10 年代末,曾在托马斯哈伯英斯的指导下当过演员的栗原(改名为:栗原托马斯)从 美国带

7、回来“分镜头剧本”的方式,从源拉蒙回来的小谷(改名为:小谷亨利)又带来了 摄影和剪辑技术等,这些使日本人逐渐地懂得了如何去制作好一部影片。20 年代初,美国 电影企业:联艺、派拉蒙、环球和福斯公司等,开始在日本设立了分公司,这便更加剧了 他们对于日本电影的影响。 首先,日本的电影企业,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按照美国的电影企 业组织起来的另外一个电影企业,即围绕着制片厂系统的电影企业。在其他的国家,制片 厂或私人公司,要么是所租用的建筑空间,要么是由国家所占有的制片公司。而日本的电 影企业则是由几个相互竞争的公司组成,他们各自拥有在合同下工作的作家、导演和技术 人员,以及自己的创作基地。我们较为熟悉

8、的有这样几家公司:始建于无声时代“日活” 、 “松竹”两个最老的公司, “东宝”创建于 30 年代, “大映”创建于战争期间。这种制片公 司的体系最明显的标志之,就是成批量的生产。日本在 20 年代末和 30 年代初,每年固 定生产 400 部以上的影片,仅次于好莱坞黄金时代。而且,在五、六十年代,当好莱坞的 产品数量下降的时候,日本电影以每年五、六百部的数量居然成为世界的首位。然而,日 本电影企业虽然模仿了好莱坞,但却形成了一套对自己有力的实践方法和传统。 他们的不同之处,首先体现在制片公司的制度上。日本的制片厂 系统是围绕着导演,而不是好莱坞围绕着制片人和明星。日本的制片人,也只相当于好莱

9、 坞的第一导演助理,他不做任何决定。日本电影用来招揽观众的也不是演员,而是靠导演。 我们从日本的片头宇幕上是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的,他们所突出的是“监督”两个宇(ap 导演;有时他们也用“演出”两个宇,同样是导演的意思,可以看作指导演员表演)。对于 电影观众导演也比明星更具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日本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知 道日本人有四怕: 火灾、台风、地震和家里的父亲。导演在一部影片中,就如同家 长一样。在日本成为一个真正的导演是很不容易的,是要在制片公司中经过长期的学徒生 涯的。制片公司并不从公司之外输入现成的人才。这便形成了一套以导演为核心的“家长 制”制片制度。 其次,影片的题材和

10、样式,同样受到了美国电影的影响。A、家 庭剧,这一类型吸引了许多的日本电影制作者,而在这一类的影片中,小津安二郎是取得 最突出成就的人。他拍摄的大学是个好地方(1929 年)和独生子(1936 年),就是他 在早期创作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影片。小津安二郎和其他的一些电影作者提倡小市民艺术, 家庭剧便是其中的一部分。B、喜剧片,日本电影接受了美国喜剧片的影响,特别是牛原 虚彦还曾于 1926 年去美国登门拜访了卓别林。在此以前,人们称牛原虚彦是“感伤的牛原” ,而在这之后,他拍摄的他和东京(1928 年)、 他和人生(1929 年)等影片,以富于幽 默感和明朗的风格,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人们对他的印象

11、。 日本人还特别喜爱劳埃德的那种带着一副眼镜的滑稽的男人形象, 并塑造了一个月薪阶层的职员,这个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努力拼命地工作,从中创 造了许多的喜剧效果。喜剧片中还有少年喜剧,描写了孩子们在游戏中迎接成年等。C、 剑朝片(也称:武打片),这类影片受到西部片的影响,强调运动和节奏,塑造武士或具有 现实感的英雄人物。为了拍好这类影片,除导演外还出现了“武打教练”这种特殊技术的 专家参与指导影片的制作。声音进入电影以后,模仿好莱坞的音乐歌舞片,还曾出现了 “小调”电影,等等。 二、日本的传统美学对日本电影的影响 日本早期的无声影片,完全从属于舞台剧。当时的拍摄方法,是 将摄影机放在一个固定

12、的位置上,丝毫不差的按照舞台演出的空间和时间的形式拍摄下来。 类似于梅里爱,但又缺少梅里爱的想象力。所反映在银幕上的基本上是歌舞伎和后来的新 派剧的内容。 这种“罐头式戏剧”(片盒式戏剧)的无声影片,很长时间成为日 本电影的主流。至少这样一种原始主义的早期状态在日本电影中的持续,使日本电影大致 落后于西方 10 年之久。这种迟缓虽然有其日本电影企业组织较晚,以及商业方面的原因, 或者机器、胶片的落后等等。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受到了传统美学的制约。 日本人在接受电影这个外来艺术形式时,缺少一定的科学观念的 基础。因此,在电影中出现了一些极为奇特的现象。比如:直到 20 年代中期,日本电影中 还没有出

13、现真正的女性。影片中所有的女性都由男性来扮演。这在日本被称为“女形” ,原 指在歌舞伎等舞台戏剧中男扮女装的人。日本的著名的电影导演衣签贞之助的事业就是从 “女形”开始的。 “女形”在电影中沿袭了舞台戏剧的化妆和表演这是对于电影本身自然与 真实性的极大牺牲,失去了电影对于面部的独特表现,影响着人物心理深度的展示。正当 欧洲先锋派电影艺术家们,探索着如何运用电影艺术的视觉影像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人物 的心理,去努力创造着视觉语言的独特表现力的时候,日本电影却还没有解决电影最基本 的观念问题照相性、认同感,还没有意识到电影艺术与其他艺术的不同,使电影束缚 在戏剧的根源上,这里表明了日本电影对于电影的

14、再现主义的拒绝意识。 再如,日本无声时期出现的“弃士”(解说员)。这是个口才伶俐 的人,他站在银幕的旁边,用舞台腔高声朗诵,有时还让几个人分别为银幕人物解说。无 论情节;人物多么复杂,他们全能说出来。甚至使得影片离开了这些解说就根本无法看懂。这里既和日本的“能乐”形式(能乐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旁边是唱诗班为他伴唱和解说)相 同,同时又保留了从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所流行的说书传统。日本观众对于这种“务士” 不仅习以为常,简直是喜闻乐见。他们有时去电影院不是去看电影,而是去听解说员的口 才。日本无声时期的商业价值也似乎体现在这里,人们往往议论的是哪部影片的解说员好。 “奔士”甚至在影片的制作中也有着很

15、重要的发言权,他们看到样片不便于解说便要求剪 辑师将片断加长或剪掉,其中他们最反感使用闪回镜头。对于这些非常有威望的“务士” 来说,他们从事电影艺术不是为了一种新艺术的发现和创造,而是为了谋生。因此,他们 强烈地维护着属于他们的艺术意识形态,结果使一种保守主义势力在电影中得到延伸。 “弃 士”这种怪现象在日本电影中的出现是令人遗憾的,它不仅取消了宇幕的需要,同时也取 消了电影本身对于“语法” 、 “修辞学”的需要。这种矩绝电影剪辑的叙事编码,在某种意 义上可以说是无声中最无声的影片。 而当这个在世界电影中独一无二的“弃士” ,还在极大的程度上主 导着日本电影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爵士歌手轰动了美国

16、。这时的日本电影无论在思想 上、经济上、技术上都是一点准备也没有。相隔二、三年之后,当他们意识到有声电影是 无法拒绝的时候,首先出来迎接挑战的是沟口健二和五所平之助。然而,他们无法掌握麦 克风的性能,录下来的翻书声象打雷,扫地声象火车在奔驰,一个关门的声音往往要录上 一天。至于演员,以前在银幕上都是些哑巴,而这时正如大明星夏川静江所说的那样: “我不会演有声电影,一说话脸上的表情就没有了” 。这时感到最不妙的还要说那些“奔士” 们,他们雇来暴徒袭击制片厂,关掉有声片声带,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甚至出现了流血的 斗争。但随着有声片约不断出现,一无声片逐渐的消失, “奔士”也无能为力,直到 30 年代末他们才从日本电影中真正消失。 日本电影在声音出现以后,资本力量的加强使电影企业内部在管 理上起了变化。比如:建立预算制度,试行制片人制度,等等。 应该说这给创作带来了一定的不利条件。然而,这时的日本电影 艺术家们的成熟,以及他们对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明显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