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病害防治技术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629243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桑树病害防治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桑树病害防治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桑树病害防治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桑树病害防治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桑树病害防治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桑树病害防治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桑树病害防治技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桑桑 树树 病病 害害 防防 治治 技技 术术1 1 主要害虫主要害虫1.1 芽叶害虫芽叶害虫1.1.1 桑象虫桑象虫 一年发生 1 代。春季食害冬芽及春伐桑芽,降低发芽率,影响春叶产量;夏伐后食害截口以下的芽和新梢,可将整株桑芽吃光,使桑树不能发芽,以致枯死,严重影响发条数和树型养成。1.1.2 桑尺蠖桑尺蠖 一年发生 45 代。各代幼虫盛孵期分别为:5 月下旬、6 月下旬、7 月下旬、8 月底 9 月初、10 月中旬(越冬代) 。以幼虫食害桑芽和叶,特别是越冬幼虫,在早春冬芽萌发时为害严重,往往整株冬芽被吃光,对春蚕用叶影响极大。1.1.3 桑毛虫桑毛虫 一年发生 34 代。以 3 龄幼

2、虫在树杆裂缝、枯枝落叶和杂草丛中结茧越冬。以幼虫食害桑树芽、叶,尤以越冬幼虫剥食桑芽为害最严重,以后各代幼虫食害夏秋叶。初孵幼虫群集在一张叶片背面,取食桑叶下表皮和绿色组织成膜斑状(半透明薄膜) ,蜕皮 3 次后分散为害,桑叶被吃成大缺刻,仅留叶脉,严重时将全园桑叶吃光。1.1.4 桑桑瘿瘿蚊蚊 1993 年在全县暴发成灾后,一直猖獗。一年发生 68 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休眠体越冬。田间 4 月下旬幼虫发生和为害,5 月中旬至 6 月上旬为全年盛发期,致使桑树顶芽全部凋萎、脱落,枝条封顶,对续春蚕用桑和迟夏伐的杂交桑产量影响极大。以后分别在 6 月底至 7 月初、7 月下旬、8 月中旬、8

3、月底至 9 月初、9 月下旬、10 月中下旬发生不同程度的为害。造成桑树侧枝丛生,枝细叶小,并直接影响夏秋季桑叶的产量和质量。1.21.2 咀食性桑叶害虫咀食性桑叶害虫1.2.1 桑螟桑螟 全县普遍严重受害。以幼虫食害桑叶,幼龄幼虫食去下表皮和绿色组织,形成透明膜斑,三龄后吐丝卷叶或粘迭数张叶片,躲藏其中取食。1 年发生 57 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桑树树皮裂隙、蛀孔、杂草内及桑园附近墙壁裂缝等处结茧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 3 月下旬至 4 月中下旬化蛹,4 月下旬至 5 月中下旬羽化并产卵,田间幼虫于 5 月初开始孵化出幼虫并为害,以后各代幼虫的为害高峰期分别为 6 月上旬、6 月底、7

4、月中旬、8 月上旬、9 月上旬。全年以 5 月中、下旬和 8、9 月为害最重,尤以采叶不及时的荫蔽桑园更甚。1.2.2 叶虫叶虫类类 为害桑叶的叶虫有黄叶虫、桑叶虫、蓝叶虫、夏叶虫 4 种。成虫245 月发生,多在中午活动,群集桑叶上咀食叶片成缺刻和孔洞,日落后至次晨露水未干前不活动。有群集为害和假死等习性(利用这种习性,在防治上可以在清晨露水未干前,用打落法杀灭之) 。夏叶虫两年发生 1 代,其它为一年 1代,均在土下越冬。我县主要以夏叶虫和黄叶虫为害重,其中西边片以黄叶虫为主,东边片以夏叶虫为主(尤其是河滩洲地桑园) 。夏叶虫以成虫咬食桑树嫩叶和嫩梢,造成枝叶残缺不全,严重时枝条上部叶片被

5、吃光,连嫩枝皮都被剥食,导致枝条枯死。该虫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前,在我县未见成灾。1989 年以来为害日趋加重并开始局部成灾。1.2.3 野蚕野蚕 一年发生 4 代为主。是夏秋期桑园的主要害虫,全年自 411 月中旬均有为害,以 810 月(遇高温干旱时)虫口密度最大,为害猖獗。1.2.4 斜斜纹纹夜蛾夜蛾 是一种多食暴发性食叶害虫,一年发生 67 代。近年来常在我县桑园发生,部分桑园受害严重,已成为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1995 年我县数千亩河滩地桑园发生斜纹夜蛾,征村乡洲上村近千亩桑园暴发成灾,每亩有幼虫 5000 条左右,个别桑园高达 3000050000 条,桑叶取食殆尽,桑树几

6、乎被吃成光杆。1998 年洪灾过后,桑树亦大面积受此虫为害,桑叶严重减产。一般一年中在 78 份发生数量最多,为害最烈,如遇洪涝或温暖潮湿气候,往往有大发生的可能。1.2.5 其他其他桑叶害虫桑叶害虫 有金龟子(褐金龟子、铜绿金龟子、黑绒金龟子 3 种) ,剌蛾(褐剌蛾、青剌蛾、绿剌蛾、黄剌蛾、扁剌蛾 5 种) ,红腹灯蛾,卷叶蛾,蜗牛等。1.31.3 枝干害虫枝干害虫1.3.1 桑天牛桑天牛 是我县桑园中为害比较严重的害虫之一,两年发生 1 代,幼虫蛀入桑树枝干后,要经过两个冬季(蛀食时间将近 2 年) ,才化蛹并羽化成虫。成虫产卵在新条近基部,孵化后的幼虫就蛀入桑条,经桑拳再往下逐步蛀食树

7、干木质,每隔一段距离,咬一横向孔道通向树干外,把木屑状的粪便排泄出横孔外。幼虫越往下蛀食,虫体也逐渐长大,从 710 月份,根据产卵迟早,幼虫陆续孵化后蛀入枝干,经两个冬季,逐渐蛀入桑树根部。老熟时头转向上,以木屑填满两端,化蛹其中,经 20 天左右羽化飞出树外。严重的一株桑树同时有34 条幼虫寄生,蛀空木质部,使桑树死亡。1.3.2 其他天牛其他天牛 为害桑树还有其他多种天牛,如黄星天牛、点胸坡天牛(江西仅修水有)云斑天牛、虎天牛、星天牛、六星天牛、黄天牛等。31.3.3 介壳虫介壳虫 又称桑白蚧,寄生在桑树枝干上,以针状口器剌入树干皮内吸食汁液,严重时整株枝干盖满介壳,层层重叠,不见树皮,

8、妨碍桑树生长及桑芽萌发,为害严重的桑树逐渐死亡。1.3.4 其他枝干害虫其他枝干害虫 有桑虱、堆沙蛀、桑蛀虫、桑梢小蠹虫等。1.41.4 吸食性桑叶害虫(又称微体害虫)吸食性桑叶害虫(又称微体害虫)1.4.1 桑桑蓟马蓟马 成虫和若虫以针状口器刺吸桑叶汁液,使叶片出现无数褐色小凹点,失水硬化,严重时萎凋卷曲,不能养蚕。夏秋干旱时虫口密度更高。成灾桑园远看明显分为 3 层,下层老叶一般不为害;中部适熟叶全部干瘪成锈褐色;顶端一层为刚抽出的黄绿色嫩梢,对饲养秋蚕威胁很大。桑蓟马一年发生 10 多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土壤和杂草中越冬。第二年春芽萌发后开始活动为害,产卵于嫩梢、叶背、叶脉组织内(每处

9、 1 粒) 。成虫有翅能飞翔,春蚕结束桑树夏伐后,春伐桑、迟夏伐杂交桑和留养续春蚕的成年桑树就成为继续繁殖为害的媒体(所以这个时候的药剂防治尤为重要) 。夏秋季随着新梢的持续向上生长,造成不断由下而上分层为害的现象。一般在 7 月下旬和 8 月上旬有 2 次发生高峰。1.4.2 桑粉虱桑粉虱 桑粉虱是一种好湿性害虫,在密植、阴湿、通风不良的桑园常易发生,一年发生多代,以蛹越冬,成虫羽化后有密集于枝梢嫩叶上产卵的习性,故第 15 叶的虫密度最高,一年出现多次盛发高峰,79 月份最为严重,受害桑园内成片新梢停止生长,受害叶卷缩、干瘪、老化,叶背布满虫体及害虫残体,下部叶因滴落桑粉虱分泌的蜜露而诱发

10、煤病,叶面一片污黑。蚕茧产质量也显著下降。近年在我县上升为主要害虫并在个别年份成灾。1.4.3 其他其他吸食性桑叶害虫吸食性桑叶害虫 还有红蜘蛛、桑木虱、叶蝉类等。2 2 桑树病害桑树病害 2.12.1 芽叶病害芽叶病害2.1.1 桑疫病桑疫病 又称细菌性黑枯病,为害叶片及嫩梢,分黑枯型、缩叶型两种。在多雨、多湿的环境下易发此病,偏施氮肥也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在我县前者多发生于春季,后者多发生于夏季。杂交桑重于嫁接桑。桑树品种对发病率的关系也很大,多发生此病的地区,应选种抗病性强的桑品种,如农桑系列、荷叶白、湖桑 199 等。2.1.2 桑里白粉病桑里白粉病 本病初发时,叶背产生白粉状圆形病

11、斑,后逐步扩大连成一片,同时在桑叶正面叶色变成淡黄褐色,后期在白粉状病斑中央,密生黄色小4粒点(后渐变成黑色) 。本病多发生在枝条中部的叶子,硬化早的品种、春伐桑、密植桑园易发此病。 主要防治方法:一是秋季分批养蚕,先采桑条下部桑叶;二是旱季及时抗旱,以延迟桑叶硬化;三是在发病初期用 50%托布津 1000 倍液(70%托布津1500 倍)喷叶,间隔 1015 天再喷 1 次。 2.1.3 桑桑污污叶病叶病 本病常与里白粉病混生,叶背产生煤灰色圆形病斑,积水、闷热的桑园易发此病(防治方法与桑里白粉病同) 。2.1.4 桑褐斑病桑褐斑病 一般嫩叶发生较多,高温多湿、日照少时易发此病。初见病斑为暗

12、褐色水渍芝麻粒状,后逐步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病斑,轮廓明显,病斑边缘暗褐色,中间淡褐色,上面环生白色或微红色粉质块(后变黑褐色) ,病斑四周叶色稍褪绿变黄,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叶片枯黄,容易脱落。 主要防治方法:在发病早期用 50%多菌灵 1500 倍液或 75%甲基托布津 1500倍液喷叶。该方法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蚕无药害。 2.1.5 桑卷叶枯病桑卷叶枯病 该病在我县春季杂交桑上发生严重,2001 年大面积发生,对春蚕用叶影响较大。春季发病时,叶缘先呈水渍状,后生深褐色病斑,向叶面卷缩,最后全叶变黑脱落。病菌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翌年春暧后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传播至桑叶上,

13、引起初次侵染,其后在病斑上不断产生孢子,继续传播,引起再次侵染。主要防治方法:清除病叶;桑园冬耕时将残留病叶翻人深土,消灭病原;加强桑园肥培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桑树抗病力。2.22.2 枝干病害枝干病害2.2.1 桑膏桑膏药药病病 被害后枝干上生圆形或不规则菌膜,似贴着膏药,有明显的轮纹。本病易发生在地势低洼、湿度大、通风透光差的桑园,一般有介壳虫为害的桑园发病较严重。主要防治方法:在加强介壳虫防治工作的同时,用竹片刮除菌膜再涂上 20%石灰浆,或涂石灰硫磺合剂。2.2.2 桑芽枯病桑芽枯病 大多发生在秋叶采摘过度的幼龄桑园和虫蛀、冻害、生长衰弱枝条上的冬芽,环状排列,致使冬芽不发,或发芽后

14、急剧萎凋,病斑环围枝条枯死,皮层腐烂易剥离,散出洒精味。病部后期产生紫黑色颗粒。主要防治方法:发现病枝及时剪除;合理采叶增强树势;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加强桑园管理及时排水防涝。52.2.3 桑桑拟拟干枯病干枯病 一般较多在枝条的中下部及半截枝上发发病,以冬芽为中心产生褐色长椭圆形病斑,湿润时为水肿状,干燥后凹皱缩.被害部皮层容易剥离,皮下密生黑色小点.本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和芽枯病类似,防治措施和芽枯病相同。2.2.4 生理性芽枯病生理性芽枯病 春季枝条上的芽不萌动或虽能萌动,但始终不能展叶,随后芽和枝条枯死,有的能长出 2 厘米左右长的小叶片,但不久即凋萎,枝条中下部的芽能够生长,但叶片有皱缩

15、现象,桑根发育基本正常。去年春季在我县渣津、征村、义宁、庙岭等乡镇近千亩桑园发生此病。2.32.3 根部病害根部病害2.3.1 桑青枯病桑青枯病 是我县危险性最大的病害。1998 年在征村乡吴坪村零星发生不到 1 亩,2001 年已蔓延至邻近的白沙、熏衣等村,面积扩展到 20 亩左右,并有进一步扩散蔓延之势。此病是维管束病害,病原菌侵染桑树根部导管,妨碍水分运输,使叶片萎凋,直到成片桑树枯死。病原细菌在病根、病枝残体以及混有病株残体的肥料里越冬。翌年春暧开始生长繁殖,侵染桑树。病菌传播途径主要是带病苗木,以及土壤、流水、采桑工具。该病通常在 411 月发生,79 月为害严重。主要防治方法:发现

16、病株及时连根彻底挖除烧毁,并用含甲醛 40%福尔马林原液的 50 倍稀释进行土壤消毒;严重发病桑园,必须在掘株毁桑后改种禾本科作物,35 年后再行栽桑。2.3.2 桑紫桑紫纹纹羽病羽病 我县局部桑园发生此病。初发病时,根皮失去光泽,由黄变褐,渐变为黑褐色,根表面有细丝,随着病情的发展,菌丝体绕结成根状菌丝束,纵横交叉呈网状布满桑根,严重时,根部皮层腐烂,只剩下相互脱离的栓皮和木质部,使病株很容易拔出土壤。受害桑树开始生长缓慢,叶小而黄,以后逐渐枯死。此病还能为害甘薯、马铃薯、苹果、梨、桃、茶等作物(防治方法同青枯病) 。2.3.3 根根结线结线虫病虫病 我县桑园普遍都有此病存在。受害桑树的侧根和系根,生有大小不一、表面粗糙呈不规则的瘤状突起,根瘤先呈黄白色,后变成黑褐色而腐烂。剖开根瘤,内有根结线虫寄生(防治方法同青枯病) 。2.42.4 全株性病害全株性病害全株性病害主要有 3 种萎缩病(黄化型、萎缩型、花叶型) ,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