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半世浮萍已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261401 上传时间:2017-08-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潘金莲:半世浮萍已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潘金莲:半世浮萍已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潘金莲:半世浮萍已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潘金莲:半世浮萍已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潘金莲:半世浮萍已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水浒传之潘金莲:半世浮萍已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借用纳兰的这两句词,用在潘金莲身上,并非有意为其正名,也无意抹黑这优美的句子。仅仅是一时间觉得这两句话恰如其分。一提到潘金莲,我们的脑海中很多时候都会闪过一些不好的词语,似乎我们总能在第一时间将其与“淫娃荡妇” “下流无耻”等字眼挂钩。我们这样想也不足为奇,毕竟这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的定势,在数百年的传统文化,潘金莲这个名字无疑地已被异化成“淫邪毒妇”的代名词,伤风败俗的符号。她与人私通,毒杀丈夫的罪行永久地给她打上了恶毒的烙印,钉在文化与道德,甚至是历史的耻辱柱上,任由世人指点唾骂。但仔细想来,在那个礼教森严,压制人性的时代,怎么反倒出现了这等有

2、伤风化的丑事?这无异于扯开那些封建卫道士脸上的遮羞布,再打上一记重拳。究其原因,这正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密不可分,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非但没有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触发。那些道貌岸然的卫道士,像粉墨登场的小丑,捉襟见肘,丑态毕露。不过也无可否认,潘金莲的出轨的原因并非单一,除了被压抑的人性极度膨胀之外,当然还离不开书中包括武松,西门庆等几个主要人物的共同作用。”存天理,灭人欲“正如当今这个社会,富商大贾,达官显贵“包二奶” , “养小三”已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随着“拜金主义”思想的横行,这种现象可以说得上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没必要少见多怪。事实上,每种社会现象的出现,都有

3、着其相应的社会原因,社会基础及社会背景的助力。在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涉及的“坏女人”中除了王婆与白秀英之外,其他包括潘金莲在内的四个女人,无一例外地都是因为“红杏出墙” ,而最终丢了性命。如此惊人相似的生命走向,多少有几分宿命的况味。除了与宋江,杨雄,卢俊义等人在男女之事方面过于木讷呆板之外,更为合理而简明的解释,无非就是社会原因或者说文化背景使然。在宋徽宗时期,社会上已经开始盛行“程朱理学” ,其不仅仅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即封建的等级秩序和道德规范,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主张先理后物,同时还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这虽然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

4、统治;却在某种程度上违逆了人性,严重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和生活,导致了人性被压制,甚至扭曲,反而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正如前面所说,类似潘金莲的遭遇在当时应该并不鲜见,因为书中几个坏女人的命运几乎惊人的相似。如果不是作者懒于构思或者黔驴技穷,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特点。潘金莲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她生活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之下本来就是身不由己的。她恪守妇道一生,也没有人为她立牌坊,百世颂扬;她红杏出墙一次,便引来一世骂名,遗臭万年。沧海万顷,谁怜一江潮?弱水三千,污之一瓢饮。社会道德压制了人,道德不会前来俯首认罪,而人违反了道德,道德反而真正铁面无私起来。身世飘零,一叶漂

5、泊无依的浮萍水浒里为数不多的女人中,少有几个是良善的,多少豪杰英雄因为她们的缘故,被逼得走投无路,奔上梁山。比如阎婆惜,潘巧云,白秀英,还有潘金莲,而其中“最毒妇人心”的代表就要数潘金莲了。在数百年的传统文化,潘金莲这个名字无疑地已被异化成“淫邪毒妇”的代名词,伤风败俗的符号。她与人私通,毒杀丈夫的恶行永久地给她打上了恶毒的烙印,钉在文化与道德,甚至是历史的耻辱柱上,任由世人指点唾骂。但是我们是否想过,这个“千古第一荡妇”难道就真的天生蛇蝎心肠,无耻放荡吗?想弄清楚这一切,我们或许应该先从她的身世说起,施耐庵在水浒传里有这样一段文字: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

6、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自从武大娶得那妇人之后,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薅恼。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不会风流.后来兰陵笑笑生又在金瓶梅中对这一人物进行了另一番描述:潘金莲是清河县南门外潘裁的女儿,父亲死后,九岁时被卖到了王招宣的府中,习学弹唱,知书识字,十三岁时就显妖艳之态,十五岁时,王招宣死了,被潘母以三十两银子转卖给了本县张大户家,十八岁时被张大户奸污了。张大户的妻子是个妒妇,为了赶走潘金莲,到赔了银两嫁妆给了武大郎当了老婆。在后来央视版和新版

7、水浒中,这段介绍也大同小异。事实上,不管作者对其身世进行如何建构,我们都可以轻易看出这一人物与生俱来的悲剧色彩。从家道中落,卖身为奴,到惨遭蹂躏,聘于武大,岂不是件件可叹,事事可悲?对于任何人来说,这些都是致死的不幸,我们站在一边, ,以为自己旁观者清,便荒唐可笑,自以为是地对别人苛责。书中虽然提及潘并非恪守妇道的女子, “这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的爱偷汉子。有诗为证:金莲容貌更堪题,笑蹙春山八字眉。若遇风流清子弟,等闲云雨便偷期。 ”我倒觉得,这样的评价可真可假,谁能说这些不是那些泼皮腌臜之辈因垂涎不得而泼的脏水呢?这就好比当官的不贪,反遭了奸人地陷害,等到锒铛入狱,世人面前,已然百口莫辩。很多

8、人常以道德的捍卫者自居,一面无耻着,一面又斥责别人无耻。有时候,我们就是这样,自己不能的事,却偏想着别人做到。我觉得,先前的潘金莲还算安分,不管她有没有一枝红杏出墙来。 “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擅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凭她的相貌,王蔷自叹弗如,西施相见也休,一个回身,也足以倾国倾城。一切罪恶根本都是因为武松的出现。他高大威猛的形象,打虎英雄的名头瞬间让作为“三寸丁古树皮”奇丑无比的武大娘子无地自容了。跟着武大,无非日日起早,夜夜贪黑,怕惹人闲话,也只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便是有人语出轻佻,举止狎

9、戏,也无可奈何。武大其人除了丑得有些特别,可谓三“财(才材) ”不备,一无是处。或许先前并没有很清楚的觉察到,如今胞弟武松在旁,对比不可谓不强烈,刺激不能说不大。这突如其来的一切,让潘金莲就像一个没吃过糖果的孩子,一个囊中羞涩的官吏,在诱惑之下,垂涎欲滴,见财起意。你不杀伯仁,伯仁因你而死再说金莲情挑武二。初见武松:那妇人在楼上看了武松这表人物,自心里寻思道:“武松与他是嫡亲一母兄弟,他又生的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相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据着武松,大虫也吃他打了,他必然好气力。说他又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来我家住?不想这段因缘却在这里。 ”不

10、仅在潘眼中很出色,在任何人眼中也都是英雄人物。而武大与之对比,反差巨大,相形见绌,几成笑话。如果说武松是个高富帅,那么武大就是个屌丝,还是极品屌丝。自古美女爱猛男,更何况是长期身心受到压抑的美女,何辜之有?!虽说不论出于何种缘故,潘金莲都不应当企图跟小叔子发生点什么有违伦常的事,但是仅仅表达一下压抑的情感也应当无可厚非。毕竟在我看来,潘金莲对武松的感情是纯粹而不肮脏的,即便后来与西门庆之间也可以看出是真情的流露,谁又敢说那不是爱情。而武松却抢白了一番:“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带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羞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

11、不认的是嫂嫂。再来休要恁地!”那妇人通红了脸,便收拾了杯盘盏碟,口里说道:“我自作乐耍子,不值得便当真起来!好不识人敬重!” (武松)对那妇人说道:“嫂嫂是个精细的人,不必用武松多说。我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做主看觑他。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 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甚么!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 ”有诗为证:若口良言谏劝多,金莲怀恨起风波。自家惶愧难存坐,气杀英雄小二哥。所谓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买卖不在还仁义在呢!武松的每一句话都击中要害,不留余地,着实让人无地自容,即便是个风流女人也愧难自禁。在这里虽说一刀断了她的念头,也不慎埋下了悲剧的种子。我觉得潘金莲跟西门庆私通苟合,原因有几

12、点:1、天生丽质,不服宿命,追求爱情和自由,不甘委身武大。2、武大自身条件差无可差。3、武松的严辞拒绝及痛骂,埋下祸根。4、西门的挑逗勾引。5、王婆的唆使与胁迫。6、身心空虚。一根红线,一端是寂寞,另一端是罪恶最重要的一个人,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王婆。起初现哄金莲到家中帮忙做寿衣,再借故离开,又前来捉奸,迫使金莲每日前来,好向西门讨好处。从电视剧作品中,我们看到潘金莲在出轨之后心里还是有不安和愧疚的,这多少给了我们些许人性的温暖。毒杀武大。当他们的奸情被武大撞破时,所有悲剧才开始正式上演。当潘金莲无所适从的时候,那个王婆又出来了,毒杀武大的主意也是由她出的,所以我认为她才是始作俑者,罪大恶极

13、之人。挽救命运的最后一根稻草潘金莲最后同意下毒也有几个原因:1、奸情被撞破,担心败露。2、有王婆帮手,西门撑腰。3、受不了武大,想和西门厮守4、报复武松所以说,潘金莲是一步步走上不归路的,她追求爱情与自由,就好像饮鸩止渴,明知是毒,却还是甘心情愿,一气喝下。她可怜,在于她从来没有选择;她可悲,在于她就算选择了也永远是错的。潘金莲是有罪的,她罪在于不该出轨后为了掩盖真相而杀人灭口。她彻头彻尾的悲剧性,她愈是拼死地与宿命抗争,愈是被更厉害地裹缚着。她杀害了武大,是一个悲剧的结束,却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这个命薄如纸,苦若黄连的红颜女子,向来情深,奈何缘浅。如果生命重来,她一定不会希望在那样风花雪月里,遇见那些生命里的过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