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612702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1.以人为本,以知导行 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是原课程“品德”与“社会”二者的有机统一。它强化了 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 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强调教育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正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 论在新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自己也希望能成为公众的焦点,学 习的榜样,让榜样起带头和示范作用,去感染学生。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这一主题中伟大的先人 时,活动前,组织学生调查收集相关资料,问周边的人,是否知道孔子、司马迁,对他 们了解些什么?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询问五个人,并做好记

2、录。汇报统计调查的情况(知 道孔子、司马迁的百分比) ,然后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统计结果。由此,思考为什么孔子、 司马迁离我们那么久了,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们、纪念他们?让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他们 的介绍,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想了解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走进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 至圣先师孔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温故而知新”的至理名言,和他开创中华民 族教育事业的不朽伟绩;认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伟大史学家司马迁,他以顽强的 毅力,非凡的学识,为中华民族留下保贵的遗产史记 。而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 司马迁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坚忍不拔的努力着,奋斗着,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 富和光

3、辉的形象。如:李时珍 27 年完成本草纲目 、司马迁 19 年编写资治通鉴 、孙 思邈 10 年写了齐民要术等等。这些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自己去收集相关资 料,然后,通过讨论、交流,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一段段精彩纷 呈的故事,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赞歌,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会从内心 深处严格要求自己,以先人为榜样,从小事做起。 2.加强实践,知行合一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儿童到现场观察与当事人交流,使儿童对所关注 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强调再调查活动中, “要指导儿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记录,对调查进行总结

4、、归纳并相互交流” 。因此,品 德与社会的教学空间也不应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走进 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 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 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的第二单元追根寻源的主题活动时,组织学生从生 活周围,书报、杂志、互联网、电视、广播中,了解并收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历史, 探究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在尽可 能地通过建立现实和历史的结合点,让学生拉近现实和历史距离的同时,我们也通过中外 比较的形

5、式,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文明古国 的认同。 活动前,我向学生提出调查活动的目标:查找有关反映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故 事、传说、资料。以“走进远古时代”为主题,全班将收集和整理的资料、故事进行表 演、交流。出示图片,刀更火种,人拉犁,车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时怎样一 步一步进步的,也可以以此为研讨主题,让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进行探究。让学生结 合本地情况,了解本地人们还有那些有关种植和养殖方面的经验总结。学生以小组或自 由结合组为单位,结合自己所调查和查找的资料,共同研讨应怎样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试四 食文化,推荐哪些食品,讲解那些食品中的事故等。查找中西方食文

6、化进行比较;活动 中,学生置身与具体的场景,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 有的学生试着用石块敲打制作石器工具;用木棍试着模仿古人钻木取火;用一些旧牛皮纸,报纸等试着做远古人类穿的衣服等;有的当“小记者”与周边居民进行“焦点访谈” ;有的 当“摄影记者” ,拍下了一张张照片,进行分析。 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缩短了大社会与小课堂的距离,缩短了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认识的距离。活动后,学生们 纷纷就自己的调查活动进行了汇报,展示交流自己经过实践探索所取得的收获,既与同学 分享,也让大家互相学习。 3.立足实际,以行促知 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还是

7、个实践活动过程。没有知识 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而完全没有实践行动的知识,不是牢固的知识,而学生的道德认识, 道德观念,通过实践的深化、检验,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先导,而道德行 为更离不开社会实践。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我利用学校旁边农民在养淡水鱼,组织学生参 观,向农民技术人员打听养鱼的一些知识,其中使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我们衣食住 行的来之不易,深切体会到爱惜、珍惜生活资料的重要,养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品质。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们的家里都有农田,他们在家里都能够见到这些作物的生长过程,有 很多同学还能帮助家里做很多农活。从整地、播种、除草、施肥到收割这一过程学生很清 楚,但操作学

8、生却没经历,于是在作业中,我常要求学生利用星期日的时间,跟随父母亲 到山上去参加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并记录下父母亲的劳动过程,劳动中的一些技术 特长等,有的学生记录自己跟父母亲一起种地,以及父母亲对他介绍种地的一些知识和栽 陪的技术,有的记录跟父母一起插秧的过程,有的记录跟父母一起去采野果的经历等等。 并把品德与社会课中结合讲解课本的内容,让学生朗读自己的记录,做为班上学生交流讨 论的资料。总之我认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开放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在教学中,运用课 内外相结合,如与班队会相结合,与举办专题讲演、故事会、营火晚会相结合,还可以举 办夏令营,走出去请进来等结合。也可尝试渗透综合实践活

9、动课程的思想理念,并在这种 思想理念指导下,使我们品德与社会课动起来,成为学生真正喜欢、喜爱的课。使我们品 德与社会课成为一个平台,学生在这平台上大显身手,展示自我的选择性。使得这个平台 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由于有了学生亲身体验与实践,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爱 国主义的情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行成。 总之,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教学中实践的作用也异常 关键,通过适当适量的社会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开阔学生的视野, 更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进而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可见,弘扬人的实践性,是时代的呼 唤,是社会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学校德育的明智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