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有效渗透_19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612511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有效渗透_19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有效渗透_19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有效渗透_19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有效渗透_19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有效渗透_19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有效渗透_19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有效渗透_19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有效渗透_191_191 .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一日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一日生 活中的有效渗透活中的有效渗透宾王幼儿园 龚雪玲【摘摘 要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创设能引起幼儿积极情绪体验、满足其兴趣与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幼儿学习调节情绪和表达情感,使每一个幼儿感到安全、温馨和愉快。同时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2、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持之以恒,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关键词关键词】:创设环境创设环境 一日活动一日活动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 教师关爱教师关爱 正面引导正面引导 有效地渗透有效地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据心理学家分析,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在生活的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心理压力。据权威的资料显示,我国约有 1600 万人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每年有超过 20 万人自杀,仅 2003 年一年从南京长江大桥上跳江的就达 83 人。而更令人担心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的改变,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3、,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这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有明显的逐年增加的趋势。据全国 22 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 13%。另据某地区对当地 5000 名 46 岁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9.7%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4%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9%的幼儿忧虑、紧张。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社会问题,也已引起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代表的高度重视。 “幼儿时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黄金时期” ,关注和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现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幼儿心理的发展取决

4、于周围的物质和文化环境以及良好的教育影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创设能引起幼儿积极情绪体验、满足其兴趣与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幼儿学习调节情绪和表达情感,使每一个幼儿感到安全、温馨和愉快。笔者试图就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有效渗透进行论述。 一、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镜头之一:在某幼儿园里,小朋友们正在进行晨间活动。一个小朋友高高兴兴地跑到“建筑角”准备拿积木拼搭,一不小心,一筐积木全倒翻在地上。老师生气地大声说:“你怎么回事?!光会调皮捣

5、蛋,真讨厌!快把积木捡起来!”这个孩子呆呆地望着老师,等老师视线转移时,他悄悄地走到活动室一角的桌边镜头之二:一个小女孩走出活动室,恰好一个小男孩往里跑,小男孩把小女孩撞倒在地上,小女孩忍不住大哭起来。老师忙跑过来,对小女孩说:“哎呀,他不小心撞到你了。”接着老师转向小男孩问:“怎么办呢?”小男孩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此时小女孩想哭又忍住了。老师对小女孩说:“脸被泪水弄脏了,来,老师用手帕替你擦擦。”老师帮小女孩擦干净脸,整理好衣服后,说:“让老师看看,哟!真漂亮。”小女孩笑了。从以上实录的两个片断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个幼儿在遇到意外情况以后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受到责备惊慌失措,一

6、个得到安慰破涕为笑。可想而知,这两个幼儿接下去的情景:一个处于惊恐状态之中,而另一个则能以一种愉快的情绪投入新的活动。两位教师不同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正反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可见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千万不要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进幼儿园。同时,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作深刻的反思,极力避免不经意中使幼儿稚嫩的心灵受到创伤。二、创设良好环境,发挥游戏功能,使幼儿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二、创设良好环境

7、,发挥游戏功能,使幼儿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情绪是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体验,是心理变化的主体。如果需要得到了满足,人就会产生高兴、满意等肯定性的积极情绪;反之会产生愤怒、不满等否定性的消极情绪。幼儿情绪不稳定,容易随环境而变化,年龄越小表现越为明显。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实实在在存在的物体组成的环境;心理环境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幼儿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变化。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是满足幼儿需要,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如:新小班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与之分开时,会经过或多或少的分离焦虑。表现为经常哭闹一阵,部分幼儿看到别人哭

8、他也哭、别人笑他也笑,情绪不稳定。这时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一些色彩鲜艳,材料轻软、安全的布娃娃、绒毛小动物等玩具,在教室里贴上幼儿与家长的照片,开设多个“娃娃家”活动区等,将教室装扮成家的样子,以增强幼儿自身的安全感和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幼儿希望能像周围成人那样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在游戏中,幼儿能扮演各种角色,重现周围人们的语言、动作和态度,需要得到满足,体验到巨大的快乐。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当爸爸、妈妈、孩子等各种角色,教师适时地参与游戏,引导幼儿模仿爸爸去买菜、妈妈给孩子喂饭、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孩子去公园等。游戏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发

9、展了幼儿语言,又使得幼儿心情愉快。如: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智力游戏对幼儿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造性游戏满足了幼儿的情绪、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性格。幼儿通过与同伴在游戏中协商、分工、合作、谦让等,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三、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是滋养幼儿健康心理的最好营养三、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是滋养幼儿健康心理的最好营养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小孩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而至于夭折。”(创造的儿童教育,1944 年 12

10、 月)这里所说“营养”,尤其是“心理需要适当的营养”,显然是指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关爱会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信任感,同时也会形成幼儿对教师的信赖关系,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一个幼儿园教师可以没有一套成熟先进的教育方法,也不一定必须具有相当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却不能缺少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热爱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相信孩子是教师对教育对象应有的信念,了解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尊重孩子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成人和孩子的关系,首先是爱的关系,只有透过爱,教育幼儿才有可能。幼儿是先感受到成人对自己的关爱,进而才能发展到关爱他人的。而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是教育中最珍贵的营养,教师以真诚关怀的态度对

11、待每一个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接受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将自己爱的情感传递给幼儿,与幼儿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幼儿就会逐渐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他们热爱老师,信任老师,与老师心心相印,相融无间。教师则又在这种情感中体验到理解、成功与自我人格化的存在,从而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与修养。道理虽是如此,但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正确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笔者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发现当幼儿有不良情绪时,他们一般不愿意正面对他人表露出来,但大多数孩子会以比较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对着洋娃娃

12、倾诉,自言自语或者对着其他一些事物发泄。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老师就在美术课堂上指导孩子们制作“心情卡片”。让他们画出自己在心情高兴、心情沮丧和心情一般时的卡通脸,然后利用这三张代表心情的脸谱图制成三张卡片。在孩子们制作好卡片之后,告诉他们,这三张卡片就代表自己,以后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如果很高兴就在自己的学号下面挂上表情快乐的卡片;如果不高兴,就挂上一张表情沮丧的卡片;心情一般,就把表情一般的卡片挂上。孩子们心纯如水,加之卡片是他们亲手制作的,因此他们就很乐意地用卡片来代表他们自己,间接地表达自己当天的心情。这种在孩子眼中间接的表达方式却可以让教师轻而易举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如果发现某个幼儿连续

13、几天都不高兴,就应该追寻其原因并对症下药,尽快解除孩子心中的结。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以关爱幼儿为出发点,以“心情卡片”为切入点,准确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结合其他的辅助手段,可以很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当中去。德国现代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人与人之间通过教育(活动)而平等交流就是驱逐愚昧和塑造人格的最有利的形式”。没有交流、没有沟通,教育便无法实现。我们为了扩大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本着“让幼儿快乐每一天”的保教目标,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增设了“心情播报”和“赞美十分钟”两个活动环节。“心情播报”就是在“心情卡片”的基础上,利

14、用原来的晨间谈话时间,让幼儿“播报”自己的心情,一方面培养幼儿表达情绪的能力,对心情欠佳的幼儿来说,有一个宣泄的机会;另一方面,幼儿由间接表达心情到直接表达心情,使教师及早了解每个幼儿的情绪,以便给予及时的关爱和疏导,让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赞美十分钟”是在幼儿结束幼儿园一日活动前,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启发幼儿互相赞美,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美德,善于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增强幼儿的荣誉感和自信心,让幼儿快乐地回到父母身边。四、坚持正面引导,使四、坚持正面引导,使幼儿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渗入了主体本身的情感和意志活动。自我意识是主

15、观的,未必与自己的客观情况符合。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个人心理适应的一个指标,两者越接近,个人的适应就越好,心理就越健康。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幼儿自我意识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成熟、不稳定。教师应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首先,教师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经验及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并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物质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营造平等、宽松、支持的心理环境,多用鼓励的方法,因人而异地指导幼儿,使幼儿表现得自信、主动,容易获得成功。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受认识

16、水平影响,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常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幼儿学习评价主要通过成人正确评价的示范。教师要广泛搜集幼儿在幼儿园、家庭中有关发展的信息,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客观、具体、明确地评价幼儿。如:利用入园、离园、家访、开放活动等时间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肯定幼儿的优点。日常活动时经常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引导幼儿少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优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使幼儿能正确的自我评价,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五、教师在活动中应具备多重身份,并根据年龄的发展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地课程。五、教师在活动中应具备多重身份,并根据年龄的发展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地课程。活动中,教师身份的转化以幼儿活动的内容为标准。在活动中教师要抛弃原有的主体地位,转化为幼儿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关系。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最好是隐含在活动设计中,隐含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幼儿的伙伴,朋友,助手的身份出现,导语要求明确,要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欲望;让幼儿自身参与,体现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