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必修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612366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必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铜陵市第十七中学铜陵市第十七中学 2013-20142013-2014 学年度学年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必修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必修 1 1(1 14 4 单元)单元)命题人:裴俊颖命题人:裴俊颖第第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共共 6060 分)分)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最早可能出现在 A. 西周 B唐朝 C. 北宋 D. 明朝2古汉字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甲骨文能够反映商周政治状况的是 3. 唐代文学家柳

2、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4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五到图 7 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5.“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

3、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6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肯定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7某次知识竞赛中,有一道题是“假如你是英国人,要想当选为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正确的选择应为成为某一政党领袖在议会选举中要成为第一大党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A不正确,正确 B正确,不正确C正确,不正确 D均正确8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

4、的权力”。华盛顿在此非常强调的是: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91875 年法国宪法的条款中,从法律上阻断保皇派复辟企图是A“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据绝对票数选出,可连选连任”。B“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C“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D“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10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西安时,一个小姑娘问它:“总统先生,全美国人民都归你管吗?”克林顿想了一下回答:“不,应该说全美国人民都管着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克林顿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制度的特点B.克林顿是随心所欲与西安小姑娘

5、开了一次玩笑C.克林顿道出了美国政权的本质 D.西安小姑娘说出了美国政权的本质11“遇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达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君,以决从违。”实行这政体的国家是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印度121689 年权利法案和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A确立责任内阁制 B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13之所以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 A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C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D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14“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 299 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

6、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 下列关于列强在中国获取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领事裁判权 公使驻京权 协定关税权 设厂权A B C D16. 辛亥革命实现了 20 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C使人民获得充分的民主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17.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 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 孙中山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C. 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7、 D. 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18在 1919 年春夏之交,上海各界民众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C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D日本企图颠覆华北实现“自治”19.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 20 余年(18871920 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那

8、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A. B. C. D.20. 小明同学清明节上山扫墓,看到墓碑上刻有“中华民国 25 年立”的字样。请问这是哪一个立的A.1935 年 B.1936 年 C.1937 年 D.1938 年21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 20 世纪60 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221922 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

9、、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2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幼年走向成熟。它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A八七会议上 B遵义会议上 C洛川会议上 D中共八大上24某旅行社新推出 “重走长征路”的旅游线路,按照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历程,该线路所经过地点的先后顺序应是泸定桥

10、 瑞金 遵义 吴起镇A B C D25.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侵华罪恶之一。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拆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26江苏省某纪念馆门前有“N4A”的标志,它是下列哪支部队的英文简写A北伐战争中的第四军 B国共对峙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C长征时期的红四方面军 D抗日战争时期的27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

11、”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28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A B. C. D. 29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的转折点指A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30. 文

12、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第第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共共 4040 分)分)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第 31 题 18 分,第 32 题 22 分,共计 40 分)31(18 分)关于国共两党合作的问题,请回答:(1)、国共历史上的重要谈判有几次? (2)、中共在历史谈判中的共同表现有哪些?(3)、从谈判的最后结局上来看有何

13、异同?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有哪些?(4)、胡锦涛会见连战、宋楚渝对两岸关系及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5)、试述国共两党之间关系变化的启示?32(22 分)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1928 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1945 年台湾在割占 50 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2 分)1949 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2 分)(2)、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 分)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2 分)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2 分)(3)、导致诗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 分)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何意义?(4 分)(4)、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什么时期哪次战役?(2 分)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