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生物最有可能考的30道选择题2(有解析)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583375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高考生物最有可能考的30道选择题2(有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0高考生物最有可能考的30道选择题2(有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0高考生物最有可能考的30道选择题2(有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0高考生物最有可能考的30道选择题2(有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0高考生物最有可能考的30道选择题2(有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高考生物最有可能考的30道选择题2(有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高考生物最有可能考的30道选择题2(有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20102010 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 3030 道选择题道选择题适合:新课标地区适合:新课标地区11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因“发现端粒和端 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 ,而获得 200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端粒是真核细胞内染色 体末端的 DNA 重复片段,随着细胞的持续分裂,端粒会缓慢缩短;端粒酶是一种能延长端粒 末端的核糖蛋白酶,主要成分是 RNA 和蛋白质,其含有引物特异识别位点,能以自身 RNA 为模板,合成端粒 DNA 并加到染色体末端,使端粒延长。下列关于端粒和端粒酶说

2、法中,错 误的是( ) A端粒与二苯胺试剂在沸水浴条件下供热显蓝色 B端粒酶催化端粒延长是逆转录过程 C端粒酶中蛋白质成分相当于一种逆转录酶 D将双缩脲试剂 A 液和 B 液混合后滴加到待测端粒酶样液可以鉴定端粒酶的成分 【猜题理由猜题理由】本题的背景材料来自科技成果,是高考考纲要求之一。本题考查了 DNA 和蛋白 质的鉴定及酶的有关知识,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考生对题干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及迁移能力。12如果一个精原细胞核的 DNA 分子都被标记,如只供给该精原细胞含的原料,则15N14N其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种类及含有标记的 DNA 分子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为(不考虑交叉14N互换现象) ( ) A2

3、、100%B2、50%C4、50%D4、100% 【猜题理由猜题理由】本题以同位素标记的形式考查 DNA 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及减数分裂知识,这是教 材中的重点及难点之一,在高考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大;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3人的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和非同源区 (I、III)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I 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 CIII 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由于 X、Y 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猜题理由猜

4、题理由】本题以 X、Y 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为基础考查了人类遗传病的特点,本题需考 生深入理解同源区和非同源区的含义,因而突出考查了理解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14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A图中发生基因重组的 B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C左图中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 Aa 占 1/2 的原因之一 D右图子代中 aaBB 的个体在 aaB 中占的比例为 1/16 【猜题理由猜题理由】本题重点考查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理解与应用,这是 2010 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内容之一,且本题是以杂交过程图的形式呈现,考查学生对图示的分析能力及信息转换能力

5、。15人类的 X 基因前段存在 CGG 重复序列。科学家对 CGG 重复次数、X 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 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注:密码子 GCC丙氨酸):CGG 重复次数(n)n50n150n260n500X 基因的 mRNA(分子数/细胞)50505050X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数/细胞)10004001200症状表现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CGG 重复次数不影响 X 基因的转录,但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BCGG 重复次数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有关 CCGG 重复次数可能影响 mRNA 与核糖体的结合 D遗传病症状的轻重与蛋白质中丙氨酸的多

6、少关 【猜题理由猜题理由】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表达相关的知识,这是遗传的物质基础的重点内容。同时, 本题以表现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学生的表格数据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后,只通过相应的抗体就能将病菌彻底消灭 B小鼠杂交瘤细胞合成的单克隆抗体会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抗原 C吞噬细胞、效应 T 细胞对抗原有特异性识别能力,效应 B 细胞没有 D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过敏原与抗体结合,免疫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 的 【猜题理由猜题理由】生命活动的调节是每年高考的重点和必考内容。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有关 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7细胞的分化

7、、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增强 B蝌蚪尾部的消失,是因为细胞自动死亡,属细胞凋亡 C细胞癌变是细胞不断增值的结果 D皮肤色素沉积出现的“老年斑”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猜题理由猜题理由】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有关的知识点。把有关生命的历程多个知识点综合在 一起,是高考命题的常见形式,从而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8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B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物、植物或微生物 C限制性内切酶只在获得目的的

8、基因时才用 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猜题理由猜题理由】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有关内容,这是选修 3 中的重点内容,每年高考中都 要出现。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9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分别处理如下表,实验结果如右 图。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具有拮抗作 用 B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C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端优势 D顶芽合成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 【猜题理由猜题理由】植物的激素调节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本题以顶端优势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 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图表分析能力,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

9、,预测该命题命中指数为 90%。 20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 c 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若检测到 b、d 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 c 传导到 e 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a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表不偏转,电表偏转两次 【猜题理由猜题理由】本题主要考查了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间的传导内容,这是神经调节中的重 点和难点内容,也是高考必考常考的内容。本题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甲乙丙顶芽摘除保留保留细胞分裂素 (侵泡浓度)2 mg/L2 mg/L0 mg/L高考

10、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参考答案及解析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1 【答案答案】D 【解析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端粒实际上就是 DNA,DNA 与二苯胺沸水浴条件下显蓝色;端粒 延长是一种以 RNA 为膜板合成 DNA 的过程即逆转录;端粒酶中的蛋白质成分能起着逆转录 酶的作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显紫色;双缩脲试剂使用时是先加 A 液再加 B 液。 12 【答案答案】A 【解析解析】一个精原细胞一次减数分裂可以产生 4 个精子,但只有 2 种。一个精原细胞核的DNA 分子都被标记,以为原料进行 DNA 复制时,由于一个精原细胞只进行一次减

11、数15N14N分裂,DNA 只复制一次,复制后每个染色单体上的一个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中含,另一链15N上含有,因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移向两14N极,使每一级的染色体中都既有又含,因而每一个精子中都含。15N14N14N13 【答案答案】D 【解析解析】I 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属于伴 X 的隐性遗传病,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在 X、Y 染色体上都有相应的基因,当亲代女性为 XX,男性为 XY 时,子代男女患病率不等; III 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属于伴 Y 染色体的遗传病,X、Y 虽然形态大小不同,但有同源染 色体的行为,认为属于同源染色体。

12、 14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图中发生基因重组的过程是,过程表示受精作用,右图子代中 aaBB 的个 体在 aaB 中占的比例为 1/3,在子代所有个体中才占 1/16。 15 【答案答案】D 【解析解析】从表中分析,不管 CGG 重复次数多少,mRNA 不变,而产生的蛋白质分子数不同, 症状表现也不同,从而说明 A、B 项正确。翻译过程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由题中信息可推 知 C 项正确。表格中的信息并没有表明蛋白质中丙氨酸的多少与症状的关系,因而不能得出 D 项结论。 16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需经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消灭病菌;小鼠杂 交瘤细胞合

13、成的抗体本质上属于小鼠体内的蛋白质,针对人体来说具有异物性和特异性,进 入人体的话,会被人体识别为抗原;吞噬细胞对抗原具有识别的能力,但是不具备特异性识 别的能力;过敏反应过程中的组织胺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后,与抗体结合,刺激组织细胞 产生的,而不是免疫细胞产生的。 17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蝌蚪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自动死亡实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现的,它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细胞凋亡;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损伤细 胞中的 DNA,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 胞,是细胞不正常分化的结果;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内的色素随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的 结果。 1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