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应用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2575678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应用(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汉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应用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应用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学学 号号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专专 业业 年年 级级 学学 校校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 日日第 2 页目录目录一、论文摘要一、论文摘要 3 3二、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应用二、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应用 4 41 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 4 42 2、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学习 5 53 3、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汉语言文学的应用 6 6三、参考文献资料三、参考文献资料 8 8第 3 页摘

2、要:摘要: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其历史渊远悠长,是我国先民智慧的表现。文学的本质是追求真善美,也是意识形态的物化,在这个基础上,对人的修养能启很大的作用。汉语言文学的运用性,与其学科自身的特点相关。其运用性,不仅侧重对理论知识的客观实践,也侧重具体生活的实际应用,是多层次,多方向性的。关键词: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和应用,修养第 4 页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应用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应用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汉语言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极为重要的学科。语言在社会现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列宁曾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毋庸质疑,语言是手段、工具

3、,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可见,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首先是“语言”,然后是“文学”,其中“语言”起修饰“文学”的作用, “文学”是中心词,二者呈偏正关系。在此结合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课,来理解汉语言文学的性质:1、语言性。语言类是个集合总称,它包括语言学,文字学等。汉语言文学专业,关于语言类的专业课比较多,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字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和训诂学等,其所涉及的种类也比较多层面也比较多。不仅有现代汉语的层面,也有古代汉语的层面。在语言性的延展上,又包括文字学以及文字训诂学。所以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其语言性比较强的。2、文学性

4、。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一语言性的基础上,而又延展到文学性上,尤以中国文学较为侧重。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文学类的专业课占其总的课程一半以上,光古代文学这一块就包括两门课程,又有现当代文学,以及和文学相关的文学史,课程繁多,深浅不一,要求所学者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主要文学类课程有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现代文学作品选,当代文学作品选以及相关的文学史,不过一般情况下,一般高等院校是不开设“当代文学史的”,这是中国类的文学课程,还有外国类的文学课程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外国文学史,可见汉语言专业的文学类课程相当多的,而且都是需要着重掌握的。所以总的意义上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性事占其总性质大多数,是最重要

5、的性质。3、文学教育性。基于其文学性的基础上,有延展到文学教育性上。汉语言文学专业,其文学教育性,当是其第二大性质。所包括的专业课,不仅应用性强,而且指导教育性也很强。文学教育性的最主要体现是其自身的深刻性,理论性以及研究性。从其相关专业课程安排就可以知晓:美学,写作学,文学概论,这三门课程,以写作学的应用性最强,其它两门则以理论和深刻性为代表。这三门课程的文学教育性是其本质的特征,也是汉语言专业学习的关键,也是在总体上给理解汉第 5 页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性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帮助。文学教育性,在本质上揭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在规律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深刻的性质。 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二、汉语言

6、文学的学习汉语言必须符合它的“三性” 。何为“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是运用语言亘古不变的准则。学习汉语言,一般应先从用词准确着手,锤炼词语;其次要把句子造通,后把句式造好;最后才可以用语句描绘意境。由此可见,准确性是对一切文章和讲话的基本要求,也是鲜明性、生动性的基础。准确性属于逻辑学中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问题。概念不明确,判断不周密,推理不合逻辑,所使用的词、词组、句子必然不准确;反之,所使用的词、词组、句子必然不准确,所表达的概念、判断、推理必然不合思维的规则,即违反了准确性准则。赵青我和爹爹赵丹一书第 286 页引用了这样一句话:“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亦善!”

7、 句中的“亦”应写作“也”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是中国古代一句流传十分广泛的名言,出自论语泰伯 。 其中的“也” ,是文言助词,无实义,表示句中停顿。而“亦”是副词,意思如同现代汉语中的“同样” 。上述名言中的“也”显然不可代之以“亦” 。因此,语言的准确性应是以准确地认识事物为前提,选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准确的思想内容。运用语言,有了准确性的基础,还得讲求鲜明性。鲜明性是一切文章的共同要求。所谓鲜明性就是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言短意长,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鲜明地告诉读者,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使读者受到教育。 三、汉语言文学的应用三、汉语言

8、文学的应用 1、汉语言文学与语言一般来说,鲜明的语言,往往也是生动的语言,但生动性在词章技巧方面还要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它要求语言要新鲜活泼,感情洋溢,有说服力、感染力。语言的生动性是语言形象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它应贯穿全部文学作品。使语言生动活泼的手段很多,如精心锤炼词语、巧妙安排句式、广泛运用意境描绘的方法等。如朱自清的春中语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迸发而出的挤劲。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

9、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第 6 页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纯洁又灵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生长的力量。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

10、、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然而,语言的生动,并不在于用词是否华丽。有时不用形容词,直接说出,只要恰到好处,语言同样生动。例如这么一句话:“这次放学回家,既看到了我爷爷,又看到了我奶奶,真是一箭双雕啊!”这句话乍听起来很刺耳,但仔细分析一下,只是用词不正确的问题。 “一箭双雕”是个成语,是“语义双关”或者是“做一件事达到两种目的” 。在这里用“一举两得” ,还说得过去,也好听一些;要是什么都不用,干脆把最后一个分句删掉更好。当然,语言的准确性必须统一于特定的思想内容。语言的运用如果脱离了内容,只就词句本身来谈准确不准确,就会陷入咬文嚼字、玩弄技巧的泥坑

11、。再如, 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的一段话也很有魅力。“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罢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又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这两段文字中是黛玉对两个人的回答。初看是平常话,其实鲜明的语言这里把黛玉时时留意,步步小心的寄人篱下的心态和性格全展示了出来,足见作者的功力。引导学生认识小说戏剧的美妙之处,不仅仅让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言文字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

12、息相关,是人类特有的最美妙的精神载体,是人类文明前进的阶梯。我们的汉语言较之其他语种具有优美、隽永的特点。我们理所应当对它兴味盎然。文学作品更是思想、情感、美感的集合体,我们应该对它满怀热情。 2、汉语言文学与修养修养是人的内在气质,也是外在行为表现,修养有高低之分,也有好坏之分。第 7 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也就有不同的修养。有的人见义勇为,有的袖手旁观,有的好逸恶劳,有的勤劳肯干,这就说明了修养的有不同性质,有不同的表现。各式各样的修养,在总的要求上,却有一个质的规约,那就是向真,善,美方向发展。这正好和文学的追求一样,文学的追求,客观上来说,也就本质上人的修养的追求 (1 1) 、汉

13、语言文学能够提高人的修养、汉语言文学能够提高人的修养文学,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天地,只要进入到文学的世界,你就会被其所有美好的东西所包裹。对于人的修养,文学则能提高人的修养。修养,首先就是“修”,有什么样的“修”,就有什么样的“养” 。人的后天模仿性很强,不管是对好的事物还是坏的事物,人区分好坏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的道德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说,修养的好坏,与其修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2 2) 、汉语言文学能够修正人的修养、汉语言文学能够修正人的修养人的修养是各有特色的,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文学对于好的一面,可以使其更加坚

14、固的存在,对于坏的一面,则能细致的修正。文学,因其内在规律的性的存在,对人发之以感染力,让人陷入情知理的思考,以反思自己的行为。人对情知理的思考,是一个久远的课题,其历史源远流长。而文学正好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很好的解释和规定,在高的层次上,对人的情知理进行合理合情的概说,在这个基础上对人的修养不好的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修正作用。(3 3) 、汉语言文学能够指导人的修养、汉语言文学能够指导人的修养修养是后天的修为,其需要对一定的物质形态进行模仿,而文学则能很好的指导人的“模仿” 。修养的模仿,可以是现实的行为方式,也可以是虚拟的行为方式。对于现实的行为方式,其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瑕疵,世上没有圣人,圣人这个名词只是给圣人取的客观名字而已,其实也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在此基础上,人模仿的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