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257002 上传时间:2017-08-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7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7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7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7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闻、P 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 第七章1第七章 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一、鼓励出口的贸易和产业政策1、出口补贴为了刺激出口,政府往往采用一些经济政策。最常见的做法是对出口进行补贴。补贴的方法,既可以是直接的现金支付,也可以是间接地通过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直接补贴的办法包括价格补贴和收入补贴。政府按照商品出口的数量按单位给予补贴是一种价格补贴。政府设立保证价格,保证支付出口产品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差价也是一种价格补贴。收入补贴则包括对出口企业的亏损进行补偿等。间接补贴的办法包括低息贷款、外销退税、免费或低费为本国出口产品提供服务等。政府通过银行系统给予用于出口商品生产和销售的贷款以优惠利率。例如

2、,30 年代创办的美国进出口银行就是一个例子,由于它向美国出口商和其外国买主提供条件优惠的贷款,而不是向美国进口商及其外国供应商提供,或在商品出口以后,政府允许企业申请退回进口原材料时支付的关税,或对于出口商品免征国内同类商品所缴纳的各种国内税等等。在外汇管制的国家里,则允许出口企业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以作鼓励。并且使用不同的汇率,降低用外币衡量的出口商品的成本。一些政府还承担为出口企业推销商品的直接开支,包括免费或低费提供有关出口市场前景的信息,或组织各种推销商品的博览会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共同结果是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提高出口商品的实际收益。出口补贴对生产、消费、价格和贸易量的影响也因其在国际

3、市场上的份额大小而不同,出口量不大,在国际市场影响甚微的小国,只是价格的接受者,出口补贴不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图 71 说明小国的情况。在没有补贴时,生产为 S1,国内需求量是 C1,出口 X1。现在假设政府对每单位商品的出口补贴 1 千元,商品出口的实际所得变成 Pw + 1 千元。在这一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扩大生产增加出口,新的生产量为 S2,国内的需求量则因为国内市场价格的上升而下降至 C2,供给在满足了国内需求之后的剩余即为出口,用 X2 表示。图 71 贸易“小国”的出口补贴出口补贴的结果是:国内价格上涨,出口工业生产增加,国内消费减少,出口量增加。出口补贴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市场价格上涨

4、和消费下降呢?因为出口补贴使得出口比在国内销售更加有利可图,而且政府没有限制出口数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当然要尽量出口,除非在国内市场销售也得获得同样的收入。由于补贴只是给出口的商品,要想在国内市场出口补贴 PWtS=1 PWx1x2价格Pa b c dD 需求曲线C2 C1 S1 S2 数量QS 供给曲线海闻、P 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 第七章2获得同样的收入,除了提价别无他法。在涨价之后,消费自然减少。从另一个角度说,国内消费者也必须付出与生产者出口所能得到的一样的价格,才能确保一部分商品留在国内市场而不是全部出口。国内价格上涨自然使消费者受损失,损失量为 a + b。消费者的损失变成了

5、生产者剩余,生产者还从政府补贴中得到一部分,总收益增加了 a + b + c。除去消费者损失,还有净收益 c。但政府的出口补贴总量为 b + c + d(1 千元 x 新的出口量) ,减去生产者所得,仍有净损失 b + d。如果出口国是大国,出口补贴对其国内价格,生产,消费及社会利益的影响是同质的,但程度不同。大国通过补贴增加出口的结果会造成国际市场上的供给大大增加,价格下降。生产者虽然可以从政府处得到每单位 1 千元出口补贴,但每单位出口销售所能得到的要比原来的少,单位商品出口的实际收入增加不到 1 千元,比小国生产者出口补贴时的所得要少,因此生产和出口的增长也会小于小国的情况,国内价格的涨

6、幅也会低于小国,从而使得国内商品消费量下降也不会很大。但是,在大国搞出口补贴对本国经济利益造成的损失会大于小国。除了补贴造成的生产和消费扭曲外,大国的出口补贴还会造成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整个社会的净损失比小国进行出口补贴时要大。因此,在出口已占世界市场很大份额时再使用补贴来刺激出口未必是明智的政策。2 对出口产业的生产补贴与保护国内进口竞争工业一样,鼓励发展出口工业除了出口补贴等贸易政策以外,也可以使用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的特点是补贴生产而不是贸易,不管商品是在国内市场销售还是向外国出口都得到政府各种形式的资助。这些资助补贴包括拨款,税收减免,低利贷款等直接的方式,也包括对

7、某些出口工业生产集中的地方给予区域性支持等间接的做法。所有这些政策手段虽然看上去只是对具体企业或行业的支持,但实际上降低了这些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出口竞争能力,起到鼓励促进出口的作用。图 72 出口工业的生产补贴S我们可以通过图 72 来说明产业政策怎样促进出口。图中的 S 和 D 曲线分别代表日本国内钢铁的供给和需求。假设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日本生产 S1 吨,出口 X1 吨,本国消费 C1 吨。如果政府对本国钢铁工业进行生产补贴,并且假设企业每生产 1 吨钢铁平均可以得到 1 千元。每吨 1 千元补贴的结果,相当于每吨钢铁生产成本下降 1 千元,供给曲线生产补贴 生产者价格 PW+1

8、=1 消费者价格 PW S 供给曲线a b c dD 需求曲线C1 X1 S1 S2 数量Q价格PX2 出口海闻、P 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 第七章3向下平移 1 千元。在国际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企业会在新的供给曲线上将生产扩大到S2。企业会仍然按原来的市场价格(P w)出售,但实际收益则是每单位 Pw+1 千元。由于企业没有提高国内价格,也没有降低国内价格,国内的需求量也就没有变动,新增的产量就成了新增的出口。生产补贴使出口从原来的 X1 增加到 X2。与出口补贴不同的是,生产补贴没有影响国内市场价格,从而也没有在增加出口的同时牺牲本国消费者的利益。其主要原因是产业政策按产量而不是按在哪个

9、市场销售进行补贴,对企业来说,在商品进入市场以前就已得到了补贴,因此在哪里销售也就不是主要问题了,即使在国内销售也可同样得到与国外销售一样的报酬,企业也就没有必要在本国提高价格了。这一点,对于分析社会经济利益的变动很重要。由于消费者价格不变,消费者也就没有损失。与政府进行每吨同样 1000 元的价格补贴相比,整个社会的净损失要小。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生产补贴的结果使企业增加了利益(a + b + c) ,但政府的补贴支出是 a + b + c + d,社会净损失为 d。但在出口补贴的情况下,社会的净损失是 b + d(见本章第一节的分析) 。因此,从整个社会的利益来说,生产补贴要好于出口补贴,

10、但对政府来说,生产补贴则要比出口补贴多支出不少。表 71 给出了各个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情况,以 10 亿美元为计量单位,贸易保护程度以该国生产价格折算。从表中可以看到,1995 年,欧盟对农业补贴得最多(969 亿美元) ,紧随其后的是日本(377 亿美元)和美国(145 亿美元) 。而以补贴占农业产出比例为衡量尺度时,美国仅为 15%(1995 年) ,日本则达到 77%(1995 年) ,从贸易保护程度项来看,日本从 80 年代以来关于农业方面的补贴在发达国家中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在比较小的发达国家中,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补贴最少(1995 年分别仅为 4%和 9%),挪威和瑞士最大(分别

11、为 74%和 81%) 。事实上,正是由于各国在农业补贴上的不平衡,导致了许多国际贸易的争端。表 7-1 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农业补贴 补贴占总农业产出 贸易保护程度(以 10 亿美元计) 的比例 (参考生产价格计算)1993 1994 1995 1993 1994 1995 1985 1990 1995 2000美国 23.2 21.6 14.5 23 20 15 12 12 13 14欧盟 78.2 81.6 96.9 49 49 49 30 28 24 23日本 30 39.1 37.7 72 74 77 102 95 88 82加拿大 4.8 4.0 4.7 31 26 27 -5 -7

12、 -10 -11澳洲 1.0 1.2 1.2 9 10 9 -6 -6 -6 -4奥地利 3.1 3.4 a 59 61 a 22 19 14 13新西兰 0.1 0.1 0.2 3 3 4 2 2 1 1挪威 2.2 2.0 2.0 75 74 74 - - - -瑞士 4.4 4.6 4.7 80 81 81 - - - -注:a1995 年后,奥地利加入欧盟,数据计入欧盟项。资料来源: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Agricultural Policies, Markets and Trade

13、 in OECD Countries (Paris:OECD,1996)海闻、P 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 第七章43 鼓励出口的其他政策3.1 外汇倾销外汇倾销(Exchange Dumping)是指政府通过本国货币贬值来促进出口的机会,争夺国外市场的行为。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贬值使本国产品用外币衡量的价格下降,从而会会增加出口贸易量。然而,要使本国货币贬值起到增加出口量并增加收益的作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出口商品具有较大的价格弹性,即由于贬值引起的出口销售量增加幅度会大于本国货币的贬值幅度;其二,其他国家不采取任何报复性措施。3.2 经济特区经济特区(Special Economic

14、Zone)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关境以外所划出的一定的特殊经济区域。在这个区域内,通过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和措施,用降低地价、减免关税、放宽海关管制和外汇管制、提供各种服务等优惠方法,吸引外国商人,发展转口贸易,或鼓励和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加工制造业,以达到开拓出口货物、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目前,世界各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主要分为以下四种:(一).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自由贸易区是划在关境以外的一个区域,对进出口商品全部或大部分免征关税,并且准许在港内或区内进行商品自由储存、展览、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以促进地区经济及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二

15、).保税区(Bonded Area)保税区是海关所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的特定地区和仓库。外国商品存入这些保税区内,可以暂时不缴纳进口税,如再出口,不缴纳出口税。运入区内的商品可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加工和制造等,主要是为了发展转口贸易,增加各种费用收入,并给予贸易商经营上的便利。(三).出口加工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出口加工区是一国专门为生产出口产品而开辟的加工制造区域,生产的产品全部出口或大部分供出口,从而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增加就业以及外汇收入。(四)自由边境区(Free Perimeter )自由边境区一般设在本国的一个省或几个省的边境地区。对于

16、在区内使用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和消费品可以免税或减税进口。如从区内转运到本国其他地区出售,则须照章纳税。外国货物可在区内进行储存、展览、混合、包装、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其目的在于利用外国投资开发边区的经济。二、出口限制或进口鼓励大多数情况下,各国政府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但对某些商品或在某些时候或对某些国家也采取出口限制或进口鼓励的政策。1、 出口限制海闻、P 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 第七章5出口限制的目的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从经济方面来说,许多国家对本国比较稀缺而又比较重要的商品常常会实行出口限制以保证国内的需要。例如,不少发展中国家对其粮食或其他农产品出口都实行限制政策。一些缺乏资源的发达国家如日本等对其原材料的出口也加以限制。很多国家对其重要的文物,艺术品,黄金等都限制出口。限制出口的另外一种经济原因是控制或稳定国际市场价格。例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保证国际油价不下跌,往往限制石油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