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556797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学与气候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象学与气候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学与气候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二附件二气象学与气候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佳木斯大学理学院佳木斯大学理学院黄秀英黄秀英2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课程中文名称: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英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课程类别: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适用专业: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专业开课学期开课学期:秋季总学时总学时:本科 72 学时(理论课 66 学时+实验 6 学时)专科 64 学时(理论课 48 学时+实验 6 学时)总学分总学分:本科 4 分,专科 3.5 分教研室名称:教研室名称: 地理系自然地理教研室课程简介:

2、课程简介: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师范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系统地讲述了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及各部分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热学、大气水分、大气运动、天气系统、气候形成、气候带和气候型、气候变化及人类影响等。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选修课。教学任务:教学任务: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大气的热能、温度、水分变化;大气的运动规律;天气系统;气候的成因;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学习,应使学生全面地

3、掌握大气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天气演变和气候的形成、分布、变化的基本原理;了解人类对天气的影响和改造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胜任未来的工作需要。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授课时数授课时数实习内容及时数实习内容及时数第一章 大气概述4气象要素的观测 6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8第三章 大气的水分4第四章 大气的运动123第五章 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12天气预报 1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10第七章 气候带与气候型10气候资料的统计与整理 1第八章 气候变化4648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学工作者。选择教材的原则:选择教材的原则: 教材内容必须和教学大纲相接近,而且

4、是近两年内新出版的,适合地理科学教学的特点 教材的知识量丰富,内容新、准确,结构清晰,并与中学教材相接近 知识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符合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容易接受建议教材建议教材: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年第三版1982 年第一版国家优秀教材纪念奖1988 年第二版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1998 年在台湾以繁体字出版,供台湾高校地理系学生使用 2001 年获上海市高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参考教材文献:参考教材文献: 序号序号 书书 名名作作 者者出版社出版社1 1 气象学与气候学 周淑珍高教出版社2 2 气象学与气候学 中山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3 3

5、气象学与气候学 张苑莹北师大出版社4 4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 卜永芳高教出版社5 5 气象学 陈世训农业出版社6 6 气象学 关伯雄江苏出版社47 7 天气学教程 张元箴气象出版社8 8 大气天气气候 张超、马骋琦高教出版社9 9 山地气候 施尚文科学出版社1010 地理气候学 傅抱璞气象出版社1111 世界气候 盛永禹气象出版社1212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 上海师范高教出版社1313 中国云图 中央气象局中央气象局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第一章 引引 论论重点重点: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2、本学科与部门地理、区域地理的关系3、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

6、用4、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及成因1-1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要求:要求: 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一、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2 气候系统概述气候系统概述要求要求:1.熟练掌握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2.掌握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的来源 及分布53.理解固体杂质、液体微粒的作用4.熟练掌握大气垂直方向的五个分层,温度分布特点及原因5.理解大气高度的划分一、大气圈概述二、水圈、陆面、冰雪圈和生物圈概述1-3 大气的物理性状大气的物理性状要求:要求:

7、1.熟练掌握各主要气象要素的定义、单位及公式2.掌握干空气、湿空气的状态方程3.能利用仪器准确测定主要的气象要素一、主要气象要素二、空气状态议程第二章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大气的热能和温度重点重点:1、太阳辐射及太阳常数2、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3、全球水平气温的分布特点4、如何判别大气的稳定度难点难点:1、大气稳定度的判别2、乱流逆温的形成过程2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要求要求:1、熟练掌握太阳辐射、太阳光谱、太阳常数的概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特点;影响直接辐射的因素。62、掌握太阳辐射的波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及影响因素。一、辐射的基本知识二、太阳辐射22 地面和大

8、气的辐射地面和大气的辐射要求:要求:1、熟练掌握地面有效辐射及影响因素;地面辐射差额的概念;大气逆辐射的概念。2、掌握地面辐射、大气辐射、辐射差额的概念。一、地面、大气的辐射二、地面有效辐射三、地面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23 大气的增温与冷却大气的增温与冷却要求要求:1、熟练掌握干空气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及应用范围;大气稳定度的概念和判断的方法;大气的不稳定能量。2、掌握大气的非绝热变化的几个方面。一、海陆的增温和冷却的差异二、空气的增温和冷却三、大气静力稳定度24 大气温度的变化大气温度的变化要求要求:1、熟练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年较差;日变化的特点及原因;全球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辐射逆温;

9、乱流逆温的形成过程。2、掌握影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化的因素;平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的形成。7第三章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大气中的水分重点重点:1、影响饱和水汽压大小的因素2、大气中水汽的凝结条件3、人工降水的原理难点难点:降水的形成条件31 蒸发和凝结蒸发和凝结要求:要求:1、熟练掌握影响饱和水汽压的因素;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条件。2、掌握水的动态变化及判断方法。一、水相变化二、饱和水汽压三、影响蒸发的因素四、大气中水汽的凝结条件32 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要求要求:1、熟练掌握露、霜、雾淞、雨淞、雾、云等的概念;雾的形成条件;云 形成条件、分类。2、掌握各类雾的形

10、成、云 特点。一、地面的水汽凝结物二、近地面层空气中的凝结物三、云33 大气降水大气降水要求要求:1、熟练掌握降水的形成的微观条件;人工降水的原理82、掌握降水的类型及分布。一、云滴的增长的物理过程二、雨和雪的形成三、各类云的降水四、人工影响云雨五、降水的分布第四章第四章 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重点重点:1、气压随高度分布的定性解释2、气压场的表示方法、气压场的基本形式3、促使空气运动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4、地转风、梯度风的概念、形成、风压定律5、大气环流及三圈环流的模式;风带、气压带的形成;实际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难点难点:1、等高面图、等压面图的形成2、水平地转偏向力的由来3

11、、三圈环流的形成、风带、气压带的形成41 气压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气压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要求要求:1、熟练掌握单位气压高度差、单位高度气压差的公式2、掌握引起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因素一、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二、气压随时间的变化42 气压场气压场要求要求:91、熟练掌握等压面图、等高面图的由来2、掌握气压场的对称系统、不对称系统的垂直变化特点一、气压场的表示方法二、气压场的基本形式三、气压系统的空间结构43 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要求:要求:1、熟练掌握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地转风、梯度风的形成及风压定律;热成风的形成。2、掌握惯性离心力、摩擦力的大小、方向、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一、

12、作用于空气的力二、自由大气的空气水平运动三、摩擦层中空气的水平运动44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要求:要求:1、熟练掌握大气环流概念、三圈环流、风带、气压带的形成;实际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2、掌握海陆分布、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一、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二、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三、大气环流的变化第五章第五章 天气系统天气系统重点:重点:1、气团的概念、分类、形成条件;锋的概念、分类、冷暖锋天气2、锋面气旋的结构与天气103、寒潮的概念、源地、路径、天气4、副热带高压各部位的天气及季节活动对我国东部雨带的影响。5、赤道辐合带的类型、台风的概念、源地、形成条件、降水原因。难点:难点:1、锋面气压场的特征2、气旋

13、与反气旋的形成条件3、西太平洋高压的季节活动规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51 气团与锋气团与锋要求:要求:1、熟练掌握气团的概念、分类、形成条件;锋的概念、分类、冷暖锋天气2、掌握气团的变性;锋的温压场的特征一、气团二、锋52 中高纬度天气系统中高纬度天气系统要求:要求:1、熟练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分类;锋面气旋的结构与天气;寒潮的定义、源地、路径、天气、条件。2、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锋面气旋的形成一、高空主要天气系统二、温带气旋和反气旋53 低纬度天气系统低纬度天气系统要求要求:1、熟练掌握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强度的特点,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规律对我国东部天气的影响,副高各部份的天气,梅雨的概

14、念。2、掌握副高的形状,季节活动规律,梅雨的天气特征及成因。11一、副热带高压二、热带天气系统第六章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气候的形成重点重点:1、天文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2、各纬度的环流与气候3、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对周期性风系的作用4、洋流对大陆东西两岸气温、降水的影响5、青藏高原对气温的影响难点难点:1、天文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2、季风的形成原因3、青藏高原对气温的影响61 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要求:要求:1、熟练掌握天文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2、理解天文辐射气候带、辐射差额的地理分布一、太阳辐射与天文辐射二、辐射收支与能量系统62 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要求要求:1、

15、熟练掌握大气环调节海陆的温差,各纬度的环流与气候2、理解大气环调节高低纬间的温差,在水分循环中的作用一、海气相互作用与环流二、环流与热量输送12三、环流与水分循环四、环流变异与气候63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作用海陆分布对气候的作用要求:要求:1、熟练掌握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海陆风、季风的概念、形成原因2、掌握海陆分布对雾、降水的影响,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差异一、海陆分布与气温二、海陆分布对大气水分的影响三、海陆分布与周期性风系四、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64 地形和地面特性与气候地形和地面特性与气候要求要求:1、熟练掌握青藏高原对气温的影响、地形对降水的影响。2、掌握中小地形、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地形对降水形成的影响、雪线及地理分布特点、地形与地方性风。一、地形与气温二、地形与地方性风三、地形与降水四、地面特性与气候第七章第七章 气候带与气候型气候带与气候型重点重点:1、柯本、斯查勒气候分类法的原则及优缺点2、几种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3、能利用所给资料或气温、降水分布图判别气候类型71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13要求要求:1、熟练掌握柯本、斯查勒气候分类法的原则及优缺点2、掌握气候带、气候型的概念及五带十二型 一、柯本气候分类法二、斯查勒气候分类法三、气候分类法评议72 全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