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543257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牡丹江文化的历史与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牡丹江文化的历史与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牡丹江文化的历史与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牡丹江文化的历史与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牡丹江文化的历史与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江文化的历史与现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名称:牡丹江历史文化研究课题研究者:王婷婷概述 :针对本次课题,精心搜集资料,进行精密研究和实地勘察,研究成果如下:正文 :一、历史文化深厚海藏1、莺歌岭文化源远流长。肃慎是最早见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也是满族的祖先。1963 年发掘的莺歌岭遗址,就在牡丹江流域的镜泊湖畔,它是商周时期的肃慎人的文化遗存。许多出土文物都透露着北方古文明的气息。如碗、杯等陶器,斧、锛等石器,锥、针镞等骨器;还有原始小型陶制艺术品,如陶猪、陶狗、陶熊及出土的楛矢石砮等,都体现着肃慎人的文明和智慧。3000 多年前的肃慎遗址,也是牡丹江地区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历史文化遗存。(查阅相关资料)2、渤

2、海文化辉煌灿烂。在牡丹江地区,渤海文化和宁古塔流人文化是与阿城金源文化相并列的我省三大历史文化亮点。一千多年前从属于唐朝的渤海国,始建于公元698 年,亡于926 年,存在了229 年,定都上京龙泉府就有160 年的历史。15 代国王中的第10 代王大仁秀时期,地域方5000 里,辖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是当时东北亚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被称为“海东盛国”。渤海国遗存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位于宁安市渤海镇的上京龙泉府遗址,是国务院1961 年首次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国家对加强渤海遗迹的挖掘、保护和研究工作始终都非常重视,近年来,国家财政部、发改委、文物局和省委

3、、省政府领导及专家多次到牡丹江渤海国遗址进行考察,国家并将投巨资设立渤海国遗址的保存保护和展示项目。渤海文化可圈可点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从属于中原王朝的历史地位,灿烂辉煌的北方古代文明,规模宏大的中世纪古代遗存和渤海文化对北方历史的影响。(在图书馆中查阅相关书籍)3、宁古塔文化博大精深。清初宁古塔将军在我们这里设立后,宁古塔便成为东北北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管辖今天的黑龙江省、吉林省、 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以及俄罗斯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 外兴安岭以南的广大地区。宁古塔文化最具影响的应是宁古塔流人文化。而宁古塔流人文化在中国流人史和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在中原文明对北

4、方的影响中,流放文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宁古塔流人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流放人数多。流放到宁古塔地区的流人前后多达数十万。二是流放的文人层次之高,在中国流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吴兆骞出塞前就被清初的文坛领袖吴梅村称为“江左三凤凰”之一,张缙彦是明朝非常有才气的最后一任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 等等。 三是流人对宁古塔地区的影响大。在经济、 军事、 文化、 农耕、 医疗、 商业及生活习俗等多方面的影响一直到今天。流人们将 史记 、四书五经及儒家思想等中原文化精典传播到宁古塔,张缙彦等人在宁古塔成立了黑龙江第一个诗社七子诗会。在抗俄战争中,流人们充当水手,兵丁,特别是在两次雅克萨战争中,流

5、人们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以后签定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作出了贡献。而且流放文人吴兆骞成为中国第一个反侵略爱国诗人。特别是流人方拱乾写的绝域纪略、张缙彦的宁古塔纪略、吴晨臣的宁古塔山水记和吴兆骞的秋笳集及归来草堂尺牍等,都是我们今天研究宁古塔和黑龙江历史的珍贵资料。流人在中朝、中日的文化交流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梁启超和章太炎对流人在黑龙江的贡献都给予很高评价,余秋雨先生专门写了一部长篇散文流放者的土地,客观地分析评价了宁古塔流人现象。( 查阅相关资料) 4、革命历史文化恢弘悲壮。革命历史文化涵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抗美援朝战争及中苏边境战事等诸多内容,极为丰富,涌现出了马骏、陈翰章、杨子荣

6、等许多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特别是抗日战争,有大量的文章可作。镜泊湖墙缝之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打响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胡锦涛总书记2005 年在莫斯科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 周年纪念大会上,会见苏联老兵时说,1945 年 8 月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对日作战中,著名的牡丹江战役,是抗战史中两军协同作战的典范。挖掘、研究和论证好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可能会改写中国的抗战史。另外,八女投江、绥芬河东宁要塞等,都极具历史价值。(实地勘察)5、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牡丹江的民俗文化地域特色非常明显。它包括满族民俗、朝鲜民俗和殖民文化及其它土著民族的民俗文化。殖民文化主要是指日本和俄罗斯民族文化对我们的

7、影响。(朝鲜民族一条街的实地勘察)二、现代文化颇具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牡丹江的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在国内都比较有影响。上个世纪中叶,小说和电影林海雪原出版发行与上映,影响了一代人或几代人的成长进步,京剧智取威虎山红遍大江南北。改革开放以来,牡丹江以建设北方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先导,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弘扬讲团结、讲奉献、讲创新的“三讲一争”文化精神,牡丹江的各项文化事业均取得可喜成绩,为振奋城市人文精神、促进经济社会追赶跨越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1、“牡丹江文化现象”倍受瞩目90 年代, 以戏剧和歌词为主要内容文艺创作演出,被国内专家学者誉为“牡丹江文化现象”。话剧

8、女大十八变和评剧毛泽东在一九六O,分别在全国上演达500 多场。女大十八变还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京剧周恩来与大庆人中周恩来的扮演才李鼎荣获梅花奖; 歌词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常回家看看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都已成为全国人民喜爱的曲目,也成为牡丹江的文化品牌。涌现出象王治普、付军凯、殷杰、李鼎、蒋开儒、车行、宋青松等一大批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和词作家,对牡丹江的文化建设起到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牡丹江的文学创作也是百花齐放,如葛军义的浮世获全国一等奖;徐景辉的长篇小说苍茫大地被评论家称为是“中国的静静顿河”,不久将改编为30 集电视连续剧搬上屏幕;程琳、付饶、库玉祥的电视剧创作,在国内已有自己的一席

9、之地。对历史文化研究,成效显著。我市先后成立了“渤海文化研究会”、“宁古塔文化研究会”和“满族文化研究会”等社团组织,出版多期会刊和多部丛书,并开展多次联谊活动,“渤海文化研究会”还获民政部颁发的“2004 年全国优秀民间组织”奖。杨锡春、王林晏、姜华昌、张克等一大批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在辛勤地耕耘。诗歌、散文、书法、美术等文学艺术创作,在国内都有一定影响。2、牡丹江文化品牌颇具影响。多年来,通过实施精品战略,形成了戏剧、歌舞、群众文化活动三大文化品牌。(1) 戏剧品牌。多年来,我市打造了以领袖剧、学生剧和地方特色剧为代表的戏剧品牌。在领袖剧方面,创作生产了评剧毛泽东在1960、邓小平在那个春天

10、、京剧周总理与大庆人、戏曲广播剧绿叶之歌( 根据马克思与燕妮改编) 等;在学生剧方面,创作生产了评剧我爱我班、话剧谁来保护你、逃学事故、少年英雄王二小、京剧希望的田野、小品校园外等;在地方特色剧方面,创作生产了京剧渤海王大钦茂、智取威虎山和纪实话剧金桂兰。这些优秀剧目不仅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还多次进京演出,甚至演进了中南海。(录像播放)(2) 歌舞品牌。创作生产了以山风、水韵、草原情、牡丹江之歌、牡丹江颂歌、欢迎你到镜泊来等为代表的一批歌舞节目,使牡丹江的歌舞品牌在全省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在全国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2001 年大型歌舞山风、水韵、草原情代表黑龙江省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并

11、荣获创作金奖和演出金奖,全体演职人员受到江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我市的歌舞节目还多次参加国际冰雪节、全国冬运会、中国电影百年百首金曲演唱会、黑龙江省春节晚会、哈洽会开幕式文艺晚会、全省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 周年文艺晚会、抗击松花江水体污染大型特别节目水之情、省运会开幕式等省内重要的文艺演出活动并充当骨干力量,进一步提升了牡丹江歌舞品牌在全省的影响力。2007 年创办了“牡丹江 ?镜泊湖之夏旅游文化节”,组织开展了民俗风情、魅力广场、城市之光、群星璀璨四大版块56 项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与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邀请同一首歌走进牡丹江,为全市人民奉献了精彩的艺术盛宴。

12、省台直播、央视四次播出有效地宣传了牡丹江,迅速提高了牡丹江知名度和影响力,振奋了全市人民精神。( 亲身经历 ) 市直各专业院团平均每年演出超过500 场,遍及全国20 多个省、市、自治区,还到俄罗斯、韩国、朝鲜、我国香港和澳门等地进行演出,开展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3)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以节假日为主线,以广场为重要载体,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巩固老品牌的同时,又创立了群众文化活动新品牌。一是广场文化活动品牌,我市于1996 年开始率先在全省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目前全市各地的广场已成为全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二是节庆文化活动品牌,在重要节庆日都组织开展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活

13、动,如新春秧歌大赛、金秋节系列文化活动、绥芬河市经贸旅游灯节系列文化活动、海林市的元宵节楹联大赛和端午诗会等;三是大型赛事品牌,如:全市青少年“独唱、独奏、独舞”比赛、全市“群星奖”选拔赛、中国歌剧舞剧院院外艺术考级、今年新创立了中国朝鲜族民俗打击乐邀请赛;四是基层文化活动品牌,以组织开展“金色田野”和“城市之光”系列文化活动为牵动,推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市区清福社区和西牡丹社区先后被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第一批和第二批文化先进社区。市文化局先后获得全国“四进社区”活动、全省“金色田野”活动和群众文化工作优秀组织奖;五是民族民俗文化活动品牌,我市是朝鲜族的重要聚居区

14、,我们重点抓了朝鲜民族文化活动。开展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有节庆活动,如全市少数民族春节晚会;有传统活动,如朝鲜民俗“掷棍”比赛;有文艺比赛和汇演,如朝鲜族老年人和幼儿文艺汇演、庆祝朝鲜族中学建校60 周年文艺演出、与省朝鲜语广播电台联合组织的“家乡歌谣舞台”比赛等。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发展(1)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新建了牡丹江市博物馆和图书馆、绥芬河市博物馆和图书馆、海林市图书馆、穆棱市朝鲜族文化馆等,到目前,全市市县两级都有图书馆、文化馆,部分乡镇也有了一定规模的图书室;市区改扩建了中心文化广场并搭建了广场舞台,建设了朝鲜民族文化广场,各县 ( 市 ) 区、有条件的乡镇村屯都

15、建了文化广场,目前全市共建设各种可用于文化活动的广场达230 多个,其中大型广场有18 个,构建了覆盖全市城乡的文化广场网络。(2) 公益性文化服务不断拓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牡丹江分中心建成并已投入使用,各县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都已启动,为全市人民提供了高科技的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开设了人文公益大讲堂,开展了“倡导阅读风尚,构建人文家园”等系列主题活动。在群众艺术馆小剧场每月举办一次免费欣赏高雅音乐的“走进音乐厅”活动。组建了牡丹江市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公司,每年放映公益电影5600 场。(3) 文化市场健康繁荣一手抓“扫黄”“打非”专项斗争和文化娱乐场所治理整顿,一手抓标本兼治的长效管理机

16、制建设,开创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市场持续、稳定、健康、繁荣发展,营造了和谐、文明、健康的城市文化环境。(4) 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独领风骚在今年全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黑龙江省主场城市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中,牡丹江市刚刚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朝鲜族“花甲礼”表演展示活动引起了省内外嘉宾的关注和好评。近年来,牡丹江市深度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中,突出民族文化的特点、特色,初步确立了满族文化、中国朝鲜族文化、流人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为优势资源,已经普查各类资源项目300 多个,尤其是朝鲜族花甲礼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实现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级名录零的突破。渤海靺鞨绣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深圳文博会等展会,朝鲜族农乐舞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荣获歌舞表演精粹奖。在 11 月 11 日召开的全市非物质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