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1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515386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教案 1 1本文由 chenjian8145 贡献doc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自动检测技术 班 级: 07 发电厂 1、2 教学单元(章节) :绪论 教学单元(章节) 绪论 :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1. 2. 3. 4. 2008 年至 2009 年第 1 学期第 1 次课 编制日期: 年 7 月 4 日 编制日期:20 08第一章 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检测及传感器的含义。 了解工业检测涉及的内容。 掌握检测系统的

2、组成。 了解检测技术的作用和发展趋势。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 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技能要点: 技能要点: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1. 提出检测系统及传感器的概念。 2. 分析检测系统的组成,传感器的分类。 3. 总结非电量测量的特点及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教具及教学手段: 教具及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堂教学结合黑板板书;讲述、举例、分析、提问。作业布置情况: 作业布置情况: 课后习题1、2课后分析与小结: 课后分析与小结: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陈剑授课日期: 授课日期:20年月日第页教学内容板书或旁注一检测技术的含义 检测包含检查和测量两方面,是将生产、科研、生活等方面的有 关信息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

3、与装置进行分析或定量计算,以发现事物 的规律性。 检测技术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及信息 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的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科学。 任务:寻找与自然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各种表现形式的信号,以 及确定的定性、定量关系;从反映某一信息的多种信号中挑选出在所 处条件下最为合适的表现形式,及寻求最佳的采集、变换、处理、传 输、存储、显示的方法和相应的设备。 二检测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信息处理电路 和显示记录装置等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 等功能。如图 01 所示。 1传感器 传感器是指一个能将被测的非电量变换成电量的器件,是

4、连接被 测对象和检测系统的接口。 按被测量的性质分:机械量传感器,如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热工量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 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生物量传感器等。 按输出量的性质分:(1) 参量型传感器 (2) 发电型传感器 2信息处理电路 信息处理电路的作用是把传感器输出的电量变成具有一定驱动和 传输能力的信号(如电压、电流、频率等) ,以推动后级的显示电路、 数据处理装置及执行机构。 3显示记录装置 主要作用是使人们了解检测数值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目前常用 的有模拟显示、数字显示、图像显示及记录仪等。第页教学内容板书或旁注三检测技术的作用及工业检测

5、技术涉及的内容 主要优点:1)能够连续、自动地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和记录。 2)电子装置精度高、频率相应好,不仅能适用于静态 测量,选用适当的传感器和记录装置还可以进行动 态测量甚至瞬态测量。 3)电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便于实现远距离测量和集 中控制。 4)电子测量装置能方便地改变量程,因此测量的范范 广。 5)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相联,进行数据的自动运算、 分析和处理。 四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1)不断提高检测系统的测量精度、可靠性、稳定性、抗干扰性及 使用寿命。 (2)发展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多维化、智能化和高性能、 扩大量程范围的检测装置。 (3)应用新技术和新的物理效应,扩大检测领域的

6、应用。 (4)网络化传感器及检测系统逐步发展。第页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班 级: 自动检测技术 07 发电厂 1、2 2008 年至 2009 年第 1 学期第 2 次课 编制日期: 年 7 月 4 日 编制日期:20 08教学单元(章节) : 教学单元(章节) 第一章 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1.1 测量的基本概念 测量的基本概念 1.2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1. 理解常用测量方法的分类。 2. 掌握测量误差及其分类。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 1. 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2. 误差的表达方式及分类。 3. 测量仪表的精确度与分

7、辨率。 技能要点: 技能要点: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1. 根据测量的基本概念进一步提出不同的测量方法。 2.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对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分类。 3. 分析测量仪表的精确度与分辨率。 教具及教学手段: 教具及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堂教学结合黑板板书;讲述、举例、分析、提问。作业布置情况: 作业布置情况: 课后习题 3、4课后分析与小结: 课后分析与小结: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陈剑授课日期: 授课日期:20年月日第页教学内容板书或旁注1.1.1 测量的基本概念 测量或检测是指人们用实验的方法,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或设备, 将被测量与同性质的单位标准量进行比较,并确定被测量对标准量的 倍数,

8、从而获得被测量的定量的信息。 测量的结果包括数值大小和测量单位两部分。 1.2.1 测量方法 按测量手续分: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按获得测量值的方式可以分: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 测量。 根据传感器是否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 量。 根据被测对象的变化特点: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具体将几种测量方法展开分析: 1 直接测量 2间接测量1 偏差式测量2 零位式测量3微差式测量第页教学内容板书或旁注1.2.2 测量误差及分类 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可以概括为工具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 和人员误差等。 1.2.3 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 (一) 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是仪表的指示值 与

9、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值,记做(二) 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仪表指示值的绝对误差 常用百分数来表示,即与被测量真值的比值,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 表示。与仪表量程的比值。通常也用百分数最大引用误差 最大值。就是测量仪表整个量程中, 可能出现的绝对误差1.2.4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一) 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 持不变,或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二) 随机误差 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以不 可预见的方式变化,这种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分析正确度、精密度和精确度的区别与关系。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关系 (三)粗大

10、误差 1.2.5 静态误差与动态误差 1.2.6 测量仪表的精确度与分辨率第页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班 级: 自动检测技术 07 发电厂 1、2 2008 年至 2009 年第 1 学期第 3 次课 编制日期: 4 日 编制日期:20 08 年 7 月教学单元(章节) : 教学单元(章节) 第一章 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1.3 测量结果的数据分析及处理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1. 2. 3. 4. 掌握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的统计特征。 掌握粗大误差的判别准则。 理解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 掌握静态误差的合成方法。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 1. 随

11、机误差、系统误差的统计特征。 2. 粗大误差的判别准则。 3. 静态误差的合成方法。 技能要点: 技能要点: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1. 介绍随机误差统计特性。 2. 弄清粗大误差的判别准则。 3. 介绍测量结果数据处理方法及静态误差合成方法。 教具及教学手段: 教具及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结合黑板板书;讲述、举例、分析、提问。作业布置情况: 作业布置情况: 课后习题 5、6、7课后分析与小结: 课后分析与小结: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陈剑授课日期: 授课日期:20年月日第页教1.3.1 测量结果的数据分析 1.3.1.1 随机误差的统计特征 1. 集中性 2. 对称性 3. 有界性 1.3.

12、1.2 系统误差的统计特征学内容板书或旁注1.3.1.3 粗大误差的判别准则 通常才有 3 准则。1.3.2 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 1)将一系列等精度测量的读数按先后顺序列成表格。 2)求出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 3)计算出各测量值的残余误差,并列入表中的每个测量数值旁。 4)检查 的条件是否满足。若不满足,需再计算。 5)在每个残余误差旁列出 ,然后求出均方根误差 。 6)判别是否存在粗大误差,若有,应舍去此读数 ,然后从第 二条重新计算。 7)在确定不存在粗大误差后,求出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 8)写出最后的测量结果,并注明置信概率(99.7%) 。 1.3.3 测量系统静态误差合成 1. 绝

13、对值合成法2. 方均根合成法第页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自动检测技术 班 级: 07 发电厂 1、2 2008 年至 2009 年第 1 学期第 4 次课 编制日期: 年 7 月 4 日 编制日期:20 08教学单元(章节) : 教学单元(章节) 第一章 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1.4 传感器及其基本特性 1.5 传感器中的敏感弹性元件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1. 了解传感器的定义及组成。 2. 理解传感器的分类及基本特性。 3. 了解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知识要点: 1. 传感器的分类及基本特性。 识要点: 2. 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技能要

14、点: 技能要点: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1. 首先了解传感器的定义及组成。 2. 分析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教具及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堂教学黑板板书;讲述、举例、分析、提问。 教具及教学手段:作业布置情况: 作业布置情况: 课后习题 8、9课后分析与小结: 课后分析与小结: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陈剑授课日期: 授课日期:20年月日第页教学内容板书或旁注1.4 传感器及其基本特性 1.4.1 传感器的定义及组成 传感器是一种以测量为目的,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 之有确定对应关系,以便于处理和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 含义: 1. 传感器是一种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 2. 它的输入量是

15、某一被测量,可能是物理量,化学量等; 3. 它的输出量是某种物理量,这种量可以是气、光、电量; 4. 输出输入有对应关系,且应有一定的精确度。 组成: 1. 敏感元件 2. 转换元件 3. 转换电路 1.4.2传感器的分类 1.4.3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1.4.3.1 线性度 线性度是用实测的检测系统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与拟和直线之间 的最大偏差与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比来表示的,也称线性误差。1.4.3.2 迟滞 迟滞特性表明检测系统在正向(输入量增大)和反向(输入量减小)行 程期间,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1.4.3.3 重复性 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所 得特性

16、曲线不一致的程度。第页教学内容板书或旁注1.4.3.4 灵敏度与分辨率 灵敏度是指传感器或检测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和引起变化的 输入量变化的比值。分辨率是指检测仪表能够精确检测出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在传感器输入零点附近的分辨率称为阀值。 1.4.3.5 稳定性 稳定性包括稳定度和环境影响量两方面。 稳定度是指传感器在所有条件均不变情况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 维持其示值不变的能力。 环境影响量是指由于外界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示值的变化量。示值 变化由两个因素组成:零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 1.5 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 1.5.1 弹性敏感元件的基本特性 1.5.1.1 刚度 刚度是弹性敏感元件受外力作用下变形大小的量度,是弹性元件 单位变形下所需要的力,一般用 k 表示。1.5.1.2 灵敏度 弹性敏感元件的灵敏度是单位力作用下弹性敏感元件产生的变形 的大小。通常用刚度的倒数表示,用 s 表示。1.5.1.3 弹性滞后 实际的弹性敏感元件在增加、去除负载的正、反行程中变形曲线 是不重合的,此现象称为弹性滞后现象。 1.5.1.4弹性后效 当负载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