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485845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第五课课 唐朝的唐朝的对对外文化交流外文化交流 说课说课稿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 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教材分析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一课是第一单元第五课,它紧承上一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从对 外文化交流方面介绍唐朝繁荣的盛况,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因此它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 的作用。同时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理解,有助于 帮助学生理解今天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政策。、 学情分析 首先

2、,从认知能力上分析,初一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认识问题大多 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分析。因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便是我在教学 过程中要着重培养的方向。 其次,从心理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 所吸引,因此教师应发挥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 他学科的学习。 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 表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 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精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

3、 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情况。 2.记住与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如:阿倍仲麻吕、鉴真等。 3.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活跃的原因。 2、 能力目标: 1.通过识记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 唐招提寺、 鉴真坐像等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 时建立历史学习的空间感和方位感。 2.通过对对日本遣唐使来华的自主归纳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将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3、 德育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唐朝时中日、中印的良好关系,同时通过

4、对中国先进 文化对后卫国家的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鉴真、玄奘的优秀品质学习,培养学生为目标而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由于初一学 生的认知能力普遍不强,认识事物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因而 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的理解自然而然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初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缺乏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同时他们爱听历史故事, 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根据这些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教法有情景式教学法、启发 式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等,以此

5、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他们知识不如让他们学会学习。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 习的主人,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对比分析法等学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学法,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教学过程 1、 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西游记入手,提问西游记与现实的历史是否一致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设疑导思、讲授新课 1.遣唐使来华 首先,引导学生识记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让学生了解唐朝的水路、陆路交通、周围国 家,接着引用唐诗的送秘书监晁衡卿还日本,引出诗人王维与日本友人晁衡(阿倍仲麻吕)

6、 深厚的友情,提问“为什么相隔遥远的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深厚的友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 好奇心。随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遣唐使来华目的、次数、人数、代表人物)。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日本遣唐使来华的原因及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2.鉴真东渡 首先,教师讲述鉴真生平,引导学生看书找出相应的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总结。接着让学 生观察鉴真塑像图和唐招提寺图,增强教材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兴趣。最后让学生分组 讨论“为什么鉴真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玄奘西行 首先,让学生讲述他们所知道的西游记,以此来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增加 课堂教学的趣

7、味性。然后向学生讲述真实的玄奘西行的故事,并让他们将文艺作品与真实的 历史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点,让学生意识到文艺作品与真实的历史是有区别的,以此 来培养学生辨别历史的能力。最后,让学生画一幅玄奘西行图,以此来教会学生将地理知识 与历史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3、 归纳总结、全面提高 首先,老师根据板书设计进行课堂小结,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活跃 的原因。之后请学生发言,然后老师点评。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4、 作业布置、深化理解 思维拓展:唐朝对外发展活跃,促进了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扩大了唐朝的影响,这对 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什么样的启示?对理解今天改革开放政策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图示式板书,以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内在关系与整体结 构有较为直观的感受,同时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为了学生的发展,我将不断地更新我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不断努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