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民世界的黄昏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483783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民世界的黄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遗民世界的黄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遗民世界的黄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遗民世界的黄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遗民世界的黄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民世界的黄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民世界的黄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遗民世界的黄昏遗民世界的黄昏摘要结合日知录中的诗论解读顾炎武的悼友诗是理解顾炎武诗歌 的一个途径。悼友诗作为顾炎武的“私人话语”,契合了他的“学术话语”。 前期的悼友诗多叙事,有着诗以存史的性质。晚年的悼友诗贵隐括,带着一层 衰颓的色彩。他在悼友中也追悼着自己。从他的悼友诗中我们能看到时间解释 了遗民的悲剧宿命。 关键词 悼友诗;遗民;衰颓;自悼 Abstract: It is an approach to understand Gu Yanwus poetry using the poetics in Rizhilu to interpret his poetry of mourning f

2、or friends.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were Gu Yanwus personal discourse, but they corresponded with his academic discourse. In his early years, his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largely narrated something, using poetry to record history .In his late years, his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we

3、re blurry with waning color. In the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Gu Yanwu also mourned for himself. From his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we can comprehend that it is time that can explain YiMins tragic foreordination.Key words: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Yimin; wane; mourning for oneself

4、 顾炎武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学术界对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朴学 思想上,尤其是考据学与政治思想。关于遗民心态的研究,赵园先生的明清 之际士大夫研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顾炎武有深刻的解读1。然而关于 顾炎武诗歌的研究一向被学者所冷落,一则顾炎武不以诗歌著名,再则顾炎武 多有讥刺文人的言语。然而,早年的顾炎武以诗歌闻名遐迩,成为遗民后,删 除了早年的诗作,还留存了 400 多首诗歌。身处以诗歌表达情感的传统中,顾 炎武的诗歌记载了他作为遗民的人生行迹,流露了他内心不为人知的情绪波动。 对于他悼友诗的阅读,尤其可以窥见他作为遗民的心态变化,解读到他悼念遗 民亡友时的复杂情感,从而了解到一代遗民的

5、悲剧宿命。 一、诗是“余事” 在顾炎武现存的 400 多首诗中,悼友诗有 15 题,24 首。作于他中年时期 的有:哭杨主事廷枢2、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 矣二首3、哭顾推官4、哭陈太仆5,这 5 首作于顺治四 年(1647),是年顾炎武 35 岁,所哭诸友均因难死于清兵手下。康熙二年 (1663)作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6,吴炎、潘柽章死于清朝的文 字狱。康熙九年(1670)作挽殷公子岳二首7,康熙十二年(1673)作 自章丘回至德州,则程工部逝已三日矣8、哭归高士四首9,康熙十三年(1674)作路光禄书来叙江东同好诸友一时徂谢,感叹成篇 10,康熙十四年(1675)作送程

6、工部葬11、孙征君以孟冬葬于 夏峰,时侨寓太原,不获执绋,适吴中有传示同社名氏者,感触之意遂见乎辞 12,康熙十九年(1680)作哭李侍御灌谿先生模13、华下有怀 顾推官14、悼亡五首15,另有一首哭张蒿庵先生16据 王冀民先生考证作于康熙十七年(1678)。这些悼友诗绝大部份作于 50 多岁时, 其余的均作于 60 岁以后,作悼亡五首时已经 68 岁,离死亡不到两年的时 间。 葛兆光认为清代士人存在着话语分裂现象,文化人使用三种不同的话语, 一种是在公众社会中使用的“社会话语”,一种是在学术圈子里使用的“学术 话语”,还有一种是在家庭、友人之间使用的“私人话语”,而诗词属于“私 人话语”17

7、。顾炎武有一半时间生活在清朝,他的诗应该算是他的“私人 话语”。身体力行的实践是他一生的追求,而写诗只是“余事”。他曾经引用 欧阳修的话说:“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18并认为:“人各有 能有不能,不作诗何害?”19何况顾炎武认为“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 20,对文人持鄙薄态度,他的诗便淡化了文人对词藻等形式的追求,而成 为他人生理想和实践的行迹载录。王冀民认为:“先生之隐尽之于诗,故手自 编录,授之门人,而又借韵目以讳字,此殆生前不敢传而欲传之于身后也。” 21这样看来,顾炎武的诗歌又是他的“学术话语”。与清代士人学术话语 与私人话语的相分裂不同,他的学术话语和他的私人话语往往是相吻合

8、的。 作诗虽为“余事”,诗却流露了他个人的内心情感。 二、悼友:“蒿里魂归白日寒” 顾炎武引用薛冈的话说:“近日之弊,无人不诗,无诗不律,无律不七言。 ”22他自己也认为:“七言律,法度贵严,对偶贵整,音节贵响,不易作 也。今初学后生无不为七言律,似仅以此为入门之路,其终身不得窥此道藩篱 无怪也。”23在他悼念的友人中,殷岳也是写诗的能手,同样不喜律诗, 认为徒费对俪,无益性情,所作只有五言古风一体。顾炎武的 15 题悼友诗中, 五古 4 题,五排 3 题,五律 2 题,七绝 3 题,七律 3 题,可以看出顾诗风格的 一斑,也能看到顾炎武私人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契合。日知录中提出“真” 的文学观:

9、“夫镜情伪,屏盗言,君子之道,兴亡之事,莫先乎此。”24 认为“诗主性情,不贵奇巧”25。在用韵方面,他仍然主张“不以韵害意 也”26,“是知以韵从我者,古人之诗也;以我从韵者,今人之诗也。自 杜拾遗、韩吏部,未免此病也。”27“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 韵束而意不尽,且或无其意而牵入他意以足其韵千万也。故韵律之道,疏密适 中为止,不然则宁疏无密。文能发意,则韵虽疏不害。”28从诗体、用韵 等各个方面,顾炎武提出写诗应该“以意为主”,从诗“意”出发,抒发真挚 的情感。写诗不能单纯地追求文采辞藻等形式化的东西,但是要有文采,“言 之无文,行而不远”,也要注重文采对表意的作用,日知录中专门讲

10、到了 文辞对于表达作者情感意图的重要性,注重文采是为了更好地表意。 顾炎武的悼友诗正是他性情的展示,重诗“意”,抒发和朋友的生死之情, 同时注重文采,悼友诗向我们显露了他情感世界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失,年 岁的增长,世事的变迁,他的情感世界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漂泊流离中的顾炎武在对友人的哀悼中也哀悼着自己。 哭杨主事廷枢、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矣二首 、哭顾推官、哭陈太仆是哭被清兵杀害的友人。明朝灭亡三年,顾炎 武正当壮年,与有志之士正坚持着抗清斗争,同志的被害让他义愤填膺。除了 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矣二首是七绝外,另外三题都 是五古。五古受的拘束少,易于抒情

11、,而且这几首都多叙事。哭杨主事廷枢 42 句,历述杨廷枢举应天乡试、甲申之变、福王继位,杨廷枢攻击马、阮,被 福王罢归,清兵南犯,杨廷枢受知于隆武帝、参加战役、兵败后匿于田野、后 被清兵俘获决心一死,最终“陨首芦墟村,喷血胥门浪”而死。哭陈太仆 42 句,先记述陈子龙的才干与勇武,但笔墨更多地放在诗的后半部。陈子龙被 福王召用,上疏福王,归松江,而清兵直取江南。他又上表唐王,参加松江一 带战事,他的家奴卖主告变,大事不济,陈子龙望门投止,投到先生家,王夫 人仓促具饭留宿,后为清兵所获,跳水而死。21 联诗把陈子龙的生平经历叙述 得非常清楚,中间还夹着顾炎武“尚愧虞卿心,负此一凄恻”的感愧。“复

12、多 季布柔,晦迹能自匿”是对陈子龙逃亡时仍不能晦迹的叹惜,在诗下有自注: “君出亡时,尚仆从三四人,服用如平日。”哭顾推官66 句,叙述了顾家 “父子兄弟间,五人死相继”的悲惨遭遇。这三首诗叙事如此之多,原因就在 于友人的出处大端,死生大节,必定要以他们的生平经历为依据。虽然是五古, 但三首都一韵到底,全押仄声韵,与作者悲愤的情怀相符合,悲愤慷慨。在 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矣二首中有“欲告家中卖黄犊, 松江江上去招魂”为友人复仇的愤而自誓。这几首诗有着诗以代史、以诗存人 的性质,说明顾炎武还在打算着韬光养晦,以期有一番作为。 南明王朝的覆灭,台湾郑成功抗清的失败,吴三桂起兵反清

13、后的被剿灭, 清朝文字狱对广大士人残酷的杀戮,顾炎武耳闻目睹这一切,他的诗歌难免染 上一些衰颓的色彩。通观顾炎武的诗歌,在康熙二年(1663)已经有转颓的趋 势。楼观:“颇得玄元意,西来欲化胡。青牛秋草没,日暮独踌躇。” 29楼观即道观,前两句从楼观主人尹喜着意,后两句则是顾炎武的自抒。 顾炎武视佛老为异端,然尤恶佛,以其为“胡”,二者犹有夷夏之辨。可是 “化胡”亦殊不易,况时值日将入暮。日暮途远,欲西行化胡也颇费踌躇。这 首五绝前二句气势锐意不减,后二句则衰颓之气油然而生。较之之前诗歌中流 淌的锐气,之后的诗歌想显示出锐气却越发表现出衰颓。作于这一年的汾州 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对死于湖州史狱

14、的吴、潘二人的冤魂有“韭溪血化幽 泉碧,蒿里魂归白日寒”的凄冷想象,有“巫招虞殡俱零落”的对冤魂之多的 哀叹,却没有为友人复仇的决心。其晚年的悼友诗贵隐括而不贵详实、注重抒 情的特点,这首中已经表现出来。 衰颓的气势在后来的悼友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 反清,顾炎武似乎寄望于他,同年作哭归高士,虽有“已矣文献亡,萧条 玉山下”的悲哀,却还有对归庄没有看到吴三桂起兵的遗憾:“碧鸡竟长鸣, 悲哉君不闻。”然而,吴三桂起兵初给遗民们带来的希望慢慢消失了。作于第 二年的路光禄书来叙江东同好诸友一时徂谢,感叹成篇掩饰不住他内心的 悲凉,当年有着相同志向的诸多好友都与世长辞了,“修门旧馆

15、露先晞”。中 国诗歌传统中士人对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30、“常恐秋节至, 焜 黄华叶衰”31的感叹在顾炎武的诗中出现了,他意识到这种感情对人生的 伤害性,所以力扫衰飒,“斯文万古将谁属?共尔衰迟老布衣”,自问自答,着力摆脱伤感,然而,唯其如此,诗的感叹意味愈加浓厚。在对亡友的追悼中, 老年的顾炎武多想象之辞。挽殷公子岳二首中殷岳死于福州,顾炎武从未 去过福州,在遥寄闽南瘗旅之痛时,有“岭云缘旐下,溪鸟夹棺飞。薏苡当含 贝,桄榔待复衣”对死者丧葬的想象。孙征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时侨寓太原, 不获执绋,适吴中有传示同社名氏者,感触之意遂见乎辞由“遥凭太行云, 迢递过夏峰”引起,知孙起逢的葬时葬

16、地而未能执绋,不免千里神驰,遥想 “会葬近千人,来观马鬣封”的场景。哭张蒿庵先生有“衡门月冷巢鵀室, 墓道风枯宿草田”对昨日的回忆和对墓地凄凉景象的想象。华下有怀顾推官 里有“为我呼蓐收,虎爪持霜金。起我九原豪,狝彼田中禽”的幻想。这是在 顾诗里极少见到的对幻觉的编织,因为世上无志士,所以顾炎武才想到了阴间 的刑神蓐收,希望蓐收持彼利刃,偕我推官,猎杀田中妖鸟。“田中禽”应是 指满清。寄希望于阴间出现在提倡经世致用的顾炎武的诗里难以想象,因为对 同仁的失望?因为知道自己的无能为力?还是因为对现实的清醒? 前后期悼友诗的感情出现了变化,在对现实的失望和无奈中,后期的悼友 诗多了想象之辞,平添了衰颓的气象。 三、遗民世界:“清风春尽首山薇” “彩笔夏枯湘水竹,清风春尽首山薇”。遗民们一个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