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后期史教案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471091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后期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后期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后期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后期史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后期史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后期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后期史教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后期史(隋朝中国古代后期史(隋朝清朝清朝年以前年以前)教案)教案第一章第一章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提要提要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统一而强盛的封建王朝。隋、唐两代, 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 期。隋朝(公元 581618 年)从建立到灭亡经历两帝,共存在三十七年,是中国 历史上和秦朝相似的短暂王朝。但隋朝在历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学习隋朝历史须注意的重点:(1)隋文帝建立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 的南北分裂,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奠定了基础。(2)隋朝中央集权制度 集汉魏以来各种制度之大成,其官制、兵制、科举制、

2、刑律等,对唐朝和以后 的各封建王朝以极大影响。(3)隋朝继续推行北魏均田制并大力检括户口,给予 农业生产发展以有利条件。隋代社会经济发达,财富之盈积为以往历代所罕见。 (4)统治阶级迅速腐化,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尤其是隋炀帝上台以后,滥施暴政。 (5)全国性农民大起义爆发,其中最主要的有三支。隋王朝在大起义中迅速覆亡。唐朝(公元 618907 年)在隋末农民起义的浪潮中建立。自建立到灭亡共经 历二十帝、二百八十九年。唐朝历史一般可分为前后两期,从唐朝建立到唐玄 宗天宝十四年(755 年)为唐前期,755 年以后是唐后期。此外学术界还有另外的 两分、三分和四分等分期法。学习唐朝历史须注意的重点:(

3、1)隋末农民大起义和隋王朝的灭亡,给新建 立的唐王的统治者以极深刻的教训。为了巩固李唐政权,唐初统治者采取一系 列措施调整统治政策,在隋制的基础上补充、发展和完善中央集权。(2)唐太象 实行开明政治,缓和了社会矛盾。(3)从唐太宗“贞观之治”,经唐高宗和武则 天统治,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各民族之间联系加强, 学术文化繁荣、国际往来频繁,达到唐朝和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唐朝也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富强的封建大国。(4)在唐王朝国力达到鼎盛的时候,统治 阶级也开始日益腐朽,均田制、府兵制逐渐败坏,统治机器运转失控,社会各 种矛盾不断深化。755 年,爆发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

4、“安史之乱”,唐 王朝从此由盛转衰。(5)唐后期,北方社会经济残破,经济重心南移,两税法代 替了租庸调。政治上宦官专权,官僚党争,藩镇割据发展。(6)唐朝末年,阶级 矛盾步步激化,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黄巢领导的起义军虽然最后失败,唐王 朝也已名存实亡。907 年,唐朝被朱全忠所灭。一、隋朝的建立和政治经济制度一、隋朝的建立和政治经济制度 1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王朝线索请学生回答对隋王朝印象及基本概况对教材补充:国号、年号、谥号、帝系、时间、疆域参考书参见下发书目,介绍隋书外戚杨坚建隋、隋灭陈:北周政权内部矛盾的迅速激化。 580 年外戚杨坚 逐步夺取政权。关(陕西关中)陇

5、(甘肃西部)贵族集团和杨坚家族。郑译、刘防假造诏书。 杨坚掌握军政实权。杨坚执政后的措施。杨坚登基称帝。隋文帝。隋文帝统一全国的步骤。陈朝统治者的腐败。玉树后庭花。 588 年隋灭陈。景阳宫枯井。自西晋末年(316 年)以来分裂了二百七十多年 的中国又归统一。隋朝的统一的历史必然。2 2、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中央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作为最高政权机关。内史 名称由来。隋中央另两省。制令、审议、执行的机构分工。三省长官的宰相地 位。六部。三省六部制度之意义。简化地方行政机构和加强对地方官吏的控制:隋文帝罢天下诸郡。州县二级 制。建立科举制度:废除九品中正制。

6、以德才为标准分科举人。隋炀帝进一步 开科取士,设立进士科。中国科举制度开始。科举制出现的意义。颁布开皇律:开皇律的制定。刑律与前朝的比较。分析隋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3 3、稳定和发展经济的措施、稳定和发展经济的措施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措施的内容,成效。 隋朝统治者重新控制大量劳动人口。 租调制:均田制下隋代农民必须承担的封建义务。租调力役。成丁年龄的提高。开凿大运河:广通渠。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大运河开凿的政 治目的。客观作用。经济的繁荣:人口数的激增。耕地面积不断扩大。隋代物资储积的空前富 裕。经济繁荣的深层分析二、隋炀帝暴政与隋末农民大起义二、隋炀帝暴政

7、与隋末农民大起义1 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学界争议 文帝与炀帝 矛盾的积累的分析与介绍隋文帝后期潜伏着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国富民穷。杨广个人素质:太子杨勇的立废。仁寿宫事变。杨广军政措施、大兴土木、巡游无度、用兵高丽隋炀帝急功好利,在短时期里驱使耗费的人力、物力大大超过了社会生产 力所能承受的限度。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已基本停止。隋王朝濒临崩溃。2 2、大起义、大起义王薄起义:无向辽东浪死歌。起义的燎原之势。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杨玄感起兵。翟让、李密的瓦岗军窦建德的河北起义军杜伏威的江淮起义军3 3、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江都兵变。太原留守李渊晋阳起兵。三、唐朝的建立和唐前期

8、的政治经济措施三、唐朝的建立和唐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唐王朝线索请学生回答对唐王朝印象及基本概况补充教材:国号、帝系、庙号、年号、时间、疆域、分期参考书参见下发书目,介绍新旧唐书、资治通鉴1 1、唐的建立和统一全国、唐的建立和统一全国李渊晋阳起义 唐朝建立:李渊与关陇贵族集团的关系。李渊在晋阳起兵中 的作用。起兵后的政策。长安建唐。李唐统一全国:扫平薛举、薛仁杲、李轨、刘武周。李世民杰出军事才能。瓦岗军的瓦解。虎牢之役。窦建德、刘黑闼的失败。江淮起义军的失败。各地割据势力次第被唐扫平。隋末起义的历史意义2 2、唐太宗的开明统治、唐太宗的开明统治唐初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与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嫡子三人

9、之争。李世 民先发制人。 “玄武门之变”分析。“贞观之治”:贞观时期的政治特点。时代背景。李世民的政治素质。开 明的封建政治。“贞观之治”的评价与讨论3 3、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的统治唐高宗 “永徽”政治在官制、经济、法律、国防上的建树。武氏掌握政权:武则天生平。由 “才人”经尼姑到昭仪到皇后。对王皇后、 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残酷打击。 “二圣”。 “临朝称制”。“革唐命”。 中国封建王朝中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实际当政四十多年的分析。机遇、权谋、老辣的政治才干和唐时妇 女的社会地位。逐年老重臣和重用酷吏:恐怖政策,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大杀大臣 和唐宗室。修姓氏录、开创殿试制度:武则天以各种

10、方式从地主阶级各阶层中提 拔一大批人。改唐太宗氏族志为姓氏录,创立了中国科举制度中皇帝 主持考试的“殿试”制度,新兴官僚和武姓势力成了统治集团的主要成员,中小地主参政的规模更大。武则天的评价:治世成功。黑暗面必须否定。传位问题上的困境。4 4、唐玄宗、唐玄宗“开元之治开元之治”开元时期李隆基的励精图治。唐王朝的鼎盛。5 5、强化封建统治的政治措施、强化封建统治的政治措施三省六部的黄金时期: 唐朝中央和地方行政组织沿袭隋制并有所发展。三 省的作用更充分。唐代宰相制度新变化,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号的出现。 宰相队伍的扩大和政事堂的建立。监察机关御史台,五监九寺。州、县与诸道制:唐太宗时十道与

11、唐玄宗时十五道。府兵制度:唐代府兵十六卫。内府与折冲府。兵农合一。卫士与兵募。唐律:律、令、格、式。唐律疏议,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 代法典。科举制度:常举和制举。明经与进士。、唐前期的经济制度、唐前期的经济制度均田制和租庸调:均田制实行的最有效的时期。 “输庸代役”在隋基础上 的制度化。四、唐前期经济的繁荣四、唐前期经济的繁荣、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生产工具的新进步。耒耜经与曲辕犁。水利工 程。水部式。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天宝时耕地面积。天宝十四年全国户数、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官营和私营手工业:官营和私营手工业。少府监、将作监和军器监。富豪 何

12、明远家绫机史料。冶铸业和纺织业:合铸金银法。简单车床。印染技术。 “蜡缬”、 “夹 缬”。瓷器与唐三彩:邢州窑 “类银”、“类雪”。江西昌南镇 “假玉器”。 “唐三彩”。繁华的都城长安:世界最大的城市,与现西安城墙区域和当时欧亚其他首 都城市的比较。一百零九坊和东西两市,里坊与市:前期王朝体制城市的最高代表。严格区分的宫殿区、行政区、 住宅区、商业区。里坊制度。来划分。严格时间和地域限制下的城市经济活动。 主要体现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城市功能。五、安史之乱五、安史之乱、均田制、府兵制的破坏和天宝年间政治的败坏、均田制、府兵制的破坏和天宝年间政治的败坏土地兼并、人口增加、战争频繁导致均田制的破坏。均

13、田制破坏和边疆战 争形势导致府兵制瓦解。两制瓦解和军制改革的必然性。 “长从宿卫”和 “长征健儿”。节度使势力的增长:“节度使”之由来。朝廷和地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天宝十节度。唐玄宗的腐化:李隆基与杨玉环。李林甫、杨国忠把持国事。出将入相传 统的破坏和胡族军阀势力的坐大。朝内外多个势力集团间的错综复杂矛盾。2 2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统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军阀矛盾的爆发。安禄山范阳起兵:安禄山发迹史。安禄山与哥舒翰、杨国忠的矛盾激化。唐玄宗出逃四川与马嵬驿之变:洛阳、潼关的失守。马嵬驿禁军哗变及真 相。李亨即位。唐王室组织力量反击:郭子仪、李光弼部队及回纥兵与安史叛军的战斗。 安史内讧和叛乱的失

14、败:安禄山被其子杀死。郭子仪、李光弼率军收复长 安、洛阳。邺城之战。史思明被其子杀死。史朝义败死,安史之乱平定。安史之乱的严重后果:关中、中原地区几经浩劫,黄河流域从此失去全国 经济发展中心的地位。唐中央集权体制大为削弱。朝廷中宦官势力左右政治。地方上藩镇纷起, 割据形势已无法改变。边防空虚,陇右河西走廊尽失于吐蕃。 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3 3杨炎与两税法杨炎与两税法唐德宗建中元年宰相杨炎提出“两税法”。 两税法主要内容。两税法在中 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史上的意义。六、唐后期统治者内部矛盾和黄巢大起义六、唐后期统治者内部矛盾和黄巢大起义1 1藩镇割据藩镇割据河朔三镇:安史旧将

15、统领的 “河朔三镇”。中原及其他地的新军镇。缘边 节度使体制演化成天下藩镇林立。藩镇的不同类型和影响。藩镇之间的互相制 约和唐王朝内外局势的平衡。唐中央对藩镇的斗争:唐德宗时的诸镇反叛和泾原兵变。唐宪宗元和年间 平定淮西之役。、官宦专权和朋党之争、官宦专权和朋党之争 宦官专权:宦官监军。 宦官担任“神策军”神策军最高指挥官左右“中尉” ,宦官担任掌管朝廷机密的“内枢密使”, “四贵”。 宦官废立皇帝。 “宫 市”,与“白望”。南衙北司之争:宦官势力与官僚集团的斗争。“二王八司马”的改革:唐顺宗永贞年间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 韦执谊等的改革。“二王八司马”事件。甘露之变牛李党争:官僚集团

16、内部的矛盾斗争。关于牛李党争的不同看法。、黄巢大起义、黄巢大起义唐后期政治的黑暗。 “国有九破”、“民有八苦”之象。庞勋起义:“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王仙芝 黄巢起义:盐贩领导的大起义。起义军的流动作战:王仙芝准备接受招降。王仙芝战死。黄巢号“冲天太 保均平大将军”。流动作战,进军岭南。再次北上。占领洛阳。大齐政权的建立:起义军攻占长安, “大齐”政权的建立。起义的失败:占领长安后黄巢的战略失误。沙陀为唐助战。朱温叛变。黄 巢退入河南,败退山东,狼虎谷战败自杀。黄巢大起义的意义和教训:对魏晋以来门阀世族的摧毁。 关于“均平”的 评价。流动作战的利与弊。对唐王朝灭亡的关键一击。七、唐代的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七、唐代的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唐与突厥诸汉国的关系及对西域的控制、唐与突厥诸汉国的关系及对西域的控制东西突厥及后突厥的兴衰 唐与突厥的战争:厥的再次强盛和唐高祖的 称臣。唐太宗灭厥。定襄都督府和云中都督府。唐对吐谷浑、高昌、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