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水平测试(会考)考点精析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2465357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9.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水平测试(会考)考点精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水平测试(会考)考点精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水平测试(会考)考点精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水平测试(会考)考点精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水平测试(会考)考点精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水平测试(会考)考点精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水平测试(会考)考点精析(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必修必修 I、II、III 地理考点精析地理考点精析 1人教版高中地理水平测试(会考)考点精析人教版高中地理水平测试(会考)考点精析 必修必修 I、II、III 全部考点全部考点 必修 1 考点精析第一章第一章 行星地球行星地球 第一节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时间和空间的总和、宇宙:时间和空间的总和 2、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天体 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着的运动着的 种类: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星际间的气体和尘埃种类:恒星、星云、行星、

2、流星、彗星、卫星、星际间的气体和尘埃 (2)、天体系统、天体系统 概念:运动中的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概念:运动中的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关系:层次关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八大行星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2、小行星带位置: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位置:火星和木星之间。 3、行星分类、行星分类 (1)、划分依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划分依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 (2)、类型、类型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水、

3、金、地、火 巨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4、八大行星的特征:公转方向同向性、公转轨道近圆性、公转轨道面共面性、八大行星的特征:公转方向同向性、公转轨道近圆性、公转轨道面共面性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1、特殊行星:目前所知的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行星、特殊行星:目前所知的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行星 2、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条件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条件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安全的宇宙环境 地球自身的条件:距离太阳

4、远近适中,有适宜的温度地球自身的条件:距离太阳远近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原始大洋形成,液态水的存在原始大洋形成,液态水的存在 第二节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必修必修 I、II、III 地理考点精析地理考点精析 2一、为地球提供能量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概况:太阳是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为、太阳概况:太阳是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为 6000K 2、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

5、象被称为太阳辐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氢原子的核聚变反应)、能量来源:太阳内部氢原子的核聚变反应 (3)、影响: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着地表的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影响: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着地表的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 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的太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的太 阳能;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量来源。阳能;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

6、要能量来源。 (4)、分布: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分布: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我国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地势高、大气稀薄,天气晴天为主)我国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地势高、大气稀薄,天气晴天为主) 我国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地势低、盆地,距离海洋近大气中水汽多,气候湿润)我国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地势低、盆地,距离海洋近大气中水汽多,气候湿润)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结构:由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太阳大气结构:由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2、太阳活动、太阳活动 (1)、概念:太阳大气经常

7、发生大规模的运动)、概念: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2)、类型:黑子光球层表面常出现的一些黑斑点;耀斑色球层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类型:黑子光球层表面常出现的一些黑斑点;耀斑色球层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太阳风日冕层向亮的斑块;太阳风日冕层向宇宙空间抛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的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的 整体性。整体性。 (3)周期: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约为)周期:黑

8、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约为 11 周年周年 (4)影响:黑子影响地球上的降水(气候);耀斑扰动地球大气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黑子影响地球上的降水(气候);耀斑扰动地球大气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太阳风作用于两极地区的高空现象,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太阳风作用于两极地区的高空 大气,出现极光;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与许多自然灾害具有相关性,如地震、水旱灾害。大气,出现极光;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与许多自然灾害具有相关性,如地震、水旱灾害。 第三节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一、地球

9、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自转:(一)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其自转轴为地轴。、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其自转轴为地轴。 2、特点: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不动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特点: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不动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 向向 4、周期:恒星日:真正周期、周期:恒星日:真正周期 太阳日:昼夜交替周期,时间太阳日:昼夜交替周期,时间 24 小时,即日常我们所说的一天小时,即日常我们所说的一天 5、速度:、速

10、度: (1)、线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纬线弧长)两极点无线速度,除两极外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线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纬线弧长)两极点无线速度,除两极外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最大。南北纬赤道最大。南北纬 60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 (2)、角速度:(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两极点无角速度,除两极外其他各地角速度相同,约)、角速度:(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两极点无角速度,除两极外其他各地角速度相同,约 为为 15/小时或小时或 1/4 分钟分钟 (二)公转:(二)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圆周运动。、概念:地球绕太阳的圆周运动。 2、中心:太阳、中心:太阳 3、方向

11、: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必修必修 I、II、III 地理考点精析地理考点精析 3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4、周期:恒星年:真正周期、周期:恒星年:真正周期 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来回往返的一个周期,即日常我们所说的一年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来回往返的一个周期,即日常我们所说的一年 5、速度:、速度:7 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1 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位于远日点上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位于远日点上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 相应最慢;位于近日点

12、上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应最快。相应最慢;位于近日点上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应最快。 二、地球自转运动的影响(意义)二、地球自转运动的影响(意义) (一)、昼夜交替(一)、昼夜交替 1、昼夜产生原因: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靠反射太阳光线发光;被太阳照亮的一半为、昼夜产生原因: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靠反射太阳光线发光;被太阳照亮的一半为 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半为夜半球。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半为夜半球。 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其上的点马上要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其上的点马上要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 则为昏线,其上的点马上要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则为晨线。则为

13、昏线,其上的点马上要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则为晨线。 3、昼弧、夜弧:晨昏线将一条纬线分成两部分,在昼半球的为昼弧、昼弧、夜弧:晨昏线将一条纬线分成两部分,在昼半球的为昼弧、 在夜半球的为夜弧在夜半球的为夜弧 4、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昼半球、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昼半球0、 夜半球夜半球0、晨昏线上为、晨昏线上为 0、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最大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最大为 90 5、昼夜交替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 6、周期:、周期:1 个太阳日,即个太阳日,即 24 小时。小时。 (二)、地方时(二)、地方时 1、概念:因经度而不同

14、的时刻;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2、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越往东的地方越早看到日出;、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越往东的地方越早看到日出; 3、地方时的确定、地方时的确定 (1)、时间东早西晚(东大西小)、时间东早西晚(东大西小) (2)、同一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相同)、同一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相同 (3)、经度相差)、经度相差 1,地方时相差,地方时相差 4 分钟;经度相差分钟;经度相差 15,地方时相差,地方时相差 1 小时小时 (4)、南北两极点不能计算时间)、南北两极点不能计算时间 4、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 (

15、1)、依据:经度每隔)、依据: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地方时相差 1 小时小时 (2)、公式:已知)、公式:已知 A 地地方时和地地方时和 A、B 两地的经度差,求两地的经度差,求 B 地地方时的公式如下:地地方时的公式如下:说明:式中,若说明:式中,若 B 地在地在 A 地以东用地以东用“”,若,若 B 地在地在 A 地以西用地以西用“”;若;若 A、B 两地同是东经或西两地同是东经或西 经则经度差为大减小,若其中一个是东经,一个是西经,则为两地经度和。经则经度差为大减小,若其中一个是东经,一个是西经,则为两地经度和。 (三)、时区与区时(三)、时区与区时 1、划分目的:避免地球上无数个

16、地方时给人们活动带来的不便、划分目的:避免地球上无数个地方时给人们活动带来的不便 2、时区划分:全球共分为、时区划分: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零时区,零时区(中时区中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以本初子午线(0经经 线线)为中心,向东、西跨经度为中心,向东、西跨经度 7.5;以零时区开始向东依次为;以零时区开始向东依次为 东一区到东十一区,向西依次为西一区到西十一区;东、西十东一区到东十一区,向西依次为西一区到西十一区;东、西十 二区跨经度二区跨经度 7.5,合为一个时区,以经度,合为一个时区,以经度 180为中央经线;为中央经线; 每个时区中央的那一条经线即为中央经线。每个时区中央的那一条经线即为中央经线。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必修必修 I、II、III 地理考点精析地理考点精析 43、区时确定: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区时确定: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