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464438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 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 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 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 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 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 (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渗透型渗透型“行者行者”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 摘要:应对国家产业梯度转移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在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将“技能与人文并重”作为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通过确立意识,明确路径,开发课程、开展活动,确立了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理念,构建了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模式,培养了具有行者素质的人才,取得了良好的辐射效应和社会效益。同时,在该渗透型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出了现代技工教育需要“德与能并重、技与文相交、知与行贯通”的深刻反思。关键词:技工教育;养成教育;技能人才;行者一、实施背景(一)面向国家产业梯度转移目前,我国产业梯度

2、转移正有序进行,人力资源的积累和使用、技能人才的培育和联合也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途径和最高的层面。学校所在的广州地区作为产业梯度转移中的高梯度区,是产业转移中先进技术、先进产品的研发基地和领头雁,行业、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也由此发生重大变革,对人的职业精神、做人准则及行为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丰富现代技工教育内涵技工教育在经历了规模发展之后,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即技能人才技、艺、道一体的高技能、高境界、高素质培养,而学校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人文素养的培育以及职业道德的提升等,将在技能人才技、艺、道一体的高技能、高境界、高素质培养方面赋予现代技工教育全新的内涵。(三)立足校企合作长期实践

3、在过去 30 多年的办学进程中,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立足校企合作,探索了一系列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了广州市和广东省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而在这 30 多年的长期实践中,大量事实证明学校人才培养的传统理念、目标、质量与规格,途径与方式逐步表现出与新时代技能人才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在“即知即行,知行合一,行必有果,果必利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亟待加以研究与破解。二、主要目标(一)建构“行者”养成教育理念形成“行者”养成教育理论, “行者”养成教育的“渗透”理念。(二)培育“行者”养成教育文化培养师生“即知即行,知行

4、合一,行必有果,果必利他”的良好“行者”意识与品质,体现“交通行者,以行致胜”的行者文化精髓。(三)推进“行者”养成教育示范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的技工院校、中职学校及相关企业中推广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模式。三、实施过程(一)确立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意识1 “即知即行”意识。 “即知即行”是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的基础意识。技校学生所有一切好习惯的养成,都必须建立在“即知即行”意识上,他们知识体系的建立,现代就业观的形成,主动经营人生的信心以及继之而来的面对挫折的能力,都离不开“即知即行”意识。确立了此意识,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并接受“修身立德躬行成事”校训的深刻内涵,以更进一步契合交通“行者”

5、、 “人文与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特色。2 “知行合一”意识。 “知行合一”是建立在“即知即行”意识基础上的。只有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只有意识与行为相融合,做到“知行合一”才能造就新时代真正优秀的技能人才。3 “行必有果”意识。 “行必有果”的“果”,主要从做人做事,成就事业的角度来理解:一种理解是一种信念,相信“天道酬勤”,相信“行必有果”;一种理解是一种要求,要求行事必须求成绩,有结果,行必有果。4 “果必利他”意识。 “果必利他”的“他”,一方面,是指有个人价值、团队价值;另一方面,是指有行业价值、社会价值。如此,则使“利他”意识上升到了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意识。通过“利他”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养

6、成良好习惯、培养现代职业精神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是一种社会担当。(二)明确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路径1物质环境渗透路径。学校将校园里的建筑、广场、植被、雕塑等进行完善、改造和命名,并赋予一定的涵义。学校卫生环境、展览橱窗、板报海报、标语横幅等均高标准、严要求,形成良好的氛围,以润泽心灵、彰显文明意识,内化人文素养,升华职业道德,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隐性育化功效。2制度环境渗透路径。学校加强制度规范教育,奠定养成教育基础。学校详细规定各类章程,同时加强管理,把文明礼仪、道德规范制度化,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并且反复践履,循序渐进,使养成教育形成无意识的存在。 13教育环

7、境渗透路径。学校遵循学生思想行为形成规律,强化阶段性、过程性教育:第一是针对新生的“好习惯养成”阶段;第二是针对二年级及以上的“人文素养培育”阶段;第三是针对的是二年级及以上,尤其是毕业班的“职业道德提升”阶段。通过日常生活、理论教学、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等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态度、作风、荣誉观等。4生态环境渗透路径。首先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生态环境,通过家庭、学校与社会的交流(如志愿者活动、服务企业、顶岗实习等),使学生培养的结构层次和质量与企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从而形成对学生的合力教育。其次是“朋辈”生态环境,通过朋辈之间的相互影响,同宿舍、同班级、同社团之间正能

8、量的传递,潜移默化地达到相互影响的效果。(三)开发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课程21人文精神方面。学校依托学院专兼职教师,整合校内相关素质教育资源,开设演讲与口才、音乐素养与社交礼仪、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欣赏、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内在潜质,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2职业素养方面。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解决问题等职业核心能力。学校针对这些职业素养开展多种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沟通、合作、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3素质拓展方面。学校针对学生特点开设素质拓展课程,编写出版相应教材,并且发挥学院现有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资源优势,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4社会实践方面。学校把

9、学生实践纳入教学体系,推行社会实践学分制,开展学生“校内社会实践周”活动,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以上的实践周活动。(四)开展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活动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五位一体”活动体系是指两节一会+学生社团+节假日主题活动+社会活动+校企合作活动。31两节一会。 “技能节”、 “校园文化艺术节”、 “田径运动会”是学校传统全校性大型活动,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全校全员参与。2学生社团。学校有注册及学生自主管理的学生社团 30 多个,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直接带动了养成教育各项内容的习惯灌输和习惯养成。3节假日主题活动。全年节假日主题活动先后围绕“清明”缅怀先烈、 “五四”爱国教

10、育、党的生日、国庆等主题展开,形式活泼,丰富多彩。4 社会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参加义务献血、参加志愿服务,关爱独居老人,帮助智障人士,参与企业交流走访等,从这些身体力行的社会活动中体会到自己的社会职责,增强社会责任感。5校企合作。学校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例如, “宝马”的”悦”文化与学校“行”文化结合,增强了养成教育各项内容的育人导向功能。四、条件保障(一)组织保障学校党、政联手,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各部门联动,院系互帮互助,反应机动迅速,形成完整的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管理运行体系,奠定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强大的组织保障基础。(二)制度保障学校制定并实施渗透型“行者”

11、养成教育成果推广计划,提升宣传平台,加强宣传力度和推广力度,提高学校知名度,提高毕业生“品质”的美誉度。建立一系列制度,不定期督查,相关考核纳入学生操行考核、班主任考核、教师课堂评价当中。(三)团队保障学校先后组建了突出人文特色的(德育)模式研究团队、校园行者文化建设团队、荔湾校区品牌建设团队等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理论的专题研究团队。将上述课题研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保障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如研究团队的人员调配和组织管理、调查研究开展,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课题研究的验收等。(四)资源保障学校高标准、严要求建成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训练中心。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改造升级学管系统,教学系统等网络平

12、台,使得学生课程选修、考核、评价等更为全面、及时。学校提升完善现代化的信息宣传平台,加强校园网、QQ 群、微博、微信等的管理和信息更新,出版新的专门面对学生的学生校园文化读本一路同行 ,改版校刊立交桥 、提升校报交通驿站办报品质。这些都给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五、反思与体会(一)现代技工教育需德与能并重在渗透型“行者”养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时代学生普遍表现出来的“个性”、 “激情”等特点与以往学生截然不同,现代企业对毕业生“技术”、 “礼貌”、 “合作”、 “责任”各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信息不断表明,德与能并重将成为现代技工教育培养人才的一种趋势。(二)

13、现代技工教育需技与文相交技工院校学子的真正成才需要将“技能”与“人文”协同培养,在加强拓宽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需要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决不能忽略他们对优秀文化的吸纳和熏陶,忽略他们的精神修养和内在气质的修炼。现代技工教育的技与文相交相融,将对技能人才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起到重要作用,对技能人才的真正成才起到重要作用。(三)现代技工教育需知与行贯通现代技工教育的发展要求技工院校的学生知与行贯通,理论知识与实际行为相结合。只有努力培养他们的知识与行为合一,做到知行贯通,才是技工教育的真正成功。作者:曾剑 刘曼华 伍松林 单位: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参考文献:1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现代技工教育管理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1114,4852,1641652邱才训中职教育课程建设研究C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37383周成平外国著名学校的管理特色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67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