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规范学习总结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24540 上传时间:2017-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震规范学习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抗震规范学习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抗震规范学习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抗震规范学习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震规范学习总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震规范学习总结A:能力保护设计的基本原理: 对于能力保护构件的设计与替换词语力已经没有关系了,这与89 规范是个显著差别,能力保护构件在替换词语过程中一直要处于弹性范围内工作,而与能力保护构件相连的延性构件是允许出现塑性变形,这种情况下就要把延性构件能承受的最大抗力计算出来(这与替换词语力没有关系的,是构件本身的特性,延性构件在替换词语中达到这个最大的替换词语力后就会维持这个力不变,从而使与其相连的能力保护构件得到保护)依次推算每个能力保护构件需要的最大抗力,使其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弹性。也就是被保护的构件与替换词语力已经没有关系了 B:延性构件: 对于延性构件在 换词语作用下需要保持弹

2、性,而在 用下可以进入塑性状态,所以 用的时候关心结构的强度,而在 用的时候关心结构的变形。注意 算的时候要注意如果用反应谱的时候要用截面有效刚度进行折减,用非线形时程分析的时候要用纤维单元或者弹塑性单元考虑材料非线形。 C:超强系数: 超强系数=结构的实际极限承载力/结构的设计承载力(采用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结构承载力) 超强的原因很多,这里说明一点:混桥规 中规定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结构的破坏标准是材料达到材料屈服强度,也就是的材料强度标准值,而我们实际采用的是材料强度的设计值,材料强度的设计值=材料强度标准值/分项系数。这是出现超强的一个原因。实际求解超强系数的时候结构的设计承载力是采用材料

3、强度标准值的,所以需要注意。矩形截面容易求解。圆形截面可以通过圆形截面小程序采用逐步叠代的方法求解,只是需要修改其中的材料设计强度值。 D:与 约束混凝土与非约束混凝土的概念。 规范条为了使延性构件有足够的延性能力,故将提高约束混凝土区域作为一个限制条件,其中圆形箍筋内部全部是约束混凝土,而矩形截面的箍筋仅仅是交点处是约束混凝土,为了提高矩形截面的约束混凝土区域所以加了很多拉筋,目的是为了增加交点数量。保证约束混凝土区域。该条与圆形截面无关,因为圆形箍筋可以保证内部混凝土均为约束混凝土。但是在沿着构件的纵向,依然需要加密箍筋间距。 另外规范第 规定塑性铰区体积含箍率最小为千分之四,对于直径较小

4、的构件可以配螺旋钢筋,但是直径稍大,该条很难满足,就需要采用较密的环筋加拉筋的方式满足该要求。 E:规范 替换词语作用分量组合 总的设计最大替换词语作用效应组合 E 按照 该说法含糊不清。Y,的是 X,Y,Z 方向的替换词语力在同一个方向产生的最大替换词语力,而不是 X 方向的替换词语力在 X 方向产生的最大替换词语力,Y 方向的替换词语力在 Y 方向产生的最大替换词语力,Z 方向的替换词语力在 Z 方向产生的最大替换词语力,然后叠加。 F:对于抗震结构的延性构件,以后不需要按照混桥规 中验算其在偶然荷载作用下是否满足。因为混桥规 中要求结构在任何情况都要保持弹性状态,而抗震结构中的延性构件允

5、许出现塑性变形,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按照新抗震规范为准。 G:规范 规定了简支梁端部至台帽边缘的最小距离,对于连续梁或者其他大跨桥梁的边墩与引桥的衔接墩宽度一定要严格按照该规范执行,因为主桥与引桥之间的自振特性会有很大差别,在替换词语过程中他们之间会发生不一致振动,也就是主桥与引桥反向振动,更加容易落梁。这样会造成连续梁中间墩盖梁宽度比边墩盖梁宽度小的现象,会影响桥梁美观。同时结合汶川替换词语的震害,要限制做高垫石的请况出现,因为梁板实际是搭接在垫石上面,而梁板与垫石搭接长度很小,替换词语过程中梁板很容易从垫石上面脱落,如果高差很大,就会砸坏盖梁,引起落梁。 H:为什么取消综合影响系数 1)

6、、 提出了桥台的水平力计算方法,使用该条要注意肋板台可能导致前后桩出现轴向压力相差很大的现象,甚至出现拉力。 2) 、 明确提出来要对盖梁进行计算,为什么89 规范 不需要计算替换词语力作用下盖梁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3) 、曲线梁桥桥跨不宜过大,不宜采用单柱式桥墩。 该三条尤其应该注意,这就是新旧规范一个显著差异。原因如下: 89 规范 为了简化计算,对结构的替换词语力进行折减,也就是综合影响系数 系数在 间,也就是对替换词语力折减 1/3 到 1/5,同时认为如果弹性计算能满足要求,则该结构的塑性计算就满足要求。该削减的替换词语力导致设计人员很多误解的,比如盖梁等在水平替换词语力作用下影

7、响很小,该条很不合理。而新规范的出现就消除了这个综合影响系数,这样弹性范围内的计算与塑性计算分开考虑。这样替换词语力明显比以前求出来的替换词语力要很多。很多因为综合影响系数导致的误解一定要调整一下。以前没有必要验算的构件都需要验算了。 I:规定了在 换词语作用下,延性构件的有效截面抗弯刚度采用了折减计算。该条是为了满足采用反应谱法计算而采用的一种简化方法。因为反应谱分析是线性分析,不能考虑材料非线性,所以采用一个折减的刚度进行考虑,结构依然是弹性分析。对于 ,对于要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的情况下,墩柱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柱单元或者纤维单元考虑结构的非线性,而不能直接采用折减的刚度,否则又是线性分析了

8、。 指出,空间动力模型的建立,延性构件的抗弯刚度,在反应谱分析中要做相应的折减,而在时程分析中需要对可能进入塑性的构件运用弹塑性梁单元(分布铰或者纤维模型)或者用弯曲弹簧(集中铰)模拟。 J:规范 抗剪计算中,李建中说圆形截面的 b 取圆的直径,不需要折减。量纲换算不对应,左面为 面为 10N,李建中说该量纲没有问题。我理解原因可能是该公式中的单位换算体现在 面。 K:规范 指出建立桥梁抗震计算模型的时候,应采用土弹簧模拟桩土共同作用 土弹簧模拟方法简述如下: 按照地规 , m 的单位是 KN/土弹簧的刚度 k=KN/m, 也就是 。 (该 是土弹簧的位置距地面的距离* 该处的有效面积,具体方

9、式可以根据设计者对该参数的理解) 具体步骤: C=出覆盖层顶面(冲刷线)向下按不同土层绘出地基系数图,再计算土弹簧的位置相临单元的长度和之一半所覆盖的地基系数面积,最后用桩计算宽度乘以此面积,自己编制一个 格可以方便求出各个位置的弹簧刚度。注意土的比例系数在替换词语这样的动力荷载作用下会增大 23 倍。 L:大部分桥梁横桥向都不是独柱墩,因此横桥向计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柱的轴力在时程分析中随着横向水平力的增加而剧烈变化,而轴力有影响结构的屈服特性,因此在横桥向计算的时候要慎重考虑这一条。因此横桥向计算时候塑性铰要采用状态 。 M:规范第 中的重力式桥墩与桥台与 规定的矮墩都是因为其没有延性, 而

10、不会发生塑性变形。结构承受的替换词语力会一直增加到 是重力式桥墩与桥台可只验算 矮墩却需要验算 认为这与两种结构组成材料有关,圬工材料截面已经很大,抗剪能力已经足够,没有必要验算 N:对于桩柱式桥墩的计算,桩作为能力保护构件需要一直保持弹性,桩作为能力保护构件在柱达到极限承载力的时候依然要保持弹性,这就是为什么要乘以超强系数的原因,将柱按照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出来的抗弯承载力弯矩值扩大到极限承载力,桩顶力采用该值,然后经过 m 法进行扩大,保证桩一直处于弹性状态,但是这样的话,对于一桩一柱的结构桩柱的钢筋数量将会相差很大,在桩柱交接处如何进行构造处理避免刚度突变过快, 规定柱式桥墩和排架桥墩的截

11、面变化处,宜作成坡度为 2:13:1 的喇叭形渐变截面或在截面变化处适当增加钢筋。 O:新规范的抗震计算就是允许延性构件出现较大的变形,从而利用结构刚度下降,周期延长,降低替换词语力。结构允许大变形的前提就是要给结构足够的限位与防落梁措施,这点该如何处理? P:板边与挡块边缘的距离过去规定为 照这个规定,与现在抗震新规范的思想有些相悖,对于 20m 空心板桥,支座选用 橡胶层的厚度为 就是允许橡胶支座在 候发生 变形,挡块的设计要求在 作用下挡块不发生破坏,但是在 用下, 挡块一定要发生破坏,因为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桥梁,混凝土挡块在替换词语中破坏,可以有效减小下部结构所受到的替换词语力。如果挡

12、块与板边距离过近就会限制梁体的变位,过早的被撞坏,达不到设计目的。 Q:设计替换词语动功率谱 由于编制规范单位擅长该方法,所以加进去的。因为该方法可以由反应谱法代替,设计替换词语动功率谱可以不看的。R:的注意事项: 1:振型组合的时候,当结构振型分布密集,互有耦连的时候建议采用 2:对于弹塑性梁单元而言,注意强度 与状态 的区别。 强度 承受的轴力仅仅考虑初始轴力,而状态 却是可以考虑变化轴力带来的影响。这在分析横桥向的时候要注意应用。 3:规范 震模块提供了一个小插件,可以直接拟合。 4:与 要用到 面的静力弹塑性模块(块)。 5:规范 规定了板式橡胶支座的模拟,在 可以应用弹性连接输入其中的弹性刚度。 6: 震模块不能输入新规范的反应谱,需要自己在 算出来反应谱数据,拷入 自己定义反应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