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论文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453989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论文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论文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论文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论文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论文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论文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论文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3国国家家化化经经营营发发展展模模式式的的比比较较研研究究摘摘 要要摘 要: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理论有渐进论和跳跃论。渐近论认为企业从国内经营到国外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演变过程。而跳跃论认为国际化经营呈现跳跃式发展,可以跨越其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环节。比较这两大发展模式,可以看出它们的理论依据不同,经营环境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对国际化经营的认知程度不同,效果也不同。 关键词:关键词:国际化经营;渐进式;跳跃式;比较 2 / 13目录目录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比较究1 1摘要1引言3 一、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理释5 511 渐进论 5 51.2 跳跃论 5二、国际化经

2、营两大发展模式的比较62.1.渐进式发展模式的理论据62.2 跳跃式发展模式的理论据 62.2.1 后发优势理论 62.2.2 差别产品理论 72.2.3 经营环境不同 72.2.4 产业不同 82.2.5 企业对国际化经营的认知程度不同92.2.6 企业国际化经营意识的强弱程度不同92.2.7 经营效果不同10参考献12致谢133 / 13引引 言言中国企业和企业集团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使国家强大起来的重要途径。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内容涉及经营理念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国际化、经营方式的国际化和经营收益的国际化。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国际化经营主要是指企业集团以战略的高度进行的全方位的跨

3、越国界的盈利性经济活动,它包括内外两方面的内容:就企业集团本身而言,指企业从开发、生产、营销,到财务、人事的各方面、各环节的运作都按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国际标准和惯例来办;就企业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联系而言,是指以扩大出口为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在更深更广的层次上参加国际经济活动。中国大型企业集团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规模集中:在了解中国企业规模变化状况的基础上,可以看到中国大型企业集团的规模与国际同行业的大企业有较大差距,扩大自身规模,缩小与世界巨型企业规模的差距,对改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国际化经营的领域和深度都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形成产品的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扩展生产经营网络,促进管理水平

4、升级,形成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集团,有助于在国外募集资金;拥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承受开拓国际市场初期的亏损,保证企业长远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掌握中国企业集团扩大规模的途径后,在规模集中中也应注意到扩大规模的问题。虚拟联合:虚拟联合成为新竞争环境下的有效生产经营方式,也成为我国企业集团低成本建立国际生产经营网络的有效途径。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建立“虚拟联合体”具有的优点:在国家不增加多少投资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盘活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从而形成一定的资产市场,并进一步转化为资本市场,促进企业之间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有助于企业将成本领先战略同差异

5、化战略结合起来,既实现总量规模上的成本节约,又能对市场需求作出灵活敏捷的反应,形成大企业的规模优势与中小企业的市场反应优势的有机结合。4 / 13在运用虚似化模式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找准市场切入点,只有在那些变动比较迅速的产业领域,虚拟化才是较为有效的。国际生产还是以内部化的模式为好。其次,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所谓核心优势是指拥有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性资源,这种资源越具有不可替代性,企业的优势就越明显,而只有具备了核心优势,企业组织其虚拟化生产体系才有可能。最后还应正确选择与协作企业的合作方式,注意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平衡。一旦全球战略的目标改变或共同利益消失,就可迅速解散虚拟组织,重组

6、虚拟生产体系,并使这种组织调整的成本降至最低限度。5 / 13一、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理论诠释一、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理论诠释 国际化经营是企业产销活动的范围如何从一国走向世界,关于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理论有渐进论和跳跃论,前者已广为流行,后者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两大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1 11 1 渐进论渐进论 渐进论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代表人物为瑞典的约汉森(jahanson)和瓦德协姆保罗(wiedersheim paul),该理论认为,从大多数企业走向世界的历史实绩来看,从国内经营到国外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演变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突然

7、飞跃。经营国际化的这种渐进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市场范围扩大的地理顺序,二是企业跨国经营方式的演变发展。 目标市场选择的渐进性,表现为大多数企业市场的扩大都是遵循“由近及远,先熟悉后陌生”的路线。市场扩张的地理顺序通常是: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 跨国经营方式的渐进性,表现为绝大多数企业都是采取“先易后难,逐步升级”的策略,经营方式演变的最常见类型是:纯国内经营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企业直接出口设立海外销售分部设立海外分公司跨国生产。 1.21.2 跳跃论跳跃论 从上可以看出渐进论已经相当成熟和深人人心,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国际化经营的许多环节是可

8、以跳跃的,因此单一的渐进论已经不能完全诠释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在渐进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跳跃论认为国际化经营呈现跳跃式发展,可以跨越其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环节,具体表现为多种形式。如温州的打火机与眼镜产业,在目标市场选择方面,企业一开始就瞄准国外市场,基本上跨过了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等环节,而一开始就进入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或直接进入6 / 13全球市场;在经营方式方面,跨过了纯国内经营阶段,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再进入企业直接出口设立海外销售分部等环节。 二、国际化经营两大发展模式的比较二、国际化经营两大发展模式的比较 2.1.2.1.渐进式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渐进式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 1 规模经

9、济理论 规模报酬递增指的是产出水平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也就是说,如果所有投入都增加一倍,产出将增加一倍以上,即当企业的产量提高时,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会下降。因此,现实中,一些规模较大工厂的制造过程都享有适度的规模收益递增效应。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庞大的内需市场是促成规模经济的重要条件。基于该理论,企业首先应扩大国内市场以获得相应的规模收益递增效应,出口才有竞争力,因此,国际化经营往往表现为渐进式。 2 需求偏好相似论 林德(linder)于 1961 年提出需求偏好相似论,认为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因此,各国应当出口那些拥有巨大国内市场的制成品,即大多数人需要的商品,一国在

10、满足这样一个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可以从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国家获得出口该类商品所必需的经验和效率,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是最大的。基于该理论,企业首先应选择国内市场巨大的产业进行出口贸易,同时最有可能发生在偏好相似的国家之间(往往是相邻国家市场),因此,国际化经营往往表现为渐进式。 2.22.2 跳跃式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跳跃式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 2.2.1 后发优势理论 该理论最早源于李嘉图的比较生产费用理论和李斯特的动态比较费用学说。按照这一理论,后起国家可以直接吸收和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因而其技术成本要比最初开发的国家低得多。在同样的资金、资源和技术成本条件下,后起国家

11、既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又大大减少了因对技术范7 / 13式和制度路径依赖所形成的制约。基于该理论,后起国家在发展中可以免费或低成本地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技术,如果再有一点创新,就可能发展新的优势产业,可能把先进国家挤出国际市场,因此国际化经营过程可以是跳跃式的。 2.2.2 差别产品理论 差别产品是指同一产业内或同一类商品组中存在不同质的产品。从实物形态上,同类产品可以由于性能、商标、牌号、款式、规格、包装等方面的差异而被视为异质产品。差别产品适应了当前消费结构的要求,满足了消费者追求“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特点,因此,当代国际贸易中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基于该理

12、论,企业可以集中生产要素生产国外同行产业中的差别产品,满足全球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跨过本国市场和纯国内经营而直接进入国际市场。 2.2.3 经营环境不同 渐进式发展模式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当时的世界经济还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进入 80 年代后,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跳跃式发展模式是在全新的环境中产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使各个相对独立的国家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将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之间的分工合作,加快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要求各国尽快顺应这一潮流,加大本国的经济开放程度,参与国际竞争,经济全球化为企业的国际

13、化经营提出了客观要求。跳跃式经营可以缩短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周期,使产品迅速进入国际市场,先发制胜,抢占国际市场,并进一步实现跨国经营,因此,跳跃式发展模式自然成为有条件的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首选模式。 2.信息现代化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国际市场的供求信息得以通畅快速的交流,这不仅使企业能够更快地了解世界,而且降低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动成本,增强了企业进行跳跃式国际化经营的信8 / 13心。进入 90 年代后,信息网络在商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这个特点更加明显。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于网络,使得国际经贸的各个环节走向信息化和网络化。 3.国际物流信息化

14、 国际物流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因特网、条码以及卫星定位系统在物流领域得到普遍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的信息化和物流服务水平。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贸易最终都将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因此,国际贸易离不开国际物流业,国际物流的高度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大大缩短了贸易周期,为企业进行跳跃式国际化经营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 2.2.4 产业不同 1需求偏好相似产业渐进式国际化经营的产业往往是国内外需求偏好相似的产业,根据林德的理论,国际贸易被视为国内贸易的延伸,因此产业一开始往往表现为国内经营,待国内市场饱和后或因偶然机会(被动地)才向外延伸到国际市场,根据需求偏好相似原则,首先选择的是相邻国家市场,而后才是全球市场。如制鞋产业基本上属于国内外需求偏好相似的产业,虽然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消费者对其尺码大小、款式、功能等有不同要求,但国内外需求偏好总体上是十分相似的,因此其国际化经营往往倾向于渐进式发展模式。以温州制鞋产业为例,其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第一、二阶段(1950-1987 年),鞋类完全是供应国内市场,在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