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冯友兰论中哲学看法的差异以两人辨老子、《老子》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451771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53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适与冯友兰论中哲学看法的差异以两人辨老子、《老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胡适与冯友兰论中哲学看法的差异以两人辨老子、《老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胡适与冯友兰论中哲学看法的差异以两人辨老子、《老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胡适与冯友兰论中哲学看法的差异以两人辨老子、《老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胡适与冯友兰论中哲学看法的差异以两人辨老子、《老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胡适与冯友兰论中哲学看法的差异以两人辨老子、《老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适与冯友兰论中哲学看法的差异以两人辨老子、《老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胡適與馮友蘭論中國哲學看法的差異 以兩人辨老子、老子為觀察點 廖育菁* 一、前 言 一九一九二月,胡適(1891-1962)出版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方法的新穎和材的審慎1,在當時造成轟動,個月內再版,內印七次,積約達一萬千冊。蔡元培給予評價有四點:第一是證明的方法;第二是扼要的手段;第三是平等的眼光;第四是系統的研究2的高評價。其中,他從子開始講中國哲學史,再從三皇五帝講起;他以孔子儒家為最高地位,他給予諸子平等的眼光去探討;他也重視考證那些是偽書等等,都是他此書重要的特色。 除此之外,胡適學的魅和魄,在其與眾多學者辯子是否作子這一議題上,最是獨排眾議,一一予以反擊,十分精采。其中當

2、然就是以師生關係,而又寫出中國哲學史的馮友,馮友把中國思想為哲學模式化,但他仍是遵守著孔子儒家之中道為主要學術基底。胡適對於子,有著他直接回到可靠的史,依據史重新尋出古代思想的淵源變的考據* 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1 董德福, 啟超與胡適關於中國哲學史大綱的辯當議 , 旦學報(社會科學版),期 3(1998 ),頁 60。 2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序卷上胡適學術文集(京:中華書局,1998),頁 2。 胡適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 -2- 客觀方法,也把子置於中國哲學史之首,除此之外,似乎還有著他對子相關史的直覺判斷與信仰情感。 事實上,胡適重考證按史研究中國哲學史,馮友則認為就算是偽書仍在

3、某個時代點上有其反映的點,人雖然都作中國哲學史,但所重各。本文要分析的是討胡適和馮友對於中國哲學史子和子這個課題的往返學。他們對待子、子的態如何?強調重新估定一價值的胡適如何在開放與保守中去證及信仰子?而馮友又是如何回應?本文嘗試從過程展示人對待子、子的同態中,試圖反映人中國哲學上的特點,如:人的中國哲學史取向同、漢宋學之分、和詮釋學關係如何等等,觀察人學中所激盪出的學術火花。 二、胡適與馮友蘭從親近到疏離 (一)因中國哲學而結緣 1915 當馮友 (1895-1990) 在大唸大學時,當時講中國哲學史的書,只有謝無的 中國哲學史 ,而它的內容經學、史學和文學都有,無所包。當時由陳漢章先生講解

4、中國哲學史的課程,講授半才講到周公3。當時胡適甫從美國學回並擔任大中國哲學門的師,他只比馮友大四歲,但是他截斷眾,中國哲學史就從子開始談起,蔡元培為胡適所著的中國哲學史作序,提到胡適即摒除正統與非正統的觀,既是揚儒抑墨,也是崇墨非儒,而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子,以後的諸子,各有長短,都還他一個本面目。4胡適用西方哲學系統建中國哲學史體系的方法,是很新穎的。馮友和顧頡剛(1893-1980)、傅斯(1896-1950)等國文程超強的3 考程偉,中國哲學史:從胡適到馮友,學術月刊,期 8(1995 ),頁 68-69。 4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序卷上胡適學術文集,頁 2。 胡適與馮友中國哲學看法的差以人

5、辨子、孔子為觀察點 -3- 大學生,他們心高氣傲,常常帶動驅逐夠格師的危險分子5,都對胡適相當佩服。顧頡剛就提到他和傅斯對於胡適非常信服,他: 他管以前的課業,重編講義,劈頭一章是中國哲學結胎的時代,用詩經作時代的明,丟開唐、虞、夏、商,徑從周宣王以後講起。我聽幾堂,聽出一個道,對同學:他雖沒有伯弢先生書多,但是裁斷上是足以自的。那時傅孟真先生(斯)正和我同住一間屋內,我對他:胡先生講得的確差,他有眼光,有膽,有斷制,確是一個有能的史家。他的議處處合於我的性,。他去旁聽,也是滿意,從此以後,我們對於適之先生非常信服。6 其中,顧頡剛肯定胡適處中國哲學的人耳目一新方法,並且認為他是具有史眼光的。

6、馮友就算是到晚寫三松堂自序時,他仍能還原胡適作中國哲學史大綱的背景,認為蔡元培序此書的高評價並非溢美,並表明胡適對於他哲學的啟蒙7。一九一八馮友支持胡適為首的京文化革命運動。一九一九,馮友考取河南公費學,到哥比亞大學研究院哲學系深造,馮友選擇到哥比亞大學也是先徵詢胡適的意的,馮友:他,哥比亞的哲學是新的,他本人就是在哥比亞學的新哲學。8於是馮友也聽從胡適的建議前往哥大就哲學所9。 (二)因中國哲學史的看法不同而有心結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思想界有重大轉變十九世紀以風一時5 翟志成, 被弟子超越之後 胡適的馮友情結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期 25 (2004 9 月) ,頁 222。提到馮

7、友和班上同學合對付某位宋學師,以致那位師狽而去。馮友 ,三松堂自序(台:谷風出版社,1987),頁 327。傅斯帶頭驅逐國學門教師之事, 家,家先生文存元氣漓的傅孟真(台:國史館,1989)第 10 冊,頁 74-75。 6 顧頡剛,我與古史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頁 40-41。 7 考馮友,三松堂自序,頁 218-229。 8 馮友,四十的回顧三松堂全集(第 14 卷),頁 165。 9 韓三洲,從哥比亞大學到胡適與馮友,書與人(2005),頁 59。 胡適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 -4- 的進步主義和科學主義已開始式微,啟超和張君正是因為遊一趟歐洲,才深感宜妾自菲薄。10所以馮

8、友也審時勢,當機斷地把自己的專業由西方哲學改為中國哲學。而對於中國傳統哲學能以較為同情的態,與中國的傳統經典及先哲進內在對話11如此專業志向的轉變,和胡適所帶動崇拜西方文化的五四思潮,當然也就漸漸遠。 儘管如此,胡適一直任職於大,馮友也在學回國後在清華任職。此時在胡適遺稿及祕藏書信中,收有封馮友寫給胡適的信,其中五封人交誼尚善:一封是私意頗原於中國諸機關中兼小事,聊以自慰請求工作12、封提到馮妹(沅君)的婚事13、一封是馮友投稿胡適主辦的學報14、一封請求 中基會補助15。最特別的一封大概就是馮友寫信辯駁子和 子一書的關係,他提到只就其自身觀之,皆有丐辭之嫌也。學生所注重者,只在合而觀之16,

9、另外,胡適反駁馮友所謂輯上的丐辭是能當成考據出的證據看待的,表明他的反對場17。由信看,人對於子代和子書的代及作者,觀同。胡適希望透過考證去證明子和其書的代在孔子之前,而馮友是就整個中國思想變統合看,人對於中國哲學思想已有歧,由信中可窺一二。 (三)在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出書後的論辯 大約在 1929 ,當馮友寫成中國哲學史部分初稿寄給胡適時,他們之間的中國哲學戰火就此開打,而關其中關於子是否和孔子同代、思想上的銜接與否,是他們戰的起點之一。 10 翟志成,被弟子超越之後胡適的馮友情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期 25,頁 225-226。 11 翟志成,被弟子超越之後胡適的馮友情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期

10、25,頁 226。 12 耿雲志主編胡適遺稿及祕藏書信(揚州:黃山書社,1994),頁 591。 13 耿雲志主編胡適遺稿及祕藏書信,頁 594、598。 14 耿雲志主編胡適遺稿及祕藏書信,頁 595。 15 耿雲志主編胡適遺稿及祕藏書信,頁 603。 16 耿雲志主編胡適遺稿及祕藏書信,頁 599。 17 胡適,儒評近人考據子代的方法胡適作品集第 15 冊(台:遠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頁 121-122。 胡適與馮友中國哲學看法的差以人辨子、孔子為觀察點 -5- 胡適在評近人考據子代的方法一文反駁馮友民國二十在 大公報 中所:如果只用一個證據證實 子 書晚出於孔子之書,則會有丐

11、辭之嫌。又合而觀子一書各種考證,認為子的確是晚出。於是在給胡適的信中:吾人今日談上古史文獻足,有許多問題本能有決定的結,然吾人亦能永遠展緩判斷。為吾人講哲學史,必將子放一地位。吾人心中上古史系統相適合之地位,此亦無可為何者也。學生哲學史下篇稿請嚴格批評。18他談到上古史文獻足,他是就現有文獻作一判斷,並非定,並且也表示請胡適再對中國哲學史的下篇批評指教。當時人的言辭辯,除黃山書社所收的馮友寄給胡適的信等往返書信之外,之後就是人各自在學術期刊或報導上你我往的辯。 三、胡適回應馮友蘭的老子晚出 (一)胡適回應馮友蘭老子與老子年代認定 關於胡適與馮友蘭的論點,試比較如下表: 辯一 辯二 辯三 馮 友

12、 第一,馮友提到孔 子以前無私人著述 , 所以 子能早於語。第二,子之文體 非問答體,故應 在 語 孟子 後 。第三, 子之文是簡 明之經體,可其為 戰國時之作品。19 胡 適 針 對 各 點 回 應 如果子果真在孔子 語之前,那麼孔子以前無 私人著述 也會被推翻,所以 應該先證明 子 是否在孔 子之前與否。案:如果 子 果然在孔子語之前,那 麼可能要改寫成 子或 子之前無法人著述。 胡適舉出能用 子 是問答體而判斷 子在語孟子 之後。因為早於語 孟子之前的周 和詩三百篇也是 問答體形式。 必須先承認一簡明之經 體都是戰國時代作品。舉 出左傳的軍志周 任的話和語道之 以政 等文字 ,也如 子般

13、是簡明的、而且如 同其文體。 18 耿雲志主編,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頁 601-602。 19 馮友,中國哲學史(台: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 ),頁 210。 胡適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 -6- 案:人所聚焦的點,似乎並相同。馮友認為子可能晚至戰國時期才成書,胡適則是認為子但作子並且早於孔子、語。馮友則是針對子一書去談而著墨在子其人。 馮友所根據啟超子代和語同時代,啟超同意崔述(17401816)判斷子會早於或同於語時代,崔述云: 其文(子)似戰國子,與語、春秋傳之文絕也。孔子稱述古之賢人及當時卿大夫,語所載詳矣。何以語反載其(子)一言?是以孟子但距楊、墨,距黃、。為黃、之者非黃,皆楊氏也。猶

14、之乎闢農而闢許也。如使其果出聃在楊、墨前,孟子何以反無一言闢之,而獨歸罪於楊朱乎?20 崔述認為子的時代甚至比孟子還晚,案:道家盛於戰國中晚期,是因為合時用,而子因為在盛之前默默無聞,受到很多關注是很正常的。如果戰國韓非子才轉化古人之作子的思想,也無可能。在道家形成於儒家之後這一點上,胡適是同意馮友所贊成的 道家後起一事的。筆者試討一下這個點。史記:儒學亦絀子案:子道家學派在孔子之時並未形成一股,直到戰國時期,由道家轉向黃道家以致世用時才形成和儒家抗衡的派系。胡適: 道家乃是秦以後的名詞21,並且他同意馮友所的道家後起。所以,子或許和孔子同代,人對於也有所討,只是還到互相抗衡的,所以對於子並沒有太多關注,所以要以 道家後起 證明子是 子 作者的證據並充足。 而子身分的認定,方苞考證史記提到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