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2449308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大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文(大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文(大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水文(大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水文(大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大学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大学期末复习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实用盐度:(S)在温度为 15、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海水样品的电导率,与质量比 为 32.435610-3 的标准氯化钾(KCl)溶液的电导率的比值 K15 来定义。 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在任意时间段时,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 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径流模数 径流模数 M 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 F 的比值。 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 a 是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 R 与相应的降水深度 P 之比值。 水流挟沙能力 单位水体积的饱和含沙量。 透水性 指在一定条件下,岩土允许水通过的性能。 矿化度:天然水中各种

2、元素的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 饱和地面径流 :即包气带全部变成临时饱和水带,后继的降雨所形成的积水将不再是壤 中流,而是以地 面径流的形式出现 。 多年平均径流量:天然河流的水量经常在变化,各年的径流量也有大有小,实测各年径流量 的平均值。 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以上流域的年径流量。 同温状态:当湖温上下层一致,即水温梯度为零时,将出现上下层水温完全相同, 径流深度 径流深度 R 是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 单位。 透明度:表示各种水体能见度的一个度量。 含沙量:河水中泥沙的多寡以含沙量表示,即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公斤/米3)

3、。潜水:指饱水带中自地表向下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承压水:指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 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侵蚀模数:流域地表冲蚀的泥沙数量,通常以侵蚀模数来表示,即每平方公里面积上每年侵 蚀下来并汇入河流的泥沙吨数。 持水性: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排水后,依靠分子力和毛管力仍然保持一定水分的能力称持 水性。 水体的更替周期: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湖泊: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洼地的蓄水体系,是

4、湖盆、湖水以及水中物质组合而成 的自然综合体。 径流:指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正温层:当湖水温度随水深的增加而降低时,即水温梯度为负值,将出现上层水温高,下层 水温低,但不低于 4这种水温的垂直分布称为正温层。 逆温层:当湖水温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时,即水温梯度为正值,将出现上层水温低,下层 水温高,但不高于 4这种水温的垂直分布称为逆温层。 地热增温级;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 1所增加的深度。 下渗又称入渗,是指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 蒸发是水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亦是海洋与陆地上的水返回大气的唯一途径。 水汽扩散是指,由于物质、粒子

5、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展于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 水汽输送是指,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 产流过程是指流域中各种径流成分的生成过程,也是流域下垫面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 洪水是大量降水或积雪融水在短时间内汇入河槽,形成特大的径流。 枯水是河流断面上较小流量的总称。推移质输沙率 天然河道的推移质输沙能力用推移质输沙率表示。 河流总输沙量 应为推移质与悬移质输沙量之总和。 沼泽是地表土壤层水过饱和的地段。 沼泽水质特征: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其上生长湿生植物或沼生植物:有泥炭 积累或无泥炭积累,但有潜育层存在。 水位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以上的高程。

6、 流速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通常用 Q 表示,单位是立米/秒。 正常年径流量:如果统计的实测资料年数增加到无限大时,多年平均流量将趋于一个稳定的 数值。 潮汐:海水这种周期性的涨退现象。 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地或垂直地向另一海区 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运动。二、简答二、简答一、水资源的涵义与特性一、水资源的涵义与特性 水资源的涵义: 广义的水资源:地球上一切具有直接利用或潜在利用价值的天然水。 狭义的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 水资源的特性: (1)水资源的循环再

7、生性和有限性 地表水和地下水不断得到大气降水的补给,开发利用后可以恢复和更新,属可再生资源。但 各种水体的补给量是不同的和有限的,为了可持续供水,多年平均的利用量不应超过补给量。 循环过程的无限性和补给量的有限性,决定了水资源在一定数量限度内才是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 (2)时空分布不均匀性 作为水资源的补给来源来的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都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地区 分布上很不均匀,实际年内变化大,它们在地区分布上也很不均衡,这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带来很大的困难。 (3)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 水资源是生活资料优势生产资料,在国计民生中用途广泛,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生活用水、 工业用

8、水、养鱼、水力发电等。水资源这种综合效益是其他任何自然资源无法替代的。水还 有很大的非经济性价值,自然界中各种水体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生态环境效 益,谁是一切生物的命脉。 (4)利与害的两重性 由于降水和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形成因水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洪、涝、旱、碱等自然灾害;由 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也会造成人为灾害,如跨坝事故、水体污染、海水入侵和地面沉降 等。水的可供利用及可能引起灾害,决定了水资源在经济上的两重性,既有正效益也有负效 益。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应达 兴利、除害的双重目的。二、影响年径流影响年径流 C Cv v值大小的因素值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年径流量、径流补给来

9、源和流域面积的大小三方面。1 年径流量。年径流量大意味着年降水量丰富,降水丰富的地区水汽输送量大而稳定,降水 量的年际变化小,同时,降水量丰富的地区地表供水充分,蒸发比较稳定,故年径流 Cv值小; 降水量少的地区,降水集中而不稳定,加之蒸发量年际变化较大,致使年径流 Cv值大。 2 补给来源。我国西北、华北少雨区有些河流 Cv值也很小,这是由于补给水源的影响所至。 以高山冰雪融水或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年径流 Cv值较小,而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Cv 值较大。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因为受地下含水层的调蓄,径流量较稳定,Cv值也较小。 3 流域面积。流域面积小的河流,Cv值大于流域面积大的河流。

10、这是因为大河集水面积大, 而且流径不同的自然区域,各支流径流变化情况不一,丰枯年可以相互调节,加之大河河床 切割很深,得到的地下水补给量多而稳定,所以大河的 Cv值较小 三、包气带水文特征三、包气带水文特征 一、包气带含水率和剖面分布最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尤其是与降水、气温等气象因素关 系密切,多雨季节,雨水大量入渗,包气带含水率显著增加;干旱月分,土壤蒸发强烈,包 气带含水量迅速减少,致使包气带水呈现强烈的季节性变化。 二、包气带在空间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垂直剖面上的差异,一般规律是愈近表层,含水率 的变化愈大,逐渐向下层,含水率变化趋于稳定而有规律。 三、包气带含水率变化还与岩土层本身结

11、构,岩土颗粒的机械组成有关,因为颗粒组成不同, 使得岩土的孔隙大小和孔隙度发生差异,从而导致了含水量的不同。四、水循环的类型与层次结构四、水循环的类型与层次结构通常按水循环的不同途径与规模,将全球的水循环区分为大循环与小循环。 1.大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由于广及全球,故名大循环,又称外 循环。 2 小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小循环又称内部 循环,前者又可称为海洋小循环,后者称陆地小循环。 层次结构 全球水循环是由海洋的、陆地的以及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各种不同尺度,不同等级的水循环所 组合而成的动态大系统。由于这些分子水循环系统既紧密联系

12、,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所 以对这个全球性的动态大系统,可以根据海陆分布,各分子系统的尺度、规模不同,以及相 互之间上下隶属关系。五、湖泊沼泽化过程五、湖泊沼泽化过程 1.水体沼泽化 可分浅湖沼泽化和深湖沼泽化两类。 浅湖沼泽化过程是由水生植物或湿生植物不断生长与死亡,沉入湖底的植物残体在缺氧的条 件下,未经充分分解便堆积于湖底,变成了泥炭,再加上泥沙的淤积,使湖面逐渐缩小,水 深变浅,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不断地从湖岸向湖心发展,最后整个湖泊就变成了沼泽。 深湖沼泽化过程是由于水中生长长根茎的漂浮植物,其根茎交织在一起形成“浮毯”,浮毯 可与湖岸相连。由风或水流带入湖中的植物种子便在浮毯上生长起

13、来。以后由于植物的不断 生长与死亡,其残体便累积在浮毯上形成泥炭,当浮毯层发展到一定厚度时,其下部的植物 残体渐渐沉入湖底,形成下部泥炭层。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上、下部泥炭层的扩大和加厚, 以及湖底的填高,净水层渐渐减小,以致两者相连,湖泊就全部转化为沼泽。六、地下水系统垂向结构六、地下水系统垂向结构(一)地下水垂向层次结构的基本模式地下水垂向层次结构的基本模式。自地表面起至地下某一深度出现不透水基岩为止,可区分 为包气带和饱和水带两大部分。其中包气带又可进一步区分为土壤水带、中间过渡带及毛细 水带等 3 个亚带;饱和水带则可区分为潜水带和承压水带两个亚带。从贮水形式来看,与包 气带相对应的是

14、存在结合水(包括吸湿水和薄膜水)和毛管水;与饱和水带相对应的是重力 水(包括潜水和承压水)。以上是地下水层次结构的基本模式,在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各地区地下水的实际层次结 构不尽一致。有的层次可能充分发展,有的则不发育。七、流域汇流的影响因素七、流域汇流的影响因素1.降水特性的影响暴雨中心的空间分布及其移动方向的影响,不同降水强度反映了对流域汇 流的不同供水强度2.流域的地形坡度的影响地形坡度越陡,汇流速度越快,汇流时间越短,地面径流的损失量 就越小,流量过程线越尖瘦。 3.流域形状的影响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不同的流域形状会产生不同的流量过程。狭长形的流 域汇流时间较长,径流过程平缓;扁形流域

15、因汇流集中,洪水涨落急剧,峰形尖瘦。 4.水力条件的影响在畅流条件下,水位越高、流速越快,汇流历时越短,峰量越大,因而峰 形越尖瘦。八、影响下渗的因素:八、影响下渗的因素:土壤特性的影响 土壤特性对下渗的影响主要决定于土壤的透水性能及土壤前期的含水量。 降水特性的影响 降水特性包括降水的强度,历时,降水的时程分配及降水的空间分布。降 水强度直接影响土壤下渗强度及下渗水量。 流域植被地形条件的影响 由于植被及地面上的枯枝落叶具有滞水作用,增加了下渗时间, 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大了下渗量。地面坡度大、漫流速度快,历时短,下渗量就小。 人类活动对下渗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增大:坡地改梯田,植树造林

16、,蓄水工程增加 抑 制:砍伐森林过度放牧不合理耕作 九、枯水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九、枯水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 枯季河道水浅,影响航行; 2 水位低影响水电站发电; 3 流量小农业灌溉、工业及城市供水也受影响, 十、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十、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1 降水入渗补给、大气降水是地下水最主要的补给来源。 2 地表水入渗补给、地表上的江河、湖泊、水库以及海洋,皆可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水源。 3 地下水的人工补给、人工补给在地下水各种补给来源中愈来愈重要。论述论述二、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二、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一)水文循环与地球圈层构造水循环,它上达 15 公里的高空,成为大气圈的有机组成部分,担当了大气循环过程的主角; 下深地表以下 13 公里深处,积极参与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迁移过程,成为地质大循环的主 要动力因素;同时水作为生命活动的源泉,生物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它全面的参与了生物大 循环,成为沟通无机界和有机界联系的纽带,并将 4 大圈层串联在一起,组合成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从这一意义上说,水循环深刻地影响了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以及今后 的演变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