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教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一)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2448168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教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7年教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7年教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7年教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7年教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教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 年教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 )A 论语 B 大学 C 学记 D 中庸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 思想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

2、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 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 ( )A知识素养之一 B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D基本任务之一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

3、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1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14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1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1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1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4、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18 “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19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20听觉中枢位于 (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8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3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2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_科学。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是_。22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_。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的两种 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_教育。2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学制,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 学制。24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

5、: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行各业的_和为高一级 学校输送_。25学生既是教育的_,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2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_作用。2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特殊形式是_。2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_与受教育者已有_的矛盾。2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_活动、_活动、个人活动。30 “望梅止渴”属于_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谈虎色变”属于_的条件反 射。31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_、_。32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广度_、_注意转移等。33感觉阈限可分为_与_两种。34神经系统的活泼型与_,安静型与_气质类型相对应。35智力的核心成分是_,智力的高级表现是_。36耶克

6、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_,最有利于激发_。37智力技能的特点有:动作对象的_,动作进行的_,动作结构的 _。381948 年(WHO)宣言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_和_等几方面。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39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0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41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4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点是什么?43意志行动形成有哪些特点?44操作技能有哪几个阶段?45什么是联想?联想有哪些主要规律?46性格结构是由哪些特征组成的?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每小题 13 分,共 26 分。47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

7、、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48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C 2D 3A 4A 5D 6C 7D8C 9D 10B 11B 12A 13D 14B15D 16C 17D 18A 19C 20C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21规律 大教学论 22生产劳动 雅典 23壬寅 癸卯 24劳动后备力量 合格新生 25对象 主体 26教书育人 主 导27班级授课制 个别 28德育要求 品德基础 29群众性 小组30第一 第二信号系统 31判断 推理 32注意的稳定 注意的分配 33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 34多血质 粘液质 35抽象概括能力

8、 创造能力36中等(或适中) 学习动机 37观念性 内隐性 简缩性 38心理 社会 适应三、简答题:3946 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39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是以文化影响为主体的环境,它影响着学生的主要环境形式是教材,这 特别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 (1.5 分)(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自觉的影响过程,又是有计划的、全面的、系统的影 响过程,它特别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是任何自发的、偶然的、零碎的家庭和社会影 响所不及的。 (1.5 分)(3)学校教育由经过专门培养训练的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施教。 (1.5 分)(4)学校教育采取集中时间和集中学习的形式,使青少年儿童集中精

9、力受教育,适合 青少年儿童身心特点,适合时代的要求,有利于完成社会赋予他们的任务。 (1.5 分)40答案要点:(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1.5 分)(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1.5 分)(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1.5 分)(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1.5 分)41答案要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1.5 分)(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5 分)(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5 分)(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5 分)42答案要点:(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社

10、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 (2 分)(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2 分)(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 分)43答案要点:(1)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1 分) ;(2)意识的调节支配作用(1 分) ; (3)克服内部与外部困难(1 分) ;(4)以随意运动为基础(1 分) 。有简要说明可得满分, 无说明扣 2 分。44答案要点:操作技能形成有:(1)操作定向(1 分) ;(2)操作模仿(1 分) ;(3)操作整合(1 分) ;(4)操作 熟练(1 分)等四个阶段。有简要说明可得满分,无说明扣 2 分。45答案要点: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

11、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2 分)联想的主要 规律有:(1)接近律(2)相似律(3)对比律(4)因果律(4 分) 。规律部分无说明扣 2 分。46答案要点:性格结构的特征主要有:(1)性格的态度特征(1 分) ;(2)性格的情绪特征(1 分) ; (3)性格的意志特征(1 分) ;(4)性格的理智特征(1 分)有简要说明可得满分,无说 明扣 2 分。四、论述题:本题 2 个小题,每题 13 分,共 26 分。47答案要点:(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 断和评价;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

12、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 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 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作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 品德动机的外部表现。 (4 分)(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 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知、情、意、 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 键。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

13、教育,以促进 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 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总结概括为晓之心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 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 (3 分)(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学生品德知、 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 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 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 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3 分)(4)联系实际。 (3 分)48答案要点:(1)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2)注意客观刺激的适当强度;(3)注意刺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4)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5)直观目的明确呈现时机得当、距离得当,保持整体性;(6)变式方法的采用。(1)(5)每个要点 2 分;(6)要点 3 分。无分析说明扣 45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