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别计算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2447832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地质量等别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耕地质量等别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耕地质量等别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耕地质量等别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耕地质量等别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耕地质量等别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地质量等别计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耕地质量等级计算耕地质量等级计算 盆西平原区 1.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和作物类型 根据农用地分等成果,成都市大邑县属于盆西平原区,查表 1 确定其标准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复种类型水田水田为油菜水稻,旱地旱地为油菜玉米,基准作物为水稻,指定作物为水稻、油菜、玉米。 表表 1 四川省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分区四川省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分区 1.评价指标选取及量化 以分等单元水田为例, 评价各指标因素对应指定作物质量分, 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结果为:有效土层厚度(80) 、表层土壤质地(80) 、土壤剖面构型(100) 、土壤有机质含量(80) 、土壤 PH 值(80) 、排水条件(80) 、地面坡度(100)和灌

2、溉保证率(100)共 8 个评价指标及对应作物自然质量分。 1.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表表 2 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因素体系权重表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因素体系权重表 因素因素 分区分区 1 2 3 4 5 6 7 8 9 有效土层有效土层厚度厚度 表层土壤表层土壤质地质地 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构型构型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含量 土壤土壤 PH值值 排水条件排水条件 地面坡度地面坡度 灌溉保证灌溉保证率率 地表岩石露地表岩石露头度头度 盆 西 平 原区 0.12 0.08 0.14 0.15 0.08 0.14 0.09 0.20 盆 地 丘 陵低山区 0.20 0.05 0.03 0.

3、15 0.03 0.08 0.20 0.21 0.05 盆 周 山 地区 0.21 0.08 0.03 0.11 0.05 0.22 0.20 0.10 川 西 南 山地区 0.20 0.05 0.14 0.05 0.08 0.20 0.18 0.10 川 西 北 高原高山区 0.20 0.06 0.05 0.04 0.2 0.20 0.13 0.12 根据表 2 确定质量评价指标权重, 有效土层厚度 (权重 0.12) 、 表层土壤质地 (权重 0.08) 、土壤剖面构型(权重 0.14) 、土壤有机质含量(权重 0.15) 、土壤 PH 值(权重 0.08) 、排水耕作制度二级分区耕作制度

4、二级分区 标准耕作制度标准耕作制度 基准作物基准作物 指定作物指定作物 盆西平原区 一年两熟 水稻 水稻、油菜、玉米 盆地丘陵低山区 一年两熟 水稻 水稻、小麦、玉米 盆周山地区 一年两熟 水稻 水稻、小麦、玉米 川西南山地区 一年两熟 水稻 水稻、小麦、玉米 川西北高原山地区 一年两熟、 一年一熟 水稻 水稻、油菜、青稞、玉米 条件(权重 0.14) 、地形坡度(权重 0.09)和灌溉保证率(权重 0.20) 。 1.4 确定耕地自然质量分 将各单项指标分值(fi)及其相应的权重值(Wi)相乘,并对所有选入的后评价指标的计算值求和,计算整理后补充耕地的自然质量指数: 1001 = =niii

5、fW C =(80*0.12+80*0.08+100*0.14+80*0.15+80*0.08+80*0.14+100*0.09+100*0.20)/100 经计算,C 值为 0.886。 1.5 确定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各分等单元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为该单元的自然质量分与有灌溉条件下光温生产潜力指数 aij(或无灌溉条件下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产量比系数三者的乘积。 (1)查四川省主要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表,确定该耕地分等单元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水稻为 1227,油菜为 451,玉米为(气候生产潜力)1612。 (2)产量比系数是以国家指定的基准作物为基础,按当地各种作物单位面积实

6、际产量与基准作物实际产量之比。 用公式表示:=基准作物单产/指定作物单产 表表 3 四川省各二级区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四川省各二级区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 二二 级级 区区 水稻水稻 小麦小麦 玉米玉米 油菜油菜 青稞青稞 盆西平原区 1 1.55 0.94 3.40 盆地丘陵低山区 1 1.78 0.79 4.00 盆周山地区 1 1.88 0.94 3.75 川西南山地区 1 1.79 0.93 4.45 川西北高原高山区 1 0.67 1 根据指定作物类型,查四川省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确定该耕地分等单元各指定作物的产量比系数水稻为 1,油菜为 3.40,玉米为 0.94。 (3)分等单元为水田

7、,则 =jLijijCRba水稻1094.48 =jLijijCRba油菜1367.79 由各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为单元内标准耕作所涉及的各指定作物的自然等指数的总和计算得: =+=油菜水稻RRRRij12462.27 (4)分等单元为旱地,则 =jLijijCRba油菜1367.79 =jLijijCRba玉米1342.54 由各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为单元内标准耕作所涉及的各指定作物的自然等指数的总和计算得: =+=油菜玉米RRRRij22710.33 1.6 确定耕地利用等指数 (1)计算耕地土地利用系数 根据四川省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查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利用系数等值线图 (从数据库

8、中(从数据库中获取,利用等除以自然等)获取,利用等除以自然等) ,得水田水田分等单元所在等值区的综合土地利用系数为 0.78。 (2)计算耕地利用等指数 按综合土地利用系数,由下式计算: LiiKRY=2710.33*0.78=1920.57 经计算,整理后耕地分等单元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为 1920.57。查附表 2,得耕地质量等级为六等。 同理,旱地耕地质量等级按此法计算。 附表附表 1 四川省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质量分关系表四川省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质量分关系表 分等因素分等因素 分级指标分级指标/属性属性 水稻水稻 小麦小麦 玉米玉米 油菜油菜 青稞青稞 薯类薯类 有效土层厚度(YXtc) 10

9、0cm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60- 100 90 90 95 90 90 95 30- 60 60 70 70 70 70 60 8.3 30 50 20 30 40 30 地面坡度(PDu) 2 100 100 100 100 100 2- 5 90 95 95 90 95 5- 8 80 90 90 80 90 分等因素分等因素 分级指标分级指标/属性属性 水稻水稻 小麦小麦 玉米玉米 油菜油菜 青稞青稞 薯类薯类 8- 15 60 80 85 60 60 15- 25 30 40 80 30 30 25 30 20 75 20 20 排 水 (PStj) 1

10、级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 级 90 90 80 90 90 90 3 级 80 80 40 80 80 40 4 级 60 60 20 60 60 20 岩石露头度(DMys) 1 级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 级 90 90 90 90 90 95 3 级 70 70 60 70 70 80 4 级 50 50 40 50 50 60 灌溉保证率(GGai) 1 级(充分)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 级(基本) 90 90 90 90 90 95 3 级(一般) 70 80 80 80 70 90 4 级(无)

11、 50 60 70 60 50 80 海拔高度 1 级 100 100 100 100 100 2 级 80 90 80 90 90 3 级 60 70 60 80 80 4 级 70 70 附表附表 2 四川省耕地国家等别划分规则表四川省耕地国家等别划分规则表 类型类型 等别等别 国家自然质量等指数国家自然质量等指数(R) 国家利用等指数国家利用等指数(L) 国家经济等指数国家经济等指数(N) 一等 5600N6000 2800N3000 2800N3000 二等 5200N5600 2600N2800 2600N2800 三等 4800N5200 2400N2600 2400N2600 四

12、等 4400N4800 2200N2400 2200N2400 五等 4000N4400 2000N2200 2000N2200 六等 3600N4000 1800N2000 1800N2000 七等 3200N3600 1600N1800 1600N1800 八等 2800N3200 1400N1600 1400N1600 类型类型 等别等别 国家自然质量等指数国家自然质量等指数(R) 国家利用等指数国家利用等指数(L) 国家经济等指数国家经济等指数(N) 九等 2400N2800 1200N1400 1200N1400 十等 2000N2400 1000N1200 1000N1200 十一等 1600N2000 800N1000 800N1000 十二等 1200N1600 600N800 600N800 十三等 800N1200 400N600 400N600 十四等 400N800 200N400 200N400 十五等 0N400 0N200 0N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