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保持社会稳定策略研究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445150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地区保持社会稳定策略研究论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少数民族地区保持社会稳定策略研究论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少数民族地区保持社会稳定策略研究论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少数民族地区保持社会稳定策略研究论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少数民族地区保持社会稳定策略研究论文 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地区保持社会稳定策略研究论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地区保持社会稳定策略研究论文 (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数民族地区保持社会稳定策略研究论文少数民族地区保持社会稳定策略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甘肃民族地区;稳定;新形势;对策论文摘要:保持社会稳定,是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必要前提,也是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甘肃省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新形势下保持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任务艰巨。应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保持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1 甘肃省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落后是民族地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经济发展与全省、全国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以临夏州为例, “据统计,2007 年,全州生产总值亿元,在全国 3

2、0 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列第30 位,在全省 14 个市州中位列第 13 位;全州地方财政收人亿元,在全国 30 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列第 29 位,在全省 14 个市州中位列第 13 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在全国 30 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列第 23 位,在全省 14 个市州中位列第 14 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 5873 元,在全国 30 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列第 30 位,在全省 14 个市州中位列第 14 位;农民人均纯收人 1595 元,在全国 30 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列第 28 位,在全省 14 个市州中位列第 14位 ,川。之所以落后,除了自然、历史的因素外,与甘肃省

3、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滞后也密切相关。以甘南州为例, “甘南州三大产业比重分别为%,%,47.巧%,全省三大产业比重分别为%,%,%”2。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发展迟缓、第三产业尚未成熟。社会事业发展的落后,导致民族地区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现象从教育方面看,民族地区教师队伍人数不足、质量不高,适龄儿童人学率较低,教育落后,限制了民族地区人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以临夏州为例,临夏州教职工总数只占全州干部职工总数的%,远远低于全省 45%的平均水平。全州共缺教师 4000 人,尚有 2800 名代课教师顶编顶岗。在专任教师中,非师范类毕业生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民办转正,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

4、范教育,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07 年全州还有 5 个县没有实现“两基”,占全省 19 个未实现“两基”目标县的%,尤其是东乡、积石山两个民族自治县,适龄儿童人学率仅为 34%。从文化建设方面看,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保守,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宗教迷信活动盛行与公共文化投人的不足,基础设施的落后密切相关。以甘南州为例, “全州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和%,而全省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了%和%”。第三,医疗卫生条件差,限制了少数民族人口身体素质的提高。与甘肃省平均水平相比,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还相当落后。以临夏州为例, “

5、公立医疗机构现有卫生技术人员 37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人,低于全省每千人人的水平;345 个村无卫生所,绝大多数村卫生所缺乏必需的医疗器械;地方病患者达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 。以每千人口床位数(张)作比较“甘南为、临夏为,全省为”从整体水平即医院个数来讲“甘南 19 所、临夏 18 所,全省则为379 所 。领导队伍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目前,甘肃省民族地区领导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领导干部大都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等、要、靠”的思想。同时,传达型、维持型的干部较多,开拓型、创造型的干部较少。部分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实

6、际操作能力差,无法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有些地方,干部队伍建设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形式主义、贪污腐败等现象不但侵害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从而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2 甘肃省民族地区保持社会稳定面临的新形势自然灾害与金融危机的影响首先是自然灾害的影响。2008 年汉川地震, “甘肃省是受灾程度仅次于四川的灾区省份,全省受波及的有 10 个市州、52 个县市区。据 5 月 20 日甘肃省发布的资料显示,全省在地震中有 365 人遇难,7560 人受伤;地震共造成倒塌房屋 51182 万间,受损房屋 144113 万间,其中危房 84 万间,需要紧急转

7、移安置人口巧 614 万人;同时有 13 万头(只)大小牲畜被压死;地震还使许多学校、医院严重受损,交通、通讯、水、电、耕地、梯田、灌溉渠系等基础设施和部分企业受到严重损害。据灾后评估,与四川相连就近的陇南市文县、康县、武都区、成县以及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迭部县等地,又是甘肃省的地震重灾区,灾情极其严重。据灾后初步评估,6 县区总人口为 137 万人,其中因地震受灾的人口就高达 124185 万人,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5185 亿元”(a。其次,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对于民族地区来说,人民收人增长受到影响,加上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竞争力相对较弱,难以抵御风险。

8、民族宗教问题的影响从国际形势来看,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思想霸权、文化霸权和话语霸权,加紧了对我们的渗透,鼓动国内的分裂势力进行“民族自决”、 “民族分离”等分裂和瓦解社会主义国家的行为。从国内来看,民族宗教问题产生的原因,除了历史上的各种原因之外,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也是重要原因。东西差距进一步扩大,使本来就因经济条件落后而存在的民族间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差别进一步加大,加上经济政治领域出现的一些消极现象,许多人产生了信仰、信念和信任危机。贫富差距扩大的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的调整,导致了利益结构的多元化。利益多元化引起的竞争,拉开人们收人分配的差距。出现了

9、贫富差距问题,且这种差距有进一扩大的趋势。 ”2007 年,东乡族农民人均纯收人仅为 1209 元,比全州农民人均纯收人少 386 元,低于国家扶贫新标准 1067 元的农民达万人,占 70%,是典型的扶贫人群。2007 年,东乡县人均生产总值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 20%、全国平均水平的 10%,人均财政收人是全省平均水平的%、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全国民族自治县中排在末位”川。社会利益之间的这种分配不均,引起和强化了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影响了社会稳定。3 保持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对策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发展特色农业。一是加快畜牧业发展。加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农

10、业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附加值。二是大力发展草业。 ”甘肃省民族地区拥有亿亩天然草场,有丰富的畜种资源。2003 年全省仅人工种草留床面积达 1540 万亩”(s)。发挥区域优势,构建特色工业。对于民族地区一些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在本地区工业经济中占相当份量的产业,如临夏州的皮毛加工、运销,阿克塞县的饲草加工,甘南州的系列藏药生产等,应当重点巩固、培育、发展,使其成为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同时,甘肃民族地区传统畜牧业较为发达,但目前仍停留在草场放牧、饲草天然生长、肉食品分散经营阶段,应借鉴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发展的经验,以饲草人工种植、肉食品集中加工经营等方式,组建牛羊肉加工、皮毛加工

11、、地毯加工等产业集团,促使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初级加工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技术含量的发展。发展特色旅游业。甘肃民族地区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再加上历史悠久,受现代社会影响较小,孕育了极其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满足现代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党的领导是民族团结的保障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的教育,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前提。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人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学习与教育,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的理念。同时,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漫长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应进行党的宗教

12、理论和宗教政策教育,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努力维护我省宗教和谐的良好局面。公务员之家加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首先,要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注重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办学条件,确保教育经费投人到位,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素质。其次,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各民族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要重点解决文化设施建设间题,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变为发展文化和经济的优势。第三,要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根据农、牧区医疗卫生资源需求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制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各类型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职能和布局。对边远卫生院应在经费、医疗技术、设备、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增强服务功能。培养一些长久型、实用型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还要积极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认真做好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具体操作中要坚持自愿原则,动员引导农、牧民积极筹资,对农、牧民大病救治自付部分费用超过一定数额的,要通过医疗救助制度进行补偿,解决农、牧民因患大病出现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