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师范大学(学院)历史学专业全体教师花名册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440502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忻州师范大学(学院)历史学专业全体教师花名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忻州师范大学(学院)历史学专业全体教师花名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忻州师范大学(学院)历史学专业全体教师花名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忻州师范大学(学院)历史学专业全体教师花名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忻州师范大学(学院)历史学专业全体教师花名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忻州师范大学(学院)历史学专业全体教师花名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忻州师范大学(学院)历史学专业全体教师花名册(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忻州师范学院政治历史系忻州师范学院政治历史系历史学本科专业教学工作评估历史学本科专业教学工作评估自评报告自评报告二 00 八年一月十日目目 录录历史学专业自评报告1附表 1: 50附表 2:专业全体教师花名册51- 1 -历史学本科专业自评报告政治历史系按照忻州师范学院专业建设质量评估办法 (院政字200644 号)文件精神,对历史学专业本科教学进行了自评,现将自评结果汇报如下:一、历史学专业概况一、历史学专业概况政治历史系历史学专业于 2001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已招收历史学专业本科学生七届,其中,2001 级历史本科 2 班 59 人,本科 8 班 59 人,2002 级本科 4 班 6

2、9 人,2003 级本科 6 班 63 人,2004 级本科 9 班 54 人,2005 级本科 76 人,0601 班 78 人,0701 班 66 人,共计 523 人。 “中国近现代史”为学院重点建设学科,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为学院精品课程。 1 1、历史专业师资情况、历史专业师资情况历史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20 人,其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如下:职称结构:其中教授 4 人,副教授 6 人,讲师 8 人,助教 2 人,分别占专业教师总人数的 20%,30%,40%,10%;年龄结构:最大的 58 岁,最小的 28 岁。其中 55 岁以上 1 人,占全体教师总数的 5%;

3、4654 岁 2 人,占全体教师总数的 10%;3645 岁 11 人,占全体教师总数的 55%;35 岁以下 6 人,占全体教师总数的 30%。学历结构:专业教师中博士 2 人,在读博士 1 人,硕士 8 人,在读硕士 2 人,四项合计占我系教师总数的 65%。学缘结构(最后学历):教师分别毕业于华东师大、首都师大、南京大学、西北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大、河南大学、福建师大等院校。总的来看,历史学专业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这既是我系最重要的资源和宝贵财富,也是我系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2 2、专业定位和办专业思路、专业定位和办专业思路(1) 专业

4、定位我系历史学专业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历史文化素养,掌握中学教学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及其它史学工作和文化事业工作等,适应地方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建设人才。服务面向定位是:面向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面向地方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2) 办专业思路- 2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我院办学指导思想,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切入点,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线,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学质量监控的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条件的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地方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5、具体概括为:注重基础性。基础性不仅指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包括基本学习方法,基本科研技能,以适应现代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为今后学习和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我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历史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 554 学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 449 学时,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 576 学时。三个专业的基础课学时占各专业总课时的 20%以上,学分在各专业的总学分中也均占到 20%左右的比例。这样的设计注重了基础性,这也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加强实践性。实践性在我系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三个专业中,历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均为 42 周,共记 3

6、0 学分;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时间为 30 周,记 19 学分。这种设计比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比重明显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执业能力。突出师范性。学院的性质决定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又决定办学的主要要特点。我系的专业主体是师范类,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规划和设计中,加大教育类课程的比重符合师范类专业的特点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我系在教育类课程设置中,不仅设有必修课,而且增设了四门选修课。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时数均为 266 学时,在师范类专业总学时中所占比重超过了 10%。另外,在实践教学板块中,还开设中小学教育教学系列讲座和

7、中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师范性特色更加彰显。倡导创新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系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想是否科学,最终的要通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来体现和检验。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仅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向学生传授,不仅仅要求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去摸索,还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想上得以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模块设计上就注意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有机结合,学科类、基础类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的有机结合;在学时安排上,科学合理地压缩课堂教学时数,尽可能- 3 -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创新

8、环境。发展综合性。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想中,我们力争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全球化带来的对新型人才观的需求作为改革思路。根据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要纵向缩短、横向拓宽和知识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注意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改变原有的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以保证知识系统处于最佳优化状态,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创造性的运用。3 3、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目标和规格依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结合我系实际,我们将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为: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历史文化素养,掌握

9、中学教师基本技能,愿意到基层献身党和人民基础教育事业的合格教师,以及从事其他史学工作、教育工作、文化事业工作等,适应地方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建设人才。培养规格: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般知识;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历史学教学基本理论,从事历史学教学和教学研究;5、了解国内外史学发展及历史学教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

10、、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审美修养。4 4、特色与优势、特色与优势历史学专业是我系设置较早的专业之一。现有专任教师 20 人,全体教师爱岗敬业,锐意改革,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本专业的办学特色与优势:(1) 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多,老中青三结合,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全体教师求真务实、爱岗敬业,整体素质较高。- 4 -(2)突出师范性、注重实践性的教学改革。在我系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上加大了教育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比重。(3)发挥团队优势,整合本专业教师力量,开展历史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显著。如,完成院级立项课题-改革与创新:历史教学的出路 ,将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在学科研究方

11、面注重地方文化、经济与社会研究。目前已出版山西乡村生活研究专著一部,发表论文 20 余篇, 五台山地区风俗研究一书也已基本撰写完毕。二、历史学专业建设情况二、历史学专业建设情况( (一一) ) 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政史系成立以来,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当作核心工作来抓,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并取得了显著成绩。1、根据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原则。近几年来,我们引进了三位硕士研究生;45 岁以下的 4 位教师先后通过高校教师在职研究生考试,并取得硕士学位,2007 年 1 人获得博士学位,另 1 人即将于 2008 年取得

12、博士学位。2、根据师资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需要,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专升本以后,系领导多次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多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及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参加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暨全国高校历史学系主任联席会议,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不断扩大我系影响;我们从全国高校聘请专家、教授共计 30 余人次来我系讲学、指导工作,加强了交流与联系,提升了我们的教学水平。3、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学基本功大赛,鼓励教师申请各类科研课题和参加教师梯队的评审。2007 年王涛老师获得我院第四届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目前,我系历史学专业有 2 名山西省中青年骨

13、干教师,1 名院级学科带头人,2 名院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 名院级骨干教师和 1 名教学新秀。(二)专业建设(二)专业建设1、修订和完善本科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注重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建设,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的目的是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科发展需要,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根据教育部 1998 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的要求,借鉴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结合我系的专业特点,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已进行四次修订,- 5 -修订后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更具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更富有时代特征。修订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既注重知识结构,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2、围绕专业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从 2001 年到现在,我系加大了资料室建设力度,每年投入 15000 元用于购买专业书籍、订购报刊杂志。资料室现有本专业图书四千余册。光盘百余张,期刊杂志26 种,其中外文书刊 2 种,总价值 10 多万元。阅读、下载中文期刊数据库及其他资源。我系资料室总面积近百平方米,从 2006 年开始全天向本系师生开放,从 2007年下半年开始向学生外借。资料室可同时容纳 40 余人的阅读,基本上满足了本专业师生教学、科研需要。

15、(三)课程建设(三)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我系始终把课程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近年来,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1)优化课程体系。我们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努力使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功底。围绕优化课程的总体目标,我们适当地压缩了专业必修课的教学时数,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的课时,贯彻通识教育,为学生的就业和考研服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到太原、晋中等地进行教学参观实习,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开拓视

16、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调查,为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获取第一手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地让学生登台锻炼,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成立各种课外活动小组,讨论和研究一些理论问题;积极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课外作业采用小论文的形式,使学生受到论文写作的训练。课程体系改革目前已初见成效,具体表现:一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已通过比较高的就业率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承认;考研率逐年提高,特别是 2007 年历史学专业考研有多人次获得所报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考研达线率达到 50%以上。二是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目前正积极准备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中国现当代史 、 毛泽东- 6 -思想概论等课程正准备下一步申报院级重点课程。(2)加强教材建设。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