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诗的价值和教学策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437765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儿童诗的价值和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儿童诗的价值和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儿童诗的价值和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儿童诗的价值和教学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儿童诗的价值和教学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儿童诗的价值和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儿童诗的价值和教学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如何在教学策略中实现儿童诗的价值刘克宁摘要:儿童文学作品常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内,而儿童诗作为儿童文学中的一枝独秀,在 小学语文教材(苏教版)110 册内均有涉及,由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儿童诗理论和实际的 关注。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以及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的研究,下文即将对小学语文教材 内的儿童诗价值以及如何在教学策略中实现儿童诗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对以后的儿 童诗教学中有着指导与借鉴作用。言谈中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关键字:儿童诗 价值 教学策略从 20 世纪五四时期开始到现在,中国儿童诗的发展近百年。这百年里,儿童诗艰难跋涉中 书写了自己的辉煌,但是儿童诗的发展也受到现代诗歌界的排斥,

2、甚至受到儿童文学界的 冷落,这一点是不容乐观的。但儿童诗的价值是实在存在的,其被选入小学教材对小学生 的思想和心灵的陶冶的实际价值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儿童诗教学时也应 重视儿童诗实际价值以及对儿童诗教学策略的精心安排,争取儿童诗实际价值得到最大的 实现。 一儿童诗的价值 1.初步了解儿童诗儿童诗的含义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 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儿童诗是诗歌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 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

3、运用的文学语言等,都必须符合 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儿童诗与诗歌一样,同样是最活泼、最具有亲和力的文学样式。它与各种文学艺术形 式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形成了文艺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说: “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 ”我国的张浮休也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都指出 了诗与画的密切关系。而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就更密切了,诗歌和音乐就像一对孪生的姐妹, 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西方文艺理论认为诗歌和音乐都属于声音艺术。音 乐是借助声音构成的,诗歌也要借助声音来吟诵或歌唱,而声音的延续即是时间的流动。 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每一篇都是

4、可以合乐歌唱的;墨子公益篇里 “弦诗三百,歌诗三百”的话也可以为证。 2.进一步了解儿童诗儿童诗的美学价值 儿童诗作为诗歌国度里的一朵奇葩,不仅具有想象美、形象美、语言美,从诗中还可 以体会到想象美、形象美、语言美。这一切都与儿童所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思维的形象 性的心理特点相吻合,因而儿童更容易亲近诗歌。儿童欣赏诗歌的方式是,首先从听觉上 亲近它的声音美,之后随着理解的深入而接受它的艺术美,即音乐美、绘画美、想象美、 形象美和语言美。下面着重解释儿童诗最重要的两个特性绘画美和音乐美。2.1 儿童诗的绘画美 画家用颜色、线条表现形体,诗人则用语言绘形绘色。诗中有悠远的时间,辽阔的空间;有静景的

5、描绘,动画的勾勒;有色彩的点染,线条的流动。那诗中的画面和意象,就构成了意境。而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绘画美,就是通过意境传达出来的。何谓意境?“意境是诗歌的重要美学特征。 意,就是情意,就是诗人在他所创造的画面中要表达的主观思想感情。 境就是诗人所创造的、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具体生活画面。所谓意境,可以说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物象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幅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 ” 苏教版第九册孙友田的儿童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就表现出了动感十足的绘画美:“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

6、本。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去吧,天空会撒开片片去锦,给你们送去明媚的早晨。去吧,大地会吹来阵阵微风,给你们留下愉快的黄昏。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祖国、青山、天空人格化,祖国打开绿色大门了,青山呼喊了,天空会撒开片片云锦了。 “敞开

7、”“说”“撒开”等一系列动词用得生动贴切。诗中表现自然风光,描绘出一幅幅富有动感的画面,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给人一种流动的美感。正是这种富有动感的画面,将诗歌的美感得以延伸。 苏教版秋天 ,展开了作者对无边秋色的描绘:“走在秋天, 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 走在秋天, 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秋风在田野里打滚, 秋风在小路上奔跑; 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 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 稻穗儿熟,蝉声儿消,成熟的向日葵在低头弯腰; 野菊花香了田间羊肠小路, 牛儿羊儿都长了肥膘。 苹果嚷着冷了, 要穿红袄; 葡萄嚷着冷了, 要披紫袍。 玉米举着

8、红缨乐了, 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高粱红着脸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 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 蓬蓬勃勃在田野里闪耀。 走在秋天, 头顶有明丽的阳光照耀; 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 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 诗人把对于秋天风光向往的感情,投入到对秋风秋果秋阳的描写之中。因为诗人对秋 光无限的眷恋,所以对秋天的描写美丽动人。在诗人看来,那令人赏心悦目的秋色,始终 隐藏在无边的收获世界里。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儿童诗是应该刻意创造意境的,并且应该以营造 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的。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只有把儿童真实的感受通过形象含蓄 地表现出来,而

9、不是抽象地呼喊,这样的儿童诗才会感动儿童。 2.2 儿童诗的音乐美 诗和音乐这一对孪生姐妹,她们以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 神世界。原始诗歌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和激发劳动热情的歌唱。因 此,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 因此,凡是诗歌,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朗朗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产生乐感,让人 感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当代诗人郭小川说:“诗是最有音乐性的艺术。 ”可见,音乐美是诗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就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 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

10、童,同时又可以使诗歌具有较强 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全诗回环整齐的美感。年龄越小的儿童,阅读儿童诗的韵脚则应 越整齐。 苏教版的儿童诗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是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地歌唱。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 这首诗长短交错,ang 韵,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将整首乐曲贯穿起来,不 就是一首充满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的歌吗! 这首甜美的小诗中描写的一切都是

11、轻轻的:云朵、风、柳条、小船等景象都是轻轻的, 划船是轻轻的,桨声是轻轻的,连同我唱的划船歌也是轻轻的。小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 轻快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叠声词“轻轻”的反复运用,形成了小诗独具一格的音乐美,给 人以轻柔如梦的美感,把孩子们引入了美妙绝伦的意境之中。 3.深入儿童诗对儿童的实际意义 儿童诗与其他体裁儿童文学的作品一样,均是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 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儿童诗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 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儿童诗人金波写到:“中国是一个诗 的国度。儿童诗是这个国度里的一朵奇葩。诗是天籁的声音,是大自

12、然赋予人类最美好的 礼物之一。 ” 他还曾在一篇短文中形容儿童诗“像一条宁静的小溪,滋润着小读者的心灵”。 是的,对于儿童来说,生理的成长固然是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还有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的 健康成长。学会诗意地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就会发现在我们赖以生活的 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东西,心会变得柔和起来,变得敏于感受幸福与苦 难,因而更有正义感,更富同情心这就是丰富的心灵世界,诗歌就是可以引领我们走 向这个世界的一门艺术形式。 二儿童诗的教学困境 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中国的儿童诗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原因有三:第一,他是儿 童 文学家里的失宠儿;第二,新诗家族里的流浪儿;第三

13、,华语地区中大陆对儿童诗的关注 程度最低。 ”源于此因,在教学中,儿童诗歌业余动了让我很难解决的“困境” 。 小学儿童诗的教学,无非就是短小的儿歌,移动的诗歌,趣味性十足的简单文章,几乎没 有完全意义上的儿童诗,这就成为了我们在教学中儿童诗教学的困境之一,无法接触,意 味着孩子对它的陌生,那又何谈理解呢。其次,就算是有儿童诗歌,在教材中大都也是作 为语文天地中的阅读性文章,不作为重点讲解课文,所以也不会被学生们重视,故而,这也就成为了我们在教学中儿童诗教学的又一困境。 为了能够摆脱儿童诗的困境,我觉得应该从小学老师做起,关注儿童诗,为儿童诗的发展 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使儿童诗的价值以及对儿童的

14、积极作用得到最大发挥。 三儿童诗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内儿童诗的大部分内容多是涉及自然如:第一册的北风和小鱼和大海 睡着了 ,第二册的雨点第三册的水乡歌第四册的雨后和蚕姑娘第七册 秋天第八册走,我们去植树第九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十册的春光 染绿我们双脚 ,根据上述的总结我们以下提出的教学策略比较侧重自然儿童诗的教学。 1.走进自然开启生活的绿色通道 大自然本身就是一首永远读不完、读不厌的诗。孩子的天性就是热爱大自然、热爱花草 树木、热爱鸟兽虫鱼。李白、王维等优秀的诗人又给大自然的景色赋予了纯真的生命,让 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富有了灵动的色彩,让所有的小生物都成了孩子们亲密的小伙伴。于 是孩

15、子们读诗便是沐浴自然、沐浴阳光。再用他们手中的笔,谱写孩子们眼里、心里的大 自然,这一份独特的体验是大自然馈赠予他们的最好的礼物!在写诗的过程中,孩子们以 儿童特有的眼光去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用自己纯洁的心灵去发现、感悟自然界的美、生 活中的美,通过他们的想象、他们的语言将这样的美表现出来。可以说这是一个互动互感 的过程,他们在将生活之美传达给你的时候,他们自己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幼小的灵 魂也在经历着升华。 著名儿童小作家陈慧菁写的春:“春姑娘来了,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她叩响大 地母亲的门,小草含笑相迎;她抱住树枝轻轻地摇啊摇,花苞竟相开放。 ”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虽然春天早已被诗人吟

16、咏了无数次,但它读来依然清新活泼、 情趣盎然。小诗并没有追求怪诞奇异的意境,只是让一颗童心自由地舒展。在学生的笔下, 大自然是那样的和谐、美好!假如没有对春天的那一份关注、那一份热切的盼望,又怎能 有如此的观察和活跃的想象,写出如此形神兼备的诗句。 请不要怀疑孩子们的写诗能力,不要以成人的、老学究的眼光去看孩子们的诗,不要以为 作文写不好的孩子一定不会写出好诗,请给孩子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赞赏,要承认“初 级阶段”的存在,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里尽情地抒发、张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属于他们自 己的那一片天空。 其实好多事情都是我们人为地将之“神”化了,一旦变成“神” ,就与我们拉远了距离, 似乎高不可攀了。比如说电脑,曾经许多人一提到它就感到很神秘、高深莫测,就想到一 大堆的命令、复杂的输入法等等,于是就望而却步了,其实非专业人士根本无须掌握那么 多,照样可以享受电脑带来的快乐。写诗也是这样,并不是指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诗人, 咱们中国也不需要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