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线开挖方案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412238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管线开挖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综合管线开挖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综合管线开挖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综合管线开挖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综合管线开挖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管线开挖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管线开挖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瑞安滨海新区莘塍街道镇府路瑞安滨海新区莘塍街道镇府路改建工程改建工程非非 机机 动动 车车 道道 内内 管管 线线 保保 护护 方方 案案单位名称: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日 期 : 2第一节 编制说明一、本施工方案是根据提供的设计图纸和现场考察结果,根据现行国家规范、标准,结合我公司多年来的施工经验,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要求,经多次研究论证和方案比较,提出了我方将如何组织施工的框架构想。二、本方案主要从“处理原则、目的” 、 “处理方案” “平面布置及交通规划”、 “意外处理” 、等几大方面提出构想,宗旨是能为业主更好地服务。三、目前,我公司已作好了相应的技术、资源准

2、备,即可开赴施工现场,立刻展开施工。第二节 编制原则一、严格遵循工程文件规定的内容和设计文件的要求,严格执行技术规范。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项目经理部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以我公司历年来在道路、排水工程施工中处理综合管线的经验作为基点,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的履行合同。三、严格执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正确选择施工方案,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四、遵循把安全、质量放在首位的原则。五、坚持优化技术方案和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则,在施工中发扬创新精神,以科技为先导,完成重点、难点项目的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积极寻求全方位的合理化建议,不

3、断对技术方案进行完善。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执行 ISO-9001-2000 质量管理标准和程序。七、采用项目法组织施工,推行标准化管理工程,做到安全、优质、文明、高效。第三节 编制依据一、与本工程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和相应的法规等。二、施工现场条件和施工环境。三、本公司的综合实力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3第四节 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瑞安滨海新区莘塍街道镇府路改建工程建设单位:瑞安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建设地点:瑞安滨海新区莘塍街道镇府路设计单位: 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类型: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质量标准:合格。施工范围:道路改建、桥梁维修加固、排水改建工程。工期:

4、210 日历天二、工程规模本工程共包括镇府路、莘阳大道、环镇路三条路的改建工程,道路主体结构不变,原人行道 2.5 米变更为非机动车道,具体如下:1)、镇府路,西起莘阳大道,东至市场路,全长 1342.592m,道路宽度采用 0-2m 人行道+2.5m 非机动车道+1m 树池+17m 车行道+1m 树池+2.5m 非机动车道+0-2m 人行道=25-28m。2)、 莘阳大道,全长 127.542m,道路宽度采用 4.5m 人行道+29m 车行道+7.5m 人行道=41m。3)、 环镇路,全长 66.6m,道路宽度采用 3m 人行道+10m 车行道+3m 人行道=16m。4)、 强镇桥,桥梁全长

5、 25m,跨径为 3*8m 简支梁桥,横断面为 4.7m 人行道+17m 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4.7m 人行道=26.4m。 5)、众安桥,桥梁全长 13.8m,单跨 13m,横断面为 4.7m 人行道+17m 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4.7m 人行道=26.4m。第五节 处理原则针对以上情况,结合业主协调会议指令特制订以下处理原则:一、非机动车道开挖处理前由业主组织进行施工调查,摸清地上、地下各种管线走向及所属单位,登记在册。4二、确定地面以上需要迁移和需要原地保护的管线的数量、性质等。需要迁移的,根据管理权限,相关部门和管线职能部门签订迁移协议,尽早迁移。三、对需要施工保护的管线制定保护方

6、案,报管线职能部门或业主批准后实施。四、施工前由业主单位与有关管线部门联系,掌握各种管线的位置、走向,开挖深度、操作要领;并由有关管线部门在施工过程派专人监管、指挥我公司劳务人员施工。第六节 开挖方案一、开挖前准备1、结合施工现场、处理原则,开挖方案,对即将开挖的地下管线明确开挖后处理方案,以及所到达的目标。2、对开挖后预期目标请相关管线单位进行可行性论证,以避免开挖后无法实现或接近目标;造成资源浪费、延长工期。二、.探沟开挖1、在通过管线部门现场指派人员指定地下管线位置后一般是开挖探沟。确定的管线位置施工区域内不得堆放各种物资、设备,各种车辆机械不得驶入本区域。探沟开挖必须使用人工。成立探沟

7、开挖及管线保护施工队,专门负责探沟开挖工作。5 人为一组,设组长一名,组长负责本组人员的安全及文明施工,同时,负责检查组员所挖电缆是否被破坏,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相关单位的现场管理、负责人员。开挖时必须小心,用铁锨轻轻挖掘,不得用镐。发现土质发生变化时应改用木钎将覆盖物清除干净,以保证不损坏地下管线。 2、采用开挖探沟的方式,首先沿施工现场周边(距边线 1-2 米)开挖四条探沟,再根据业主提供的地下管线方位及周边开挖的探沟所露管线,垂直其管线每隔 20 米挖一条长度 2 米左右探沟。探沟的宽度为 0.4 米,总体深度不小于0.5 米, (如发现地下管线时需扩大范围) ,开挖时重点放在电缆井、过路保

8、护管、过路盖板、用电设施、监控设施附近。在整个施工区内及管线开挖范围内呈“之”字形进行,探沟范围应超出施工边界外 1 米。53、在开挖过程中,发现地下管线要及时报告相关单位的现场管理、负责人员(必要时报监理及业主) ,在现场相关单位的现场管理、负责人员的监管和指挥下轻轻扩宽范围,探明管线的种类、规格、根数、走向和深度并作记录。同时要采取清理周边大块石渣土块,用细土拖住管线底部(不得使其悬空) ,上用木板封盖,插上彩旗作标记,专人负责监护等重点防护措施。将路面路肩及红线范围内所发现的地下管线全部清理暴露出地面,不留死角,探明管线路径、埋深。现场施工人员需认真检查,不能漏挖、错挖。在挖出的电缆旁立

9、警示牌,并用砖、砂等暂时覆盖保护并及时汇报相关单位的现场管理、负责人员进行确认,确定进行保护或迁移。作业班组实行交接班制度,班长负责记录当班的工作部位、工作内容、电缆状况,下班对上班的电缆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施工段与施工操作人员相统一,以便一旦因违规操作造成电缆损坏等事故追查当事人的责任。4、探沟开挖完毕后将所挖出的管线的种类、规格、走向及深度等绘出管线埋设分布图,上报监理和业主,并及时请相关部门进行确认验收,以便实施保护方案。需要迁移的按使用单位要求进行迁移、保护。三、非机动车道基础开挖1、非机动车道基础开挖采用小型开挖,作业前进行技术交底,避免野蛮施工。2、需要保护、加固处理的管线必须全部挖

10、出曝露,不得遗漏;需要改线、废除的管线视情况全部或部分挖出。3、沟槽宽度及深度要满足线缆保护的需要。4、挖出曝露的线缆不得悬空,沟槽内清洁,无杂物、块石等。5、加强现场值班管理力度,做到防偷盗、防破坏。第七节、管线保护方法本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地下管线处理分为两种情况:保护、改线。一、对不影响施工的硬质管线需进行保护。首先区分其性质,向管线单位6审定允许沉降值,同时开挖样洞,查明管线与结构的相对位置,直观了解管线走向和标高,对离结构距离较小的硬管,开挖管顶土方使之暴露,插入钢筋标出位置。在开挖施工时,进行跟踪监测,使管线的位移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受控管线具体保护方式按专项方案进行施工。二、对于开挖出

11、通信电缆和高压电缆,我公司将采用如下方法进行保护:在管沟槽顶部架立槽钢,电缆下方垫木板,用绳将电缆悬挂保护,做法见图1。当电线杆与基槽较近时,则通过钢管支撑或拉绳加固电线杆,做法见图 2。并施工中应派专人看护,防止被盗、误损、大型机械设备刮碰架空线等损线行为。图12-1 原有管线保护示意图管线警示牌槽钢原有电缆(水管)木板(槽钢)图 1 原有管线保护示意图钢管支撑钢丝绳电线杆护墩图12-2 电线杆保护示意图7图 2 电线杆保护示意图三、对其他管线等,我公司将根据管线具体情况采取包裹、悬吊或顶托的方法进行支撑保护。所有管线位置,都将设立管线保护警示标牌,确保管线不被破坏。第八节 管线事故的处理电

12、缆、光缆挖断及通讯线路故障等事故的处理:一、加强劳务人员教育,使作业人员掌握操作规程,清楚损坏管线后对管线所属单位及给操作者带来的严重后果。二、严格开挖成果验收程序,当探沟开挖一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或 5 米,或 3 米) ,由区域相关单位的现场管理、负责人员组织验收,记录清楚开挖区域、作业人员、管线状态(是否破损及老化程度、颜色等) ,同时操作者、区域当班施工员、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三、由项目部主管施工员、电工和安全工程师组成管线应急抢修组,一旦发生电缆、光缆挖断,通讯线路故障等事故,项目部区域当班施工员在 5 分钟之内电话通知给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管线所属单位。组织人员管线所属单位专业工程师的要求进行抢修恢复,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抢修组成员应保持通讯畅通。四、管线修复完毕后,项目部组织人员及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对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或批评教育。五、与各管线所属单位等协调,配备足够的电缆等相关配件,确保紧急情况时的物资供应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