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控制外汇储备增长政策分析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410508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控制外汇储备增长政策分析论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控制外汇储备增长政策分析论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控制外汇储备增长政策分析论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控制外汇储备增长政策分析论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控制外汇储备增长政策分析论文 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控制外汇储备增长政策分析论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控制外汇储备增长政策分析论文 (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控制外汇储备增长政策分析论文我国控制外汇储备增长政策分析论文 一、 “走出去”战略和“藏汇于民”政策的理论分析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征。2002 年以来,双顺差的规模日益加大。这是导致外汇储备近年来急剧上升的重要原因。货币当局提出的上述政策措施的思路,主要是从放松资本管制的角度出发,基本围绕增加国内经济主体的外汇持有量和对外投资进行的。从国际收支平衡表角度分析,其核心就是围绕如何增加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这一目标,寄希望通过这一政策手段降低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额,进而缓解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我们可以用以下模型(Grauwe,1996)来分析上述

2、政策的原理:2NFt-NFt-1=CAt(1)其中,NFt 和 NFt-1 是一国 t 期和 t-1 期的净外汇资产头寸;CAt 是一国在 t 期的经常账户的余额。(1)式表示 t期的经常账户的变化将引致一国国际投资头寸(InternationalInvestmentPosition)的变化。现在我们将 NF 分解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货币当局的净外汇资产头寸 NFOt;另一个是国内居民和企业的净外汇资产头寸 NFPt。NFt=NFOt+NFPt(2)NFOt-NFOt-1=CAt-(NFPt-NFPt-1)(3)公式(3)的含义是一国经常账户顺差导致的国际投资头寸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私人部

3、门持有的国际投资头寸增加额;另一部分为货币当局持有的国际储备增加额。我们可以从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两个层面来分析。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的外汇储备增加额(即NFOt-NFOt-1)实际上由右边的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共同决定。假定经常账户顺差,即第一项为正,并且国内经济主体增加以外汇形式来保有其财富,即第二项 NFPt-NFPt-1 也为正,即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逆差,无疑将大大缓解货币当局收购外汇的压力和本币升值的压力;反之,如果国内经济主体减持外汇资产,也就是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顺差,那么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货币当局就不得不增加其外汇储备。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无需干预本币汇率,这

4、意味着其持有的国际投资头寸,即 NFOt-NFOt-1 项的变化额可以为零,这同时也意味着外汇储备的变化额为零。那么(3)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CAt=(NFPt-NFPt-1)(4)(4)式表明,一国实现的经常账户顺差必须由国内经济主体增加持有的外汇资产来实现。从资本与金融账户的角度分析,就意味着该账户必须出现逆差。如果经常账户顺差越大,本币汇率升值的幅度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就意味着本国经济主体必须持有行将贬值的外汇资产。为了减少资产的损失,国内经济主体必然减少对外贸易盈余。就人民币汇率变动及其预期而言,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汇率长期钉住美元,期间贬值压力一度比较明显。200

5、2 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显著增加,尽管 2005 年 7 月 21 日实施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且当日人民币汇率主动升值 2%,此后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小幅升值的状态,但其升值幅度远低于国内外的普遍预期。就国际收支状况而言,除个别年份外,1994 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双顺差状态。如果说经常账户的顺差是我国经济增长出口导向的结果,那么资本账户的长期顺差则表明国内经济主体在减持外汇资产。与此同时,自 2003 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的超高速增长也表明中央政府干预人民币汇率的巨大压力。上述理论分析可以明确:我国货币当局在政策上允许并放开国内经济主体对外汇的持有,至少是有可能减轻货币当局收购外汇

6、、降低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和波动幅度压力的。然而,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下面几个问题。第一,以上政策建议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也就是说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性?第二,上述政策是权宜之计还是在可预见未来的一种制度安排,即中国政府借此机会实现资本账户的自由化?第三,如果以上政策效果不显著,有何新的对策?二、 “走出去”战略和“藏汇于民”政策的可行性分析汪洋(2004)曾经论证:2001 年以来,在中国政府实行稳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前提下,由于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并进一步刺激了资本流入。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成功,套利资本则可以获得利差和汇差的双重收益;如果人民币汇率保持稳

7、定(不可能出现贬值情况),则仍然可以获得稳定的利差收益。3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刺激下,我国货币当局提出的“走出去”战略能否起作用呢?以下我们来具体分析。(一)我国“在外直接投资”账户近年来的变化情况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规则, “在外直接投资”账户的借方表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汇出的资本金以及母子公司资金往来的国内资金流出;贷方表示我国撤资和清算以及母子公司资金往来的外部资金流入。由表 1 得知,1997年到 2005 年,我国该账户的差额基本是借方余额(2003 年除外),表示对外投资的增加,总额超过 280 亿美元。从年度间的变化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在外直接投资以 2003 年为界大体分为两个

8、阶段:前一阶段以亚洲金融危机为发端,一直延续到我国通货紧缩结束为止,其数额在整体上是不断下降的;后一阶段呈现出不断扩大和回升的趋势,并且在 2005 年出现比较大的反弹。这一趋势能否持续,尚待进一步观察。摘要:为缓解国际储备增长过快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我国货币当局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和“藏汇于民”的政策。然而通过对该政策的可行性分析,笔者认为,当经济政策遭到国内几乎所有经济主体有意识的成功规避,其政策本身也值得反思。现阶段控制外汇储备增长的目标应该是增加外资进行套汇投机的成本和风险;可供选择的政策包括对进行结汇的资金予以冻结或者罚息,并对可能通过转移定价方式进行投机的渠道进行重点检查。关键

9、词:“走出去”战略;“藏汇于民”政策;人民币汇率;资本账户自由化2005 年 7 月,中国政府实施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此后人民币汇率处于小幅波动且逐渐升值的过程中;尽管面临汇率升值压力,2005 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尤其是对美贸易顺差)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外贸顺差超过 1300 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长超过 2000 亿美元。由此产生的外贸争端和外界迫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也日渐显著。不仅如此,2005 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的外汇储备增加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执行,如导致国内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泛滥、中央银行被迫大规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等等。这一切都迫使我国货币当局不得不寻求破解之道。吴晓灵(2006)提出了三条对策:一是调整“宽进严出”的外汇政策取向;二是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三是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112006 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连续下发通知,进一步放宽对国内经济主体持有外币的限制以及放松对境外投资的外汇管理,取消境外投资购汇额度的限制。2006 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个人外汇管理办法 ,进一步放松个人外汇管理的限制。我国政府采取的上述政策措施及其导向能否缓解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如何化解目前的政策困局?本文重点探讨这一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