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当前形势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406543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互联网当前形势 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互联网当前形势 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互联网当前形势 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互联网当前形势 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互联网当前形势 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互联网当前形势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互联网当前形势 (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互联网当前形势浅析互联网当前形势 “泡沫大本营”镇定从容5 月 4 日,当我到达美国时,Nasdaq 高科技股的反复震荡,正使国内网络界陷入全面的恐慌之中,国内“泡沫论者”风涌云起,媒体也似乎潘然而悟,马上反击一戈, “炮轰”互联网,大力渲染“互联网恐怖主义”,基本上篇篇表达的都是“网站死亡、倒闭”、 “泡沫破灭”的恐怖气氛。而仅仅一个月之前,这些媒体还在为互联网煽风点火,极力鼓吹。如今转向之快,实在令人惊诧。 “泡沫论”、 “投机论”、 “烧钱论”、 “骗钱论”、 “务虚论”、 “骗局论”、 “陷阱论”等等纷纷出台。而且许多网站也开始收紧腰包,从业者本身也开始发表一些自短志气的话。一些投

2、资者也俨然以权威的姿态发表全然不同的投资新理念,认为纯互联网公司已经穷途末路。先前在互联网热潮中的失意者们和反对者们更是格外幸灾乐祸。而当我踏上“泡沫”的大本营美国时,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对待股市下跌的形态居然如此平和。首先,媒体上的反泡沫者并没有剧增,而多是冷静、理性、从容的语气分析产业的走向。在美国认为互联网是泡沫的人 5、6 年前就有,而今 Nasdaq 股市大调整,互联网泡沫论者并没有象中国一样剧增。其次,美国的投资界并没有因此全面退却,他们认为目前的调整是合理的,但由于市场形势,他们的确暂时放缓了投资力度。但是只要市场阶段性调整完毕,大量积聚的资金还是会流向互联网,因为除了互联网,没有

3、任何领域可以容纳如此众多的资金,也不可能有其他领域会比互联网更有潜力和活力。第三,最让我欣慰的是,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的兴趣并没有因此下降。相反,美国市场的调整使他们更看好新兴的中国市场。这一次,互联网实验室在国外不但达成了多项投资意向,而且达成了多项合资意向,大大超出意料之外。反观国内人人自畏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反差。因此,实际上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的最重要差距,与其说是基础设施或产业成熟度的差距,不如说是中国互联网投资者投资理念的巨大差距。这才是中国互联网真正的危险所在,也是自己美国之行的最大收获。资本是产业的双刃剑显然,本次 Nasdaq 的调整对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会产生极大影响。但是,这次调

4、整与其说是产业层面的调整,不如说是资本市场的调整;与其说是互联网企业的一次淘汰,不如说是资本市场的一次洗礼;与其说是考验互联网的从业者,不如说是考验互联网领域的投资者。因为这次调整并不是产业方向出现重大问题,也不是各互联网企业经营出现重大滑坡,更不是因为众多互联网用户突然抛弃了网络。用户“落网”的速度并没有放缓,互联网企业的“利好”消息也没有减少,产业规模的增长依然强劲。但是,巨大而持久的调整都不可避免地发生。因为,资本市场已经到了不能承受之重。因此,这次调整的本质就是:互联网让平庸的投资者走开。无可置疑的是,美国互联网经济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其根本因素不是技术本身,而在于庞大的资本,通过新

5、的投资理念和新的市场机制,带动并刺激整个经济。单是 1999 年,全美 70%以上的风险投资涌入互联网,总额达到 300 多亿美元;1999 年 IPO 的 307 家互联网企业融资逾 2000 亿美元;所有互联网上市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达到 1。3 万亿美元。从初期的风险投资,到 IPO 市场,再到最后的股市,正是不同阶段庞大的资本推动,才促成了美国互联网的奇迹。但是,成也资本,败也资本。资本的狂热对产业是一把双刃剑。以巨额资本作为燃料的互联网产业同时也因此埋下隐患:在狂热的追捧下,平庸的投资者与优秀的投资者混合在一起, ”愚笨”的资金与“聪明”的资金收获同样的回报。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这显然

6、是不合理,也不正常的。人人都是风险投资家?过去,风险投资属于屈指可数的精英。这个小小的“俱乐部”成员,凭着老狐狸一般的嗅觉,专门在高风险领域,寻找最有前景的企业“幼苗”,以获取巨额回报。但是互联网来了,这次大潮彻底改变了风险投资做的界线,似乎人人都想成为风险投资家。据统计,单是 1998 年,就有 25 万个人投资者将 20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投向了 3 万多家创业公司。到现在,幸福 1000 家大企业中有 20%以上设立了风险投资,而在两年前,这个比例不足 1%。象 Intel、Cisco 等企业甚至将风险投资当作公司研发的代替方式。众多企业、机构和个人涌入风险投资阵营,极大地满足了创业公

7、司的资金需求,直接推动了互联网全球性的创业大潮。但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风险投资的专业性:风险投资不仅仅是一笔前钱,更重要的是一系列专业的服务;超一流的智慧、经验与技巧将未来的成功者与失败者区分开来;懂得如何提炼其有前瞻性的创新的商业模式;帮助创业者雇佣一流的管理团体;帮助创业企业与一流的大企业建立合作联盟;帮助企业融到新一轮规模更大、更据战略价值的资金显然,风险投资的全民化是以专业服务的丧失为代价的。使得风险投资越来越同通常的股市投资走向一致。而风险投资家与股民本是两类截然不同的物种,区分起来非常明显,股民的投资心理是典型的“迫涨杀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非常脆弱,一有风吹草动就撤退。而风险投资

8、则相反,专爱与风险为伍,具有超乎平常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忍耐期。“聪明”的风险投资是长脑子的资本,不以现前的利益所驱动,也不以短期的波动所动摇。能够获得这样的资本,是创业企业的大幸。而“愚笨”的风险投资有可能破坏企业,它们在热潮时来,泠潮时退,恰恰是企业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帮助,反而弃你而去。因此企业有优劣之分,资本同样有优劣的巨大差异,好的资本可以助你飞扬,差的资本甚至可以把企业投死。互联网让平庸的投资者走开过去四、五年,互联网持续的狂热暂时掩盖了这些问题,各类风险投资都同时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但是市场是残酷的,泛性的,聪明的资本不会甘心于与“愚笨”的资本获取一样的回报。优秀的投资者

9、也不会一直与平庸的投资者混合在一起,因为真正的投资家不是热潮的追捧者,而是创造者。他们创造热潮,然后让平庸的投资者来追捧,在追捧中获利,获利后及时撤退,使市场形势逆转。这是资本市场永恒不变的游戏规则。对于互联网来说,2000 年的第一季度就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到 1999 年度,共有 409 家互联网公司上市,而其中300 家是在 1999 年一年中上的市,不可谓不疯狂。而一般来说,企业上市至少 6 个月后,投资者和创业者的股才能流通。因此到了 2000 年 3 月份,市场上积聚了大量可流通的股票,而且这些股要都已经涨过好多倍。因此,一些重要的投资机构都在这时开始分批撤离。当时的形势看起来一派

10、大好,平庸的投资者继续涌入,但高盛、美林等投资银行陆续发表悲观报告,引发市场波动。随后, “追涨杀跌”的效应迅速展开,市场出现恐慌,一场大调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而且引发的负循环肯定深入而持久,对产业界,投资界形成一场严酷的考验。因些,对投资者来说,这是一场潜水大赛。真正的风险投资抗风险能力强,他们的“气长”,可能安然度过这场考验,而平庸的投资者,由于“气短”,可能一命呜呼。因此,这是投资界的一次大淘汰和大清理:互联网要让平庸的投资者走开。这次调整的直结果就是,一是让平庸的投资者亏损破产。在肉体上摧毁投资能力,二是让平庸的投资者吃尽苦头,在心理上理解他们的投资能力,而优秀的投资者应该是择机而动,

11、重新唤起投资信心,引发新一轮的正循环。无论是产业市场还是资本市场,永远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永远是风险中蕴含收获,收获中潜伏风险,市场上的胜者必然是真正的优秀者。不论市场如何变幻,优秀的企业,优秀的投资者,永远是市场上的胜利者。新浪 COO 茅道林对资本市场有着深刻的见解,他有精辟的论断:“对资本市场来说,恐慌是暂时的,贪婪是永恒的”。因此,调整是暂时,泡沫还会起来的,投资者的人性使然。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调整,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者,与其叩问市场,不如问自己,自己是否优秀?!幸运还是不幸运当 5 月 6 日在哈佛肯尼迪学院发表演讲时,没想到听众居然挤满了各个角落,而且除了留学生,多数都是“老

12、外”。他们对中国互联网的热情并没有随着网络股的调整而下降。因为,他们明白,中国与美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一个是 2 亿人口拥有近 1 亿网民、接近成熟的市场,而一个是 12 多亿人口只有 1000 万网民的新兴市场,其发展程度和发展潜力有天壤之别。因此,美国市场的调整并不意味着中国市场也要同步调整;因此,当美国网络股全线下挫时,新浪的股票居然能够逆势大幅上升;因此当美国风险投资开始大幅收缩时,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并没有熄灭。充分显示出他们对市场和产业判断的冷静和成熟。当然,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刚刚热起来的中国互联网市场本不该比美国更恐慌。但是,目前看来,随着媒体过度的渲染和企业自杀性的退

13、却,中国互联网正在进入一种可怕的负循环之中。如处理不当,整个产业都有可能拖入危机之中。因为,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发展,美国的互联网已经发育成熟,这样优胜劣汰的调整,只会使产业更加健康发展。但是,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互联网来说,很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摧毁性的打击。其实,中国互联网说幸运也不幸运,说不幸运也幸运。因为试想一下,如果 Nasdaq 的这场调整如果早来半年,那么今天中国根本不必谈论互联网了。因为,那样的话,搜狐也好、网易也好、8848 也好,根本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状况,中国互联网的创业大潮根本不会起来,中国互联网公司也谈不上海外上市。但又试想一下,如果 Nasdaq 的调整能够晚上半年,那么那时

14、中国互联网的抗调整能力绝对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应该有一批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第二梯队的公司也应该成长壮大,产业有了足够的自主能力和信心。但是,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中国互联网在发展的关键时刻遭遇冷空气。使得未来命运不可预测。没有钱的泡沫中国互联网如此“崇美”的根本原因在于:首先,中国互联网缺乏自己独立的思想,缺乏一批具有独立分析、自主思考和深入理解的产业“头脑”。使得媒体刚刚热捧未完,就人云也云,全面转入大泼冷水,表现出缺乏应有的自主思考能力。而且,在企业层次、产业层次和国家层次,中国互联网也缺乏应有的策略。其次,中国互联网缺乏足够的资本。国外的风险投资被拒之门外,而国内的资本只具备“股民”的投

15、机,是典型的“追涨杀跌”意识。而真正的风险投资是“有脑子”的资本,恰恰是在企业最初期、风险最大时来扶助企业的发展壮大。互联网经济不是野草,不会自己生长起来,而要靠大量的资本推动起来。正是充足的“燃料”,促成了美国互联网经济的繁荣。而中国目前为止,真正投入互联网的投资不足 50亿人民币。事实上,目前中国不是“泡沫”多了,而是“泡沫”严重不足。中国要发展互联网经济,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具备全新的投资理念。目前中国只有风险投资的“小学生”,因为基本上还没有人操作过从投资到成功退出的一次完整过程,与身经百战的美国投资家无法相比。第三,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缺乏应有的理解深度和运作经验。目前市场进入低潮,就片面

16、收缩,停止发展。等市场形势好转再重新启动,必然付出沉重代价。再比如,投资界对互联网收入有了新的要求。许多互联网公司就片面追求各种收入。其实,同样数目的不同收入其价值截然不同。有些收入对资本市场来说,基本上没有多大的评估价值。因此如果盲目填充短期收入,使得未来公司的收入增长曲线变得十分平庸,反而使公司价值大为贬低。第四,中国社会对于互联网催生的“激励创新、崇尚冒险”的新机制缺乏应有的认识,使得整个社会对互联网产生曲解、误解和抵触,使得有关互联网的负面报道特别热门,四处转载报道,使新兴的互联网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发展氛围。中国互联网中国互联网要摆脱美国市场强大的“重力场”,可以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必须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必须拥有自己的“大脑”,必须向全社会倡导新机制带来的各种新变化,以获得各方面的支持。这样,刚刚进入发展初期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刚刚处于幼苗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才可能有光明的前景。我们欣慰的是,象数字论坛和互联网发展论坛这样具有思考深度的民间独立机构开始受到业界的关注。而以“中国互联网加速器”为理念的互联网实验室目前已经聚集 60 多名成员,每个月还在以十人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