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早期反通货膨胀制度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390580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战后早期反通货膨胀制度 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日本战后早期反通货膨胀制度 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日本战后早期反通货膨胀制度 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日本战后早期反通货膨胀制度 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日本战后早期反通货膨胀制度 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战后早期反通货膨胀制度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战后早期反通货膨胀制度 (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战后早期反通货膨胀制度日本战后早期反通货膨胀制度 摘要:日本政府在战后初期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中,先后经历了金融紧急措施阶段、赤字财政倾斜生产阶段、道奇路线阶段,最后在强有力的通货紧缩政策下被抑制下来。在整个通货膨胀过程中,日本政府坚持发展第一位的政策,对我国经济具有启迪意义。关键词:通货膨胀、金融紧急措施、赤字财政、倾斜生产、道奇路线一、日本战后经济危机概况二战后大部分参战国家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些都是典型的财政通货膨胀,而其背景则是作为战争的结果所发生的供应能力的极端缩小。战后日本的通货膨胀尤其严重,原因有:第一,长期战争积累了强大的购买力,而消费品的供应能力却因战争破坏下降了。假定以

2、 1935 年生产设备余额为 100,那么战后则为 140。第二,滥发的临时经费加剧了通货膨胀。第三,以转产为由的银行贷款增多和存款的减少。1945 年 8月到 1946 年 1 月银行共贷款 290 亿日元。存款却从 1945年 9 月的 370 亿日元以每月平均 10 亿日元减少。第四,银行券的大量发行。第五,存款挤兑;第六,物资被隐藏和生产上人为的开工不足;第七,大资本为避免资产被没收而减产或转产。战后日本通货膨胀的总体表现是物价的飞涨,黑市贸易盛行。如东京零售物价指数从 1945 年至 1949 年物价增长了 240 倍。表1:战前基准的东京零售物价指数:年份指数与上年比增加%年份指数

3、与上年比增加%19351945194619471948193719381939194119421951-关于如何制止通货膨胀,各界的说法不一。以石桥湛三为首的执政党和以大内兵卫教授为代表的学界认为通货紧缩会引起金融危机、生产萎缩,因此应继续将生产的复兴放在第一位,逐渐实现经济的稳定。而以涩泽敬三为首的在野党则认为制止通货膨胀的基本条件是生产至少恢复到战前的 60%以上,因此主张进行货币改革,一举抑制通货膨胀。最后日本政府利用了通货膨胀来对收入进行强行再分配压低工资,发放贷款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反通货膨胀大量借用了外力,他们甚至调动美国大兵乘着吉普车,迫使农民“出售”大米。二、金融紧急措施的实

4、施为了制止通货膨胀,日本政府于 1946 年 2 月制定了以金融紧急措施为主的克服经济危机的紧急对策 ,其主要内容有:5 亿以上的银行券在 3 月 2 日之前全部存入金融机关,过期作废;停止提取存款,户主每月限 300 日元,每个家庭成员限 100 日元;有定期收入者每月限支付500 日元,其余的冻结。确立了三月物价体系。HttP:/ 金融紧急措施和物价统制的实施,通货膨胀暂时得到了抑制。银行贷款从 1946 年 2 月的 417 亿日元减少到 3月的 339 亿日元,债券保有额由 175 亿日元减少到 30 亿日元,同时,银行券的发行额也从 618 亿日元降到 125 亿日元。通货的减少,物

5、价骤然下降,在此期间官定物价基本不变,黑市物价下降 10%,但好景不长。由于金融紧急措施只是回笼货币的一种手段,而对货币的发行没有任何约束,这为日本政府继续推行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金融紧急措施不仅没能彻底制止通货膨胀,反而使通货膨胀政策变得名正言顺了。三、赤字财政和“倾斜生产方式”为了摆脱危机,发展生产。石桥在 1946 年 7 月 26日的财政演说中指出:“绝非紧缩通货政策所能解决。国内有失业者和闲置设备时,最紧要的就是发动这些,使它恢复生产活动。为达目的,即使发生财政赤字,招来增发通货也没有关系。 ”这些措施有:一、对煤炭中心产业环节实行特殊促进政策;二是强行推进复兴金融政策;三是

6、实行产业合理化,积极提高劳动生产率;四是推进强有力的就业政策和尽可能失业体制;五是实行经济民主化。日本经济战后生产极其贫乏,甚至 1945、1946 年日本经济处于倒增长。赤字财政和重点生产实行后,日本的经济逐渐复苏。甚至在 1948 年达到了%的增长速度。表2:战前基数的生产指数:年份指数与上年比增加%年份指数与上年比增加%19351945194619471948-19371938193919411942-1951为了恢复经济,解决当时恢复生产的瓶颈中存在的煤炭和钢铁生产的不足的问题。1946 年 12 月 10 日众议院发布了关于增加煤炭生产的决议 ;12 月 28 日,内阁又出台了关于“

7、倾斜生产方式”的决定。 “倾斜生产”的主要措施:将煤炭和进口原油全部投入钢铁部门;将所生产的钢铁全部用于煤炭部门的煤矿设施改善;增产的煤炭再投入钢铁部门,如此往复,实现煤炭与钢铁的良性循环,最终带动整个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其具体内容:首先,在财政上,扩大财政支出,支持基础产业的发展。如日本政府在 1946 年的年度财政预算经过了 7 次追加,最终一般会计预算达到 1191 亿日元。除此之外,政府还向电力产业、煤炭产业提供价格差补贴和工资补贴。1948 年价格差补贴高达 GDP 的%,若包括非公开补贴则高达%。这无疑是在促进通货膨胀。其次,在金融政策上,实行生产资金优先贷款顺序的规则和金融公库制度

8、。1947 年 3 月制定的金融机关资金融通准则保证了贷款对象主要集中于大企业中钢铁、煤炭等基础产业。复金贷款一方面为积极地恢复生产,增加供给提供了资金;另一方面还弥补了企业因物价、工资上涨而引起的亏损。如 1948 年贷款额中,工矿业贷款占%,金属业为%,化学工业占%。但由于复兴金融公库债券全部由日本银行认购,因此支撑倾斜生产方式的复兴金融公库的融资活动成为诱发通货膨胀的根源。表3:复兴金融公库放贷余额行业类别放贷余额构成比行业类别放贷余额构成比矿业电力金属交通机械器具其它化学合计 1319100最后,价格政策上,对物价进行统制。此外,针对基本生产物资的消费者价格,还以标准年度的 65 倍为

9、限度设定了“安全带”价格。日本的倾斜生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47 年 12 月的煤产量超过了月计划,达 295 万吨。由于煤炭及钢铁产业的发展,日本的工业生产有了切实的恢复,19471948 年工矿业生产增长 50%,已经恢复到战前的 58%。粮食等主要物资的供求状况也有了一定改善。但随着货币的不断贬值,人们对纸币越来越失去信任,放弃了货币的存储,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此时,已不是通货增发引起物价上涨,而是物价上涨需要更多地发行货币,通货膨胀变得更加顽固。急剧发展的通货膨胀,一方面使工人等劳动群众的实际工资大大下降;另一方面使大企业实际上大大减轻了债务负担。这使已经陷入破产的垄断资本获得起死回

10、生的机会,他们利用廉价劳动力和数额巨大的贷款投入再生产,完成了“垄断资本起死回生的积累”。四、匆忙的“稳定政策”和道奇路线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和美国经济的恶化,美国政府迫切希望日本尽早实现经济独立。于是,美国政府和占领军当局断然站在前台,采取直接指令的形式公布了经济稳定九原则:实行平衡预算;改革税制;限制信贷稳定工资;扩大、加强价格统计;改善外贸管理方式;对出口工业地原料供应实行重点分配;增加国产原料和工业品地生产提高粮食征集工作效率。但“稳定政策”并没有得以真正实行,占领当局马上转入到推行道奇路线。约瑟夫道奇认为:“日本经济好像骑在竹马上一样,现在必须把马腿缩短。 ”因此必须实行经济的独立

11、和稳定。根据这一原则道奇抛出了道奇路线:、实行超平衡预算。、削减政府在财政方面的各种补贴费。、确定对美元的单一汇率。、建立“美援对等资金特别会计”,利用出售美国对日援助物资的对应资金作为重要产业设备投资资金、调整外汇供求资金。、停止复兴金融公库的一切新贷款,并从国家一般会计中偿还过去发行的复兴金融公库债。从 1949 年 13 月看,日本政府的财政支出减少1062 亿日元,日本银行券也减少 427 亿日元,4 月份以后通货进一步紧缩,年底一举制止了战后日本的通货膨胀,出现了财政黑字。物价逐渐也稳定下来,最为显著的是黑市物价迅速下降。1949 年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黑市物价分别下降 32%和 33

12、%,官定物价仅上升了 15%,远远低于上一年倍。道奇路线的各项对策,对稳定日本经济和健全财政制度乃至战后宏观经济管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一,初步制止了恶性的通货膨胀,为健全货币金融制度创造了条件。日本银行的货币发行额从战后到 1948 年一直在膨胀,但 1949 年内却减少了%。第二,实现了盈余结算为健全财政制度创造了基础。第三,采用单一汇率制,加入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杜绝了 DornBusch 和 Fischer 认为外汇投机猖獗会直接导致某一国的通货膨胀的可能。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在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实行这种紧缩政策使银根奇缺,企业经营资金加重,国内有效需求减少,滞货增加,从而生

13、产陷入停滞局面,引起所谓的“稳定恐慌”。据统计,1949 年下半年企业开工率只有 66%,日本工矿业生产从 1949 年 4 月以后大体上处于停滞状态。 东洋经济新报1950 年 1950 年 2 月 25 日报道:全国中小企业有 3/10 转业或倒闭。全国 90 万中小工厂转业、停业的就有 27 万家,实际倒闭 9 万家,截至 1950年 6 月,失业人数达 43 万。尽管如此,制止通货膨胀还是促进了企业合理化,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有了很大改善。综上所述,在战后的通货膨胀中,日本政府始终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在封闭式经济体制下,无论倾斜生产方式与金融公库等经济复兴措施无疑是可靠的,但随着国际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开放经济显然与通货膨胀是不相适宜的,因此铲除通货膨胀的源头就成了日本经济自立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日本才能抓住朝鲜战争的契机,为战后经济发展的腾飞创立了良好的制度条件。这一点我国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