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设想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388229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设想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设想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设想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设想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设想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设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设想(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设想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本文介绍了我院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队伍、教材建设等多个方面所进行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很多人觉得很简单,其实要真正要上好这门课程,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有很多难点的。例如学生层次不同;使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不同;内容多而杂;操作和上网很熟练,但其实一些实用操作基本不会。因此,我院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在多年该课程教学基础上,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队伍、教材建设等多方面进

2、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和探索,促进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1 教学内容 1.1 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内容作为基本教学内容 随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不断深入,计算机等级证书渐已成为社会各行业选择本行业实用性人才基本标准。我们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MS-Office 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内容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讲授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中要求的计算机知识。这些知识的确定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每年一次的教师毕业巡回检查,二是与毕业学生建立的长期联系,三是通过教师为企业开展计算机基本操作培训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 1.2 以就业岗位需要制定课程体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要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素质、计算

3、机应用能力的目标,就必须拥有一个科学的、符合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包括了学生毕业后适应实际工作必备的计算机知识。 我们设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计算机基础部分;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和 Internet 应用;计算机硬件基础;常用工具软件使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 目前我们在运行的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操作实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的模式。其中: “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部分、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和 Internet 应用、计算机硬件基础、常用工具软件使用。 “计算机操作实训”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实际的能力,

4、要求学生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所学知识的进行归纳及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使学生了解当前流行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掌握计算机各个组成部件的性能指标、工作原理及选购方法,掌握计算机的组装技术和维护技术,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故障诊断与故障排除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目前只对计算机专业开设。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我们的设想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操作实训”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的不同分别开设“程序设计基础” 、 “数据库基础” 、 “微机原理”等课程,同时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作为选修课向全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 2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

5、求和社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我们先后使用了多种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但这些教材和参考书很难满足我们的实际要求,因此我们正在编写一套计算机应用基础及配套实验书(非计算机专业用)的教材,力图体现我院多年教改的成果,并采用案例进行编写,使得能够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 目前我们已经编写了计算机操作实训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两本教材。这两本教材的编写特点是:案例驱动、紧贴实际、拿来即用。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MS-Office 模拟练习软件也是我们的辅助教学资料的一部分。该模拟软件包含了 25 套仿真试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由于该模拟软件有标准答案和详细的操作步骤,所以模拟软件的练习

6、是学生课外去完成的,教师只在开学初简单介绍该软件的使用。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实际案例驱动教学。精选实际学习、生活、工作中需要的计算机操作内容作为教学案例,使得学生能应对实际中的计算机应用问题。 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直观教学,做到图文声并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我们还准备利用网络平台来辅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在网上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从而让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已经做好的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级考试大纲、教案、学习指导、上机习题与指导、理论习题与答案、在线测试软件(利用我院为广东电信开发的职称考试系统)。此外,我们还准备实现网上学习论坛、网上互动操作、网上操作演

7、示等功能,为师生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 我们对教学各个细小的环节都精心设计,例如实验报告、实训报告就是针对课程精心设计的,非常细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对教学目标的把握。 最后,用我院开发的广东电信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职称考试)系统对学生进行考试,体会企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4 实践教学 4.1 课内实践教学 授课教师随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变化,并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以实际案例驱动教学。将对广东电信、东莞移动、佛山移动、湛江国税等企业所做的培训案例作为授课案例。 4.2 学生课外实践

8、活动 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包括: 每年一度举办“打字比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气氛; Office 创意设计比赛也在筹划中; 微机社成员将所学计算机知识为全院学生服务,如为同学购买、排障、维修计算机; 我院计算机机房的创建和整改也有学生的参与; 学院学生电脑托管机房完全由学生组建和管理。 5 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期末考试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学生不重视学习的过程,只在期末突击复习;有些学生由于平常没有好好学习,期末突击来不及,就有作弊搏一搏的心理。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对该门课程的考核做了改革,具体考核方式和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表现10% 作业和实验报告10% 平时实践20% 阶

9、段性考核20%(理论与实践各占一半) 终结性考核40%(理论与实践各占一半) 摘要:本文以进程管理为例讨论了游戏教学法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指出运用该教学方法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操作系统;游戏;进程管理 G642 “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等是该课程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学生普遍的反映之一就是该门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学习兴趣索然。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其中,游戏教学法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寓教于乐”的办法。 1 进程管理中的游戏教学 进程模型和并发机制是进程管理教学中的两个重要内容,本节给出笔者针对这

10、两个内容分别设计的两个集体游戏。 (1) 进程模型 进程是多道程序系统中用来描述执行实体的概念,进程在其生命周期里会处于不同的状态,进程模型正是用来描述进程的不同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转换关系的抽象模型。进程模型中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应该定义哪些状态,二是不同状态间的转换关系和条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进程模型,笔者设计了一个集体游戏如下: 游戏角色:由A、B 和 C 三个同学分别扮演分时系统中正在执行的进程,其中进程 B 运行过程中需要等待I/O 操作。另由一个同学 D 扮演操作系统(兼 CPU 的分派者)。此外再请一个同学在旁边计时,每个时间片结束的时候给一个信号提示。 游戏道具:一个 C

11、PU(可以拿任何东西代替,如一个大苹果)。 游戏规则:进程 A、B 和 C 在没有 CPU 在手的时候均不能进行任何动作(为直观起见,等待 I/O 以半蹲表示),得到 CPU 后可自由活动(内容可指定或请学生自行决定,如在黑板上画画、唱歌等等),一个时间片结束、运行结束或等待 I/O 操作的时候需要将 CPU 交回给 D。D 循环地按照 A、B、C 的顺序分派 CPU,前提是该进程没有结束且没有在等待其他事件。 请其他学生观看游戏的时候思考 2 个问题:每个同学有哪些不同的行为表现?他们是如何在这些不同的行为中转换的? 游戏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这 2 个问题,很自然地,学生会首先想到两种不同行为

12、,即是“有 CPU”和“没有 CPU”,且进程在它的生命周期中就在这两种行为之间相互转换,从而马上可以得到最简单的两状态模型(如图 1(a),同时可知 D 的工作就是将 CPU 分派给一个处于“未运行”状态的进程。这时,再请学生思考:A 时间片用完而 B 又在等待 I/O 时处于“未运行”的进程有 B 和 C,这时 D 该将 CPU 分派给 B 还是 C?很容易可以得到该问题的答案,从而提示学生其实这时候 B 和 C的状态还是有区别的,因而水到渠成地引出了经典的三状态模型(如图 1(b)。 (2) 信号量并发机制 信号量是重要的进程并发机制之一,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并能应用信号量,最好的办法是

13、让学生理解信号量的物理意义,“点名”游戏(图 2)正是为此而设计的: 游戏角色:“写者”负责设计问题,一次可以在纸上写一个问题并指定该问题的回答者(如“你认为谁是本班最可爱的人? 张三”);“读者”负责宣读问题,一次可以读出在纸上的一个问题以及指定的答题者(即被点名者);被点名者则务必回答问题。所有同学都是潜在的游戏参与者。 游戏道具:一支笔和一张用来在上面写问题的纸。两个信号量计数器(写在黑板上即可):一个是读信号量,初值为 2;另一个是写信号量,初值为 1。 游戏规则:读者/写者按以下步骤活动: (1) 对相应的读/写信号量进行 P 操作,即计数器减 1,如果减 1 后相应的计数器不为负数

14、(0)则转(2),否则等待。(2) 进行读/写。 (3) 对相应的读/写信号量进行 V 操作,即计数器加 1,如果加 1 后相应的计数器为非正数(0)则转(4),否则转(5)。 (4) 通知一个等待的同学转(2)。 (5) 结束。 请所有同学注意观察游戏中信号量计数器值的变化与读者/写者(在进行的或在等待的)数量的关系,从而可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认识到信号量的物理意义:信号量的计数器的值代表了某类资源的可用数(若该资源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则相应信号量初值应设为 1);P 操作相当于是申请一个单位的资源;V 操作者是相当于释放一个单位的资源;而计数器变成负值-N 时,则表示有 N 个进程在等待

15、该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举进一步的例子让学生体会从“资源”的角度去使用信号量解决更多更广泛的进程同步和互斥的问题。 2 游戏教学的注意事项 在游戏教学中,游戏是载体,教学是目的,为了取得最佳的效果,教师在使用游戏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游戏的设计要切题,不能为乐而乐,而应紧扣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去。这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 其次,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只有亲身参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因此,游戏应有趣且贴近学生生活,并给参与者主观能动和自我展示的空间,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也要多多鼓励,营造良好的气氛。最后,教师不能只作旁观者,应注意引导、启

16、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引申和总结。事实上,这也是教学互长的一个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适当使用游戏教学法,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各方面理论的问题来源、提出办法以及实现依据,使学生从“灌输式”教学中的被动方变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本文出自: 大学生论文网参考文献: 1 William Stallings.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M.5 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孟静. 操作系统教程题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宋子慧. 大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