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及糖尿病人的饮食指南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386045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及糖尿病人的饮食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糖尿病及糖尿病人的饮食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糖尿病及糖尿病人的饮食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糖尿病及糖尿病人的饮食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糖尿病及糖尿病人的饮食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及糖尿病人的饮食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及糖尿病人的饮食指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及糖尿病人的饮食指南一消除饮食误区 前 言 糖尿病饮食首先是健康饮食,以满足病人正常代谢需要为前提,所以并不是吃得越少 越好。有的病人害怕药物副反应而不愿服药,一味地靠少吃食物来控制血糖,这样,血糖 或许能在一定程度内有所控制,但营养跟不上代谢的需要,会引起消瘦、贫血、抵抗力下 降等,是不足取的。 有很多人会问:“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东西不好吃?”事实上,没有一样东西是绝对不 能吃的。哪怕是糖,只要合理计算,从主食中减去相应的饭量,照样可以吃。某些被人们 认为“好吃的”食物如老南瓜、柚子等,不但不降血糖,反而升血糖,吃多了血糖可升得 很高。所以糖尿病饮食不是质的问题,即并没有规定哪一类食物

2、不能吃,而是量的问题, 每日饮食的总量不能超过一定量(即生理需要量)某些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或脂肪的食 物,虽然是“不甜的” ,也不能多吃。在保证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食物可相互替换。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 21 世纪的流行病,是继心脑血管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疾病。在我国,随着 人民物质生活和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目前已达到三千万名左右, 其中,大约 95属于 2 型糖尿病。糖尿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绝不是不治之症,糖尿病 完全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因此当您得知自己或家人患有糖尿病时,没有必要过分紧张 和恐慌,积极学习糖尿病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各种疗法和自我护理的技

3、巧,严格执行 医生制定的综合治疗方案,就能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您照样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享 有健康人的寿命。现在就利用本手册所提供的知识,来帮助您战胜糖尿病吧! 正常的身体如何将食物转化成为能量 1)食物变成葡萄糖 食物经过胃和小肠的消化后,大部分转变成为葡萄糖,随后,葡萄糖在小肠内被吸收, 随血液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如心脏、大脑、肝脏和肌肉组织)。 2)葡萄糖进入细胞 身体内有一种被称为“胰腺”的器官能够制造和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经血流到达组 织的细胞外,与葡萄糖相会,细胞上有专门与胰岛素结合的接受器,称为“受体” 。胰岛素 好比是一把钥匙,而受体相当于门锁,当胰岛素把锁头打开后,

4、葡萄糖就能顺利地进入细 胞。 3)细胞将葡萄糖转化成能量 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由数百万个细胞组成的,细胞就像是身体的发动机,不断地利用葡 萄糖为“燃料” ,供给身体维持日常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糖尿病的发生经过 1)食物转化成为葡萄糖 食物经胃和小肠消化后转化成为葡萄糖,仍然经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各 组织和器官。 2)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内 由于以下原因,使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内 胰岛素不足 受体数量太少,不能容纳所有的葡萄糖进入细胞 胰岛素的量足够,但不能开启受体 3)细胞不能产生能量大多数的葡萄糖滞留在血液中,形成“高糖血症” ,由于没有足够的葡萄糖进入细胞, 细胞不能将其转化成能量。这些

5、过剩的葡萄糖经肾脏随尿液排出,因此,发生“糖尿病” 。 糖尿病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症状。美国把糖尿病称作“无声的杀手” ,指病人血糖升高时 没有任何身体不适,有时候血糖已经很高了,但病人还是“自我感觉良好” 。大多数病人是 因为诊治其它疾病时才偶然发现,或是到发生并发症时才知道患上了糖尿病。因此,建议 年龄超过 40 岁的人每年至少应当做一到两次血糖检查以排除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口渴和多尿 排尿次数和尿量增加,肾脏试图以此来排出血液中的葡萄糖,由于身体缺乏水分,病 人出现口干,需要大量补充水分,有时半夜会因极度口渴而起床喝水。因尿中含有葡萄糖, 尿液呈泡沫状,伴有甜酸气味。 容易饥饿,食量

6、大增 体内的葡萄糖不能转化成为能量,身体缺乏维持基本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因此病人常 常会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 体重减轻 大部分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组织细胞不能利用和储存能量,病人虽然饭量增加,体 重却下降。 疲乏 没有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常常无端地感到全身倦怠无力,精神不振。 其它症状 因血糖升高而产生皮肤瘙痒、视力下降等。 糖尿病的论断标准 有典型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随机血糖200 毫克分升(111 毫摩尔升) 空腹血糖126 毫克分升(7 毫摩尔升)或餐后 2 小时200 毫克分升(111 毫摩 尔升)。 1997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的新糖尿病论断标准糖尿病的分类1

7、 型糖尿病胰腺不能产生或只能产生极少量的胰岛素,必须终生依靠胰岛素治疗。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2 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使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机体对胰岛素抵抗,形成“高血糖”。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超过 95的糖尿病患者属于此类。妊娠糖尿病发生于孕妇。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如营养不良性糖尿病。ADA(美国糖尿病协会)血糖的控制目标良好 一般 不良空腹血糖 mZdl(mmolL)140(7.8)餐后血糖 mgdl(mmolL)180(10)糖化血红蛋白()8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的形成原因 目前的研究公认,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胰岛素抵抗和因胰岛素抵抗而继 发的胰岛 细胞功能衰

8、竭是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基础。科学家们发现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 糖尿病中;几乎占 90以上。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通常,我们把胰岛素降低血糖的能力称为“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抵抗就是指胰岛素 敏感性的下降。也就是说,身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敏感,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地发 挥降血糖的功能。 胰岛素抵抗可以是先天性的,与遗传有关,而后天因素如肥胖、缺少运动、吸烟、高 胆固醇、激素等也会引起胰岛素抵抗。 为什么会发生胰岛素抵抗? 如前所述,葡萄糖要进入细胞这道门户,需要胰岛素和受体的结合,需要用胰岛素这 把“钥匙”来打开受体这个“锁头” 。如果胰岛素和受体能够顺利地结合,就能打开门锁, 让葡萄糖进入细

9、胞,葡萄糖将被转化成为能量供身体利用,胰岛素因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 用。反之,如果胰岛素不能够和受体顺利结合,就会产生胰岛素抵抗现象。 据研究发现,造成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主要在于受体的数量减少或者是受体出现故障这 些环节上。受体数量太少,不能容纳所有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受体(锁头)故障,胰岛素打 不开门锁,葡萄糖就无法进入细胞。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的关系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由于遗传及后天因素,如肥胖、高龄以及 缺少运动等,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机体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使胰岛素降血糖的效能降 低,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胰腺中的 细胞就会“努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力争”使血 糖稳定在正

10、常的水平,因此,出现高胰岛素状态,高胰岛素血症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重胰 岛素抵抗,伴随着这种恶性循环,最终 细胞终于因疲惫衰竭而无法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此时正常的血糖水平再也无法保持,就会出现高血糖状态,首先出现餐后血糖升高,随后 空腹血糖增高,发生典型的糖尿病。 哪些人易患糖尿病? 如果以下的某种因素也发生在您身上,那么,您就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发生糖尿病 的机率将大大增加,一定要加以小心警惕。 糖尿病的并发症 早期糖尿病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但是若不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或者不 重视血糖的控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先后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以慢性并发症为主,表现全

11、身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发生病变。危害糖尿病 患者身体健康的不仅仅是因高血糖所导致的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而是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的更为严重的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脑中风和下肢血管阻塞性的病变),据统计, 糖尿病患者中,有 7080的人死于大血管病变导致的并发症。 大血管病变的表现 心血管病变: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脑血管病变:脑动脉硬化、中风 下肢(末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足坏疽(需要截肢) 微血管病变的表现 除了大血管病变,眼睛和肾脏的微血管也受到高血糖因素的影响,发生微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在: 眼睛:白内障、青光眼,其中以视网膜病变(表现为眼底出血)最常见,后果最严重,常 造成视力突然减

12、退或失明。 肾脏:糖化血红蛋白增多使肾脏小动脉受损,使大分子的蛋白质也漏出血管,出现蛋 白尿。久而久之,肾功能逐渐衰竭,形成糖尿病肾病,最终可能需要肾透析治疗。 大血管病变的原因 胰岛素抵抗是导致大血管并发症的“元凶” 。因为胰岛素抵抗贯穿于糖尿病发生和发展 的全过程。 在糖尿病发生的前期和糖尿病发生后的早期,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 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可以激活一系列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活动的因子, 如 PAIl(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1),还会促使机体释放多种对血管内皮造成损害的炎症 细胞因子,如 IL-6(白介素 6)、TNT(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因素都是动脉

13、粥样硬化的危险 因素。可见,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在糖尿病发生之前就已经启动了。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不断加重,炎症细胞因子的数量 也随之增加,这些因子促使大血管内皮的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这是动脉粥样硬 化形成的基础。当胰岛 细胞最终因衰竭而导致高血糖以及高脂血症产生时,胰岛素水平 则已低于正常。高血糖继续作用于血管内皮,使内皮细胞的渗透性增加,血管壁逐渐失去 弹性,最终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同时,高血糖状态使血液变得更粘稠,血管壁的粘附性增 加,发生血凝块(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高。而高脂血症使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 对身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减少,对身

14、体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增加,这些有害 的脂肪逐渐在内皮的管壁聚积下来,最终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如果斑块脱落,也会形成栓 子阻塞血管。 在以上这些危险因素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大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基础,这就是 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以及血栓形成。因此,当冠状动脉发生硬化,血压升高、就会诱 发冠心病或心肌梗死。供应某部分脑组织的血流减少或完全停止,脑组织因缺氧、缺血或 血栓形成,可能发生脑栓塞(中风)。同样,下肢的动脉也会因局部的血管硬化或血栓而发 生糖尿病足。 正常的大血管(动脉血管)管壁是光滑的,血流通畅,因此,可以供给心脏、大脑和其它 身体组织丰富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动脉血管粥样硬化

15、:就是指动脉血管壁变硬,是由于胆固醇在动脉内沉积,并形成斑 块所致。随着胆固醇的不断的沉积、斑块逐渐增大,动脉通道也慢慢变得狭窄,血流量减 少,同时动脉也失去了原有的弹性。 大血管血栓形成:由于血管壁上形成的粥样斑块使得血管内膜不再光滑如初,因此血 小板容易在此处停留,在粗糙的动脉内壁上逐渐形成血凝块。血栓可以逐渐增大,最后阻 塞动脉通道。大血管血栓:部分血栓还可以从血管壁上脱落成为栓子,栓子通常随血流在体内移动, 并可能阻塞较小的动脉。使心脏、大脑或下肢某个区域的动脉出现血流明显减少或完全受 阻,发生栓塞。 低血糖反应及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请注意低血糖反应。 什么是低血糖? 血糖低于一定数值

16、时(一般为 60mgd1)引起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重者可引起昏 迷。(低血糖昏迷) 低血糖的原因 吃得太少,饮食不均衡或无规律。 运动过度或空腹运动。 服用过多的降血糖药或注射过多的胰岛素。 低血糖的预防 根据饮食计划规律进食 有药应仔细,勿过量 勿在餐前运动,而应该在饭后运动,或者在运动前加餐,每天的活动量应相接近。 按要求监测血糖 良好的安全习惯 携带快速吸收的糖果 随身携带糖尿病病人身份卡 低血糖的表现 饥饿、头晕、心慌、心跳、出冷汁、紧张、发抖等,以上症状可单独或一起出现。 治疗、处理 1测量血糖,若低于 60mzdl 则为低血糖。 2饮半杯果汁,汽水或服 15g 钓萄制剂。 315 分钟后再测血糖,若血糖仍低于 65mgdl,再饮半杯果汁。 4如果低血糖发生在非吃饭时间,可马上吃一点点心,如三块饼干,半杯牛奶等,如 果刚好在吃饭时间,则同平时一样吃饭。 5如果发生低血糖昏迷,则应注射胰高血糖素。 以上是低血糖的经典处理方式,但有时条件有限,如没有随身带血糖仪、没有果汁等。 在这种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