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体育教学应注意研究生心理状况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385913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析体育教学应注意研究生心理状况 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透析体育教学应注意研究生心理状况 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透析体育教学应注意研究生心理状况 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透析体育教学应注意研究生心理状况 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透析体育教学应注意研究生心理状况 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透析体育教学应注意研究生心理状况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析体育教学应注意研究生心理状况 (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透析体育教学应注意研究生心理状况透析体育教学应注意研究生心理状况 早在 1999 年 6 月 13 日发布的有关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无疑是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的一大进步,也是新形势对体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健康不外乎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统一。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体育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生理方面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导致了有些学生经不起半点打击和委屈,意志薄弱,心胸狭窄,遇到挫折易走极端,如跳楼、服毒、狱母、出走等事件,常常见诸报端。学生这样严重的心理缺陷及障碍已对社会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

2、响,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1 教师要懂得学生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因果关系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任何一个人所显示生理的或心理的现象都影响其心理和身体的两个方面。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互为因果,相互制约,机体的某一方面的功能发生变化,能引起另一方面功能的改变。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健全的生理机制,会促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良好的心理势态会促使生理机制产生更大的价值。反之,心理上的长期和严重不健康状态,势必导致生理上出现异常和病变;生理上的缺陷和疾患,最终使心理显现种种不良状态,如烦燥、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体育教学应正确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在注意学生

3、生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心理教育,使学生有健康的身体。2 教师教学当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个教师的心理不健康,会直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进而影响社会,其危害是不可估计的。因此,学生每天和教师在一起生活学习,他们需要心理健康的教师。作为教师,课上得如何,开头部分举足轻重,巧妙的导入,宽松的环境,无疑能使学生心理愉快地进入良好的教学状态,体育教师应注意培养这种能力。尤其是自己遇到各种挫折及不顺心时,应理智地积极调整自我,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感染学生。反之,如把不良的情绪带到课中,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情绪,使课堂气氛过于压抑,即使能完成教学

4、任务,也不能叫一节成功的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情理,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切莫求全责备,尽量减少挫伤情感的“摩擦因素”。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就可以达到教育效果的,何必去大动肝火呢?此外,良好的心态不是说来就来的,它是教师长期教学艺术的结晶。教师只有注意每一堂课,把它看成是教学的有机整体,一环扣一环,环环注意良性心理的培养,课才能得以持续,教学效果才能越上越显著。3 教师要利用“注意的转移”来达到学生心理上的“减负”心理学家指出:“注意的转移”是有目的地使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耐力跑是一项枯燥无味、学生身体还会出现强烈生理反应的运动,学生怕上,有较大的

5、心理压力。碰到这类课我就设计一些游戏,对规则及条件做了改进,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追逐、躲闪、斗智斗勇上,使之完全忘记了奔跑的时间和距离。一节课下来,学生满面通红,汗流侠背,此时学生才发现中了老师的“圈套”,但从学生的脸上却看到满意的笑容。因此,充分利用注意的转移,把一些枯燥的知识、技能经过消化吸收,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苦为乐,变重为轻,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深受学生欢迎,何乐而不为。因此,体育教学中只有老师愿意上,学生喜欢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4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防止学生的抵触心理情绪常言说:亲其师,信其教。体育教学只有学生觉得老师亲切、和蔼、可信,才能积极认真地听其教导和学习。如果教

6、师教态生硬,语言粗暴往往会伤害学生,使之产生抵触心理,一旦抵触心理发生,即使老师用意是美好的,学生也不会领情,认为老师是有意与自己过不去,遇到个性较强的学生就会与老师发生冲突,扰乱课堂秩序。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抵触情绪的发生,应多鼓励,少批评,因势利导。遇到较为突出的问题需要公开批评时,必须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做到准确无误,切莫草率行事。对身体素质差、体质弱的学生,更要谨小慎微,因为他们在这个群体中本就有低人一等的心理感受,对上体育课缺乏热情和信心,如处理欠妥,就会使学生心理雪上加霜,恐慌、厌学、逃学的现象就随之发生。当然,即使教师加以注意,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应有心理准备,在抵

7、触情绪发生后积极补救,做认真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之消灭在萌芽之中,切忌任其发展,否则就会愈演愈烈,积重难返。5 教师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水平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情绪受到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手段及教师的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心理学家指出,当心理产生厌倦时,生理机能疲劳就会提早出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当心理出现高涨时,要注意引导及保护,并见好就收,否则,学生再喜欢的项目,时间一长也会失去其魅力。当心理出现低潮时,要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由低潮向高潮转化。总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心理水平如何,必然表现在学生的一举一动上,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正确理解生理与心理的关系,注重寻找教育的契机,讲究情感沟通的技巧,有效地融化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寓教于乐,才能把我们的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个既有健康身体又有健全人格的合格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