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宁夏中小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体系统复习教材资料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2380888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449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宁夏中小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体系统复习教材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49页
2018宁夏中小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体系统复习教材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49页
2018宁夏中小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体系统复习教材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49页
2018宁夏中小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体系统复习教材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49页
2018宁夏中小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体系统复习教材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宁夏中小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体系统复习教材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宁夏中小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体系统复习教材资料(4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8 年年宁夏特岗宁夏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体系统复习教材资料教育综合知识整体系统复习教材资料教育学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提出“教育”一词是在孟子尽心上中:“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系统的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2.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它具有三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一种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这表明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这表明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有本质区别。 (3)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社会要求三者

3、之间的矛盾运动。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指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一)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凡是对学习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行为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教育者以教育为目的,把学习者作为对象,以其自身的

4、活动来促进学习者身心的发展和变化。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教育管理者、课程计划制订者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校学习的学生,也包括各种成人教育中的学习者。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在学校教育中,受教育者主要是指学生。受教育者的积极活动是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三)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媒介。以上三个基本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在:(1)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

5、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3)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三、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该学说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是最古老的观点,主要受当时人类认识能力的限制,显然是错误的。(二)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英国的斯宾塞和沛西能也支持这种观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 它

6、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它的提出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错误地把动物的学习活动等同于教育活动,把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混为一谈,既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也掩盖了教育的阶级性。(三)心理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把人类的意识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忽略了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因而是不科学的。(四)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苏联教育家提出了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它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

7、有的生产劳动。四、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总体来说,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主要有:(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密切结合;(3)言传身教和有意识地模仿是主要的教育手段。(二)古代教育1古代中国,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距今 4000 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雏形。 孟子里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此时的教育内容以礼乐为中心,包括礼、乐、

8、射、御、书、数,统称“六艺”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儒、墨两家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据说孔门弟子三千,可见规模之大。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隋唐时实行科举制度,改变了魏晋南北朝时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说,但也加强了对知识分子思想和人格的限制。唐朝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是“六学二馆”(“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 “二馆”是指弘文馆和崇文馆) 。宋代以后, “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9、 ) 、 “五经” (诗 书 礼 易 春秋 )不仅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同时也是科举考试的主要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不仅思想上受到钳制,而且在形式上的创造性也被扼制。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 ,科举制度才被废除。2古代印度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它的教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人分成四种等级:首先,婆罗门处于最高等级,他们是祭司贵族,能受到最优良的教育;其次是刹帝利,为军事贵族;再次是吠舍,仅能从事农工商业;最后,处于最低等级的是首陀罗,他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识字读经被认为

10、是违反神的旨意,可能被处死。上述的前两个等级是天然的统治者。婆罗门教的教条是教育的指导思想,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佛教与婆罗门教虽然是两大教派,但都敬奉梵天,主张禁欲修行。但佛教比较关心大众,表现在教育上主要是广设庙宇,使教育面向更多的群众,形成了寺院学府的特色,一直延续到英国殖民地时期。3古代埃及古代埃及大约是在 4000 年前发展成为强大的中王国,文化繁荣,教育体制昌盛。根据文献记载,埃及在古王国末期已有宫廷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中王国以后,宫廷学校已不能满足培养官吏的需要,便开设了职官学校

11、。这些学校都是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也肩负文化训练和业务训练的任务,但农民子弟与奴隶子弟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文士精通文字,能写善书,执掌治事权限,比较受尊重,所以“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许多文士便设立私学,招收生徒,另外也有传授天文、数学、医学等实用知识的文士学校。于是“以僧为师” “以吏(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4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教育与东方的教育有所不同,712 岁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子弟儿童进入私立学校学习,贵族阶级子弟都是聘请家庭教师,不送子女上学。中等教育则主要是贵族和富人的教育,学校以学习文

12、法为主,也学习拉丁文和修辞。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的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比较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5.中世纪的西欧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进入基督教与封建世俗政权紧密联系、互相利用的时期。文化教育几乎完全为宗教所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世俗文化被否定。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会教育。这种教育由僧院学校或天主教学校担当,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 (文法、修辞学

13、、逻辑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和音乐) ,盲目服从圣书和僧侣教师的权威,学习方法是背诵。为了更好地布道,设立了为数众多的教区学校,主要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进行宗教教育,也适当讲授一些读写知识。教会学校都奉行禁欲主义,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残酷的体罚制度。其次是骑士教育。骑士教育并无专门的教育机构,主要在骑士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进行,教育内容首先是效忠领主的品质,然后是军事征战的本领,以及附庸风雅的素养。中世纪也有世俗教育,学习文法、修辞、天文、历法、算术等实用知识,但神学也是主修课程。 (三)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14 世纪以后,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并很快发展起来。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和政治

14、地位,以复兴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文化为借口,掀起了反对封建文化、创造资产阶级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平等友爱反对等级观念,重视现实生活,肯定现实生活的幸福和享乐,反对禁欲主义,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四)近代教育16 世纪以后,世界进入近现代时期。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从中国传入西方,为世界的军事和交通的大发展创造了机遇;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热情;18 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手工劳动、作坊生产被现代大工业所取代,从而引起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15、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应,世俗教育逐渐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五)20 世纪以后的教育进入 20 世纪以后,世界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电气化革命在主要国家已经完成,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政治民主化、工业现代化、国家主义成为世界最强大的三股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平民教育运动、进步主

16、义教育运动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展。20 世纪后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是不正确的。终身教育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一种教育制度。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离文盲状态的运动。这一运动得到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