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课件-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1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423392 上传时间:2017-02-2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动机原理课件-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1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发动机原理课件-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1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发动机原理课件-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1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发动机原理课件-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1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发动机原理课件-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1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动机原理课件-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原理课件-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义: 是指排气过程和进气过程的通称 。 包括从排气门开启直到进气门关闭的整个时期 ; 约占 410 480 曲轴转角 。 换气过程的任务 : 将缸内废气尽可能排干净 并充入尽量多的新鲜充量 换气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是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的重要因素 。 ? 第三章 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主要内容: 1、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2、四冲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本章重点: 1、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的划分与特点; 2、换气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3、评价换气过程好坏的指标 充气效率 ; 4、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主要是使用因素)。 第一节 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一、换气过程 分五个阶段: 1、 自由排气阶段 2、 强制

2、排气阶段 3、 进排气重叠阶段 4、 进气阶段 5、 惯性进气阶段 二、换气损失 排气损失 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损失 w:膨胀损失 x:推出损失 进气损失 y:进气损失 换气损失: x+y+w 泵气损失: x+负功部分) 随着排气提前角的增大 ,膨胀损失增加 ,推出损失减小。 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损失 适当的排气提前角应使两者之和最小,即 W+ 第二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一 、 充气效率 c 指每循环实际封存在气缸内的新鲜充量 气状态下 ( 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理论充量 c=m1/s 实际进入气缸新鲜充量体积 ( 进气状态 ) 气缸工作容积 实际上 , c 0=m a= 发动机功率 。 进气系

3、统阻力系数 ( 4)残余废气系数 r r=mr/ 残余废气质量 汽油机低负荷时, r ;排气压力高, r 油机 油机 压柴油机 r c ,而且燃烧恶化 (1) 进气系统 进气系统部件 ? 减小进气系统阻力 进气终了压力 c 进气门直径大于排气门直径 , 气门顶部的形状呈流线型 。 ( 2)压缩比 , r c 。 2、结构因素 ( 3)配气相位 配气相位是进排气门启闭角与曲轴转角的关系 。 适当的配气相位,可获得较高的充气效率。 进气滞后角对 转速 进气滞后角 改变进气滞后角可以改变 c 、扭矩和功率 随转速变化的趋向。图 3气相位是靠?控制的 三、提高充气系数的措施 1、减小进气系统的阻力 (

4、 1)减小空滤器的阻力 采用低阻、高效滤清器,经常保养清洁等。 ( 2)减小进气管、道的阻力 设计合理选择断面,弯少避免突变。使用清除积炭、安装正确、保持畅通。采用直线型进气系统。 选择进气管要综合考虑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要求。 ( 3)减小进气门的阻力 增大进气门直径 增加进气门数目 增加进气门升程 改善气门头与杆的过渡形状 2、减小排气系统的阻力 使用清除积炭、安装正确、保持畅通。 3、合理进气予热 4、合理配气相位 进气迟闭角 5、采用可变进气系统 可变配气相位 低速,进气滞后角小防止新气倒流 高速,进气滞后角大充分利用气体流动惯性 可变进气管道 低速与小负荷进气管道细而长 高速与大负

5、荷进气管道粗而短 可变进气门 低速与小负荷仅开一个主进气门 高速与大负荷时开几个进气门。 四冲程发动机的充量系数 c随 四行程发动机 充量系数的范围 在实际使用中,如果 进气门间隙过大 ,不仅使气门的时间 使 进气滞后角减小 ,改变充量系数随转速的变化趋向,影响车辆的使用。 进气滞后角对充量系数、 扭矩、功率的影响 自由排气阶段 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于排气管压力 自由排气阶段 。 缸内压力与排气管压力之比大于临界值 ( , 排气流动处于超临界状态 , 废气以当地音速 流量与排气管压力无关 。 临界值 :( /(K+1)(K/(; a = (m/s) ( 当 T=7001100 00700

6、m/s)。 当压差小于 处于亚临界流动状态 , 与排气门流通面积和压差有关 。 废气的 排出 。 排气门提前开 , 一般排气提前角设计为 30A。 自由排气在下止点后 10 高速机中,应加大排气提前角。 ? 如 n 3300r/气提前角 42; 切诺基 ,n 5600r/气提前角 56。 强制排气阶段 从自由排气结束至排气门关闭 强制排气阶段 废气需依靠活塞上行被强制推出。 气缸内压力下降到接近排气管内压力 (高出 10,压力差很小; 整个排气过程中持续的时间最长; 排出的废气量少于自由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 进排气重叠阶段 进排气门同时打开的现象 进排气重叠阶段 , 也称气门叠开或扫气阶段

7、清除残余废气 , 增加进气 利用排气惯性和扫气 。 排气门迟后关闭 , 进气门提前开启 进气管 、 气缸 、排气管三者相通 。 一般:排气滞后角为 10 35 气提前角为 10 40 非增压进排气门重叠角一般为 20。 增压柴油机,需较大的气门重叠角,一般 80 ? 进气阶段 从排气门关闭至活塞到达下止点 进气阶段 大量新鲜气体被吸入气缸,为 主进气阶段 。 由于进气系统的阻力,进气阶段气缸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 由于受排气管、缸内残余废气的加热,进气温度高于大气温度。 惯性进气阶段 从活塞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 惯性进气阶段 进气门滞后关闭,利用气流的惯性进气。 转速越高 , 活塞平均速度和进气

8、流速越大 , 进气气流动能越大 , 故高速内燃机进气滞后角较大 。 进气滞后角 一般为 40 70 从活塞行至下止点到进气门完全关闭时的曲轴转角 , 称为 进气滞后角 。 气缸内压力和排气管内压力以及进、排气流通截面积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 1、排气损失 由于排气门提前开启 , 造成循环功的损失 w( 膨胀损失或自由排气损失 ) ;和活塞将废气推出的损失 x( 推出损失或强制排气损失 ) 。 2、进气损失 由于进气系统存在阻力 ,造成循环功的损失。 实际示功图中 ,把图 3 x+部分称为泵气损失 ,归入机械损失中 ;而把图 3w、 到指示热效率中 考虑。 复习思考题 1、换气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2、换气损失包括哪些?排气提前角对换气损失有何影响? 3、什么是充气系数?当发动机的转速、负荷、大气压力变化时, 4、在配气相位中对 其变化时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