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力十二五规划2012.2.21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315944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力十二五规划2012.2.21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马力十二五规划2012.2.21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马力十二五规划2012.2.21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马力十二五规划2012.2.21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马力十二五规划2012.2.21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力十二五规划2012.2.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力十二五规划2012.2.2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马力镇马力镇“十二五十二五”扶贫规划扶贫规划(20102015 年)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马力镇基本概况及特点 第一节 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二、土地状况 三、人口状况 四、交通状况四、交通状况 第二节 自然概况 第三节 资源概况 一、水文资源 二、土壤资源 三、植被资源 四、物产资源 五、劳动力资源 第二章 扶贫开发成效、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扶贫开发成效 第二节 农村贫困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三章 扶贫开发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四章 扶贫开发及综合治理战略 第一节 基本任务的确定 第二节 资金整合的方法 第三节 扶贫开发的对象 第五章 扶贫开发综

2、合治理的目标 第一节 总体目标 第二节 具体目标 第六章 扶贫开发综合治理的途径2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 一、交通 二、安全饮水及水利工程 三、电力保障 四、基本农田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扶贫工程(2011 年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一、村庄整治建设 二、农村危房改造 三、农村能源建设 四、集镇集贸市场建设 第三节 农业产业扶贫工程 一、主导产业(设施蔬菜) 二、辅助产业 (一)林果业 (二)中药材 三、持续产业 (一)马铃薯产业 (二)全膜玉米 四、林业 第四节 社会事业 一、普通教育 二、文化建设 二、农村卫生保健 四、社会福利 五、农村教育培训 第五节 农村社会保障工程 一、社会救助

3、 二、农村医保 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四、计生服务 第七章 重点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第一节 投资概算3一、基础设施 (一)、交通 (二)、安全饮水及水利工程 (三)、电力保障 (四)、农田基本建设 (五)、新村建设扶贫工程 (六)、危房改造 (七)、农村能源建设 (八)、集镇集贸市场建设 二、农业产业扶贫 (一)、主导产业(设施蔬菜) (二)、辅助产业 1、林果业 2、中药材 (三)、持续产业 1、马铃薯产业 2、全膜玉米 三、社会事业 (一)、农村教育 (二)、综合文化站 (三)、农村卫生保健 (四)、社会福利 (五)、农民技术培训 第二节 效益分析 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机制创新 第一节

4、保障措施 第二节 机制创新4第一章第一章 马力镇基本概况及特点马力镇基本概况及特点 第一节 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一、地理位置 马力镇位于武山县西南部,东接鸳鸯镇、山丹乡,西南与漳 县为邻,北接高楼乡,武漳公路横穿全镇 6 个行政村,四马公路 途径镇区,是武山县西南部商贸中心。全镇辖 28 个行政村、118 个自然村,1 个社区、160 个村民小组。 二、土地现状二、土地现状 马力镇东西长 19.2 公里,南北宽 10.7 公里,总面积 204.67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65581 亩(其中川水地 22842 亩,旱地 43099 亩),退耕还林面积 12246.73 亩。 三、人口状况三、人

5、口状况 2010 年末总人口 户 人,其中贫困户 户、贫困 人口 人。 四、交通状况四、交通状况 第二节 自然概况 马力镇地势西南高而东西低,属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地区,海 拔 1630 至 2650 米之间。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镇年均 9 气温,光能资源丰富, 年降水量平均为 400 至 600 毫米之间。 无霜期多年平均为 240 天,总的气候资源优势是:日照多,辐射强, 光质好,气候温凉宜人。78 月晴阴相间,阳光和煦,日温差大, 有利于植物碳水化物的转化和积累。 第三节 资源概况 一、水利资源一、水利资源 马力镇川道地区水利资源充足,榜沙河、龙川河分别从南、 西向东流经马力川全境,

6、二河在杨坪相汇,形成渭河主支流,给 马力川道河谷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但是占全镇主体的山区水5资源匮乏,干旱严重,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生长主要靠天然降 水,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二、土壤资源二、土壤资源 由于受生物、气候、地貌组合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马力镇土 壤分布既有地带性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又有河谷深切、浸蚀强烈、 保存着较完整的高原面的土壤分布等特性。全镇土壤有黄壤、黄 棕壤和棕壤地带之分,属垂直分布与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三、植被资源 马力镇南部阴湿山区有天然森林 1987 公顷,退耕还林面积 12246.73 亩,荒山荒屲造林 亩,使全镇植被得到了一定改善。 四、物产资源 物产资源种类繁

7、多,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经济作 物有蚕豆、胡麻,蔬菜以黄瓜、西红柿、辣椒出名;中药材有党参、 柴胡、牛蒡等,蔬菜发展具有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 五、劳动力资源 2011 年底全镇有劳动力 25766 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 盲半文盲 2846 人,占 11.4%,小学文化 14480 人,占 58.6%,初中 文化 5742 人,占 23.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 1899 人,占 6.5%。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 23120 人,占 93.8%;从 事第三产业的 324 人,占 1.3%;外出务工人员 人,占 。第二章第二章 马力镇扶贫开发成效、现状及原因分析马力镇扶贫

8、开发成效、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扶贫开发成效 1986 年,国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来, 全镇农村的贫困问题得到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特别 是实施 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扶贫开发力度加大,贫困人口逐 步减少。 近年来,全镇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贫政策,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 制”三大主题,以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着力改善群众基本生产 生活条件;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线,着力解决群众基本增 收门路;以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基点,着力提高群众的基本素质,紧6紧围绕“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开展 工作,基础设

9、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初见成效,农村贫困人口有 所下降,贫困面逐年减少。 第二节 农村贫困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贫困现状一、贫困现状 按贫困村综合指标衡量,全镇 28 个行政村有 24 个重点贫 困村,农村年纯收入在 2300 元以下贫困人口 6136 户 27610 人。 二、贫困原因分析二、贫困原因分析 (一)基(一)基础设础设施落后施落后 1、交通不便,虽然已有 20 个行政村通公路,但由于农户居 住分散,自然村多且分布零散,现不通公路的行政村和自然村仍 存在,造成群众出行不便,发展难度大,劳动强度加大,劳动成本 增高。 2、水利设施脆弱,全镇常年干旱面积大,有效灌面低,灌渠 基础落后,分布

10、网络小,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 3、人畜饮水困难,目前仍有 3.2 万人存在饮水困难,尤其山 区缺乏水源,造成安全引水工程实施难度极大。 4、群众住房条件差,有三成的农户还住着旧的土坯房,近一 半属于危旧房。 5、中低产田土面积达 4300 亩,占总耕地面积的 65%。 (二)社会(二)社会发发展滞后展滞后 1、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程度低,多数农民不掌握农业科技新技 术,种植结构单一,增收困难。 2、到目前还有 15 个行政 50 个自然村没有卫生室,群众看病 难,村级卫生室不完善,多数系个体医生所有,没有场地、基本医 疗设备和常用药品不齐全。 3、农民文化意识淡薄,初中以上入学率低,对新生

11、文化知识 的接受低。 (三)生(三)生产产生活条件差生活条件差 1、农户生产与生活资料短缺,人均基本农田少,低产田土比 重大。 2、农户经营产业单一,经营规模偏小,小农经济意识浓厚, 73、农户生活困难,因病、建房、婚嫁、农业生产、自然灾害等 造成了贫困农户,这一部分农户占全镇贫困农户的 90%。 (四)生(四)生态环态环境极境极为为脆弱脆弱 1、资源总量不足 全镇退耕还林 12246.73 亩,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无法满足社 会经济发展对林业资源总量和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 2、水土流失面大 由于表土侵蚀,马力镇总耕地面积中,有 50%的耕地极易发 生水土流失,造成耕地的低产化。 第三章

12、第三章 扶贫开发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扶贫开发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村为单元,以贫困户为主攻对 象,以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培 植特色产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对低收 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发挥行业扶贫作 用,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并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等结合起来,增强发展活力,实现经 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3、 一、一、坚坚持尊重民意、参与式扶持尊重民意、参与式扶贫贫原原则则 采取参与式扶贫开发规划方法,开展村情和农户调查,分析 贫困问题,尊重村民项目发展意愿,保护弱势群体利益,激发群 众参与热情,组织农业、水利、林业、畜牧、农机、交通、国土、城 建等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并进行项目优劣分析, 制定出技术标准和单位投资概算,对确定项目进行论证,制定配 套措施,确保项目资金到村入户,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二、坚坚持整合持整合资资源、开源、开发发式扶式扶贫贫原原则则 开发式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也是扶贫工作 必须长期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国家扶持资金用于解决基础设施等 “瓶颈”制

14、约的前提下,引导群众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村经济结8构,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改善生产条件,通过发展 生产力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走出一条符合实际、有地方特色的 发展道路。 三、三、坚坚持持综综合开合开发发、全面、全面发发展的原展的原则则 扶贫开发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开发自然资源、 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 设,重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环保事业发展,改善社区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四、四、坚坚持保持保护护生生态态、可持、可持续发续发展原展原则则 扶贫开发必须与资源保护、计划生育、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 搞好退耕还

15、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控制人口的 过快增长,实现资源、人口和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可持续发展 的能力。 五、五、坚坚持自力更生、持自力更生、艰艰苦苦奋奋斗的原斗的原则则 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需要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更 需要自身的不懈努力。广大干部群众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不 等不靠、艰苦奋斗、真抓实干、改革创新,并在国家的扶持下依靠 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六、六、坚坚持政府主持政府主导导、全社会参与原、全社会参与原则则 扶贫开发离不开政府,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 党工委和村“两委”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对 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

16、力度。 七、七、坚坚持持统统筹安排、整合筹安排、整合资资金的原金的原则则 按照本规划要求,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好中央财政扶贫资金、 以工代赈资金、信贷扶贫资金及地方配套的各类扶贫资金,做到 相互匹配、集中使用、保证重点,努力提高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 点的总体水平。 八、八、坚坚持工作到村、扶持工作到村、扶贫贫到到户户的原的原则则 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按照产业化发展 方向,制定村级规划,做到一村一村规划,一片一片开发,一批一 批脱贫,把扶贫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村,落实到户。以农村最 低收入贫困人口为主要扶持对象,确立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调9整经济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 建设、科教文化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可 持续发展。 第四章第四章 扶贫开发及综合治理战略扶贫开发及综合治理战略 第一节 基本任务的确定 以“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为主,以产业发展 为先,以基础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