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香樟和移植香樟的栽培与管理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309337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栽香樟和移植香樟的栽培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移栽香樟和移植香樟的栽培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移栽香樟和移植香樟的栽培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移栽香樟和移植香樟的栽培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移栽香樟和移植香樟的栽培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栽香樟和移植香樟的栽培与管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移栽香樟和移植香樟的栽培与管理文章来源:瑞慧园林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快速提高, 香樟移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探索城市园林绿化大树的移植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在充分研究大树移植成活机理 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香樟综合移植技术。20052006 年冬我们移植了胸径为 2068 cm 的 香樟大树 100 多株,树龄最大者近 100 a,成活率达 100%。在移植前做了大树的起挖、修剪、 保温、封口保水等移植的技术准备工作。采用了合理的栽植方法(包括挖穴、浇水、覆土、 树皮保护等)、冬季保温及栽后养护等一套关键技术。移植大树须从苗木源头抓起,对每一个香樟实行“一树一档

2、”制度。何谓一树一档,即制 定专用表格,包含天气信息,大树起挖,种植过程,养护状态的全过程的跟踪记录。移栽 一棵香樟需要填写:当日天气、苗木编号、原始地照片、苗源、病虫害情况、胸径、蓬径、 高度、起挖时间、土球大小、包扎情况、运输损坏度、栽植标高、修剪程度、种植技术措 施、种植责任人、栽植后照片、养护责任人等内容。同时要求重点工序留下照片,以作监 督之用。大树移植的基本原理。 大树移植的基本原理包括近似生境原理和树势平衡原理。近似生境原理:移植后的生境优 于原生生境,移植成功率较高。树木的生态环境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整体,主要指光、气、 热等。小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如果把生长在高山上的大树移入平地

3、,把生长在酸性土壤 中的大树移入碱性土壤,其生态差异太大,移植成功率会比较低。因此,定植地生境最好 与原植地类似。移植前,需要对大树原植地和定植地的土壤条件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 改善定植地的土壤条件,以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树势平衡原理:树势平衡是指乔木的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须保持平衡。移植大树时,如对根系造成伤害,就必须根据其根系分 布的情况,对地上部分进行修剪,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基本保持平衡。因为, 供给根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地上部分,对枝叶修剪过多不但会影响树木的景观,也会影 响根系的生长发育。如果地上部分所留比例超过地下部分所留比例,可通过人工养护弥补 这种不平衡性,如遮

4、阴减少水分蒸发,叶面施肥,对树干进行包扎阻止树体水分散发等。三、 修剪。 修剪是大树移植成活的重要因素。为了调节香樟移植时枝梢消耗水分、养分与根系吸收水 分、养分之间的比例,达到地上部分枝梢消耗与地下部分根系吸收水分、养分之间的平衡, 在大树挖掘前一定要进行树冠修剪。一般以疏枝为主,短截为辅。修剪强度应根据大树种 类、移植季节、挖掘方式、运输条件、种植地条件等因素决定。常绿树种采取全苗式收冠 的方法进行修剪,修剪时保留原有的树冠和主要骨干枝,只将徒长枝、交*枝、病虫枝及过 密枝剪去,多留强壮的萌芽枝,移植后树冠恢复快,效果好。修剪时,剪口应剪平,并涂 保护剂进行保护。对于影响挖树运输等操作的一

5、些枝条或树冠,要在修剪后,起挖前进行 捆扎,捆扎时应由上至下,由内至外,依次向内收紧,大枝扎缚处要垫橡皮等软物,不可 损伤树木。其捆扎松紧程度以既不折断树枝又不影响操作为宜。根部透气排涝等措施。 新移栽的香樟,根系尚不发达。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树木的生理功能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尤其在寒冷的冬季,常常因管理不当,造成水分代谢失衡,呼吸不畅,直至死亡。因此, 保护树体水分平衡,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对大树的成活关系重大。控水 新移栽的香樟其冠 2/3 已被修剪,树叶减少 90%,根系也有所损伤。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很 弱,需求量固然降低,因此只要保持土壤的湿润即可。若土壤的含水量过大,会大大影响 土壤透

6、气性能,反而抑制了根系呼吸,若长时间积水会造成根部霉烂,严重影响根部促长。 为此,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留设透气排水穴。当然第一次浇水应透彻,以后视天气、土壤 质地而谨慎浇水,做到“不干不浇,既浇即透”的原则,同时要防止地面水系过多滴入根 部。另一方面,要防止下雨过后树穴内积水,即要保持每天检查排水、透气设施,发现有 堵塞或积水时要及时清除(图 1) ,保证树体根部不积水,不干旱。在气温到零下时,应停 止在土球根部喷水,条件成熟时(最高气温回升到 5 度以上)一般隔 5-7 天在中午时分对 叶面进行喷水湿润。透气 在土球周围 4 个对角处,从底部向上设塑料透气管(图 2) 。在土球地势最低洼处设一

7、个排 水管(图 3) 。这样有利于经常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能。同时也要注意处理土球底部原生土, 发现原地土壤质地不良,一般先在底面垫上 150mm 厚的碎砾石,然后铺上 1m*1m 的遮阴 网或土工布,再撒上 300mm 厚的营养土或山泥(图 4) 。此法简单易操作,却能大大增加 土壤的透气性能。浇水 栽后要在坑的外围开一圆堰,堰埂高 20-25cm。立即浇透水 1 次,水量要少,隔 2-3d 后第 2 次浇水,水量要足,再隔 7d 后第 3 次浇水,以后根据天气和树木生长情况采取相应的保 墒措施。对于带土球的樟树边灌水,还要用铁棒或木棒对树穴周边土壤进行搅动,以便通 过水的作用使树穴周边能填满土

8、壤。灌水时要注意不要损坏土围堰,土围堰中要灌满水, 让水漫漫渗入到种植穴内。为进一步提高成活率,可在所浇的水中加入生长素,以便刺激 新根生长。生长素一般采用奈乙酸,先用少量酒精将粉状的萘乙酸溶解,然后掺进清水, 配制成浓度为 200ppm 的浇灌液,作为第一次定根水进行浇灌。香樟的保温措施。 05 年 12 月至 1 月间上海出现了零下 5 度的低温天气。这段时间正值我们种植香樟热火朝 天的时候,对香樟采取什么样的保温措施成为当务之急。南方地区苗木防冻主要是对主干、 分枝及土球树根的保护。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在防冻的同时又不能影响绿化的美观程度。 采用哪种形式(材料) ,何种顺序包扎,需要再三慎

9、度。经过几次反复的实践,最后一致通 过采用“三层防冻保护” 。这个方案也获得了北外滩滨江绿地顾问组的认同。 “三层防冻保 护”即对香樟主干、分枝包裹三层外加物。第一层草绳,第二层麻布,第三层稻草。采取 这种方案,一方面可避免寒流直接吹袭,起到调节枝干温度,减少低温伤害的作用。另一 方面可减少树干水分蒸发,有利于储存一定量水分,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 “三层防冻保护” 另一个含义指土球部位采用 100mm 厚的疏松山泥、塑料薄膜、再覆草包的办法保温。根据以往经验,树干不宜用塑料薄膜保温。因为冬季雨雪天气较多,一旦有水进入塑料薄膜, 容易积水,常常诱发树干发黑并溃烂,而稻草的析水性好,不存在积水的问

10、题。为检验防冻效果,我们特意购置了 7 个精确度为0.1的温度计,在施工同时开展了一个 对比性实验。我们选择了香樟 7 处不同防冻部位,测量其温度变化情况。这样可以时刻监 测天气变化趋势,及时采取加温措施,同时把不同位置测量到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获得 科学依据。图为检查地下 300mm 处营养土覆盖下的土壤温度 为能对测量数据有清晰的对比分析,我们制订了相应的记录表格。每天派专人分四个时刻 检查 7 处不同部位的温度,连续记录 20 天。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数据非常有趣。 统计的结果为,外层绕扎单层薄膜的平均昼夜温差接近 4 度,外层绕扎双层薄膜的平均昼 夜温差接近 6 度,而外层包裹稻草+麻布

11、的平均昼夜温差为 2 度。山泥下 300mm 处温度长 期保持在 7 度左右,平均昼夜温差非常小。从稻草的析水性、温差看,对香樟采取“三层 防冻保护”效果尚可。总结一个月的香樟种植过程,概括以下 14 条技术步骤:大树泥球按 1:7 左右(泥球过大容易碎)起挖,为防止 冻伤须根,运输途中须用薄膜包扎覆盖泥球。大树卸车后,修剪及绑扎同时到位,再进行种植。 树穴高低尺寸控制:泥球 1/3 左右高出地面。 预留好透气孔、排水孔位置,注意其位置的选择。 回土时,必须分层夯实,营养土含量需到位。 草绳继续绕杆到顶,绑扎整齐。 草绳绑扎完,再用麻布、稻草分层绑扎整齐。 栽植后继续用高枝剪修剪多余枝条。 大

12、树种植完,第一次浇水必须浇足、浇透,以后浇水要慎 重,一般在中午时分进行。大树泥球部位需覆盖塑料薄膜,面积大于泥球 50cm。要 做到中午敞开 2-3 小时,傍晚前一定要覆盖好,特殊天气除外。时刻注意天气趋势,有更进一步降温变化,土球部位加盖 草袋并压紧固定。树穴形状必须做到标准一致(切边、圆整、覆土高度) 。 为防止大风吹动土球须先用三根毛竹架住主干,2 个月后 再用钢丝吊桩固定。养护时,喷水选择在午后 2 点左右,喷枝杆、枝叶部位, 根部要少喷。同时每天派人抽取排水管下涝积的水。今年 2 月中旬, 118 棵大规格全冠香樟枝叶苍翠,生长态势良好。不过现在谈论香樟全部 成活为时尚早。因为大树栽后养护是成功的又一道关口。新移植大树的养护方法、养护重 点,因其环境条件、季节、气候、树体的实际情况和树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需要我们要 实践中进行不断的分析、总结,因时、因地、因树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收到预期理想的 效果。文章来源:瑞慧园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