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ceo马化腾:从“抄袭”开始创业之路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308862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腾讯ceo马化腾:从“抄袭”开始创业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腾讯ceo马化腾:从“抄袭”开始创业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腾讯ceo马化腾:从“抄袭”开始创业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腾讯ceo马化腾:从“抄袭”开始创业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腾讯ceo马化腾:从“抄袭”开始创业之路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腾讯ceo马化腾:从“抄袭”开始创业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腾讯ceo马化腾:从“抄袭”开始创业之路(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腾讯腾讯 CEOCEO 马化腾:从马化腾:从“抄袭抄袭”开始创业之路开始创业之路腾讯 CEO 马化腾:从“抄袭”开始创业之路2006-08-20 10:31:14 来源: 人力资本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马化腾是业内有名的抄袭大王,而且他是明目张胆地、公开地抄”王志东对此毫不忌讳。 从“技术小角色”到“.COM 公敌”网络服务器端信息保存的程序,对于一个技术人员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但将两端的功能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有机的结合,产生全新的效应并受到网民的追捧,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把 QQ 放到互联网上供用户免费使用后,居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展了 500 万用户,就连马化腾本人也没有想到。在

2、腾讯不再为用户数量发愁的时候,马化腾开始积极寻找各种可能赢利的点。此时的腾讯是在与时间赛跑, “等新的模式开始赢利的时候,腾讯很可能已经担负不起 OICQ 的运营费用” ,所以马化腾并没有思考新的模式,而是从韩国同行那里找到了 OICQ 赢利的可能性。当时韩国流行给虚拟形象穿衣服的网络服务,马化腾眼睛一亮,开始联系耐克、阿迪达斯等企业,把他们最新款的衣服放在网络上,供 QQ 用户付费使用。由此开始,腾讯才真正生存了下来。 “如果做其他不熟悉的业务,腾讯也许很早就死掉了” ,马化腾后来坦然承认腾讯在发展初期确实危机重重,值得庆幸的是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发展方向。活着的惟一法则就是眼前利益,马化腾

3、也不能例外如今的腾讯市值 35 亿美元,2006 年第一季营收超过 8000 万美元,皆为中国互联网之最。但恐怕没有人想到过,马化腾最初的想法竟然是想等 QQ 成熟后卖掉套现。从当时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阶段来看,马化腾的最初想法无疑是正确的,个人英雄们的最终出路大多是卖掉自己的成名作品。即使这样,对于技术型创业的创业者而言,卖掉产品也是需要重新学习的一门课程,对马化腾也不例外。在研发出 OICQ 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困难和挫折,由于不懂市场和市场运作,OICQ 拿出去向运营商推销,却经常被拒之门外, “甚至连见我们都不见” 。平心而论,当时营运商的态度完全可以理解在 ICQ 风行的时候,运营一

4、个新的聊天工具确实风险很大,毕竟赢利是运营商最根本的追求。即使和一些有意向购买 OICQ 的公司谈判也并不顺利,每当进行到实质性阶段时,对方公司却“不理解腾讯技术和无形资产的价值” ,表示只能按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多少个桌椅板凳来买” 。最后,一连谈了 4 家都没有达到预计 100 万的底线,最高的一家也只出到 60 万。后来在业界谈论最多的,并不是腾讯如何以及为何成功,而是有多少人打过它的主意不乏有网络业高管以惋惜的口气回忆说,自己的公司曾在什么价位上试图买下腾讯,但最终失之交臂。与此同时,对 QQ 的大量下载和暴增的用户量让公司难以支撑因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

5、管费都让当时小作坊式的腾讯公司不堪重负,没有资金更新设备,工作人员也快发不出工资, “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计算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网页、系统集成、程序设计什么业务都敢接” ,正如马化腾自己所言,当时的期望很简单,让公司活下去。如果不是看到老友丁磊拿到了风险投资,不堪重负的马化腾最终很有可能就 60 万卖掉 QQ(因为版权问题,后改名为 QQ) 。然而网易获得风险投资使马化腾意识到了互联网还有其他的玩法,也使马化腾意识到 QQ 可以“玩”出更大的空间, “我们决定自己养下来” 。为了获得风险投资,马化腾和其他

6、合伙人一共做了六个版本的商业计划书,每一份都有 20 多页,但往往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但1999 年的深圳高交会挽救了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凭借 OICQ 仅半年占领的市场地位,马化腾幸运地拉来 IDG 和李泽楷旗下盈科数码220 万美元的投资,这无疑为腾讯找到了活路。“我们曾险些把开发出的 QQ 以 60 万元的价格卖给别人。现在有点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 ”当腾讯在香港上市后,马化腾这样评价自己当年的经历。后发制人一定要“抄”八年前,马化腾开始做 IM(即时通讯) ,现在用户数量第一;在三年前开

7、始做门户,现在流量第一;做休闲游戏,将业界老大联众取而代之;进入网游后成长势头凶猛,让盛大、网易开始警惕;一年前开始电子商务,在拍卖和在线支付上一出手,让马云、王志东等前辈紧张万分。在中国互联网业,做到横跨多个业务线的企业并不少,却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像马化腾这样在多条业务线上同时做到领先,那么马化腾是如何做到的?当今的互联网市场变化得太新太快,几个月的时间就会冒出很多新事物,凭什么判断热点?换句话而言,这意味着任何的结局都有可能出现,仅仅由自己主观来判断,只会导致出错的几率增大。相比之下,如果有“先行者” ,就可以观察别人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然后再改进。 “我不争第一,没意义。新产品一

8、出来就要保证稳定,不能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要慎重。 ”马化腾说。先做最有把握的事情“腾讯的步伐过于谨慎” ,不少业界人士如此评论腾讯, “如果腾讯能冲劲更足一些,腾讯的规模会比今天更大。 ”对于这种评论,马化腾坦然承认在发展问题上自己的确显得比较保守。因为自己信奉的哲学是“先做最有把握的事情” 。“是否具备成功的条件,能否做成?”在开展每一个新业务之时,马化腾都要求包括自己在内的相关人员自我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把握,自己宁可不做。马化腾这样的态度与马云形成了鲜明对比,甚至业界流传着如此的调侃:马云是完全不看底牌、把自己全部筹码压上“豪赌” ,而马化腾是完全相反,回回看底牌,精打细算的玩法。“

9、为什么腾讯能够在短短的 7 年中发展到如此的规模,在许多新业务上并没有走太多的弯路?”这与马化腾的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腾讯为什么没有从众奔赴纳斯达克上市的事例最能说明问题。“承销顾问里,六家建议在香港,四家建议在纳斯达克,三家建议两边同时上,搞得我头都大了。 ”当时的马化腾面临着抉择。很明显,从顾问的建议中不难看出,腾讯选择香港上市无疑把握会更大一些,尽管香港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要比美国低。选择香港上市无疑更符合马化腾的理念。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效果不错:2004 年 6 月 16 日在港上市以来,腾讯的股价一直在稳步上升,远高于在美国的网易和新浪。甚至丁磊也公开表示,准备炒一炒腾讯的股票。

10、同样,关于业务扩张的问题,在腾讯内部马化腾并不是一点压力都没有。作为管理层集体决议的制度,马化腾经常会和其他人发生冲突,激烈程度曾达到拍桌子,甚至摔门而去。据一位腾讯的中层员工透露,对于从何种业务开始入手,当时腾讯高层观点各不相同,尤其集中在做电子商务、搜索还是门户问题上,争论最为激烈。而当时的形势是微软旗下的 IM 平台 MSN 开始进入中国,同时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随着微软的脚步纷纷向腾讯宣战,毕竟 IM 对用户有着邮箱、游戏等其他任何业务所无法比拟的粘性,腾讯遭遇到了成立以来的最大挑战。此时做电子商务无疑是占据了行业的制高点,在 2003 年,电子商务毕竟还是一个新兴的业务,潜力很大。

11、而做门户,腾讯面前已经有了三座“大山” 。但马化腾认为正是由于“门户”和休闲游戏是中国互联网业最为成熟的业务,无论从人才和用户上都较电子商务更有优势,因此做起来相对会更有把握。于是,马化腾挖来了在网易以及 TOM 都做过内容总监的孙忠怀开始筹建 ,同时也推出游戏平台,主攻以棋牌类为主的休闲游戏。仅一年时间,到 2004 年年底,凭借以亿计的 QQ 用户规模,QQ 游戏的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到达了 100 多万,超过联众成为最大的休闲游戏门户,仅仅两年半时间, 也成为流量最大的中文门户。当以阿里巴巴和百度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和搜索业务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主旋律后,看清了形势的马化腾才针对搜索和电子商务分别推

12、出了“搜搜”和“拍拍”网。毫无疑问,这种理念尽管有时会使腾讯贻误更好的战机,但却保证了腾讯在战略发展的大方向上不会出现偏差,这对于已经度过创业期进入发展期的腾讯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变幻莫测的互联网行业。“抄袭”的目的是创新“马化腾是业内有名的抄袭大王,而且他是明目张胆地、公开地抄”王志东对此毫不忌讳。“现在腾讯拍拍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创新,所有的东西都是抄来的。 ”对于淘宝网“招财进宝”的流产,马云毫不掩饰对马化腾和腾讯的指责。在百度的搜索栏中敲入腾讯和抄袭两个关键字,搜索结果是220,000 项,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业界对马化腾的看法,但这种看法未必正确。“微软、Google 也是抄袭大王,从

13、Windows 到 Office 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东西。 ”对于落了个“抄袭者”而非“创新者”的骂名,马化腾却不以为然, “抄可以理解成学习,是一种吸收,是一种取长补短。 ”不可否认的是,在 IT 领域确实如此,只要好的东西就难免会被模仿抄袭。“做企业不是比谁动手早,而是比谁活得长。 ”后来丁磊对互联网企业发展的论断深得马化腾的赞同。实际上,早在 2001 年,任正非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就已经阐述过这样的观点。为此马化腾不是没有品尝过苦涩,稍微有些网龄的网民都记得腾讯早期曾经做过邮箱业务,但推出没多久就被停掉了,甚至连马化腾自己都承认“不愿用第二次” 。当时马化腾认为这个项目简单,不需要花费

14、什么精力, “搭起架子就推出去了” 。尽管注册使用的人很多,但由于当时邮箱竞争太激烈,烧钱多,却没有盈利模式,导致最后根本无法支撑邮箱系统的正常运营。有了这次深刻的教训,马化腾又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老办法”无疑还是正确的“谋定而后动” ,前提是不能一味的模仿,更重要的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正如狄恩。卡曼所言,顾客买的不是发明或技术,而是能解决问题的创新。 “所以我不盲目创新,最聪明的方法肯定是学习最佳案例,然后再超越。 ”实际上,QQ 早期的崛起,就是马化腾“抄袭”理论最好的实践版本。“辛苦做出来的新业务,腾讯其实就在后面等着,他们庞大的用户群,要来占市场也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正如后来 TOM

15、 的王雷雷略带嫉妒的言论, “那么大的活跃用户群,插根扁担都开花。 ”确实如此,拥有庞大用户群的平台并不少,像许多游戏、邮箱、门户都拥用大量的用户,但为什么成功复制其他业务的却几乎没有?至此以后,马化腾形成一个“后发”的惯例在决定某项新业务在何时推出的时候,他考虑的是如何将企业自身的学习周期与该产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协调,形成一个比较稳妥的扩张节奏,保证企业始终在当前业务与未来扩展之间建立一种平衡。例如最近与淘宝网“招财进宝”流产牵缠在一起的腾讯的电子商务业务,事实上,早在 2003 年当阿里巴巴闭门研发 C2C 的时候,腾讯也在同步研发,甚至一度提出与阿里巴巴合作,但终因马云出让的股份太少而作罢

16、。电子商务计划一直搁置,直到 2005 年淘宝大功告成,腾讯才在当年9 月拿出了自己的电子商务业务。大者是否恒大互联网行业的特点之一就是,风光总是暂时的,没有谁敢说自己能稳坐钓鱼台。大者恒大只是大者的自我抚慰,大者被后来者挑落于马下的传奇故事,一直不停地在互联网世界中上演着。成为业界的领先者后,腾讯的角色将从跟随别人转变成被别人跟随,这对于马化腾“后发”的策略而言,无疑是一个考验,因为总有一天“模仿”会没有对象。6 年以前,对于新浪、搜狐们来说,即时通讯软件是副产品,不会用尽全力去投入,所以在这个领域它们打不过腾讯;当它们真正意识到重要性,重新重视起这个行业的时候,QQ 的先发优势已经形成。而现在,由于 QQ 用户群的巨大优势,必然会使腾讯自觉不自觉的产生“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惰性,严格意义上这种优势意识往往很难连根排除,在腾讯扩展其他领域的过程中,如何保证自己不出机制或者意识上的问题,从而错失重要市场?这对于马化腾来说才是真正的问题。在如今的互联网竞争环境里,腾讯的对手们也同样在进行着各式各样的调整和扩张,谁都没有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