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控制系统-实用新型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2308529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9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机控制系统-实用新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机控制系统-实用新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机控制系统-实用新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机控制系统-实用新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机控制系统-实用新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机控制系统-实用新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机控制系统-实用新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本页蓝色字体部分可点击查询相关专利SooPAT电机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申请号:2 0 15 2 0 13 0 0 2 5 . 3 申请日:2 0 15 - 0 3 - 0 8申请( 专利权) 人申请( 专利权) 人李帆地址地址0 5 4 3 0 0 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岐山湖大道2 18 号临城中学电教 处发明( 设计) 人发明( 设计) 人李帆主分类号主分类号H 0 2 P 7 / 2 8 ( 2 0 0 6 . 0 1) I分类号分类号H 0 2 P 7 / 2 8 ( 2 0 0 6 . 0 1) I公开( 公告) 号公开( 公告) 号2 0 4 4 2 5 2 2 0 U公开( 公告

2、) 日公开( 公告) 日2 0 15 - 0 6 - 2 4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人代理人(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130025.3(22)申请日 2015.03.08H02P 7/28(2006.01)(73)专利权人 李帆 地址 054300 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岐山湖大 道 218 号临城中学电教处(72)发明人 李帆(54) 实用新型名称 电机控制系统(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控制系统, 包括 电源单元和驱动单元, 所述电源单元包含整流模 块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 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功 率因数校正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功率因数校正模

3、 块的输出端与驱动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可靠性 高。(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42522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5.06.24CN 204425220 U1/1 页21.一种电机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源单元和驱动单元, 所述电源单元包含整流 模块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 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功率因 数校正模块的输出端与驱动单元连接 ; 所述整流模块包含差模电容C11、 差模电容C13、 滤波电容C14、 共模电感T1、 整流器D1、

4、 和熔断器 F1, 所述熔断器 F1 串接在交流输入端, 差模电容 C11 并接在共模电感 T1 的前端, 差模电容 C13 并接在共模电感 T1 的后端, 滤波电容 C14 并接在整流器 D1 的输出端 ;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包含功率因数控制器 U1、 补偿互感器 T2、 和场效应管 Q1, 所述 整流模块的输出正端通过补偿互感器T2的原端线圈与续流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 功率因 数控制器 U1 依次通过电阻 R15、 补偿互感器 T2 的次端线圈与功率因数控制器 U1 的接地端 连接, 功率因数控制器U1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 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续流二极管D13 的正极连接。 2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机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单片机 AT89C51、 分压电阻 R10、 分压电阻 R11、 轻触开关 SW、 上拉电阻 R12、 三极管 Q2 和限流电阻 R13 ; 所述分压电阻 R10 和分压电阻 R11 串联在单片机 AT89C51 的第 2 脚和地之间, 分压电 阻 R10 和分压电阻 R11 的连接点接单片机 AT89C51 的第 3 脚, 单片机 AT89C51 的第 4 脚接 地, 其第 8 脚接供电单元的正极, 其第 5 脚通过轻触开关 SW 接地, 上拉电阻 R12 连接在供电 单元正极和单片机 AT89C51 的第 5 脚之间,

6、 单片机 AT89C51 的第 6 脚通过限流电阻 R13 连 接三极管 Q2 的基极, 三极管 Q2 的发射极分别接地, 三极管 Q2 的集电极接直流电机的负极, 直流电机的正极通过限流电阻 R14 接电源单元的正极。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425220 U21/2 页3电机控制系统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控制系统。背景技术0002 直流调速系统具有结构简单, 抗干扰强, 维修方便, 低速高转矩性, 特别在同等功率下转速比较低的时候, 可输出高的转矩, 是交流变频调速系统不能相比的, 而交流伺服系 统又造价太高。 但一般小功率直流调速系统中, 电机一般直接用继电器来控制

7、, 这种情况下 继电器的触点容易烧坏, 同时对直流调速电源有较大冲击, 从而使设备的故障率升高。实用新型内容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系统。0004 一种电机控制系统, 包括电源单元和驱动单元, 所述电源单元包含整流模块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 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功率因数校正模 块的输出端与驱动单元连接 ; 所述整流模块包含差模电容 C11、 差模电容 C13、 滤波电容 C14、 共模电感 T1、 整流器 D1、 和熔断器 F1, 所述熔断器 F1 串接在交流输入端, 差模电容 C11 并接在共模电感 T1 的前端, 差模电容 C

8、13 并接在共模电感 T1 的后端, 滤波电容 C14 并接在 整流器 D1 的输出端 ;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包含功率因数控制器 U1、 补偿互感器 T2、 和场 效应管Q1, 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正端通过补偿互感器T2的原端线圈与续流二极管D13的正 极连接, 功率因数控制器 U1 依次通过电阻 R15、 补偿互感器 T2 的次端线圈与功率因数控制 器 U1 的接地端连接, 功率因数控制器 U1 与场效应管 Q1 的栅极连接, 场效应管 Q1 的漏极与 续流二极管 D13 的正极连接。0005 可选的,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单片机 AT89C51、 分压电阻 R10、 分压电阻 R11、 轻触开

9、关 SW、 上拉电阻 R12、 三极管 Q2 和限流电阻 R13 ; 所述分压电阻 R10 和分压电阻 R11 串联 在单片机 AT89C51 的第 2 脚和地之间, 分压电阻 R10 和分压电阻 R11 的连接点接单片机 AT89C51 的第 3 脚, 单片机 AT89C51 的第 4 脚接地, 其第 8 脚接供电单元的正极, 其第 5 脚通 过轻触开关 SW 接地, 上拉电阻 R12 连接在供电单元正极和单片机 AT89C51 的第 5 脚之间, 单片机 AT89C51 的第 6 脚通过限流电阻 R13 连接三极管 Q2 的基极, 三极管 Q2 的发射极分 别接地, 三极管 Q2 的集电极

10、接直流电机的负极, 直流电机的正极通过限流电阻 R14 接电源 单元的正极。000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本实用新型采用无触点的电子元器件代替传统继电器对直流电机进行变频控制, 提高了系统可靠性。附图说明0007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系统电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08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系统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说 明 书CN 204425220 U32/2 页4具体实施方式0009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 特征和优势将 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

11、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比例绘制附图, 重 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0010 如图 1 所示, 电机控制系统包含有电源单元和驱动单元, 所述电源单元包含整流模块、 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 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功率因 数校正模块的输出端与驱动单元连接。0011 整流模块中含有差模电容 C11、 差模电容 C13、 滤波电容 C14、 共模电感 T1、 整流器D1、 熔断器F1, 外部输入的交流电依次经过熔断器F1、 差模电容C11、 共模电感T1、 差模电容 C13、 整流器D1、 滤波电容C14后变成直流电, 熔断器F1串接在交流电中, 差模电容C1

12、1并接 在共模电感 T1 的前端, 差模电容 C13 并接在共模电感 T1 的后端, 滤波电容 C14 并接在整流 器 D1 的输出端。差模电容 C11、 C13 对电路中的寄生衍生波进行消除 ; 共模电感 T1 对共模 干扰做以消除。经整流过后的交流电转变为脉动的直流电, 电容 C14 是一个大容量的树脂 电容, 主要起到对脉动的直流电中的高频杂波滤波, 使其成为较平缓的直流电。0012 功率因数校正模块中含有功率因数控制器 U1、 补偿互感器 T2、 场效应管 Q1, 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正端通过补偿互感器T2的原端线圈与续流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 功率因 数控制器U1的Vm端依次通过电阻

13、R15、 补偿互感器T2的次端线圈与功率因数控制器U1的 GND端连接, 功率因数控制器U1的Drv端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 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 续流二极管 D13 的正极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控制器 U1 的型号为 NCP1653。0013 如图2所示驱动单元, 包括单片机AT89C51、 分压电阻R10、 分压电阻R11、 轻触开关SW、 上拉电阻 R12、 三极管 Q2 和限流电阻 R13 ; 所述分压电阻 R10 和分压电阻 R11 串联在单 片机AT89C51的第2脚和地之间, 分压电阻R10和分压电阻R11的连接点接单片机AT89C51 的第 3 脚, 单片机 AT89C51 的

14、第 4 脚接地, 其第 8 脚接供电单元的正极, 其第 5 脚通过轻触 开关 SW 接地, 上拉电阻 R12 连接在供电单元正极和单片机 AT89C51 的第 5 脚之间, 单片机 AT89C51 的第 6 脚通过限流电阻 R13 连接三极管 Q2 的基极, 三极管 Q2 的发射极分别接地, 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直流电机的负极, 直流电机的正极通过限流电阻R14接电源单元的正 极。0014 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 来实施, 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 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 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 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 改、 等同变化及修饰, 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说 明 书CN 204425220 U41/1 页5图 1图 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425220 U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