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306454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实验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物理学科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年级物理学科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共 9 道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道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4 分,共计分,共计 36分分)12017 年 11 月,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如期举行,博览会还迎来了英国皇家空军“红箭”特技飞行表演队的中国航展首秀。如图所示,9 架表演机保持队形不变飞过观礼台。下列关于“红箭”特技飞行表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B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C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

2、他飞机是静止的D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运动的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物体对悬绳的拉力或对支持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D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在改变3下列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除其他的力外还要受到个向心力的作用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C向心力是一个恒力D向心力的大小直在变化 4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错误错误的是( ) 5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块在质量为 M 的木板上向右滑行,木板与地面间

3、摩擦因数为1,物块与木板间摩擦因数为 2,已知木板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木板所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是( )A1Mg B2mgC1(mM)gD1Mg2mg6物块 A、B 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质量之比 mA:mB=2:1现用水平 3N 的拉力作用在物体 A 上,如图所示,则 A 对 B 的拉力等于( )A1 NB1.5 NC2 ND3 N7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曲线由 M 向 N 行驶,速度逐渐增大。图中分别画出了汽车转弯所受合力 F 的四种方向,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BCD8一个人在岸上以恒定的速度 ,通过定滑轮收拢牵引船上的绳子,如图当船运动到某点,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时,船的运动速度为(

4、 )AB cosCcosDtan9如图,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放置一质量 1kg 的物体 A,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一质量为 3kg 的物体 B 竖直向下轻放在 A 上的一瞬间,则 B 对 A 的压力大小为(g10ms2) ( )A30N B0 C15 2ND20 3N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共共 6 道小题,每题道小题,每题 4 分,共计分,共计 24 分。每个小题至少有两个正分。每个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错选不得分,答案不全得确答案,错选不得分,答案不全得 2 分。分。)10关于合力与分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合力与它的两个分力是等效力B一个合力与它的两个分力作用点相同C一个

5、合力与它的两个分力是同性质的力D一个合力一定大于它的任意一个分力11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所受的合外力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C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很大D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为零12如图所示,一运送救灾物资的直升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已知物资的总质量为 m,吊运物资的悬索与竖直方向成 角设物资所受的空气阻力为 Ff,悬索对物资的拉力为F,重力加速度为 g,则( )AFfmgsinBFfmgtanCF mgcosDFmgtan13原来做匀

6、速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被伸长弹簧拉住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 A 静止在地板上,如图所示,现发现 A 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可判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 )A加速上升 B减速上升 C加速下降 D减速下降14如图所示,质量可以不计的细杆的一端固定着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另一端能绕光滑的水平轴 0 转动,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绕轴 0 做半径为 l 的圆周运动,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线速度大小为 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v 不能小于B.v=时,小球与细杆之间无弹力作用c、v 大于时,小球与细杆之间的弹力随 v 增大而增大D、v 小于时,小球与细杆之间的弹力随 v 减小而增大15如图所示,甲、

7、乙圆盘的半径之比为 12,两水平圆盘紧靠在一起,乙靠摩擦随甲不打滑转动。两圆盘上分别放置质量为 m1和 m2的小物体,m1=2m2,两小物体与圆盘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m1距甲盘圆心 r,m2距乙盘圆心 2r,此时它们正随盘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1和 m2的线速度之比为 14Bm1和 m2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21C随转速慢慢增加,m1先开始滑动D随转速慢慢增加,m2先开始滑动三实验题三实验题(共共 2 道小题,每空道小题,每空 3 分,共计分,共计 15 分分)16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

8、B 和 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图乙中的 F 与 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_(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17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物体的加速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量OO2rr m1m2甲乙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1)实验时先不挂钩码,反复调整垫块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 5

9、个计数点 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 4 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 A 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 50 Hz 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 a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实验时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 a-F 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此图像的 AB 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A小车与平面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平面轨道倾斜角度过大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过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过大四计算题四计算题(共共 2 道小题,共计道小题,共

10、计 25 分分,要求写出解题的过程和公式要求写出解题的过程和公式)18 (12 分)已知水平地面上的木箱质量为 20kg,用大小为 10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恰好能使木箱匀速前进。若用同样大小的力与水平方向成 37角斜向上拉木箱,如图所示,使木箱由静止开始运动,(取 g10m/s2,sin370.6,cos370.8),求:(1)木箱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2)木箱加速度的大小;(3)木箱在最初 2s 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大小。19 (13 分)如图所示,还没有安装玻璃的窗子上、下沿间的高度 H1.6 m,墙的厚度 d0.4 m某人在离墙壁距离L1.4 m,距窗子上沿高 h0.2 m 处的

11、P 点,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物体以速度 v 垂直于墙壁水平抛出,小物体直接穿过窗口并落在水平地面上,g 取 10 m/s2,求 v 的取值范围。吉林省实验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物理学科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 9 道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4 分,共计 36 分)题号123456789答案CBBCBABBC二.多项选择题(共 6 道小题,每个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错选不得分,答案不全得 2 分,每题 4 分,共计 24 分。)题号101112131415答案ABCDBCBCBCDBC三.实验题(共 2 道小题,每空 3 分,共计 15 分)16. 答案

12、:(1)F(2)B17.答案: (1)平衡小车运动中所受的摩擦阻力 (2)1.0 (3)C四.计算题(共 2 道小题,共计 25 分,要求写出解题的过程和公式)18.答案:(1)0.5(2)0.5m/s2(3)1m解析:如图所示,木箱匀速运动时滑动摩擦力 FfmgF,所以0.5FfmgFmg10020 10木箱加速运动时,如图所示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cos37FNma竖直方向 Fsin37FNmg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a0.5m/s2则 x=1m19答案: 3 m/sv7 m/s.解析:小物体穿过窗口并落在地上,需满足的条件为能穿过窗口的右上沿和左下沿,结合公式 h,xvt,解得 3 m/sv7 m/s.gt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