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格法使用疑问事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2306430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格法使用疑问事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梁格法使用疑问事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梁格法使用疑问事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格法使用疑问事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梁格法被广泛采用,个人体会及相关注意事项罗列如下: 按照 2 部梁格著作(E.C、戴公连)和若干使用者发表的论文可以发现,大家共同认为 是梁格法中最关键的问题有两个,1、 梁格网格划分问题,经过多方讨论与翻阅大量论文可以认定 E.C 提出的保证横梁中心 间 距不大于反弯点之间 1/4 的距离是合理的。 个人观点是尽量细些能保证结果的连续性,最好保证在 11.5 米之间,支点附近可以适 当加密,对于那些斜交桥梁、由斜交像正交转化的桥梁的梁格模型,为充分体现荷载的横 向传递过程,个人建议应保横向梁格与纵向梁格正交。2、 梁格纵、横向截面参数问题,截面参数问题主要是围绕整体截面参数与划分梁格之后 的

2、 截面(后文皆称此时的 T 型、工型纵梁截面为离散截面)特征值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研究, 主要包括四个值: a、离散截面中性轴高度与整体截面中性轴高度需要统一,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按照这 个原则来划分截面的,但是很少能一步到位,我个人认为可以手动调整,对吗?b、纵梁离散截面横向的抗弯惯距与纵向的抗弯惯距(相对整体截面 z 轴竖向,IzzIyyy 轴水平向)处理方法不一样,因为整体截面的横向抗弯刚度很大,但该值对结果影响不 大(能减低 0.3MPa) 。即使是在半径很小的弯桥中也如此。尽管如此,建议还是按照等分 的原则调整一下,这样处理可行吗? c、纵向构件抗弯、抗扭惯距与横向构件的抗弯、抗扭构件的

3、算法都遵循 E.C 的算法,即应 该按照闭合构件的方法来手动修改截面的参数,在抗弯与抗扭惯距方面, E.C 的算法是引入两个常数抗弯常数 与抗扭常数,其中 =,=,这两iCi)(/2ddddh C)(2/2ddddh 个值算出来的的结果都是单位宽度的,应用到纵向梁格的时候,需要乘以对于分格式截面 的底宽,横向虚拟梁也如此,这样的算法我认为完全可行,对吗? d、截面的剪切面积,按照 E.C 的算法就是腹板的面积,而如果我们按照常规方法分隔 截面之后这个值是要比 E.C 的值大的,因为有腹板参与。我个人认为,在 MIDAS 中,计 算截面剪切面积的有两个参数,一个是 MIDAS“截面属性”表里有一

4、个剪切面积的项,同 时在“设计参数”一栏里又有个 BT 项,这个值也是参与剪切应力计算的,那么在计算结 果里,这两项是怎么处理的?我现在的做法是在“截面属性”表里按照全截面的剪切面积 等分该值,在“设计参数”一栏里的 BT 取两边腹板宽度之和,可行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尚存争论的问题,即在梁格体系中是否可以在实际的横向构件内 添加预应力?个人认为此法不可取,荷载的横向传递根据上部结构跨宽比的不同有两种传 统的算法,一个是刚性横梁法还有一种是铰接板梁法,如果跨宽比大于 2 的话,可以将横 梁看做是一个刚性的构件,反之则可以将横梁与纵梁之间的连接设为铰接。但是不管采用 何种方法,都是通过横梁位移或者变形来实现荷载的横向传递的。如果添加了预应力之后, 势必影响横梁的变形,结果不可取。 还有一个问题:横向构件(含虚拟与实际横梁)的质量是否可以都不计,在实际横梁 的位置用等代的纵梁实心截面代替是否可行呢?还有一个问题:钢束中心与纵梁的中性轴位置,不管是 z 向还是 y 向(坐标同上)都 应该和整体截面的实际位置一致起来,这个影响非常大。这个问题主要是体现在斜腹板中, 对于斜腹板中钢束是否需要旋转的问题,个人理论上认为这个可以不调整,对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